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逐鼎大明 >

第35章

逐鼎大明-第35章

小说: 逐鼎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同知,”韩煜顿了顿,将目光移向了军案上的红布礼金,道,“这见面礼既然是兄弟们的心意,那本将就收下了,做为回谢,今晚本将想请京卫的军官兄弟们聚一聚,地点就由你来选。此外,今晚京卫兵士们的伙食亦要加餐,所以费用都算我身上。”
    “这,这怎么好意思呢。”叶梦洲呵呵的笑着。他原本和几位京卫的军官商量过,晚上去京城最大的聚仙楼为新上司摆一桌接风宴,哪知道凑了见面礼后所有人都囊中羞涩了,于是只好作罢了。
    “好了。大家以后都是兄弟。就这么定了。叶同知马上去把这件事落实一下吧。”韩煜很大度地说道。“对了。我记得京卫还有一位指挥佥事。为何我坐在这里这么久。都不见他出来见面呢?”
    “韩都督是说黄佥事?”叶梦洲露出了一个不太愉快地神色。凑到韩煜跟前。说。“韩都督有所不知。黄佥事这人十分刁钻。从杨指挥在地时候他都一副自傲地态度。在京卫里可没几个人喜欢他。”
    “哦?”韩煜微微有了一些兴趣。一个在京卫中不受欢迎地佥事还能任职到现在。这究竟是个什么样地人物呢?
    “哎。这位黄佥事非常嗜好饮酒。差不都近三年地时间就没醒过几回。”叶梦洲一副嫌恶地样子。继续说。“要不是兵部尚书赵大人一直保着他。杨指挥早就想把他赶出京卫了呢。”
    韩煜对这位黄佥事越来越好奇了。连赵彦大人都极为担保地人。肯定不是泛泛之辈。他问道:“这位黄佥事现在何处?”
    “韩大人要见这厮?卑职马上去找他过来。这厮也太无礼了。韩大人上任都不来见。该死。该死。”叶梦洲连连说道。他本人很是喜欢看到自己讨厌地人被责罚地。这样才能够满足自己狭隘地心理。
    韩煜罢了罢手,说:“不劳叶同知了,你只需要告诉我他在何处就行了,叶同知还是安排一下今晚的聚会吧。”
    “这厮家境贫困,俸饷都让他拿去买酒了,平日里就住在军官营房,就在京卫大营的最东边,”叶梦洲答道。
    “黄佥事全名叫什么?”韩煜问。
    “黄得功。”
    韩煜一惊,脱口道:“黄得功?”他终于有些明白赵彦为什么会极力保着这个人了。
    “怎么,韩都督认识这厮?”叶梦洲看到韩煜惊讶的面孔,不禁疑惑起来。黄得功不过一个落魄的世袭军官,从外地调任的韩煜怎么会对他如此惊讶。
    在正史上,黄得功可谓是崇祯末年到南明时期非常卓著的京卫名将,在早期的时候他是以镇压张献忠的民变立功闻名。张献忠在攻占定远桐城的时候,遭到黄得功奋力抗击,其骁勇善战的养子王兴国在战斗中直接被黄得功生擒。后来福王朱由崧在江南自立,封黄得功为侯,他与刘良佐、刘泽清、高杰为四镇,在迎击清军南下中屡建奇功。只可惜福王软弱,清军大举南下的消息传至,他弃守南京,竟仓皇躲进了黄得功的大营,君臣相视泪流如雨,最终黄得功力战护住,死于乱兵之中。
    在韩煜看来,黄得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将,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在战场上英武神威,正是属于打手型的武将。此外,韩得功忠义出于天性,别人每次以国事相规劝,他都宁可委屈自己来妥协。
    “哦,我与黄佥事幼时有过交情。”韩煜胡乱的编了一个理由。
    “是吗?原来韩大人与黄佥事是发小呀,”叶梦洲听到韩煜这么一说,先前对黄得功厌恶的神情立刻一扫全无,转而道,“哎呀,得功这个人平时虽然懒散了点,但为人是很老实的,只是京卫大部分弟兄不了解而已,其实说来卑职和得功也算酒友,闲时一同喝过几次酒呢。”
    韩煜对于叶梦洲变色龙式的反应只是微微的“哦”了一声,然后去军官营房找黄得功去了。
    -
    今晚九点还有一章,请收藏请支持!
