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诚信的背后 >

第13章

诚信的背后-第13章

小说: 诚信的背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杀手的态度一直追溯到摩根士丹利的最高层。公司性格暴躁的总经理——约翰?麦克是首席枪手。麦克的外号是“大刀麦克”,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在战斗中茁壮成长的领导者。他高大强壮,曾经是北卡罗来纳某个小城市的足球明星,不管手里有没有枪,麦克都是威严的。
  麦克虽然暴躁却忠诚,特别是对经纪和交易员。他的上一份工作是首席经纪和交易业务总监,据说当其他部门威胁到了他的地盘时,他就干脆禁止其他人进入交易厅。如果他在交易厅看到嬉笑和松散的行为,包括在早上八点钟看《华尔街日报》,他会告诉那个人:“如果我再看到这种事,我就炒你鱿鱼。”
  麦克经历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才当上摩根士丹利的总裁。几年前,他通过一场“宫廷政变”罢黜了前总裁罗伯特?格林希尔,当时格林希尔正在滑雪场招待客户,格林希尔自然有一派忠诚的党羽,从来也不是省油的灯。尽管如此,经过一场激烈的斗争,麦克成了最后的赢家,格林希尔一派被迫退出。
  麦克是个具有非凡领导力的领袖,既迷人又有威慑力。一个摩根士丹利的经理形容他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经纪人”。他会安排非正式的午餐和摩根士丹利所有最底层的雇员见面。他的办公室里放了两个装满糖果的罐子和一个口香糖售卖机,以鼓励同事顺便进来闲谈。他对公司充满热爱的公开演讲和私下里鼓舞人心的谈话同样受到崇拜。就连摩根士丹利最铁石心肠的经理也被他激动人心的演讲所感动,其中的几个甚至流下了眼泪。麦克似乎老练到了可以解决任何争端的地步。社交名人多丽丝?杜克12亿美元财产的指定受托人决定聘请外人帮助解决她的财产争端,包括谋杀指控时,猜猜看他们请的是谁呢?约翰?麦克。
  在追求全球领导地位的目标的同时,麦克还为摩根士丹利赚取了巨额利润。仅仅几个月,衍生产品部在PLUS票据上赚的钱就远远超过了我在第一波士顿时所能想象的。年终奖金大幅增加,数以百计的雇员都赚到了“吧”。公司的两个联席董事长一年的薪酬超过500万美元(后来是1 000万美元),而他们的身家已经过亿了。衍生产品部的经理每人都拿到了几百万美元,其余的人——包括我在内——全都有六位数的收入。与此同时,第一波士顿的雇员却还在排队存他们可怜的支票。
  10年前,摩根士丹利一改绅士风度成为妓女,现在这家激进的公司是90年代投资银行的明星。摩根士丹利离南边的百老汇剧院区只有几条街,它饰演了所有最好的角色,既是有原则的威尼斯商人,又是放高利贷的夏洛克;而第一波士顿饰演的是小丑高博,正在东边为工作而苦恼。
  这种进攻性的狂热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我以前从未参加过军事组织,即便是第一波士顿的培训计划,也不像这样充满战争气氛。第一波士顿的经纪可能拿客户寻开心,但他们肯定没有讨论过向客户“开火”,或是“撕掉”他们的脸。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是残暴的狂徒。这家公司这么快就把握了如此极端的信条,这令我惊异不已。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章 大灾难(1)
在衍生产品的世界里,1994年4月12日将成为永远的耻辱日。第一起重大的衍生产品亏损案就是在那一天被公之于众的。衍生产品部的经纪人仍旧在为近期的好运气沾沾自喜,所以起初我们几乎没有注意到事件的发生。
  第一则公告来自美国第三大贺卡制造商——辛辛那提的吉布森贺卡公司,它公告了2 000万美元的亏损,原因是一笔和信孚银行之间的未经授权的利率掉期交易。一个月之前,吉布森公司就已经低调地披露了300万美元的亏损,并且暗示还会有更多的坏消息。
