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每一次行走都感觉良好 >

第17章

每一次行走都感觉良好-第17章

小说: 每一次行走都感觉良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阳光钻进窗玻,照在身上,暖暖的。恍然以为又邂逅了小阳春。其实,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应该是一冬之中,很冷的时候了。却在黄昏之际,偏偏迎来了如春阳般的温暖。让我们在旅程伊始,平添了一份好心情。

  是2007年12月7日。

  2.神女峰:满山红叶似彩霞

  入住的巫山国宾酒店,挂牌三星,据说是当地最好的旅客下榻地。

  更有难得的美食:长江野生的肥鱼,油炸的鹌鹑,口感粗涩却香浓的豆汁。

  与我以往的旅行比较,这算已经相当腐败了。

  8日清晨,有薄薄的雾,在江对岸几座山顶上盘旋。仿若仙境。想,在那样云雾飘渺的深山里,一定会住着一位白须飘飘逍遥自在的老神仙吧!

  包船去神女峰。离岸仅几分钟,便近距离地欣赏到了壮美的巫山长江大桥。那粉红拱曲的桥梁,像巫峡口上一弯永不消失的彩虹。可谓是三峡上的又一道人文景观。

  江边有桔子树,一树树的硕果。非常诱人的红。诠释着丰收的喜庆。在冬日里更是那样的招人。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桔树,有四分之一的身躯被上升的江水淹没,却顽强地开花顽强地结果。奉献给人甘甜,又带给人思索。

  是的,人生如此,梦想自己的梦想,坚持自己的坚持,才会绽放出有意义的花朵、结出有内涵的果实。我由衷地敬佩,这一棵棵长年累月浸泡在水里却自强不息的桔树。

  远远望去,神女峰的山上,红叶烂漫。像火,如血,似彩霞。沿步道婉蜒而上,两边的红叶,羞乖而美丽,让你忍不住去亲吻它们。同行的女生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满山红叶似彩霞》:满山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红叶彩霞千般好,怎比阿妹在山腰……这是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中的插曲。一首当年随影片风靡全国的经典老歌。影片于1978年在奉节和巫山拍摄。是反映生活在长江边的青年的故事。片中兄妹一直守护的白鸽背信号台早已经搬迁了。

  近处,远处,满眼血红。不由想起,2001年深秋,在北京香山赏红叶。那天,秋高气爽,红叶密布。那天,是个周末,游人如织。那天,我挎着相机,不停地拍,忘了时间,忘了饥饿。那天,是我第一次见识这么丰富这么壮观的红叶林。那天,我是在天黑前才不舍地离开,在深夜里仍兴奋地醒来……六年已逝,那些过往仍清晰如昨。一生要经历许多,有些人有些事早已模糊,而有些人有些事却仍然、并将一直记得。

  下山途中,一阵雨雾扑来,惊慌之际,如脱兔般往山下跑。后遇过路的山民,他笑笑说,不碍事的,这是巫山云雨,不是真正的下雨,一会儿就好了。多年前在书中读到的巫山云雨,不曾想多年后在这里等着我呢!

  3.一对鸳鸯&;#8226;两个挑夫&;#8226;三只野猴

  坐在乌篷船里,一边畅游小小三峡,一边听艄公唱山歌。高亢宏亮的曲调,认真投入的演绎,质朴得让人落泪。还有那热情的迎客的唢呐冷不丁地从山坡中传来,惹得我们一阵惊喜。我想,旅行的路上,在精神上能获得一种源于民族的、原汁原味的陶冶,是莫大的享受和幸运。

  碧绿的水中,一左一右,两只羽翼未丰的鸳鸯,闯入眼帘。邂逅这样一对宝贝,不引出话题都不行。有的赞美它们好乖,有的羡慕它们好自由,有的祝愿它们要一直这样快乐。记得在米亚罗杂古脑河中,也曾见过一对悠哉游哉的鸳鸯,差不多成年了,有花花绿绿的羽毛,非常漂亮。

  两个挑夫,担着水泥,一前一后,一步一顿地上山。是在神女峰步道上遇到的。他们是这步道修建者当中的一员,负责运送原材料。一条公里的步道,连接着海拔800多米的神女峰。现在通行的只有公里,剩余的正紧张施工。

  趁他们歇息,跟他们聊了几句。得知其中一位还在生病,另一位撇下家中无人照料的老母亲,都是为这步道而来。要赶在春节前完工,让游客能畅登神女峰。

  挑夫们额头上流淌的细汗。他们憨厚可掬的笑容。他们纯净如水的眼神。他们一张历经风霜的脸。他们露出的两排烟熏的黄牙。是多么生活而又生动的细节。慢慢地,挑夫们,背影远去。我伫立红叶林下,看到了一幕比红叶更美的风景。