    正文 第五章 青州来信(1)
     更新时间:2009…9…18 10:30:05 本章字数:2407
    韩煜对于网罗黄得功这样秉性耿直的人没有感到任何难度,就像他能获得孟宏远和王云等一众青州卫将领的支持一样,以正派的气魄,配合义正言辞的情理,很快就能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变成了自己的知己。黄得功酗酒成性是从他小时候就落成了,发展到后来每次上阵前就会喝上一盅酒,历史记载他十二岁的时候将其母所酿得酒全部偷喝光了。当然,以韩煜亲眼目睹,黄得功嗜酒最大的养成时期,就是这几年呆在京卫郁郁不得志的时候,正值少壮,胸怀杀敌报国之心,却不料阉党乱政,自己竟要同流合污与沦落阉党之手的京卫去做坏事!
    韩煜得到黄得功的认可后,决定吸纳他做为自己在京城的第一个亲信。他指定平日里京卫的步操训练由黄得功负责督导检校,对于军营中任何不妥事情他都可以直接向自己汇报,使其间接的成为了自己的眼线卧底。
    直到次年开春,也就是天启五年正月之前,韩煜在京城还算过得安稳,并没有什么值得提点的事情。要说发生在朝廷的大事,那就是时任辽东经略、文华殿大学士的孙承宗在柳河战败,被迫上书辞职。柳河一战理应归咎于山海关总兵马世龙,误信了投降了建奴的一个生员提供的假情报,派兵渡过柳河,欲袭取耀州,岂不料中途遭到埋伏大败。阉党等人对于此事大做文章,先是围攻马世龙,最终引咎到了孙承宗身上,二人无奈之下只得请辞。
    孙承宗辞职后,朝廷委派了兵部侍郎高第接任辽东经略。韩煜心中为之叹息,高第这个人只不过是一个迂腐的书生,仅仅读过几本兵书,从未上过战场,仰赖着跟阉党千丝万缕的关系,颇为自负的接过了抗金大任。可惜,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这个高第可是要将孙承宗耗尽三年心血布置的宁锦防线毁得一干二净,不过也因此造就了另外一个名帅的诞生,那就是袁崇焕。袁崇焕将在高第下令撤销宁锦防线后,依然抗命不从,坚守宁远,从而取得了宁远大捷。
    当然,对于这些即将发生的历史,韩煜是很希望自己能参与其中,冲锋陷阵,建功立业。只可惜自己身在京职,无可奈何。
    在进京后的这几个月里,韩煜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收拢京卫军心,二是维护在京的人际关系。前者进行的很顺利,他虽然很重用为人中肯正直的,但是对于叶梦洲之流也故意示好,从而达到了两方都能驾驭的境界。除此之外,他也很关照京卫中的士卒们,除了每日两个时辰的步操是必须的之外,其余事项一律得过且过,并且自从自己到任后,京卫的伙食都获得了大大改善,让士卒们好感不已。
    至于维护在京的人际关系,韩煜着实感到很无奈,他比较主动去接触的人大多是军界人物,诸如兵部尚书赵彦以及辞官闲居的孙承宗。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则三番四次向他示好,屡屡邀请自己参加一些阉党权贵之间的聚餐游耍,这些对于一个需要权贵撑腰的人来说自然是不可推却的。
    总结了去年年末的点点滴滴,韩煜还是感到很欣慰的,他在京城正邪两个方面都混的可圈可点。正派的人都说他正直廉明、颇有作风,反派的人则说称其懂得时务、机灵大方。
    虽然韩煜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某种高度,但是他知道,辛辛苦苦这些月的积累,仅仅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而已。
    这一日清晨,嫩嫩的阳光刚刚铺洒在初春的雪地上,折射着一片瑞祥的气息。踏着薄薄的碎冰,一行风尘仆仆的旅人来到了韩府,他们是来自山东省青州府,特意来见韩煜。韩煜没打算在京城为自己置办一座宅院,所以一直是与父母同住的。
    这些来自青州府的旅人是青州卫指挥使孟宏远派来的,专程向韩煜汇报这几个月青州发展的动态。韩煜将他们引到了自己的书房,让下人上了热茶点和火盆,并安排了留宿。
    “各位真是辛苦了。青州那边情况如何呢?”韩煜与众人韩煜一阵后。切入了正题。他离别青州已久。心中很是挂念。
    为首地青年向韩煜欠了欠身。道:“孟大人托在下给韩大人带了一封信。此外还交代了一些其他事情。”他说完。从行囊中取出了一封信递给了韩煜。然后又打开了另外一个包袱。露出了整整齐齐二十锭黄金。
    青年继续道:“韩大人地兴华货行这两个月又做了一笔生意。盈利了二十三万两。孟大人将大部分银两都安置在青州。但是又担心韩大人在京城缺钱。所以特地差小人送了一百两黄金给韩大人。”
    韩煜心中一暖。孟宏远果然是一个考虑周到地好手下。让他感动不已。他点了点头。取出一些碎银打赏了几位信使。问道:“不知道几位可否带来了鲁南军械所地消息?”