  吉布森的亏损冲击了整个金融界。吉布森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威廉?弗莱厄蒂曾试图推卸责任,声称“我们认为这是个非运营问题,所以不会进一步评论”。但是股票市场并不以为然,吉布森的股价4月12日当天的跌幅超过了8%。吉布森的律师称正在调查这笔掉期交易,不过结果无可奉告。吉布森的董事之一,安东尼?文莱特,公开宣称这是一笔“非法的”交易;首席执行官本杰明?索泰尔则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我们一直信赖信孚银行的专业意见,因此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应被置于此种境地。目前,我们在考虑采取法律行动。”有传言说吉布森打算起诉信孚银行。
  信孚银行则发布了一条简短的声明,指出它和吉布森的交易是“合法而且正当的”。令人吃惊的是,小小的吉布森公司进行掉期交易的历史却似乎不短。公司1993年的年报显示,那时的掉期交易额已经达到了9 600万美元,比1992年的6 700万美元增长了近50%。不过,吉布森进行掉期交易并不像它制造贺卡那样内行,所以其交易的结果也乏善可陈。1993年,它损失了100万美元。
  事态的发展显示,1994年初,吉布森公司又从信孚银行购买了两笔掉期交易,正是这两笔交易造成了后来的损失。在一笔交易中,吉布森错误地预测,伦敦同业银行贷款利率不会上升到%以上。每超过一个基本点(千分之一),吉布森就会损失72 000美元。在另一笔交易中,吉布森又一次错误地预测,2005年到期的国库券和类似期限的掉期之间的利差不会收窄。如果利差收窄到个基本点以下,以20个点的利差为上限①,每个基本点会使吉布森损失746 000美元。信孚银行估计吉布森公司的亏损为1 970万美元,吉布森公司则称其在掉期交易上的最高潜在亏损达2 760万美元。没有人提到这些掉期交易的目的何在,也没有人解释任何一笔交易与制造贺卡之间有何种可能的关系。
  第二起衍生产品亏损也是在同一天——1994年4月12日宣布的。宝洁公司——一个有着157年历史的家居用品制造商,公告了两笔失败的利率掉期交易造成的亿美元的亏损,交易的另一方也是信孚银行。宝洁公司的亏损是美国实业公司在衍生产品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亏损。董事长爱德文?阿兹特承认:“像这样的衍生产品是危险的,我们吃了大苦头。我们不会让此类事件重演。”宝洁也暗示要起诉信孚银行。在一次电话会议中,宝洁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艾瑞克?尼尔森告诉证券分析师,这些掉期交易的复杂性违反了宝洁的衍生产品政策。他强调公司的政策要求“只投资最基本形式(Plain vanilla-type)的掉期”,“我们的资产组合里没有其他类似的掉期合同,而且以后也不会再有”。外界并不清楚宝洁公司内部是否应有具体的某个人对亏损负责。公司财务官雷蒙?梅恩斯原本主管衍生产品投资,后来被不事声张地调离财务部,从事“特殊任务”。
  信孚银行又发布了另一条简短的声明,这次则称宝洁高层始终了解掉期交易的情况,而且当利率开始上升时,信孚银行曾经“强烈而明确地”敦促宝洁平仓,但是宝洁的官员拒绝了他们的建议。信孚银行很难为自己辩护,这家银行就是以销售最复杂的衍生产品而闻名遐迩。我是通过痛苦的方式了解到这一点的,若干年前我在信孚银行面试时曾经赔掉了十亿美元。信孚是最早销售不同寻常的期权和掉期的银行之一,发明了很多复杂的杠杆衍生产品。早在十多年前,信孚银行已经明白它无法和更大的银行争夺个人客户,所以干脆关闭了一些分行,转而专攻证券交易和向大公司提供财务顾问服务。通过向宝洁之类的客户销售衍生产品,信孚银行获利匪浅,它的财富使它成为了监管者和蒙受了损失的客户的众矢之的。宝洁公司的亏损披露后,信孚银行发表了一条敷衍了事的声明,说造成亏损的掉期只是宝洁公司所有交易中的一小部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章 大灾难(2)
和吉布森贺卡公司一样,宝洁从事衍生产品交易也有很长时间了,只不过数额要大得多。宝洁公司1993年的年报披露,截止1993年6月30日,公司的表外衍生产品合约面值高达亿美元,大大高于上一年的亿美元。事实上,到了1994年,宝洁的衍生产品交易规模已经变得如此庞大,以至于在购买宝洁股票时,你实际是预期美国和德国的利率会下降,更甚于预期清洁液的销量会上升。宝洁的股东要承担这些交易的代价。尽管4月12日这天有对宝洁股价利好的消息——除去衍生产品亏损的季度赢利增加了15美分,但股市惩罚了宝洁的衍生产品亏损,股价收低。
