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世界末日"的真相:末世预言大揭秘 >

第3章

"世界末日"的真相:末世预言大揭秘-第3章

小说: "世界末日"的真相:末世预言大揭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对于靖难之役,不仅《烧饼歌》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我国另外比较著名的两个预言《推背图》和《梅花诗》也有比较精彩的着笔,关于“靖难之役”一事,《推背图》在其第28象中做出了这样一个预言。其谶曰:“草头火脚,宫阙灰飞,家中有鸟,郊外有尼”;颂曰:“羽满高飞日,争妍有李花,真龙游四海,方外是吾家。”关于这一条,清代著名的大才子金圣叹批注道:“此象主燕王起兵,李景隆迎燕兵入都,宫中大火,建文祝发出亡。”这显然也是一个预测朱棣夺权的信号。
  在南宋卲雍所传下来的《梅花诗》中,第四首专门预言明朝史事,其曰:“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英雄起布衣”系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却建立了一番千秋的功业;而“飞来燕子寻常事”,而燕子就是指“燕王”,这句话即指燕王朱棣起兵南下废掉建文帝,篡夺政权后又迁都于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后来在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文即位,此后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为了解除这种尾大不掉的情况,建文帝采纳谋臣的建议,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这些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京城南京,当天宫廷之中发生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朱棣正式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尽管后人对于《烧饼歌》见仁见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可完全相信它,《烧饼歌》的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在这里我们只能是姑妄言之了。
  

《诸世纪》预言法国大革命(1)
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一经爆发,就如同酝酿已久的火山,在它的熊熊烈焰中,众多旧时代的象征都被无情地吞噬,在这一场伟大的革命之中,统治法国几百年的波旁王朝灰飞烟灭,1000多年来法国的君主专制政体被彻底颠覆,对于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有非常大的冲击作用,这次革命也极大促进了启蒙思想在全世界的传播。可以说,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大事件,而这次法国的大革命成为以后一切革命的鼻祖和典范。
  但是根据一些预言爱好者的考证,法国的大革命与在此200多年之前的一个预言结下了不解之缘。众所周知,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起点,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勇敢和坚强才取得了攻占巴士底狱的胜利。但是起义群众从哪里获得了这么大的勇气呢?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人民不惧危难,揭竿而起?据说这股神奇力量的来源就是来自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诸世纪》,原来一些起义的骨干分子在此之前曾经阅读过《诸世纪》,他们从这个预言之中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吉兆,从而坚定了行动成功的信心。
  如此看来,《诸世纪》之中一定隐藏着一些什么秘密,而这些秘密又与法国大革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于是我们顺蔓摸瓜,果不其然,发现法国大革命原来早在几百年之前就已经被诺查丹玛斯成功地预言了,而1789年开始的那一场革命只不过是这个预言的一个实现而已。
  在《诸世纪》之中关于法国大革命一系列的诗句之中,最为著名的是这样的一首诗:
  辇台被旋风吹翻,
  容颜被假面隐藏,
  此时新共和国将使自己的人民苦恼,
  红白颠倒国无宁安。
  18世纪后期,随着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在法国的迅速发展起来,而资产阶级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由于法国仍然保持着落后的封建制度,即便资产阶级已经富有起来了,但是相对于那些已迅速没落的封建贵族,他们在政治上仍处于一种无足轻重的状态,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利益得不到保障。更为不幸的是,路易十六上台之后,法国的局势更加恶化,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似乎是不可避免了。由于王室长期挥霍无度,导致国库空虚。为了应对这种窘迫的局面,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不得不于1789年5月5日在凡尔赛宫召开多年没有举行的三级会议,企图对包括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内的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但是在会议上,第三等级代表则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改革。在遭到拒绝后,第三等级代表于6月17日宣布成立国民议会,宣布国民会议是最高的权力机构,一切权力都要受到它的约束。随后,恼羞成怒的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巴黎人民群情激奋,掀起了反对国王的战斗,7月14日晚上,巴黎人民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巴黎北部的巴士底狱,经过4小时的浴血奋战,终于占领这座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反动堡垒,轰轰烈烈的法国革命大就此开始了。最终路易十六的军队被起义者打败,而国王本人也成了阶下囚。
  在打败了国王的军队之后,革命进入了初期阶段,这时主张保留国王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立宪派把持了政权。但是立宪派的统治遭到了当时激进派的反对。最终,在人民的支持下,1793年初,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登上了政治舞台,在他们统治期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 想看书来

