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看岳飞--品南宋中兴 >

第62章

看岳飞--品南宋中兴-第62章

小说: 看岳飞--品南宋中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路南宋军队虽然利用西北地区多山地的特点,缘山截岭、据险以守,并且采取主动出击的积极防御,杀伤了敌军的有生力量,粉碎了金兵通过陕西南部占领四川、控扼长江上游的战略企图,但却并未改变敌强我弱的局面,始终处于一种防守的态势。 。 想看书来

“窝里斗”的玄机(3)
中兴四大将组成的协防中:

  1.东线的韩家军、中线的岳家军作战能力较强,是北伐的主力部队,就好象足球队里的郝海东、郑智那样的大前锋,属于进攻型选手。但是坐镇淮东的韩家军在1136年、1140年北伐中原的两次战役中,却鲜有上镜的表现,没有与中线的岳家军起到遥相呼应的作用。

  造成这种令人有些遗憾的效果,是由于南宋在江淮一带主要采取一种守势。韩家军名义上有八万人,但实际上驻扎在一线江苏淮安地区,可用于进攻的兵力仅三万人。

  2.中线:

  防守淮西的刘光世部前望淮河、背靠长江,负责补漏的张俊则坐镇京机要地。这两个弱旅虽进攻明显不足,但防守绰绰有余;别看对阵少数民族同胞战果显得有些青涩,修理二狗子伪齐、维持社会治安倒也真称得上是专家级的好手,总是能找到名将的感觉。

  这种军事力量的部署,如果说是黄金搭挡,毫无疑问给人一种吹牛不上个人所得税的感觉,因为从收复失地的角度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但却是以防御为重点这个基本国策下的最佳组合。然而,1137年淮西兵变,刘光世帐下四万二千余将士跳槽,致使南宋长江、淮河之间本来就薄弱的防线更是出现了瘸子加棒打的感觉。1140年北伐,东、西两线虽然取得一些小胜,却无法扩大战果,有力配合中线岳家军的势如破竹之势,而中线的张俊大军却更是几乎无功而返,兵力不足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据史料记载,到1135年,仅中兴四将的直属部队人数就已经破天荒般地达到了18万之多。

  “内轻外重”的局面,在悄然无息中逐渐形成…… 。。

小吴的激情散文——“窝里斗”的玄机(4)
随着武将势力的“步步高”,文官集团也开始出现了连锁反应。早在1129年8月,当时南宋政权尚处于金兵压境下的生死存亡之秋,就有臣僚上言:“诸州守臣,既带安抚又兼制置,及许便宜,权之要重可拟朝廷。”1133年12月,一个叫吴伸的下级官员,居然也写了一篇以武将跋扈为核心,长达五千余字的“激情散文”…… 

  这位在历史上不知该称作“小吴”还是“老吴”的“无名小吏”,在文中引经据典,竟以“唐朝末年黄巢大起义,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坐视其乱”为例,认为金人支持下的刘豫“伪齐”政权未被消灭,是由于各大将“利己”“要君”“包藏祸心”之故。并且公开地来了个“点名批评”,将诸抗金将领一律斥之为智商在常人以下的“庸才”。 

  当吴伸在充满激情地痛斥各抗金将领的时候,南宋政权虽然刚刚躲过岌岌可危的“危卵期”,但宋 、金双方的攻守之势依然处于泾渭分明之时。而随着南宋在战场上不断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双方渐渐向势均力敌的方向发展时,文臣对武将的攻轩则更是多得不胜枚举,甚至就连原抗战派旗帜性的人物——李纲,也于1136年上书,表达了对“外重内轻”“指大臂小”的“深恶痛绝”之情。。 最好的txt下载网

“窝里斗”的玄机(5)
文臣攻击武将,既有公愤,也存在私仇。

  所谓的公愤,是指当时一些武将,的确产生了跋扈言行,因而有“玩寇养尊,无若刘光世;任数避事,无若张俊”之说。例如:大将刘光世的一个部下被朝廷录用后“转官”,即现在俗称的在本单位内部换了个岗位。但老刘竟认为这小子透漏了本军的机密而欲“杀之”。最后逼得这位将官不得不躲到监狱里才幸免遇难。

  从这样一桩尚属于“小事”的突发事件中,可以看出刘光世等人已经成为了藐视朝廷的“悍将”。而1129年造成赵构“短期休克”的“苗、刘兵变”、1137年四万多将士叛逃的“淮西兵变”,更是为将军们的跋扈“罪行”提供了两款活生生的标准教材。

  所谓“私仇”,主要还是指权利分配问题。权力就好像一块蛋糕,尺寸、大小都是固定的。武将分得多了,文臣自然就要发出“谁动了我的奶酪”的疑问?

