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为农 >

第72章

重生为农-第72章

小说: 重生为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你,看我们多仗义,还给你留那么多!”最后一个“**”喝完,将保温桶还给郑建军。
    郑建军接过来低头一看,桶底只剩下浅浅的一层,厚度还没有一厘米,耳边回响着“……我们多仗义,给你留这么多!”那句话,不由得欲哭无泪。
    “不是吧,我才喝了一口啊!”郑建军哀嚎道。

    第三十一章 真想结成亲家

    七月初,连续三天的高考在高达37度的气温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毕业生有的轻松自在,有的垂头丧气,两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郑建军轻松的走出县四中的校门,看着门外大批等候的学生家长,忽然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第二次高考结束了,自我感觉发挥良好,不过能不能达到燕大的录取分数线,还要等成绩公布才能知道。
    没有让家人来陪同,骑上自行车,独自一人往家赶去。心情轻松,炙热的高温也仿佛降低了许多,快速飞驰带起的微风,吹在身上分外凉爽。
    公路两旁的农田里正在兴建着一个个蔬菜大棚,赤着上身的人们干的热火朝天、一丝不苟。这是希望,容不得半点马虎。
    郑建军想起这蔬菜大棚的始作俑者,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泛起一丝微笑。现在他已经知道了这蔬菜大棚是在思蓝的提议下建起来的,想到虽已亭亭玉立但仍鬼灵精怪的思蓝妹妹,他脸上的笑意更浓。
    “自己这个便宜妹妹还真的挺厉害呢!”郑建军心里默默的想着。
    去年高考他就是被英语这门课拉了分,导致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没想到在思蓝知道他英语不太好之后。竟然大言不惭的说是要指导他。一开始他也是半信半疑,才上初中刚学了ABC就想指导自己,这不是开玩笑么。
    不过在思蓝熟练的用英文背诵出泰戈尔《园丁集》其中的一段后,那纯正的发音将他震撼。从此,他多了一个英语辅导老师,是个初中生。
    思蓝英语也不算好,但是以过四级的水平辅导郑建军还是卓卓有余的,因为有她特色的讲解,使他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大增。这次高考郑建军的英语是自我感觉发挥最好的一门,保守估计分数不会低。
    很快的回到家,母亲有点担心的询问他考的怎么样,郑建军给了母亲一个自信的微笑,说了一句:“考的不错!”
    儿子考的不错,母亲也是很欣慰,晚饭张罗了一大桌子好菜,来犒劳儿子,不过吃饭的时候只有两个人。
    郑国庆已经进了县委党校学习,三个月的时间也已经快到了,估计这几天任命通知就会下来,只是不知道会在什么岗位。
    第二天郑建军去了一趟思蓝家里,好好的“感谢”了一下自己的英语辅导老师。
    ……
    高考成绩揭榜的那天,所有的毕业生都来到了学校,成绩放榜处,大红的纸张上用毛笔写着学校所有迎接毕业生的高考成绩,前面围满了人,阵阵叹息和笑声传出。叹息的学生是看到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所发出的,发出笑声则是成绩不错的学生。
    郑建军是和思蓝一起来的。两人好不容易的挤进人群,眼睛在成绩榜上不停的搜索着。
    成绩榜一共三张,成绩从高到低,并排而列。郑建军一抬眼就看到第一张第一个就是自己的名字:郑建军,651分。
    “成了!”这是他心里瞬间冒出的念头。之前填报志愿,他在所有的志愿栏上填写的都是燕京大学,如果这次再考不上,那就只能再复读一年了。这种破釜沉舟的填法显示出了他极大的决心和勇气。
    思蓝正在从第二张往前找,郑建军拍拍她的肩膀,抬手指了指自己的名字,说道:“还没找到呢?第一个就是!”
    “哇塞,第一个耶,这么高的分,铁定能进燕大了!”思蓝打眼一瞧,不由得惊呼出声。
    郑建军得意的一笑,说道:“一般了,有好几道题明明能答对的,可惜了……”
    “瞧把你得意的,这么厉害去年怎么没考上,要是没有我,你英语能考那么好!”思蓝说着。不停的对他翻着白眼。
    郑建军陪着笑说道:“你功劳大,请你吃东西总可以了吧,不就是小小得意一下嘛!”
    两人说说笑笑,这时几个与郑建军相熟的学生走了过来,他们也看到了榜上郑建军的成绩,对他表示着祝贺。他也是笑着客套,说你们考的也不错。
    看着郑建军意气风发的喝几个同学说笑,思蓝心里小小的惆怅了一下,心里想道:“大学啊,我什么时候才能上呢,还有好几年,时间过的快点吧!”