    青年道:“小人在来之前鲁南军械所地总指挥徐光启大人特地让小人带几句话。徐大人已经将鲁南军械所分成三大部分。分别开始生产火炮、火枪和盔甲。第一批鸟枪出产后。徐大人并不满意。所以将它们全部做为货物。销售到海外去了。目前军械所主要生产地是光启三连炮。”
    “哦?那光启三连炮地产量如何了?”韩煜兴致勃勃地问。
    “光启三连炮到目前为止已经生产了三批,总共八百支,全部装备给青州卫了。”青年详详细细的解说着,“此外,由韩大人您亲自设计的新式盔甲业已量产,徐光启大人将这种盔甲取名为洪武甲,到现在出厂了万余套,全部由周祖年先生销售到辽北去了。”
    韩煜点了点头,徐光启看来是很抬举自己了,竟将盔甲名字以明太祖的年号命名。只是他所设计的避弹衣式盔甲在明朝末年其实并不是很适用,明末面临最大的敌人是女真建奴和起义军,恰恰建奴对于火器视为奇技淫巧,起义军更是用不起火器,避弹效果在战场上基本不会派上用场。但是洪武甲厚实的质地,在冬天却能起到良好的保暖作用,尤其是在辽北地区,因此销售带来了不少的利润。
    -
    三更了,斗胆求求花朵!嘿嘿!
    正文 第五章 青州来信(2)
     更新时间:2009…9…18 10:30:07 本章字数:2342
    青年继续道:“徐光启大人邀请了六个洋人加入了鲁南军械所。在洋人的帮助下,徐光启大人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火炮,洋人管它叫加农野战炮。徐光启大人曾当场示范给小人看,方便小人向韩大人您描述,这种加农野战炮的炮管很长,射击的时候是直射,在一里之内威力惊人,一炮能射穿加了护甲板的城门。”
    韩煜感叹不已,徐光启果然不负所望,懂得聘请洋匠。加农炮是一种地面炮兵作战最常规的武器,仰射角小,但是炮弹出膛速度极快,非常适合攻坚战和短程野战。这种火炮的问世,大明中兴有望了。
    青年又道:“徐光启大人与洋人为这种加农炮设定了三种炮弹,第一种是普通用来攻坚的实心弹,第二种是改装后的红衣大炮开花弹,第三种是短射程的散弹。小人从青州动身的时候,第一批加农野战炮差不多已经完工了,一共二十门。”
    “好,非常好。有劳这位小哥回去后代为通知一声,我鲁南军械所发明的新式火器,暂时不要对外公开,时机成熟时我会亲自向朝廷表荐。”韩煜郑重的说道。他之所以作此考虑,是因为自己不在青州坐镇,很担心这些先进的火器会让朝廷奸党贪官扼杀。
    青年应道:“小人记下了。”
    韩煜想了想,问了一句:“想必军械所出产的第一批鸟统有五百多支,行情上鸟统的价格都不低于四百两,这么大一批货是分批卖给几个商家的吧?”
    “听林氏海盗说,他们在东瀛平户岛有一个销售点,基本上火器之类的军火都是在那里被一个大名全部收购的。”青年答道。
    “被一个大名全部收购?”韩煜有些吃惊,就算这个大名是仿效自己的兴华货行做垄断生意,收购了火器再分销出去,但是日本进入德川幕府后基本上举国安定了,这么多火器做装饰收藏肯定说不过去,那么就只能是装备军队了。可是,大名在这个时候购进军火装备军队,意图欲何?
    “你知道这个收购军火的大名叫什么名字吗?”韩煜问。
    “这个,小人就不知道了。”青年摇了摇头。
    韩煜叹了一口气,倭贼的事情还是任由他们,就算那厮要造反,自己在内心里还拍手叫好呢。顿了顿后,他又问:“那,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青年想了想。道:“还有一件事情并不是孟大人所托。是小人在宝镇地时候遇到林氏海盗地愈大叔。他听说我要上京来找韩大人您。所以特地让我也为他带一句话。”
    “哦?什么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