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彭德怀传 >

第81章

彭德怀传-第81章

小说: 彭德怀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原囚。
  8月19日,彭德怀回到北京,准备参加军委扩大会议,接受新的一轮批判。
  以贯彻庐山会议精神为主旨的军委扩大会议于1959年8月18日在北京召开。开会的通知是在8月11日庐山会议结束以前发出的。为了在军队系统最大限度地肃清彭德怀的影响,这次军委会议扩大的范围是空前的:大军区领导除留一名值班外,全部参加;省军区司令员、政委和野战军军长、政委全部参加。此外,全军师以上单位各派两名正职干部参加。实际到会人数为1070人。
  会议前10天是听取关于庐山会议情况的传达,阅读会议主要文件。从8月29日起,把原来的15个小组改编为两个综合组,彭德怀、黄克诚二人各参加一个组,接受批判。
  彭德怀参加的第一组,会场设在中南海怀仁堂。
  在传达庐山会议情况时,军队的高级干部,听到了过去从未听到过的令人心悸的话,诸如毛泽东说的,“你解放军不跟我走,我就找红军去,我看解放军会跟我走气”彭德怀是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许多人怀疑自己的听觉出了毛病,他们怎么也不能把这个”反党“的罪名和自己心目中那个刚正无私的彭老总联系起来。
  会议对彭德怀揭发和批判的问题是极其广泛的,从平江起义的思想动机到庐山上书的政治目的;从抗日战争战略方针的贯彻执行到1958年炮击金门时的组织指挥;从红一、三军团的关系问题到所谓“军事俱乐部”的组织活动等等,无一不加以追查和批判。
  以后,彭德怀在其《自述》中,是这样记述当时的情况和自己心情的:“在会议的发展过程中,我采取了要什么就给什么的态度,只要不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就行。我对自己的错误作了一些不合实际的夸大检讨。唯有所谓‘军事俱乐部’的问题,我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这个问题,在庐山会议期间,就有逼迫现象,特别在军委扩大会议期间(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不供出所谓‘军事俱乐部’的组织、纲领、目的、名单,就给加上不老实、不坦白、狡猾等罪名。有一次,我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检讨时,有一小批同志大呼口号:”你快交代呀!“‘不要再欺骗我们了!’逼得我气急了。我说,‘开除我的党籍,拉我去枪毙了吧,你们哪一个是’军事俱乐部‘的成员,就自己来报名嘛!’有几个同志说我‘太顽固’,‘太不严肃’。其实,在庐山会议结束后,我就想把我在军队30年来的影响肃清、搞臭。这样做,对保证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的进一步巩固,是有好处的。我就是持着这个态度,赶回北京来作检讨的。但是我不能乱供什么‘军事俱乐部’的组织、纲领、目的、名单等,那样做,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我只能毁灭自己,决不能损害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
  接替彭德怀国防部长职务的林彪主持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一次又一次把会场上的斗争引向白热化。
  9月3日上午和下午,集中追查彭德怀的所谓“军事俱乐部”的问题。这本来是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但因为它是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最先提出来的,彭德怀不得不耐心对待。包括一些人提出来的十分幼稚可笑的问题,他都一一认真作答。
  会议开始刚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彭德怀解释说:“这是毛主席8月2日在给张闻天同志的信上首先提出来的,说‘怎么搞的,你跑到军事俱乐部去了’,并没有具体指出还有什么人。其实,‘军事俱乐部’组织是没有的,只是我们几个对问题的认识上观点比较一致,事先并没有什么策划。”
  毛泽东提出的“军事俱乐部”问题,其实也仅仅是根据下面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
  那是7月23日,晚上,周小舟、周惠和李锐对毛泽东批评彭德怀的讲话,左思右想搞不通。周小舟建议去找黄老谈谈。黄克诚接到周小舟等要来谈话的电话,考虑当时气氛非常敏感,去找他谈话不太适宜,劝他们暂时不要来。可他们还是坚持来了。在交谈中,他们越谈情绪越激动,特别是周小舟说现在毛泽东好象“斯大林的晚年”,要人家敢想、敢说,等人家说了真心话又抓住狠批,“这不是钓鱼吗!”
