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好丈夫 >

第703章

明朝好丈夫-第703章

小说: 明朝好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下各府各县成立官学;教人读书写字;让人明白是非?若是天下人都能读书写字。这岂不是盖过以往任何帝王的功业?微臣曾经琢磨过这个事;朝廷可以拿出一项专门的银子来;下旨各县兴办官学。如此一来;一些无所事事的秀才就有了营生;可以有县衙聘请担任博士;对本县的学生进行教学;而寻常的百姓子弟;只要年满八岁;便可入学;每年呢;缴纳一定的学费。这官学的用度呢;朝廷可以出一部分。县衙可以拿出一些;再加上那些子弟缴纳一部分;如此一来;想必也够了。这些入学的暂时可以称之为学童;学童在县衙官学里学习三五之后。若是学的好;则可以进行考试;若是成绩好;则可以升入府学;朝廷在每个府设立一个学校;为府学。这府学只招募较为优秀的学童;令他们升学读书;入了府学;童生便为学生;学习三五年之后;若是书读的好;可以继续考试;进入省学;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使聪明的学生一展才华;也可以让朝廷得到更多的人才;最重要的是;就算是寻常的子弟;就算读书未必用功;才智也及不上别人;至少在县学里能学学会读书写字;这是旷世未有的功德;若是陛下肯实施;单凭这一个事迹;只怕唐宗宋祖都要汗颜了。”
    柳乘风一席话;听的朱佑樘顿时脸色红润起来;如今到了他这个地步;句实在话;眼看自己时日无多;自觉的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做够;而现在柳乘风却等于是给他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柳乘风的这个章程;可谓是旷古未有;历朝历代确实或多或少会设一些官学;可是官学多是太学、国子监之类;要嘛是贵族读书;要嘛就是收容天下最顶尖的学子入学。可是柳乘风提出的这个意见;却是让天下人都有进学的机会;将官学一直下办到县里去;让所有人都粗通文墨;还能令相当一部分优秀的学子到府学、省学甚至是太学里读书;若是这个法子实施下去;只怕天下人都要称颂了。
    这是居功至伟的大业;柳乘风的这个意见;若是在几年前提出来;对朱佑樘来只能是个异想天开的笑话。因为那时候;朝廷连太学都养不起;连将士的军饷都不能足额发放;甚至连官员的俸禄都得用布匹和大米来替代;这个主意;只是个空中楼阁;的难听些;简直就是个笑话。
    可是现在确实是不一样了;现在朝廷国库丰盈;每年的各种进项;若是加上聚宝楼、聚宝商行;其岁入至少增加了十倍不止;就单去年;一年的进项就过了三千五百万两;其中两千余万都出自聚宝楼;而且随着商贸的繁荣;连宫里都深信;这个数字还会增加;那么柳乘风现在提出的这个构思;确实很吸引人。
    “只是若当真实施下去;每年所需的银两大致为多少?”朱佑樘心动了;提出了这个问题。
    柳乘风直言不讳的道:“陛下;若是实施下去;大明有县城一千三百;有州府两百余个;若是这样计算的话;每个县要建官学堂;至少也需纹银三百两以上;朝廷拨出五百两;可让当地县衙寻姓置的宅子、庙宇;好好修葺一番;就单这个;便需耗费纹银百万之多。除此之外;还有聘请教谕、博士、以及英课本;提供笔墨的开支;以及府学、省学的投入;至少要超过三百万两银子。”
    三百万两……朱佑樘不由松了口气;若换做是几年前;有人提出这个数目;他非要吓死不可;登基这么多年来;他苦心经营;朝廷收支最好的时候;一年也不过结余出二十七万两银子;就因为这二十七万两银子;那朝野穴般的奏书递上来;满是称颂之声;原因无他;就因为破天荒的朝廷结余了这么一大笔银子。
    不过现在;朱佑樘反而觉得觉得这个数目并没有超出他的预想之外。三百万两银子;这是初期的投入;若是以后;朝廷一年最多投入一百万两纹银就足够了。
    他沉默片刻;道:“此事朕要和内阁商量商量。是了;你方才开源的事;怎么又转到了兴办官学上头。”
    柳乘风道:“陛下;微臣之所以提这兴办官学的事;其实也是告诉陛下;国库的收入虽然多了;可是朝廷的开支也会越来越大;现在一年修建和维护驰道就需纹银数百万;将来若是再开官学;那又是白万两银子的开支;迟早有一日;朝廷又要只陷入揭不开锅的窘境;所以微臣以为朝廷应当未雨绸缪;所以微臣呢;也拟定出了一个章程;陛下应当知道烟花胡同吧?”
