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秦二世 >

第278章

我是秦二世-第278章

小说: 我是秦二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亥没有说话,只是搂着丽妃的手臂紧了紧。有些话,不用说。

  “陛下,臣妾还要。”一只柔荑说着已经悄然滑入锦被中握住了胡亥的昂扬。

  柔若无骨的小手带着丝丝凉意。让胡亥情不自禁的倒吸一口气,那昂扬瞬间再次暴涨三分。

  一声低吼,一声嘤咛。

  荡人心魄的喘息声。再次从内室中断断续续的传出。

  听到这声音,侍立在寝宫外的龙娇三女,刚刚撑起的身子不由再次一软。

  ………

  大秦二世元年九月初七。

  咸阳宫广场。旌旗漫天,当枪如林。

  在数十万咸阳以及各地百姓的注视下,大秦帝国二世皇帝胡亥为数十年前自杀身亡的大秦武安君白起举行盛大的招魂仪式。

  钟鼓长鸣,号角呜呜,象征武安君白起的令牌被送入大秦英烈塔倒数第二层内,同时白起戎马一生所经历的所有大小战役也在这一天被永久的铭刻在英烈塔倒数第二层的塔壁之上,以供后人瞻仰。

  白起是大秦英烈塔建成之后,第三个进入塔内供奉的大秦臣子。在这倒数第二层,如今除了白起之外,也仅仅有王离、李斯两人而已。

  下一步胡亥打算将商鞅、范睢、王翦、王贲等等对大秦统一天下立下卓越功勋的人都请入大秦英烈塔中。不过这也是等他回到咸阳了。

  白沙终究没有被封为武安侯。胡亥在同群臣商议之后改为安侯,取国泰民安之意。

  大秦侯爵之位又增一人。

  白沙封侯,曾经在咸阳昙花一现的十一二岁女童许莫负也进入胡亥的视野之中。对于这样一个女子,胡亥自然不会忽视。但是同样也要等到天下一统之后再做定论。

  也是这一天,在商亡之后消失无踪的上古圣道之剑轩辕剑重现世间。再一次出现在了天下人眼前。而这一次轩辕剑出现时,已经成为大秦二世皇帝陛下之随身佩剑。

  从有史记载来,华夏大地一直流传着十大名剑和十大名刀之说。

  但是经过数千年的沉浮,无数的秘密要么随着战火灰飞烟灭,要么随着当事人死亡而永远埋葬在历史的尘埃中。尤其是近代历经数百年奴役的华夏大地,无数的国宝或流失或在战火中损毁。

  上古十大名剑以及上古十大名刀大多都已经成为传说中的事物。再不得见。

  后世,唯一可考的应该是越王勾践剑,也就是上古十大名剑中排名第七的尊贵之剑纯均剑。至于后世出土的那把剑是不是纯均剑,这就无人得知。

  而在十大名剑中排名首位、据传为天上诸神赐予轩辕黄帝的圣道之剑轩辕剑,更是从无人得见。最后有关轩辕剑的记载也仅仅是商史中商朝开国始祖商汤攻入夏朝太庙时手持轩辕剑击碎被夏朝供奉在太庙中的上古三大邪刀龙牙、虎翼、犬神之事。

  从此以后,华夏大地不要说有人持有轩辕剑,更是见都没有见过。

  轩辕剑传说是一把黄金色的圣道千年古剑,是由众神采首山之铜所铸,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天界诸神将此剑赐予轩辕黄帝击败蚩尤之旷世神剑,后传与夏禹。其内蕴藏无穷之力,为斩妖除魔的神剑,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这样一把圣道神剑,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胡亥恐怕都如后世大多数人一般,怀疑着他的存在。

  轩辕剑,是当日邹宏双手送给胡亥的。

  邹宏如何得到这样一把圣道神剑的,胡亥不知道,他也不想问。胡亥不是没有怀疑过这把剑的真实性,但是当他手握上剑柄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这,定然是轩辕剑无疑。

  胡亥也不知道自己心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念头,但是他确实出现了。太多的事情无法用言语来解释,譬如自己莫名其妙的就来到了这大秦。

  轩辕剑有没有如传说中那样蕴藏无穷之力胡亥不知道,显然也没法印证。对于胡亥而言,只要知道这就是轩辕剑,就已经足够。

  其余之事,胡亥不打算继续探究。也许,这轩辕剑就是为自己准备的呢?