  三只个头不大的野猴,其中两只在树上,一只在树下。树下的正抓手挠腮,目不转睛地仰望树上。也不知为何如此专心。还是我们的惊叫声使它有了反应,转瞬间又敏捷地上树了。

  幽深秀丽的峡谷,优良完美的生态,引来了多年难觅踪影的野猴。有山有水,有花有果的滴翠峡,是它们生息的家园,更是温馨的天堂。它们来了,也不想再离开。这峡,因了这些野猴,一下子活泼了起来。原本静态的山和树,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告别木讷,从此动容。

  4.大昌古镇:消逝与新生

  长江的支流大宁河上,诞生了龙门峡、巴雾峡和滴翠峡,风景与三峡有异曲同工之妙,俗称小三峡,全长50公里。单面游览要3个多小时。

  大宁河的支流马渡河上,又诞生了三撑峡、长滩峡和秦王峡,风景又与小三峡惟妙惟肖,被命为秭妹峡,俗称小小三峡,全长仅5公里。峡虽短却依然秀美,岸边的导游牌上,将“小小三峡”的英文译成“Mini ……Three Gorge”,我以为,是极为贴切而有趣味的。

  小三峡的东岸,便是大昌。远观,一幢幢新楼,像是在一片水域中拔地而起。均为仿明清建筑。有规划,有特色。是我见过的最大气的移民新镇。

  噼哩啪啦,一阵清脆的鞭炮声。中午时分,以为是镇上某户人家办喜事,一打探,才知是欢送新兵入伍。

  挥手,别离,泪光闪烁。这样的场景,忽地勾起我与之雷同的往事。那年,也是离家去军营。那年,也是十二月,寒冷的冬天。那年,也是稚气未脱的脸上长着几粒青春痘。那年,也是强忍泪水,佯装出自己少年似的坚强。

  坐电瓶车粗略地逛了新镇,便来到古镇。眼前,列为重庆十大古镇之一的大昌,已是搬迁复原后的古镇了。古镇很小,从东到西,或者从南到北,一眼望尽。“一灯照全城,四门能通话,堂上打扳子,户户能听见。”便是这“袖珍古城”的真实写照。玲珑般的古色古香,有点童话中古城的味道。城内,青砖黛瓦,白墙飞檐。明朝的石板路,清代的房上瓦。屋宇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精巧别致。

  南门城墙上有一棵附生的黄桷树,跟随远古的墙,从历史中走来,泛着今朝的绿。那墙与树,经过了风雨,顶住了雷电,早已血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仿佛:那墙,是男人;那树,是女人。两人紧紧相偎,永不离分,在为世人讲述着一段传奇而美丽的爱情故事。

  三峡工程的兴建,使旧的大昌消逝,新的大昌重生。对于历史,对于过去,对于文物,对于古迹,人类没有忘记,也就意味着没有背叛。

  消逝与新生大昌古镇,以及被长江水淹没的许许多多需要保护和传承的地方,都曾经历或将经历这样的轮回。

  5.飞走的贝壳鸟,飞不走的怀念

  晚上,在巫山县城闲逛。

  旅游用品商店里,一对贝壳鸟,让我份外眼熟。我也有过一模一样的两只。就这样,记忆轻而易举地闪回

  2000年6月15日,海南的“天涯海角”。海风一刻不停地吹着,稀释了头顶烈日的温度。我一边欣赏湛蓝的大海,一边看那些操着半生不熟普通话的男女老少,在如织的游人中来回穿梭,不厌其烦地兜售源自大海的宝贝修长的海螺、洁白的珊瑚、五彩斑斓的贝壳,用玳瑁加工制成的手镯……晶莹的,玲珑的,奇形的,怪状的,争先恐后地撞进我的眼球。

  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一个小男孩,脆生生地问我:“叔叔,这是天然的,留个纪念吧。”他双手各托一只鸟,用贝壳砌成的,栩栩如生。左手的那只标着“天涯”,右手的标着“海角”,红色的字,醒目,像血。精致而漂亮,我承认自己被吸引了,便急切地问多少钱?“优惠给你,两只50元。”小男孩脱口而出。顿觉浓浓的商业味扑面而来,与他小小年纪极不相称,我便讨价还价:“小朋友,能不能便宜一点?”小男孩不假思索:“叔叔,咱俩有缘份,再打8折,40元卖给你。”我听着一阵舒服,爽快地掏钱买下。小男孩道声谢谢,一溜烟人影无踪。

