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逐鼎大明 >

第68章

逐鼎大明-第68章

小说: 逐鼎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骸肮俦校粲心芑髦械腥苏撸鸵欢В槐芪O沼峦鼻罢撸鸵欢В芄换魍嘶蛘呋鞅械腥苏撸鸵宥А!
    在奖励之外,他还派人传令给前屯都司参将赵率教和山海关总兵杨麟二人,若有从宁远前线溃逃的兵士,全部斩于城门之前。这样赏罚并重,宁远城内自然一片紧然的气氛。
    金启倧有些慨然的笑了笑,凄凉苦涩的情绪跃然纸上,说道:“有袁大人这般能人治才,是我大明中兴的福分,只可惜宁远这番若是失守,还真是让袁大人不能尽用呀!”
    袁崇焕罢了罢手,叹道:“金大人,您可真是折杀在下了。”
    “却说,山海关那边是答应在宁远受袭的时候,派遣援兵来支援的,”金启倧说道。
    确实如同所言,高第虽然下令宁锦一线的明朝军队全部撤入关内,但是对于袁崇焕抗命不从也不是从此不闻不问,毕竟宁远城中有明军一万两千人,百姓八千人,这一笔人口可不是说不要就不要的。尽管高第答应会在宁远受袭的时候派遣援军,但是这其中究竟会派遣多少、什么派遣或者有没有人愿意前来救援等等因素,都是一种未知数。
    “援军?我看,我等还是不要寄希望于此了。”袁崇焕冷然的笑了笑,道,“大军退入山海关,所有人都为自己能够逃过此劫而感到安心的时候,谁还会愿意重返战场,弃自己生命不顾?宁远一城在拒绝撤防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是孤城了。”
    金启倧幽幽的长叹一声,摇头不语了。
    沉默一阵后,金启倧忽然说道:“北海那边,是否有出兵前来援助的可能呢?”
    袁崇焕洒然地笑了笑。道:“北海?韩煜自身都难保。况且北海与我宁远相去超过四百里。即便有心来援。也无法突破复州地封锁线呀。而且。朝廷对北海一直都不放心。也不知道这个韩煜地葫芦里到底买着什么药。”他缓缓地吁出了一口气。不由自主地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不管怎么说。北海镇地存在。最起码为这次建奴发动袭击提供了侧面地掩护。据说。建奴在复州地区特地留下了代善和一万五千旗籍精锐。不然。此番我们要应对地。恐怕会更加严重了。”
    金启倧自嘲地笑了笑。或许自己是因为大难地临头。而渐渐变得有些蹉跎了。他端起了已经泡了许久地茶盏。正要送递到嘴边。
    就在这时。中堂门外急匆匆地跑进来一个府卫。脸色显得很是急切。还没站稳脚跟。他立刻急声地叫了起来:“袁大人。金大人。大事。大事呀!”
    袁崇焕略略地皱了皱眉头。看了府卫一眼。不禁问道:“什么事如此惊慌?建奴打过来了?”
    “不是。不是。是……是从营口来了一个士兵。要求见袁大人!”府卫急急忙忙地说着。
    “营口?”袁崇焕楞一下。脸色更加凝重。“营口地军队在半个月前已经撤退了。现在那里就只剩下老弱病残地百姓。怎么可能还会有士兵?”
    “这个士兵并不是我们这边的……。不对,这个士兵是从北海来的,他说是北海总兵韩煜派遣而来,要与袁大人商量对抗建奴的计划。现在北海镇的两队人马已经在营口登陆,接管了营口城。”府卫回答道。
    正在喝茶的金启倧在听到府卫的话后,立刻忍不住将茶水喷了出来,一脸惊愕,道:“什么?北海总兵接管了营口?他北海镇总共就不到一万五千人,两支人马通过海路抵达营口,那堵在金州卫路口的复州一万五千旗籍建奴精锐,他们怎么应付?”
    袁崇焕沉思片刻,再次问道:“你确定是北海镇的人?”
    “确定,他有凭信的!”
    “立刻引进来。”袁崇焕说道。
    府卫马上退了下去。
    金启倧脸色阴影不定,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忧虑,毕竟北海镇是被朝廷列为谋反的边镇,如果韩煜暗中勾结了建奴,是派人前来骗取宁远城的,那可真是一件头疼不已的事情。但是,在他的心中还是抱有一部分希望的,期望着北海军能够成为宁远城的外援。
    很快,府卫带着一个身穿便装的青年男子来到了中堂。
    青年男子打扮的很像是寻常的老百姓,脸色带着很浓重的沧桑,满脸的胡渣子体现了几分潦倒,但是在见到袁崇焕之后,立即先一步取出了北海总兵的印信,恭敬的说道:“小人林忠,奉北海总兵韩煜之令,特地前往拜见袁大人!”