  黄克诚理解他们的心情,他不赞成毛泽东对彭德怀那封信的处理方法。但经验告诉他,在当前情况下,任何感情用事都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所以,他十分克制,一直在设法降温,“你们不要激动嘛!事情总会弄明白的。……主席不会错的。……”正在这时,彭德怀推开房门进来了。他手里拿着一份西藏军区发来的等待答复的电报,他必须和黄克诚研究一下。彭德怀的突然出现,使在座的周小舟等感到意外,黄克诚也觉得有些突然。
  大家站起来为彭德怀让座。周小舟愤愤地说:“彭总啊,我们离右派只有30公里了!”
  看到他们那样激动,彭德怀反倒平静下来,他安慰大家说:“30公里也不要紧嘛,……通过批评、讨论,把一些模糊观点弄清楚也是好的。”
  他们看到彭德怀手上的电报,连忙告退。
  彭德怀和黄克诚研究了给西藏军区增派车辆之事,各人抑制住感情,不敢再谈什么,毛泽东的讲话使庐山的气氛变得仿佛一点火星就会引爆,在这种情况下他俩单独在一起显然不合时宜。彭德怀赶快回到自己的住室。
  谁也没有料到周小舟等人从黄克诚房里出来的时候,被人碰到,反映到毛泽东那里去了,这就成了后来追查彭德怀、黄克诚“军事俱乐部”的重要根据。
  彭德怀讲“军事俱乐部”是没有的,这是真话,但是有人一定要他交代“军事俱乐部”的组织、纲领、目的、名单等等。在轮番追逼之下,彭德怀气愤地说:“如果有这个俱乐部,那就是以彭德怀为首的反党集团的四个人,其他再没有了。”
  “你敢说真的没有了?”
  “没有了。”彭德怀说:“因为他们谁也不愿意来报名嘛!”全场大哗,人们批评彭德怀“不严肃”, “不老实”。一阵狂风暴雨的批判过去之后,彭德怀解释说:“不实事求是,多讲一些有什么好处!”对于所谓“军事俱乐部”问题的追查、批判,在会上多“顶牛”,毫无进展。
  除“军事俱乐部”外,军委扩大会议上追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所谓彭德怀“里通外国”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庐山会议上只是有个别人拐弯抹角地暗示过,“彭德怀同志前不久访问了东欧各国,上山后急于发难,是不是有什么背景?”并没有人正式提出来。在军委扩大会议开始阶段,也没有提到这个问题,到9月1日,在一次大会上,有人把“里通外国”作为彭德怀一大“罪状”突然提了出来,又一次在会上掀起了“高潮”。
  彭德怀深知这个问题的政治份量,他不能不严肃对待。他要求批判者拿出事实来。
  围绕这个问题,会议用了两天的时间进行揭发和追查。揭发者说彭德怀“里通外国”的主要根据,是他在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出访期间,曾与赫鲁晓夫有过接触,受过他的单独接见。彭德怀详细地讲述了出访期间他与赫鲁晓夫几次礼节性会见的经过,并详细提供了每次会见的时间、地点、陪同人员和翻译人员名单。他说:“我根本不懂外语,同外国人任何谈话都要经过别人的翻译,要里通外国,我怎么去密谈?”