    朱佑樘听了;也觉得颇有道理;颌首点头道:“烟花胡同朕知道一些;每年烟花胡同那边也有几十万两纹银入宫;怎么了?”
    柳乘风道:“微臣打算效仿烟花胡同;将烟花胡同的经验推广至整个京师;甚至整个天下;积少成多;这朝廷的岁入只怕还要翻上一番不止。陛下;这是功在千秋的举;朝廷的岁入越多;能做的事也就越多;对百姓们也是好事。”
    柳乘风趁着朱佑樘心动的时机;连忙抽出一份章程出来;递给朱佑樘;道:“这是微臣让人拟定出来的章程;请陛下先过目;若是觉得可行;其他的事交给锦衣卫去做就成了。”
    眼见朱佑樘被动;柳乘风心里也颇有一些激动;若是这事儿皇上点了头;那么锦衣卫的权利将会剧增;一个既能监视官僚又承担一定收税职责的锦衣卫并且能合法维持治安的锦衣卫;等于是将后世公检法所有的职责全部牢牢攥在了手里;锦衣卫相当于成为了**于内阁、军队之外的第842章程在实施之后;被人占了便宜。因为推广烟花胡同经验的事;除了锦衣卫还真没什么衙门能接的下来;除了锦衣卫有这无孔不入的手段之外。
    当然;东厂是极大的竞争对手;不定这肥肉会被东厂抢了去也是未必;不过东厂暂时现在也做不来这事;所以柳乘风提出的这个章程;最后只能落在锦衣卫头上;这才他有恃无恐的原因。
    朱佑樘认真看了章程;这章程洋洋上万字;倒是把事情的清清楚楚;不过朱佑樘还是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他抬起头;道:“这不是变相向商铺征税?只怕朝廷那边非议的声音不。”
    柳乘风正色道:“微臣调查过;几乎每个商铺;每月总会拿出一部分的银子出来;这些银子不是给朝廷的;而是给一些赃官墨吏和街上泼皮的平安钱;这些钱最后只会便宜了那些贪赃枉法之徒;微臣的这个章程穿了就是将这笔钱从这些宵之徒手里转到朝廷手里;钱给了他们;不过是供他们纸醉金迷而已;可是给了朝廷;朝廷或多或少总能用到正途上去。”
    ………………………………………………………………………………
    第842章送到。(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群书院。qunyuan。
    (。。 )
第六百六十二章 :财源滚滚
    。HK.OM ?.…。    朱佑樘听了;不由点头;沉吟了片刻;才将这章程放回御案;吁了口气道:“只是要是实行下来;人家就未必会叫好了;内阁那边只怕也绕不过去”
    朱佑樘的顾虑是肯定的;柳乘风这个办法能挣银子;他自然相信;可是一旦让锦衣卫去收钱;在别人看来就是坏了规矩
    柳乘风见朱佑樘满脸顾虑;笑道:“陛下;何不如这样;全面实行肯定不成;倒不如暂时在京师里头先试试水;锦衣卫也不逼着所有的商贩交银子;全部让商贩自己决定;他们若是愿意交自然就交;不愿意交;卫所这边也不强逼;若是中途出了什么岔子;有人强烈反对;卫所就是抽身出来也容易一些若是效果好;朝廷那边就算有人反对;可是商贩们若是支持;他们又能如何?总不能睁眼瞎话?至于内阁那边;陛下倒是可以先让他们拟定官学的章程;只怕内阁听了定是欢欣鼓舞了;暂时也顾不上这个”
    朱佑樘苦笑道:“原来你是早有了预谋;罢了;就依着你的意思去办;你自己的;不准强逼;完全让商户们自愿”
    柳乘风站起来;道:“微臣断不敢恣意胡为;请陛下放心”
    朱佑樘叹了口气;道:“下去;朕等着瞧来人;去把几个阁老请来;朕有要事和他们商量”
    得了朱佑樘的许诺;柳乘风自然心花怒放这种事只要皇上点了头;事情就算成了一半;现在最重要的是锦衣卫这边能不能把事办好了他飞快地出了宫;知道接下来朝野即将震动;官学一事必定会闹得满城风雨;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事情做得圆圆满满做出成效出来;让言官就算是想攻讦也寻不到把柄
    果然;到了正午的时候内阁就拟出了旨意诏告天下了;兴办官学的事对皇上来可谓是巨大的政绩;此时他得了重病眼看时日无多;这个节骨眼上自然是尽量闹出点动静才好而接着便是朝野一阵沸腾教育问题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往年的时候;言官们总是攻讦朝廷不注重国子监;而现在朝廷直接抛出了兴办官学;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也即是;自此之后;天下所有年满八岁的孩童;只要肯交一定的费用就可就近读书;而之所以天下的读书人这般拥戴其实还有一个巨大的原因;根据官学的章程;朝廷准备在各县招募一些人入官学授课;全天下一千三百余县;所需的授课博士至少就需要万人以上而这些人只要去授课就算是官身了;别看薪俸不多;油水几乎没有;可最重要的是;这是吃皇粮的;面子上得过去也有保障做博士和做寻常的吏毕竟还是不一样的
