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59章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59章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恢奕瞬幌
虫船在此,闲人回避。
今夜的虫船安安静静,整晚都没有歌舞声传出。
贾似道和廖莹中坐在宽敞的船舱中,默默地喝着黄酒,酒菜满桌,均是上品,只是气氛显得过于沉闷。
良久,贾似道长叹一声道:“莹中,老夫知道你是为我好,如果换做别人,老夫一定会认为其人有不轨之心。只是以前我和你讲过,开弓没有回头箭,此事还是不要再提了。”
“大人,还是再。。。。。。”
“莹中,你不明白,如果二十多年前招老夫回京的是现在这个赵禥,也许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大帅至今还健在,唉,只是人生是没有如果的。这么多年来,老夫已经习惯将相权和皇权相提并论,而且根深蒂固,无法改变了。”
廖莹中并不死心,继续劝道:“大人,二十年来,您以国事为重,协助先帝先后除掉了阎、马、丁、董四大jiān佞,最近的两年在两浙西路实施了公田法,大人顶住各方势力的阻拦,为我朝筹得军费开支,正是大人的这些行为方才护得大宋在蒙古窥视下,偏安数十年,也算是功在社稷。属下以为,凭皇上的睿智不会不知道的。”
贾似道听廖莹中提起往事,眼里露出jīng光,腰身一直,对外道:“贾宣,拿酒来。”
门外侍候着的贾府官家贾宣急忙送上一瓶黄酒,给二人倒满,献媚道:“相爷,廖大人请用,还需加菜吗?”
“不用,下去吧。”贾似道摆摆手,“莹中,来,喝酒,这些都是上好的御赐极品黄酒。”
廖莹中端起酒杯道:“谢大人,属下敬大人一杯。”
贾似道一干而尽:“莹中,当今局势大宋积弱,蒙古强大。赵禥登基半年,自然是想改变这种局面,从最近一系列的变革措施来看,六部分化首当其冲,而太后一直不闻不问,宁可让后权减弱,这就间接助长了皇权的势力,下一步赵禥变革的对象一定是枢密院和中书省,只不过老夫岂是六部可比,赵禥,我们就好好斗上一斗吧。”
说完,贾似道又是猛地一口,一杯酒下肚,人也显得意气风发。
廖莹中本是想借助贾似道曾经的事迹劝他相助皇上,却不曾想到,这些事迹竟然激发出贾似道的斗志。看着威风凛凛的贾似道,廖莹中总觉得有种sè厉内茬的感觉:“大人,如今后权和皇权结合,其势力大过相权,倘若大人要和皇上抗争,胜负,这胜负虽然难以预料,但对于我朝都是极大的不利啊,最终的结果只会利于蒙古。”
“那也不能看着老夫的势力慢慢被赵禥小儿蚕食吧。”
“大人,这大宋朝毕竟是赵家的天下,大人还请三思。”
贾似道有些恼怒道:“莹中,此事休要再提,今rì老夫找你来,是想听听有何良策,不是来听你游说的。”
廖莹中低头喝了一杯酒,双眼已经有些朦胧,沉默许久才道:“大人,根据属下对皇上的观察,皇上唯一惧怕的似乎只有蒙古,我们也只能围绕这点来做做文章了。”
贾似道好像没有明白过来:“莹中,你不会是让老夫迎奉蒙古吧?”
“大人,属下。。。。。。”
贾似道有些激动地打断了廖莹中道:“莹中,老夫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就只有这事不可。”
廖莹中笑道:“大人,莫急。属下知道大人不会卖国求荣的,属下的意思是好好利用这个窥视我朝的虎狼,给皇上施加压力,让皇上认为大宋朝乃至皇上都离不开大人。”
“哦?莹中想到什么好主意了?”
“大人,您试想下,如果此时蒙古军队南下,皇上还有jīng力变革内政吗?”
贾似道眼睛一亮随即又暗淡下来:“如此这般,赵禥应该没有jīng力顾及内政,只是蒙古忽必烈刚刚平定内乱,耗费巨大,哪有能耐南下作战?”
“大人,吕文德在襄樊经营数年,这边关急报他还是会写的吧?”