《诸世纪》预言法国大革命(2)
这首诗说的就是这一系列的故事,第一二行描绘的便是封建国王、贵族被推翻的情景。在当时,封建贵族生活腐化堕落,乘用的都是豪华马车,因此,马车也被作为了贵族的象征。第一行“辇台被旋风吹翻”,指的便是革命的风暴无情地推翻了封建贵族高高在上的地位,把他们打倒在地。而“容颜被假面隐藏”则是指大革命之中,贵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当时为了保命,他们用披风和面具隐盖着自己的脸,也可以引申为四处逃难。
  第三句话则似乎是说,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并不是很顺利,共和国由于是一种新的政治形式,因此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坎坷,走一些弯路。而本诗最后一行的“红白颠倒”,指的便是革命者推翻了“白”色的波旁王朝,替换而来的则是“红”色的革命政权。也有人说,红党和白党分别暗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与吉伦特派,他们在对于是否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这个观点上截然对立。
  诺查丹玛斯对于法国大革命中的许多具体的事件也做了准确的预言,例如关于法国大革命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命运,他就做了以下几个预言,分别描述了路易十六被革命者囚禁之后,打算逃到国外去,但又被抓了回来,以及路易十六被处死的情形。我们首先看下面的这首诗:
  入夜将穿越雷恩的树林
  一对夫妇走在蜿蜒的山路,象白石般
  僧皇穿着灰衣在瓦伦
  被选出来的,引起*、火、血和切割
  1789年7月14日,随着巴士底狱被起义群众占领,轰轰烈烈的革命爆发了,在*革命失败之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软禁起来,由于大革命之后,政权掌握在君主立宪派的控制之中,国王一家的安全还是有保证的,但是国王对于这种丧失权力后的局面并不满意。但是不幸的是,路易十六在王后的鼓动下,作出了一项愚蠢的决定,竟然企图逃出法国,到奥地利去借兵以图卷土重来。经过一番谋划,国王一家于1791年6月的一天晚上,趁夜出走,刚开始他们的逃亡很顺利,不久之后当他们就到达了瓦伦,眼看就要逃了出来,但是瓦伦的一个负责检查的军官认出了国王。国王又被押回巴黎,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愤怒的民众将国王一家包围起来,打算处死他们,路易十六一家却受到了当时当政的吉伦特派的保护,安然无恙。再后来法国又举行了一次选举,吉伦特派宣布下台,之后选出了一个以雅各宾派为主的政权,他们把国王送上了断头台。
  值得注意的是,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在出逃的时候分别穿着灰色和白色的衣服,而他们被捕的地点也正是瓦伦。而路易十六软弱无能,所以在当时被人们称之为僧皇。“火、血、切割”则指的是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而后来上台之后处死路易十六的恰恰是雅各宾派,雅各宾派的上台是由国会选出来的。所有的这些细节与诺查丹玛斯的预言正好吻合。
  更令人不解的是诺查丹玛斯还预言了路易十六被处死的细节,在《诸世纪》中他是这么说的:
  伴随着过分的不和,
  喇叭也开始震动,
  协调被打破“仰脸向着青空”,
  沾满鲜血的口在血海中泳动,
  涂满牛乳和蜂蜜的脸,横倒在大地之上
  很显然本诗描绘的是1793年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时的情形。第一句的“不和”指的是法国大革命的第二阶段,吉伦特派掌权期间,雅各宾派和吉伦特派之间围绕着到底要不要处死路易十六所进行的激烈的斗争。雅各宾派主张处死国王,而吉伦特派则反对处死国王,在人民的支持下,经过激烈斗争,1793年1月21日,雅各宾派把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
  第二句的“仰脸向着青空”,据说是路易十六被押赴刑场的途中,心有所感而朗诵的一节诗的开头部分。而后面的几句则描绘了路易十六受刑之后的惨状。
  这就是诺查丹玛斯对于法国大革命的预言,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诺查丹玛斯对于法国大革命的预言准确得惊人,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细节与历史的事实惊人的一致。不过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诸世纪》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一部分可能是在《诸世纪》流传的过程之中,后来添加进去的,也就是说,这一部分在诺查丹玛斯最初所写的《诸世纪》中是没有的,是后人添加进去的。到底真相如何,这也许只能是一个未解之谜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预言(1)
我们都知道,拿破仑对于中国有一个预言。据说拿破仑晚年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的时候,有一个英国人刚刚在在中国碰了钉子,在回来的路上正好路过圣赫勒拿岛,就顺便去拜访了一下拿破仑,他把在中国的经历向拿破仑诉说了一下,并认为有必要用拳头教训一下中国人,说完之后他问了一下拿破仑对于中国的看法,但是拿破仑却郑重告诫英国人不要小瞧中国,虽然中国现在是一只沉睡的狮子,但是“当中国觉醒时,世界也将为之震撼!”中国是一只沉睡的东方雄狮,总有一天它会醒来,这就是拿破仑对于中国的一个预言。
  令人非常感兴趣的是,拿破仑不仅是一个预言家,预言了后世不少的事情,而且拿破仑本人的命运也曾被人成功地预测到。这个人就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女预言家勒诺曼,勒诺曼预言了拿破仑的婚姻以及他的婚姻和命运的关系。
  约瑟芬是可以说拿破仑一生中的贵人,她出生于法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她与法国政界的很多人关系非常密切,由于与热月党的许多重要人物关系密切,约瑟芬经常出入巴黎上层人士的沙龙,是在当时的社交界很出名的一个人物。
  有一天,约瑟芬和她的一个女伴特蕾莎走进了当时蜚声巴黎的著名占卜师勒诺曼那里,想问一下勒诺曼自己未来的命运。但是约瑟芬在听了勒诺曼给特雷莎的命运占卜之后,她决定离开,在她看来,勒诺曼的这个预言太荒诞不经了,原来勒诺曼告诉特蕾莎以后将会拥有公主的头衔,而当时特蕾莎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正当她想转身离开时,突然听到勒诺曼说:“夫人,你先不要走,最好先听完我的预言再走,不久之后,你将会成为法国的皇后,法国的命运掌握在你手里。”这番话顿时激发了约瑟芬的好奇心,她决定留下来听勒诺曼说完这些话。勒诺曼郑重其事地对约瑟芬说道,她是一个“天命之人”,不久她将遇到会令她全身心去爱恋的男人,这个男人会让约瑟芬无比的富贵,也无比的荣耀,但是最后她又会被这个男人所抛弃。
  听着勒诺曼的预言,约瑟芬感觉难以置信,不过勒诺曼以不容质疑的口气对她说“你就是皇后”,并一本正经地要求约瑟芬,请求她当上皇后之后能够庇护勒诺曼。在答应了勒诺曼的请求之后,感觉就像做梦的约瑟芬神情恍惚地离开了。不久之后,她就认识了拿破仑,并同他打得火热。
  又有一天,失魂落魄的拿破仑又去找勒诺曼占卜,拿破仑刚一进门,就听到有人喊:“我的皇上,你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