    一旁的金启倧在听到青年男子这样的一席话,顿时感到心中不是很舒坦,这宁远城虽然是袁崇焕为主帅,但是毕竟袁崇焕是自己一手推荐起来的。怎么到现在,北海总兵派遣人来宁远,不说拜访其他人,单单指名道姓的是拜访袁崇焕,这多多少少会是一种偏见。
    而林忠说出这番话来,也是挺冤枉的,这些可是韩煜亲口嘱咐的。而现在远在百里之外的韩煜,起初在派林忠来宁远报信的时候,只是在心中怀着对名末名将袁崇焕的敬仰,所以稀里糊涂的就这么吩咐了。
    虽然说袁崇焕在历史上的真实面孔如何,评论家都各有不同的说法。甚至有说袁崇焕就是勾结满族建奴的大汉奸,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这么大的名气,全部是仰赖清廷的一帮文士编造撰写出来的。不可否认,满族清廷最惯用的那便是控制舆论,招揽大批文士对自己歌功颂德,营造一个意象中的模样。但是对于袁崇焕,韩煜宁远相信其是雄才大略、忠心明朝的将才,或者说最起码在抵抗建奴的前期是这样的。
    袁崇焕略略的舒展了一下眉宇,但是气色上仍然显得很沉重,他接过了林忠递过来的印信看了看,确定是北海总兵韩煜的官印没错。只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肯定北海镇没有与建奴勾结。他淡然的示意林忠落座,然后问道:“恰才在听到通传的时候,你是说北海已经派兵接管了营口?”
    林忠欠了欠身,道:“是的,韩总兵于一个月前开始整备军事,六天前通过西洋人的舰队将两个行营部队,一共四千人马运抵了营口城中。目前,我部正在抢修城池,囤积军粮。”
    “四千人马,”袁崇焕不由的抚了抚胡须,虽然说四千的兵力做为援军太过勉强,但是料想到北海的兵力也不充足,能够抽调出来这么多,可谓是很重视宁远了。“但是,据说在复州的建奴也有一万五千旗籍精锐,那北海现有的兵力,岂不是很危险?”
    林中笑了笑,带着几分自信,道:“北海镇地理位置特殊,其咽喉部位就是金州卫,一旦能够遏制金州卫一城,辽东半岛向南百里的疆土就牢牢掌握在手中。而金州卫地处长白山山脉的高势位置,易守难攻,加上我北海镇苦心经营半年,拥有众多大小火器,建奴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___
    再推荐一本新书《阴霾王都》《切片小县城》!麻烦各位读者大大支持下。
    正文 第四章 大战前夕(4)
     更新时间:2009…9…18 10:31:45 本章字数:3810
    他顿了顿,接着又说道:“此外,韩总兵大人已经决定筹集主力军队,准备从金州卫出发,向复州等地区发动主动的攻势,以牵制宁远一线的建奴。”
    不等袁崇焕发出惊讶,一旁的金启倧先一步冷笑了起来:“主动进攻?先前你所说金州卫有地理优势,凭借着北海经营这半年所获得火器,可以牢牢的守卫北海咽喉,这就已经不错了。现在又说韩煜要主动发兵出击复州,你们现在分了四千人来营口,在北海的已经不足一万人。用不足一万人去攻打一万五千建奴精锐,你们是不是闲得发慌还是怎么着?”
    林忠愣了愣,咧嘴笑了起来,他说道:“这位大人,建奴擅长骑兵和近战,但是始终是冥顽不化的民族。而我北海拥有大小火炮百余门,其中还有西洋最先进的野战炮和榴弹炮;大小火枪超过六千支,一部分是新型的燧发火枪,还有一部分是能够连射的三连炮;在火药储备方面,我们已经统计了超过三十万石的数量。而我北海镇的士兵,这半年来一直在接受西洋军官亲自把关训练,虽然时间过短,但是依然能够轻松驾驭火器,单凭这些就足以让建奴好受了。”
    金启倧愣了一下,脸色有些惊愕,吃惊的问道:“你说你们北海有多少火炮?”