    与此同时;此举也大获礼部的欢迎;礼部虽然清贵;可是权责却是不大;而如今兴办了官学;这权利自然扩大了不少;于是这礼部上下已经开始忙碌起来;皇上打算此事必须尽快进行;那如何设立官学;如何招募博士都必须尽快拿出个章程;而后等着户部把款项拨发出去;让各县各府立即实施
    这些款项;朝廷倒是不怕下头的人克扣;也不怕有地方官员敢敷衍了事;官学是一个县的体面;也是地方官员的政绩;从前就算朝廷不拨款;一些官员为了名望;甚至愿意自己掏出银子来兴办学校;若是办得好;立即便会得到清议的大加褒奖;对地方的主官们来;本地的学子都是他的学生后进;若是连这个银子都敢贪墨;那就真的别想在这官场圈子里混了
    抵报下发到了各地;如雪片般的奏书也递入了京师;几乎是一阵颂扬;没一个敢不好的;宫里高兴;朝廷那边也有了劲头地方上;大家又都拍手叫好;这事儿可谓畅通无阻;除了县学之外还有府学和省学;甚至朝廷还未颁出银子来;地方上就有人等不及了一些地方官索性先向富户告贷;只朝廷拨下了银子就如数奉还;先拿银子支用着;把学堂先办起来至于学堂所需的课本和教材;礼部那边正在拟定;从前的时候莫是这种县学;便是国子监也是没有固定课本的;而这一次之所以采用课本;最重要的原因是书商的涌现
    抵报出现之后;大明朝的印刷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些专业的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纷纷出现;在报纸的带动下;也出现了一些打发人闲暇时光的书册;这种书册所用的纸质大多较为劣质;价格也低廉;因此颇受青睐;许多稗官野史的故事也纷纷涌现
    而在办官学的消息传出来之后;立即便有书商看到了商机;随即便拉了关系;在礼部里提了出来;李东阳觉得此法可行;自然是立即拍板;联络了书商印刷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课本的编写;在这一点上;礼部这边倒是吵得不可开交;其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必须的教材这没有错;大家争吵的是四书五经的注释;这历朝历代以来;关于儒家的注解版本可谓五花八门;几乎所有的大儒都打着儒家的名义把自己对四书五经的理解掺了进去;于是在这儒家之下;又产生了许多的学派;穿了;这就是学派之争;以至于礼部这边在吵;朝廷那边也在吵;甚至内阁那边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不过朝廷的事和柳乘风无关;锦衣卫和官学一点关系都没有;北镇抚司这边也在忙碌;一个个章程拟定了出来;由于人手不够;帮闲也开始招募;这些帮闲和以往的帮闲不同;以往的时候;帮闲是个别锦衣卫雇佣的;一些锦衣卫因为嫌差事麻烦;可是油水又是不少;所以便招募一两个人做帮手替他办差;再将自己极少一部分的油水分发给这个帮闲而现在则不同了;所有的帮闲由北镇抚司统一招募;在北镇抚司下头专门下设了一个缉事司统一管理;这些人要做的事其实很简单;就是随身携带着一些武器上街巡逻;每人还分发了一个哨子;哪里出了事;就近的缉事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随即吹响口哨召唤附近的同伴聚集;若是这些事;他们处置不了;便立即前往就近的百户所、千户所传递消息
    总而言之;他们就是北镇抚司在街面上的眼睛和耳朵;一有风吹草动就得出现
    与此同时;又一个的部门设立起来;取名文吏司;文吏都是些招揽来的读书人;能写会算;他们要做的事就是颁发平安牌子;同时对缴纳了平安钱的商户进行存档备案
    平安牌子是北镇抚司特别监制的;按月交了平安钱的商户就可以在门前挂上这个牌子;同时还给他们的配备哨子等物;一旦有事;只要吹响哨子立即便有人替你们摆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