    前世思蓝上过大学,只不过这个大学也是艺术类的,学习的也是舞蹈表演和舞蹈编导,也是在刻苦努力的练功中度过的,毕业后回想起来,觉得这四年并没有多少的记忆。她现在走上了与前世不同的人生道路,自然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两人出了校门,思蓝笑着说道:“651分,这个分数说不定还是县里的最高分数呢!”
    “谁知道呢,不管它,只要能上燕大就行!”郑建军明显的对这个“状元”的头衔不热心,他所关心的只是自己能不能被燕大录取。按照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来看,这个分数要超出不少,进燕大,应该是板上钉钉的。
    “也是哦,忍受了一年的相思之苦,哪还会在乎这小小的虚名!”思蓝笑着打趣他。
    郑建军无奈一笑,毫不避讳的说道:“确实。想的不轻,不过现在好了,过了暑假就能在一起上学了,思蓝你是最居功至伟的,走,哥请你吃东西去!”
    “你说的哦,可别心疼钱!”思蓝笑着,打定主意要狠狠宰他一顿。
    ……
    还真让思蓝说中了,郑建军的成绩还真是全县最高的,荣登“高考状元”,这下可把郑国庆高兴坏了。人都有虚荣心,尤其是自己的儿子考的这么好,郑国庆把所有的亲戚朋友等等只要是认识的人,都挨个“炫耀”了一遍,还要在饭店办酒席。
    郑国庆现在已经被任命为县农业局副局长,正职局长已经六十多岁,眼看着就要退休,他离着扶正也是没几天的事。
    官职大了,免不了有很多人趁着这个机会送点礼啥的,不过郑国庆一直清廉,也不想落下趁着给儿子办庆功酒而敛财的口实,所有送礼的一律退回,只有自家亲戚和要好的朋友的礼物不好退。不过事后也是用同等价值的物品还了。
    “国庆啊,这酒席办下来,咱家可就没什么钱了!”郑国庆的妻子隋月红在纸上算计了一番,抬头对丈夫说道。
    郑国庆坐在沙发上吞云吐雾,满不在乎的说道:“没钱咋了,儿子这么争气,咱俩脸上也有光,花点钱应该的!”
    郑国庆夫妻俩工资不多,也就是比一般人家好过一点,这一番酒席办下来,所花的费用基本上快把家里这几年的存款掏空了。
    “还没钱咋了?要是大学通知书到了。儿子过了暑假可就要去京城上大学了,学费、生活费怎么办?总不能让咱儿子吃糠咽菜吧!”隋月红对丈夫的态度很生气,数落他道。
    郑国庆掐灭烟头,笑着说道:“没事,没钱我去找玉国借,他现在可是有钱人!”
    虽说现在种植大棚的多了,菜价有所下降,但是秦玉国菜种的比别人要好,产量也高,总是比别人卖的价格高,说他是有钱人也不为过。
    “人家有钱也是人家的,借钱这俩字你也好意思说出口!”隋月红生气道。
    郑国庆依旧是满不在乎,笑着说道:“我和玉国什么关系,一起扛过枪的战友,关系铁着呢,我能当上这个副局长,还不是沾了他家的光?咱儿子以前英语是弱项,这次能考这么好,听说还是蓝蓝那丫头辅导的呢!”
    “所以说啊,咱两家关系好,借点钱都是小事,有什么不好意思开口的,当兵那会儿,他还偷过我的烟抽呢!”郑国庆又接着说道。
    “行行行,知道你俩关系好,显摆什么!”隋月红无奈的说完,仿佛想起什么,问丈夫道:“对了,你刚才说什么蓝蓝辅导建军英语?可能嘛?她才上初中啊?”
    “怎么不可能,蓝蓝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每次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学习好着呢,听说英语她也是自学的。”
    “自学都能辅导高中英语?有点夸张吧?”隋月红是教师,自然知道初中和高中的英语不在一个级别上。
    “有啥夸张的?或许是共同进步吧,俩人凑一块学习,也算不上辅导。对了,有个事你应该不清楚。就是蓝蓝刚上初中没几天,就在课堂上指出英语老师的错误……”郑国庆将思蓝与陈学芬的事跟妻子说了一遍。
    隋月红听完,惊讶的张大嘴巴,说道:“玉国到底怎么教育的,怎么就这么不一般呢!”
    “蓝蓝这孩子我早就看好了,别看是女娃,将来肯定有大出息。就是和咱儿子年龄差距大了点,不然还真想和玉国结成亲家!”郑国庆摇头晃脑的说道。
    隋月红笑骂丈夫道:“老不正经的,操心这个事干啥!”
    “想想又不犯法!”郑国庆无赖道。
    ……
    过了没几天,燕大的录取通知书到了,事情确定下来,让郑国庆一家人一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郑建军填报志愿的事他和妻子也都知道,要是这次燕大不录取,还真是只能在复读一年。
    郑建军也在第一时间跑到思蓝家里,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她,不过在思蓝问了一句“你的那个她知道了吗”之后,立马火急火燎的跑回家了。
    “真是猪脑子,怎么就忘记通知她了呢!”回家的路上,郑建军不停的责骂着自己。
    ————————
    感谢310114199105亲赠送的粉红票,弱弱的问一句:还有么?
    嗯……马上零点了,预定明天的推荐票票~望亲们多支持~么么……