  摩根士丹利有一个经纪是最近才从别的银行跳槽过来的,他说他曾经销售过新奇的衍生产品给宝洁公司,因此赚了几百万美元的佣金。其中的一笔——他宣称——叫做“定期掉期收益曲线平坦化交易”,不管这到底是什么,佣金却高达250万美元。他不相信宝洁所声称的所谓他们公司不了解衍生产品,其他经纪也持相同观点。比德亚特?森说宝洁的情况就像“一个男人和另一个男扮女装的人约会,上床后才抱怨他的约会对象是个男人”。他把宝洁公司叫做“他妈的白痴”,还建议我们卖空它的股票。
  这两则公告立即引起了其他公司的反响。4月14日,杜邦公司的财务官向公司管理层保证杜邦的衍生产品政策并非是以牟利为目的。高露洁—棕榄公司发表声明,称它有“严格的政策,目的是降低金融风险,而不是交易金融工具获利”。斯高特纸业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贝斯尔?安德森则说宝洁公司可能“亵渎了衍生产品的正当用途”,而斯高特纸业公司利用电脑系统“时刻监视整个资产组合”。
  其他一些公司也被指责为过多地介入了衍生产品。麦克唐纳公司的分析师戴维?加里蒂甚至说三大汽车公司下属的财务公司使它们“成了伪装成生产商的银行”。克莱斯勒公司下属的克莱斯勒财务公司进行了15亿美元的利率掉期交易和亿美元的货币掉期交易,母公司克莱斯勒还有另外10亿美元的仓位。就连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也有5亿美元的衍生产品组合。我奇怪还有谁没有投资衍生产品。
  事实上,有关潜在衍生产品亏损的警告一直为数不少。在1992年1月的一次讲话中,杰拉尔德?科里根——当时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就曾经警告过一连串的重大衍生产品亏损可能导致多米诺效应,并造成金融系统危机。
  几个月之后,摩根士丹利的主要竞争对手高盛公司,聘请了科里根做国际顾问。时过境迁,还是同一个科里根,警告却降温了不少。到了1994年4月,人们听到的只剩下他对以往观点的贬损:“衍生产品就像全美足联比赛时的四分卫,得到的赞誉和指责可能都有些言过其实。其实衍生产品的主要作用是防御风险。”科里根虽然退出了,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包括主席苏珊?菲利普和约翰?拉维尔,继续着他们的警告。
  就在4月12日的亏损曝光前,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成员已经一再警告了灾难的可能性。卡特?比斯指出,根据信孚银行1993年的年报,衍生产品的头寸几乎高达20 000亿美元。他警告说衍生产品市场是个定时炸弹,“计时器正滴答作响”。理查德?罗伯茨则忧虑“有些衍生产品只是为了经纪公司的丰厚利润,而不是客户的需要产生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任主席理查德?布雷登表达过类似的警告,现任主席阿瑟?利维特则向公众证券协会表示:“我们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而且我们会尽力使证券公司也重视这个问题。”4月11日,检察官尤根?路德维希也加入了警告“设计师衍生产品”的行列。
  基金评级公司利宝分析服务公司①的迈克尔?利宝说,这些警告同样适用于共同基金。1 728只股票、债券和平衡型基金中,有475只投资了衍生产品,金额有几十亿美元。然而,基金向持有人公布持仓情况时,这些仓位“似乎奇迹般地消失了”。政府法规禁止共同基金利用财务杠杆借贷投资证券。尽管如此,一家华盛顿的基金研究机构公布的资料显示,共同基金不但持有价值75亿美元的衍生产品(占总资产的%),而且持有15亿美元的结构性票据,前面提到过的PERLS就是其中的一种。举例来说,富达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基金有100亿美元的资产,1993年第四季度,其中的8亿美元投资于结构性票据,包括对芬兰、瑞典和英国利率的杠杆赌博。有一种加拿大利率票据的杠杆系数是13倍,上一年它的收益率是33%,但是1994年的头四个月,同一张票据却下跌了15%。更糟糕的是,基金研究机构似乎根本不知道PLUS票据的存在。

第五章 大灾难(3)
自然,在1994年4月12日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