  安然无恙地带回重庆,搁在我书桌上一张白底蓝边的瓷盘里,两只贝壳鸟一左一右相依相偎。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它们会被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包围,不论从哪个角度,都是一幅美丽的构图。夜晚,它们通常会被一盏20瓦的台灯照耀,在雪白的墙上投射出小鸟凌空飞翔的阴影。看着贝壳鸟,我就油然地想起一望无垠的大海、一浪接一浪的涛声、松软细腻的沙滩,还有那个会做生意的小男孩…… 

  后来,一次搬家后,清理书桌上的一干小饰品,才发现那对贝壳鸟,其中一只不翼而飞,另一只孤苦伶仃地斜卧在杂乱的书丛中。于是迫不及待地遍屋搜寻,直到夕阳西下,仍一无所获。又挨个问家里每个人,他们一律摇头,说没在意。4岁的小侄女颠颠地跑进卧室,抬起那张稚嫩无邪的脸,一本正经地说:“叔叔,你不要难过,小鸟长了翅膀飞走了,它想我们,就会回来的!”我感动得一丝苦笑,究竟丢失了,如能找到,真算奇迹!

  面对这只孤零零的贝壳鸟,心情失重了一般。经常在暗夜里默默祈祷:某一天某个角落,失踪的那只贝壳鸟,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如一个许久不曾谋面的老朋友!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当我们对某些事物熟悉到孰视无睹的时候,它却悠然地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打乱了原来生活的某种节奏,我们惶惑了。在我们失落的同时,我们总是急急而盲目地去寻找我们认为那些应该属于我们的东西,但结果往往是不随人愿。或许我们应该经常地抛弃生活中的某些细节,比如一只小鸟,或者一段情感,我的小侄女说得对,它们都“飞走啦!”飞到了心灵的高空,给我们的生活留下了一份怀念、憧憬或者诗意!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金刀峡:那水,那峡,那古镇
1.印象深刻的三道菜肴

  没有计划,没有准备,头天稍作考虑,次日便挎起相机出发。是一次率性而为的旅行。发生在2007年4月14日。

  这个周末,天气预报说适合户外活动。出门时,天阴阴的,有些凉爽。过了北碚朝阳桥,阳光就肆无忌惮地射下来,气温一瞬间攀升,仿佛夏天提前来临。一阵心烦的堵车之后,赶到金刀峡已是下午2:00。阳光满满。空气异常的鲜。

  定好住宿稻香村农庄。40元/人。含中、晚餐以及次日的早餐。价格低廉。住宿条件尚可:纯白洁净的床单、被子、枕头。清爽的卫生间。晚上6:00以后有热水。这些已足够。那台电视,对我,其实无关紧要。像聋子的耳朵,是摆设。在这山野里,享受安静,才是最主要的。

  午餐,是在下午进行的。8个人,四晕四素,和一份西红柿鸡蛋汤。

  印象深刻的菜肴有三:豆豉炒牛皮菜。牛皮菜,在农村主要是用来喂家畜的,不值钱。但用这种地道的菜品来款待城里人的胃口,却是上佳的美味。我以前在农家吃过这种菜,今天吃来,依然去油爽口。这是一道典型的农家风味菜。烹饪简单,却溢满了质朴。

  香脆腊肉。还是第一次吃。起初,用肉眼观察,规规矩矩,一方块一方块的,以为是油炸带鱼。拈来一块,搁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的,紧接着一股油滋润了喉咙。原来是腊肉(很肥的那种),切成片,裹上面粉,下油锅炸。干冽松脆,肥而不腻。我一口气吃了几大块。腊肉,除了炒,还可以这样做。实在是一大创新。让我们既开了眼,又养了胃。

  小米蒸排骨。是这方土地上非常传统的一道菜。将上好的小米和排骨充分混合,用大火蒸熟。软糯的小米,像粉末一样,紧紧地附在排骨上,难分难舍。小米绵软可口,有几丝回甜。味觉由粗入细。很别致的菜肴。毫无疑问,主要是小米发挥了大大的作用。它是这道菜的功臣。

  2.荒芜的森林公园

  住地不远处,拾级而上,便是金刀峡森林公园。早已废弃。据说这样一座并无特别之处的公园,以前要收不菲的门票,游客常是乘兴而去,失望而归。渐渐的游客越来越少,公园收支入不敷出,难以为继。最后不得不关门。任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