    第三十二章 要成立蔬菜研究所

    时间就像潺潺的流水,永不停止的流淌,草长莺飞、东去春来,幸福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偶尔翻出已经封藏多年的旧衣,才忽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了。
    思蓝已经升到了初三,多年的冤家对头也初中毕业了,两年来侯小丽不时的给她找点小麻烦,却总是被她轻易的化解。每次侯小丽都是气呼呼的撂下几句“恨话”,转身走人,之后依旧是乐此不疲的与她对着干。
    思蓝将这些当成了难得的乐趣,以愉悦的心情应付着各种麻烦。
    她在学校里过的“愉快”,家乡的发展也可以算是日新月异,去年撤县立市后,整个市区也是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一座座楼房建起,一个个商场开业,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日渐提高。
    在郑国庆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所有乡镇都已经推广了蔬菜大棚的种植,蔬菜大棚又刚开始只有思蓝家的一座,到后来的200多个,再到现在的三千多座,而且每天都有新的大棚建成。可以说,蔬菜大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市区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因为负荷不了大量蔬菜的交易,也一再的扩建,以现在的规模,已经当之无愧的成为北方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每天都会有上百辆大型货车,满载着新鲜的蔬菜,驶往周边县市以及外省,甚至远在千里之外的首都,也能见到产自思蓝家乡的新鲜蔬菜。
    受蔬菜大棚大力发展的影响,一些附属产业也悄然兴起,订做出售稻草链子和生产棚膜、地膜等大棚所需物资的工厂,专卖化肥农药、种子的农资商店,各种与大棚息息相关的商机都被思维越来越活跃的人们发觉。
    与此同时,针对大棚的一个**性的发明,用来拉放大棚草帘子的卷帘机——诞生了,不但大大的节省了人力,而且还节省了时间,装上卷帘机,只需合上电闸,三分钟之内就能完成繁重的草帘拉放。要知道,一个六十米的大棚,人力拉放草帘的话,两个人需要二十分钟以上的时间,如果不太熟练,时间还会更长。百多斤的草帘子,用手拉上棚山,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手上磨几个血泡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卷帘机的发明者不是思蓝,但是也与思蓝有很大关系。因为她前世听说过这种方便快捷的工具,在见到爸爸手上的血泡后,刻意的与他谈论了有关这方面的理论,说是学校物理课上学过。
    秦玉国也觉得如果将这种理论转化为成果的话,对于菜农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当即找到已经转正为局长的郑国庆,两人商量了一番,找来农机厂的工程师,经过几天的设计与加工,第一台卷帘机诞生了,通过多次试验,修改了一些有问题的地方,一个月后才开始大批量生产。
    产品一经投放市场,立即受到了广大菜农的欢迎,这种安装简单,操作容易的卷帘机,正是他们所急需的。
    大量的菜农开始购买安装,受农机厂产量的影响,每天来订购的菜农排成了长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