  其实,无论是“此消彼长”也好,还是“谁重谁轻”也罢,对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草根而言,都无足轻重。他们想要的,仅仅是能够在晚上睡个安稳觉而已。

  然而,城门起火、殃及鱼池,要想图清静,做梦吧!。 最好的txt下载网

肾亏脑不呆的赵构
中医学有一个理论叫做“肾亏脑呆”,意思是说一个人脑袋的智商和“有先天之本”的肾的健康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的。可这个理论对于赵老九(指宋高宗赵构)而言,却出现了失灵反应。

  小赵虽然在1130年“扬州大溃败”时被吓出了阳萎,但整人的智商不仅似乎并未受到丝毫影响,而且大有一副“心若在、梦就在”的气概。

  面对诸多文臣们如洗脑般的唾沫星子式攻击;宋高宗在擦干眼泪后却依然采取的是装傻充愣的态度;就好象刚让人点过穴一样出现了反应不太机敏等不良反应。但历史很快证明,在修理武将的权术上,同群臣们相比,赵老九是当之无愧的小孩的裤裆——老师(湿)。。 最好的txt下载网

肾亏脑不呆的赵构(2)
赵构本人对军队干部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由“放宽政策”,到最后“收紧银根”的过程。 

  虽然后世将宋高宗视为昏君,但那主要是从道德层面上来品评。毕竟,这小子不是从小吃三鹿奶粉长大的,在收买、安抚军心的政治手腕上,小赵则不失为一个“长袖曼舞”的高手。

  赵构在刚刚开张营业、称孤道寡的时候,也曾经想把“以文制武”的传统象奥运火炬一样传递下去。如:派遣科举出身的宗泽、杜充先后担任开封市长(东京留守)便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证。但是在现实中,却又不得不采取了“抓大放小”的策略。

  那么,何为大? 何为小呢?

  保住半壁江山,为“大”;而“重文抑武”,则为“小”。

  南宋初年外有金兵入侵,内有流寇、农民起义等各路跟政府叫板的武装不绝如缕,如过分削弱大将们的兵权,无异于自毁国防。客观现实造成了和平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宝——重文抑武,在狼烟四起的战争年代成了面临报废的过期产品。

  对于在破产边缘挣扎的赵构政权而言,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怎样早日结束风雨飘摇的生活,而不是在君臣之间的权力分配比例问题上作文章(纠缠不休)。就好象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根本没有心情去品味“好利来蛋糕”与自己家蒸的馒头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一样……。 最好的txt下载网

肾亏脑不呆的赵构(3)
这个时候对于南宋的“一把手”赵构而言,在军队建设问题上主要面临两个迫在眉睫的内部问题: 

  1。选拔什么样的武将? 

  2。应当赋予他们怎样的权力?是放权还是让其捉襟见肘?

  众所周知,由于长期的“抑武”传统,北宋武将的基本素质是比较低的。因此有人戏言,他们是用来维持社会治安,而不是“打仗”。

  在这一阶段赵构对军队干部的选拔,应当说是本着比较务实的精神,基本达到了“不拘一格”的水准。如:张俊、韩世忠、岳飞、吴玠等都是出身于草根的中下级军官,但在高宗的大力提携下,很快成为了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

  在军权问题上,小赵也不得不主动摆出一副装傻充愣的样子,漠视着将军们招兵买马、开展军备竞赛, 坐观“强干弱枝”的形成。而“加强皇权、防止武人作乱”,却只能屈尊于二线,安排到下一个“五年计划”。

  对于武将,宋高宗算准了这些人就好像《西游记》里的孙猴子一样,再能折腾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最后还得保唐僧西天取经。因此,采取了“伪宽容”的策略。只要领兵大将犯的不是偏离主旋律的原则性错误,通常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量不让问题向公开化的方向发展。如:

  1.1129年7月,浙江制置使韩世忠所部驻扎在江苏南京附近的蒋山。而当时恰好南京府(当时叫建康府)也临时搬到了蒋山上的一座寺庙中。结果韩良臣一时性起,竟然将建康府守臣连南夫从僧舍中赶走。

  对于这种明显是老韩理亏的行径,宋高宗赵构最后竟然连“各打五十大板”的预案也给临时取消了,处理结果是有理的“连南夫”被“贬”到今天的广西桂林任职,无理取闹的韩世忠却未闻受到何种处罚,好像连当月奖金都照发无误,而且还是全额的。

  2.更“难得”的是,为了安抚人心,赵构本人也经常摆一个“不计小节”“宽宏大量”的造型。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1137年岳飞因赵构自食让其节制淮西军区的御言,而负气自解军职,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把老板给炒了,一个人跑到庐山为母亲守陵。

  这种敢于公开和领导叫板的大不敬之罪,如果放在以搞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和平年代,足以枪毙岳王三回,外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可是赵构竟然想出很绝的一招,仅仅派出两名官员去做岳飞的政治思想工作,这种“先礼后兵”之举,的确给人一种古代帝王中鲜有的“好好先生”形象。 。 想看书来

赵构不是赵本山(1)
然而,赵构毕竟不是赵本山,不会总让你笑口常开。他似乎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没有给别人带来欢乐的义务。而其暂时的“委曲求全”,也只能看做是在皇权打折——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例。历史很快证明,宋高宗视“武将兵权为心腹之患”的心情,尤在诸臣之上。但是南宋初立时,赵构所能直接掌握的兵力仅一万多人,属于“弱势群体”系列,根本无力抵御金兵的南侵。而赵构本人虽然拥有“术”(权术)和势(势力),但却缺少指挥打仗的才干。正所谓:“刘邦能抓住韩信,但却没有攻必克、战必胜的手段;诸葛亮能管得了赵子龙,但却不能大闹长坂坡。

  所以面对文臣们对武将的非议,赵老九只能摆出一副“股市、楼市、天下事,事事都不关心”的样子(点评:貌似心不在焉,实则忐忑不安)。

  为早日走出风雨飘摇的困境,高宗不得不在表面上放松对武将的防范,鼓励诸将们招兵扩军,并示以恩惠,来换取他们对朝廷的支持,使其成为抗外侵、平内乱的中坚力量。因此赵构在时机尚不成熟时,迫于压力也只能对“大将专兵”的现状隐而不发。正如文臣汪藻所言:“臣非不知艰难之时,陛下欲得其心,姑与之无间。”但是一旦时机成熟,对有不尊重领导之嫌的武将们进行反攻倒算,则成为了一件瓜熟蒂落、顺理成章的事情。

赵构不是赵本山(2)
随着内忧外患的警报逐渐被解除,局势趋于平稳,处于病危状态的南宋终于度过了危险期。这个时候在赵构心目中的“大”、“小”之势已经出现了易换。此时的“大”,并非为保住江山,而是要巩固江山。“巩固江山”的关键,则是防止“祸起萧墙”。

  虽然武器是用来打击敌人的,可当敌人打跑了以后,武器便有了造反的嫌疑。因此,削弱各大将兵权,树立领导熊瞎子打立正的权威,便不可避免地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

  1137年,尚有余热资源可开发的淮西军区总指挥刘光世被免除军职,但却又加了一个少师的虚衔。这就好象勒令一个位高权重的干部提前退休,再授予他“革命老人”的光荣称号。按理讲一个壮年男子如果在事业巅峰的时候突然从“上班族”沦为“洗衣居家男”,通常都会出现失落、心烦气燥等心理反应。不过,刘大帅却似乎是个例外。据说此公幸福指数非常的低,竟彻夜难眠地欣赏御赐的异宝奇珍,就好象现在的小孩看《天线宝宝》一样高兴。

  而1141年,则更是成为了原本一直受到重视的武将们的“牛熊分界线”。就在本年四月,宋、金两国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张、韩、岳三大将便被同时解除兵权,调到南宋最高军事管理机构——枢密院做领导工作。

  从此,将军们曲终人散,集体告别了戎装,逐渐化身于历史的尘埃……。 最好的txt下载网

赵构不是赵本山(3)
虽然,曾经辉煌的他们,如果单纯地按照军事才干的标准来评判,也不能说都是百分之百的货真价实、原汁原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