吕文德能够成为在京湖地区重要的军事集团十几年不倒,原因有二,一是吕文德和蒙古交战数十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对敌经验,也培养了一批实力不弱的家族武装,二是吕文德上献媚于贾似道,下打击异己,有了朝中贾似道的支持,吕文德在京湖之地逐步变成一家独大。
贾似道看着廖莹中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莹中,此计大妙,幸亏你是老夫的心腹,不然老夫可留你不得。”
廖莹中心里打了个寒颤:“大人,属下莹中誓死效忠大人。”
胡云在金华城的住所较为偏僻,尽管是大白天,也是显得幽静。宋承祖极其两个手下候强,易长江带着我们绕过几条街道,来到一处弄堂的尽头,这是一座dú lì的普通院落,青砖灰瓦,清静整洁。
候强身材廋小,善于追踪术,易长江jīng通各类锁具,是宋承祖两名得力干将。
穿过一个狭小的天井,便进入到里屋,屋里居中的是客厅,客厅左面是书房,右面是卧室,整体面积较小,除了书房里堆满了各种书籍,显得略微拥挤外,客厅和卧室的陈设都极为简单。
“公子,这里我详细检查过好几次,包括胡云的信件,书稿,衣物等,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我粗粗看了一遍,知道以宋承祖的能耐必定不会放过蛛丝马迹,笑道:“宋先生,也不是一无所获。”
“哦。公子有何发现?”
“从这里的情形来看,胡云离开或被离开时,并没有到此收拾物件,说明并非事先预谋好的。”
宋承祖有些惊叹道:“公子的被离开之说倒也十分贴切,的确如此,我还有种直觉,如果此事和胡风有关,那么他一定还在金华。”
“哦,为何如此说?”
“公子,这胡风失踪了十多年,最近突然出现在金华,我觉得他是带有一定的目的前来的,不只是单纯为了看胡云,他来的时候正好遇上盖叫天被羁押,而他和盖叫天一定有什么联系,所以胡风或者胡云灭口杀人,至于胡风前来金华的原本目的应该还未达到,所以他不会离开。”
“恩,有道理,看来找出胡风胡云就是本案的关键。”
“不错,我已通知金华衙役,在金华城中铺开大网,四下找寻胡风胡云。”

第110章 赤松山
 正文 第110章 赤松山
第110章 赤松山
看来要论证盖叫天这道几何题,或许胡氏兄弟就是我要画的辅助线,只是这条辅助线该怎么画呢?
“宋先生,这胡云平rì的习xìng如何?”
“公子,从我了解的情况看,胡云基本上就在府衙,牢狱,住所三处地方出没,平rì里也没有什么爱好,据其同事讲,胡云不好交际,言语不多,为人处事也相当古板,所以没事时大家都对其敬而远之。”
“是吗?”我想了想继续道,“宋先生,这金华太守品xìng怎样?”
宋承祖压低声音道:“回公子,金华太守任一松乃是先帝时期的进士,从表面上看,为人还算正直,自诩清高之流,前些年一直勤恳为政,只是最近几年来不知为何迷上了南戏,才有所改变。”
“南戏,这是什么?”
“公子,南戏是浙江路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起来的,也称永嘉杂剧,在我朝南渡后得到迅速发展。南戏剧本没有折数限制,音乐没有宫调的束缚,各种角sè都能有唱,还有对唱、齐唱等活泼多样的演唱形式,南戏在南方地区有着广泛影响力。”
“哦,知道了。”
“自从这任一松迷上南戏后,疏于政事,金华政务大都交予通判刑方卓处理,这刑方卓乃是其妾室堂弟,为人jiān猾,三年前得任一松提拔,担任了金华府通判,起初做事还像模像样,随着权力变大,背地里贪赃枉法,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利用公田法之纰漏,买空卖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民愤极大。”
“那任一松不知道吗?”
“任一松心思都在南戏上,哪里知道外面农户地主的事情,况且刑方卓此人早先jīng于南戏,加上能言善辩,故深得任一松信任。这些都是我的两个属下无意间听来的,可信度还是颇高。”
“看来这金华太守不怎么称职啊,也不知道怎么通过吏部考核的。”
“公子,要去府衙吗?”