  前一世,轩辕剑就把象征着华夏民族的圣道之剑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并消失的还有其余九大名剑或者说八大名剑。

  但是这一世,从胡亥得到轩辕剑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下定决心,这些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定然不会让他们再如前世那般淹没。

  虽然他只知道轩辕剑、太阿剑等两三把剑的名字,但是以他如今大秦皇帝的地位,想要收集天下名剑并不是不可能。

  没有明确的目标,那就将所有出名点的剑都收集起来总不会漏过了吧。宁收错,莫放过。很简单的问题。

  至于十大名刀,胡亥同样只知道两三把出名的而已,譬如后世关羽曾经用过的青龙偃月刀,蚩尤所用的中华苗刀。同样的道理,宁收错,莫放过。

  刀剑的具体名字,后人自然会考证。

  胡亥这个时候自然不会知道,章邯手中的龙雀刀正是十大名刀之一。

  还有夏禹所铸同样已经消失的九鼎,也进入了胡亥搜寻的名单之列。始皇帝当初曾经在天下搜寻过,但是却遍寻不得。胡亥心中有种直觉,那就是轩辕剑已经出现,九鼎必然同样会在自己手中重现。

  大秦群臣在今天之前没有一人知道轩辕剑已经在皇帝手中。

  当站在咸阳宫正殿前高台之上的胡亥抽出轩辕剑高高举起的时候,尉缭等人才知道皇帝随身佩戴的神剑竟然是圣道之剑,轩辕神剑。

  天命所归,不外如是。

  轩辕剑的出现,瞬间将本就因宣读白起一桩桩战绩而沸腾的数十万大秦百姓心中的自豪和热情彻底引爆。山呼海啸般的“大秦万岁”“陛下万岁”声,响彻环宇,成为这世间最强音。

  同样在这一天,圣道之剑轩辕神剑重现世间出现在大秦二世皇帝陛下手中的消息,传遍天下。

  圣道之剑轩辕,天子象征九鼎!

  任何一物入手,都是天下共主的象征。轩辕剑出现在大秦皇帝手中,让原本就因为胡亥一些列减赋诏令而已得天下百姓部分民心的大秦,声威顿时更上一层。

  君权神授,两千多年前的地球,无论中外,都是如此。

  大秦二世元年九月初七,这一天,也因为圣道之剑轩辕的出现而永久的载入大秦史册。

  直到黑夜降临,喧闹的咸阳宫广场无数兴奋的人流逐渐散去。

  ……

  时间过的很快。

  转眼间,就已经到了九月十四。

  从初七之后,胡亥除了日常处理政务外,其余时间都是同丽妃和虞姬两人在一起。而李嫉在那一夜荒唐之后,继续为老父守孝,同胡亥再无*之欢。

  经不住胡亥的纠缠,也为了即将到来的分别,在十二那一夜,丽妃和虞姬两人终于同时出现在锦榻之上。一龙双凤,看着两个绝美人儿在自己身下婉转呻吟,被动承欢的娇俏模样,大发神威的胡亥一直折腾到天明,才拥着两女沉沉睡去。

  无数的粮草辎重在踊跃的咸阳百姓押送下,开出咸阳关,率先南下。龙卫府、黑冰台所有密探死士渐渐消失在关中百姓的视野中开始转入暗处,他们是胡亥离开咸阳后保证关中各地、以及山东等地稳定的绝对力量。

  自二世皇帝东巡归来,咸阳城就一直处于激荡中,或狂欢或悲戚。

  明天,咸阳城的狂欢将会到达顶点。明天,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明天,同样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一个属于大秦的时代,一个属于秦二世的时代,来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七章 卷终】………

    大秦二世元年九月十五。

  咸阳城所有府衙为之一空,廷尉府、卫尉府、中尉府、上计府、御史府等等各府各衙所有的低级吏员以及兵卒尽皆离开府衙,遍布咸阳全城,竭力维持咸阳城今日的秩序和稳定。

  广阔无比的咸阳宫广场装饰一新,以咸阳宫为中心,近八万人的大秦兵卒分布在方圆十里内的大街小巷中,五步一哨十步一岗。

  这些兵卒基本上将关中各地除驻守函谷关、大散关、萧关、武关四大关隘以外的兵卒尽皆都抽调,还算上胡亥留守在咸阳的朱雀军和玄武军、白虎军的精锐。

  可以说,为了让今天的册后大典能够顺利的举行,如今的关中各地除四大关隘外已经成了不设防之地。

  如今咸阳城内,到底有多少外来人胡亥不清楚。不过就卫尉府和龙卫府的统计,至少有数十万之众。如果再加上咸阳和内史郡的百姓,怕是已经百余万人之多。

  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册后大殿会吸引如此众多的百姓从天下各地赶来咸阳,所以此次册后大典的花费也是暴涨。