  在对这个问题的批判和追查过程中,彭德怀心情是坦然的,他清楚批判实际上是对一个幻影开战。然而他又是十分痛苦的;这样凭空的诬陷,使他感情上受到极大伤害。正象他事后所说:“为了把我搞臭,竟然把这样丑恶的罪名加在我的头上,使我难过极了。”
  军委扩大会议对所谓“里通外国”问题的批判,采用所谓会上揭发与会外调查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会上,人们提出疑问,重要的疑问一提出,便立即派人向外事工作会议进行了解、核查(批判张闻天的外事工作会议,与军委扩大会同时进行),或立即向有关驻外使馆发电报要求提供证明。工作极其深入、细致、周密、快速。但是直到会议结束,仍无所获。
  在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上还提出了彭、黄搞宗派分裂活动,“挑拨一、三军团关系”的问题。
  在8月28日的综合小组联席会议上,有人说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进行改编以后,一方面军改为陕甘支队,一、三两个军团编为两师。因一军团干部较多,就抽了两个人到三军团去参加领导工作。部队向陕北进军途中,有些意志薄弱的干部战士,经不起艰苦环境的考验,到了汉族居民地区,乘机开小差脱离了部队。当时,后有追兵前有敌军堵截,红军处境危急。为了迅速制止部队逃亡的恶劣倾向,三军团曾以叛变革命的名义处决了个别逃跑的干部。以致部队上下议论纷纷,怀疑这是一军团派到三军团的领导干部干的,刚经过整编的一、三军团关系变得很紧张,出现了不团结的倾向。
  原二军团的黄克诚,当时是陕甘支队第二师政治部的裁判所长,处决人的事都是要经过他的。现在要清算破坏红军团结的“罪行”,当然算帐首先就算到他的头上。发言人指责黄克诚是破坏一、三军团团结搞宗派分裂活动的“罪魁祸首”。
  就在揭发人慷慨激昂发言的时候,北京军区参谋长钟伟突然站起来说道:“你瞎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红军离开哈达辅以后,是我带着一个营在后面担任收容任务。你所说的处决卫生部的那个杨兴仁,根本就不是黄克诚同志决定的,而是上边给我的命令,我敢不执行吗?这事××同志都知道嘛!”
  钟伟这个发言,引起会场一阵议论,立即遭到“围攻”。批判彭德怀、黄克诚的综合小组在追逼了上述几个问题之后,从9月5日开始,又被划分为5个小组。除第五小组外,其他4个小组都分别交代了任务:第一小组负责清查邓华的问题。因为开会期间有人给大会主席递了条子,说邓华与彭德怀关系密切。第二小组负责清查万毅的问题。因为7月22日在庐山开会时,他曾发言表示同意彭德怀的意见书。第三小组负责清查洪学智的问题。因为他与黄克诚个人关系较深,与彭德怀关系也很密切,会议期间对彭德怀、黄克诚的问题揭发又很少。第四小组就是负责清查钟伟的问题,要查他为什么为彭德怀、黄克诚打掩护、“解围”。9月9日,彭德怀得知军委扩大会议即将结束,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违心地说,“八届八中全会和军委扩大会议,对我的错误进行了彻底地揭发和批判,消除了制造党内分裂的一个隐患,这是党的伟大胜利,也给了我改正错误的最后机会。我诚恳地感谢你和其他同志对我的耐心教育和帮助。”并且表示,“今后必须下很大功夫,继续彻底反省自己的错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来改造自己的思想,保证晚年不再做危害党和人民的事情。为此请求中央考虑,在军委扩大会议结束以后,请允许我学习或离开北京到人民公社去,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劳动,以便在劳动人民集体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思想改造。”
  毛泽东收到这封信,立即与彭德怀通了电话,说是要把他的信转发全党,并且批示:“此件印发各级党组织,从中央到支部。印发在北京开会的军事、外事会议各同志。”在下面写道:我热烈地欢迎彭德怀同志这封信,认为他的立场和观点是正确的,态度是诚恳的。倘从此彻底转变,不再有大的动摇(小的动摇是必不可免的),那就是“立地成佛”,立地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德怀同志对于他自己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工作分配的建议,我以为基本上是适当的。读几年书极好,年纪大了,不宜参加体力劳动,每年有段时间到工厂和农村去作观察和调查、研究工作,则是很好的。此事中央将同德怀同志商量,作出适当的决定。
  9月12日,彭德怀向大会送去一份自己的书面检讨,检讨仍然是本着“只要不违背党和人民的利益,要什么给什么”的精神作出的。实际上是把别人强加给他的东西加以归纳整理,上送了事。
  军委扩大会议宣告胜利结束。至此,彭德怀将近3个月来接受批判的日子告一段落。他决心结束他30多年的军事生涯。他决心去过一种名副其实的平民生活。
  第35章 元帅挂甲
  1959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前夕,因庐山上书获罪被撤销了国防部长职务的共和国元帅彭德怀,举家从中南海永福堂迁出。新的去处是北京西郊颐和园附近的挂甲屯吴家花园。
  从葱笼四百旋的庐山回到气象庄严的北京,开了一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