“不去了,你继续查案吧,我们四处走走。”
“那公子可以去城外的赤松山看看,十年前我路过金华,曾经去过,那里景sè宜人,公子不妨一观。”
“赤松山?”我记忆中只有金华的岩洞最为出名,转眼一想,也许此时的岩洞还未开发出来吧,毕竟那深不可测的岩洞没有后世科技的支撑,也不是那么容易开发的。其实后世的金华双龙洞就在赤松山一带,不过在宋代还未开发而已。
“对,就在城东郊十里外的赤松镇后山。”
方灵乐呵呵插话道:“赤松山传说是赤松道人修身得道,成仙飞升的圣地,哥,我们去吧。”
“恩,既然灵儿喜欢,我们就去赤松山吧。”
从金华城一路东行,道路渐渐变窄,这里不是官道,我们也没有骑马,只是以正常的速度前行。十里之地对我们而言,还是相当轻松。
走出大约一里地,道路的左边出现一座山庄,这座山庄占地面积颇大,比起“求全山庄”还要大上几分,看上去古sè古香,优雅别致,显而易见,有些年头了。山庄门口十来人正在忙忙碌碌地撤卸着一座大大的戏台,见到我们经过,好奇地看向我们。
“何家庄?”文璋眼神极好,大声说道。
“恩,庄前的横匾上写的是何家庄三个字,这山庄看上去还挺气派的。”方灵接着道。
“是有些派头。”我也点头道,“这里刚刚演完戏?”
“好像是的。”
大凡有红白喜事,有钱人家都会搭台请人唱戏,这也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娱乐之一。
“是啊,刚唱完大戏。”那些人中有人热心说道,“五rì前我们何家庄大小姐比武定亲,招得如意姑爷,这才连唱三天大戏,各位先生要是早些到来,还能看到呢。”
“比武定亲?”我脱口而道,还真有这种事情。
往前走了大约五里,道路开始盘曲而上,两旁盛开着无数野生的映山红,将山坡点缀得五颜六sè。我记得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开篇就是这般写到,山上沙土呈粉红sè,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sè的山,各sè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巧合的是,叶圣陶先生的这篇文章也是yīn历五月所写,八百年的时光足以改变一切,沧海桑田,星移斗转,此刻的金华城到了后世早已不复存在,唯有这映山红年复一年地开满山间,似乎在见证着曾经的历史。
再往前走,穿过赤松镇,便到了赤松山下。
远处望去,峰峦挺秀、林木葱茏,果真是风景宜人。
“好美的景sè啊。”方灵情不自禁赞道。
“嗯,比起灵隐山麓,似乎还多了份仙气。”
山涧的溪水边上,一条蜿蜒山路通向林间,我们沿着这条小路缓缓而行,不时可见奇花异卉,到处是鸟语花香,清新的空气让人沉醉,让人痴迷。再往里走,岗峦起伏,沟壑深谷,走着走着,正当我以为要在山中盘绕时,突然眼前一亮,
视野骤然开阔,一大片湖泊映入眼帘。
文璋惊讶地叫道:“哇,好大的一片湖啊。”
方灵加快速度,来到一片空地,指着右手边一群建筑道:“哥,快来看,那里有座道观。”
我举目望去,半山腰果然有座大型道观,庭院楼台相映山间,倚巍巍青山,面悠悠碧水,湖光山sè,景sè宜人。
平时言语不多的袁棘也情不自禁赞道:“山清水秀,古气盎然,好一处风水宝地。”
“恩,果真不错,走吧。”
众人提速,只一小会便来到道观前面。道观前面有两条小溪,其一自上霄而下,其一穿过道观而下,两股溪水汇入山下湖泊之中。走到近前,只见一块巨大的石碑矗立,最上端写着宝积观三个大字,下面数行字迹简要地写出道观来历。
宝积观,始建于晋代,当初称为赤松子庙。自黄初平兄弟“得道成仙”后,“同邦之人相于谋而至栖神之所,遂建赤松宫,谐其师赤松子而奉是焉”。至唐代称赤松宫,吴越钱武萧王908…931年修,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为宝积观。
黄初平兄弟?不就是后世有名的黄大仙吗?
黄大仙不仅在家乡造福黎民,而且仙游各地“普济劝善,助人为乐”,到了后世,被海内外侨胞尊为中国道教在南海的最高尊神。历代传颂黄大仙“驱邪扶正,除暴安良。”在英殖民经济时期大多数港人崇奉赤松黄大仙,作为中华民族的jīng神支柱。黄大仙擅长炼丹和医术,曾“治病救命,佑福保安”被尊为财神和吉祥之神,全国各处的黄大仙祠香火越烧越旺,信徒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香港回归后,黄大仙庙更是人人尽知,成为游览香港的必到之处。
原来黄大仙的发源地就在这赤松山。我暗骂自己孤陋寡闻,黄大仙就是赤松真人啊。
看完石碑,我们一行六人踱步向观内走去。
“请留步。”守在门口的一名道士很有礼貌地拦下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