    “一百多门!具体就不清楚了,因为一些旧式的火炮都被运到各地城池做城防炮了!”林忠有些不太好意思的说着。
    如果此时金启倧还在喝茶,肯定又会喷出来。自从萨尔浒战役之后,明朝全国的火炮被折损了大半,现在一个小小的边镇就拥有了一百多门火炮,甚至还有连听说都没有听说的什么野战炮、榴弹炮。
    “你,你们北海怎么会有这么多火炮?”他震惊不小。
    林忠搔了搔脑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事实上他也不知道北海镇什么时候多了一批新火炮。他憨憨的笑了笑,说:“大概是向洋人买的吧。”
    虽然说金启倧和袁崇焕同样是经营辽东城镇,但是他们辛苦四年所得到的火炮只有十一门,而且还是由朝廷付款买单的。这不能说明他们的经营不够努力,也不能说明他们不如北海总兵,只不过北海镇地处沿海,又有韩煜这样超时代的人。韩煜运用几乎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北海镇进行发展,同时还大力的取得了与西洋人的合作,开放沿海贸易,鼓励自主科技发展,等等一系列的原因,致使了北海肯定会与其他地方不同。
    袁崇焕轻轻的舒了一口气,问道:“那么,不知道韩总兵他有什么计划吗?”
    林忠回答道:“韩大人之所以调动四千兵力在营口登陆,是希望能够让宁远一线在抗击建奴大举进攻的时候,拖延的时间久一点。这样一来,韩大人从金州卫发兵就有大可能顺利拿下复州。”
    金启倧冷然地笑了笑。道:“韩大人真是好大地口气呀。他地计划倒是好。我们宁远城在前线拼血拼肉地。你们北海镇倒是只忙着扩充自己地势力范围来着?”
    林忠正色起来。说道:“这位大人。您这话就说地不对了。什么叫我们北海镇只顾着扩充自己地势力范围。我们当兵在外。御守地是大明边疆。夺回地是大明江河。怎么会是我们北海镇想要扩充势力范围呢?”
    金启倧倒是没料到。原本是想讥讽一下韩煜。却最终适得其反。倒闹了一个不够忠义地地步。他一脸尴尬。顿时沉默不语了。
    袁崇焕沉寂了一会儿。忽然朗然大笑了起来。抚掌了几下。说道:“看来。韩总兵手下皆是能人志士呀。”他顿了顿。出于谨慎考虑。又问了一句。“只不过。在前些日子朝廷似乎传来了命令。有言北海镇预谋造反。不知道此番谋取复州一地。究竟是何居心呢?”
    事实上。在真相还不能明晓地情况下。北海镇始终是不能轻信地。如果北海镇真地谋反了起来。韩煜此番派遣地四千人马屯守营口。未必是来援助宁远地。而是来监视和牵制宁远。借此机会。北海镇就能安然地拓展领域谋取复州了。只不过。这个想法可能有些太过草率。毕竟四千人马对于北海镇来说很是弥足珍贵。而且宁远即将面临努尔哈赤轻率地十三万大军。根本不需要派人驻守营口来牵制宁远。
    但是军国大事不容掉以轻心。宁可多信一筹。也不可误了大事。
    “这件事情,韩总兵已经上书了不下六次,向圣上解释这件事情,”林忠很冷静的说道,在来之前这个问题早就没预料之中了,所以应答起来很是轻松,“韩大人之所以要去锦衣卫大牢劫狱,那是因为阉党乱政,陷害忠良,为了报复韩大人的父亲副都御使韩善给杨涟大人走漏消息而将其逮捕,这种无法无天的事情,任谁都不能容忍的。”
    袁崇焕略略的想了想,东林东和阉党水火不相容,孰是孰非、孰好孰坏都是不能一言界定的。他决定暂时不理会韩煜是否谋反的事情,反正宁远一城孤立无援,面对十三万大军,能否顺利渡过这一关已经成为奢望,就算北海镇心怀谋反,但就眼前看来也绝不是与建奴勾结,就算是想谋取复州那也总比落在满足鞑子手里要好。
    “只不过,宁远孤城,前有劲敌,后无援军,单凭北海四千人屯守营口,也不见得能够拖延多久呀。”袁崇焕语气唏嘘的说道,神态露出了一丝疲惫。
    林忠微微笑了笑道:“袁大人放心,本次北海发出的四千人马都是悄然的行进,从海上抵达了营口,料想这一支奇军定然能让建奴措手不及。”
    袁崇焕问:“只是,韩煜能够将不泄露这一点做到滴水不漏吗?”
    “是的,袁大人,这一点您就放心吧,在营口的无论是商人还是百姓,都已经考虑周全了,决计不会有丝毫的差池。”林忠很是自信的说道。
    袁崇焕略略的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