  花费最主要的部分其实就是各处驻军调动的粮草消耗。其余花费,宗正府和奉常府秉承胡亥一切从简的意思,并没有花费多少。

  巨大的咸阳宫广场之上,早就被兵卒隔出无数个区域,各个世家贵族自然同当日举行祭天大典一般处于观礼人群的最前方,也是距离咸阳宫正殿阶梯最近的地方。

  除了护卫的兵卒外。所有人都要经过数道防线的严格检查,才能接近咸阳宫。

  咸阳宫广场相对于后世帝都广场更是要大上几分,所能够容纳的人数同样远远超过百万。可是为了安全,咸阳宫广场同样也被划分为无数个区域,由披坚执锐的兵卒隔开。

  一切为了安全!

  而为了占到好位置。很多百姓更是从昨日就已经在咸阳宫广场上等待。

  如果此刻有人能够从天上往下看,就会发现,以咸阳宫广场为忠心,一条宽达二十余丈、长看不到头的通道横跨这无数的人流,将咸阳宫方圆十里从中分割成两断不相连的区域。

  在宏大而绵长的苍凉号角声中,身穿黑金夹织皇袍、头戴流苏天平冠、腰悬轩辕剑的大秦二世皇帝胡亥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出现在咸阳宫正殿前的高台之上。

  皇帝华盖出现,那么华盖之下的必然是皇帝。

  山呼海啸般的“陛下万岁”声自咸阳城中升腾而起。

  原本人潮汹涌的咸阳宫广场及四周,瞬间之余胡亥一人站立。

  看着广场之上、广场周围成片匍匐的人潮。看着身后同样大礼参拜的李嫉、丽妃、虞姬等人,胡亥陡然心中升起些许孤寂之感。

  或许,这就是皇帝称孤道寡的原因吧。

  在悠扬的黄钟大吕声中,册后大典终于开始。

  一系列在胡亥看来完全是画蛇添足的繁琐仪式之后,终于到了胡亥给李嫉授冠冕的时候。

  当那顶象征着皇后之位、比胡亥头上天平帝冠小上一号的天平后冠被胡亥戴到李嫉头上时,低垂着螓首的李嫉心中一直紧绷的心神终于放松。

  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想要得到某样东西过。

  看着李嫉因为呼吸急促而显得酡红的俏脸。胡亥心中的疑惑一闪而逝,却也没有深究,只当她是因为兴奋,毕竟她是这天下开天辟地的第一个皇后。

  本应在册后大典之后再转道宗正府进行将李嫉录入宗族名册的仪式,也因为胡亥一句话而跟册后大典一同完成。

  随着李嫉戴上天平后冠。整个册后大典,似乎就这样已经完成。

  就在所有人以为册后大典结束的时候,随着胡亥轻轻颌首,一杆黑锦金字的巨大“秦”字大旆出现在咸阳宫正殿前方,矗立在胡亥皇帝华盖后方的高空之中。

  胡亥站立在最高处,这大旆陡一出现顿时吸引了场中所有人的目光。

  “秦”字大旆,整个大秦只有两面。

  除掉如今胡亥用的这面黑锦白底金字的外,剩下一面正是蒙恬曾经在巨鹿同李左车一战中曾经亮出过的那面黑锦白底黑字的“秦”字大旆。

  金字大旆,只有皇帝御驾亲征之时方才会从太庙之中请出,其余时间从来都是供奉在太庙之中。

  这一点,所有老秦人都很清楚。也只有从外地赶来或者后面并入大秦的六国民众不太清楚。

  看到高高飘扬在咸阳宫正殿前的金字大旆,咸阳宫广场上顿时爆出连片的惊呼之声,显然有老秦人已经认出这面大旆的来历。

  难道皇帝马上就要离开咸阳御驾亲征吗?

  随着金字大旆出现,隆隆闷响从咸阳宫广场西方传来。

  安静矗立的人潮随着这轰隆声响的前行,而如潮水般波动起来。

  发生了什么?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人群不可抑制的产生了骚动,然后这骚动随着那隆隆声响临近而逐渐沉寂。

  清脆的马蹄声中,三个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