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34章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34章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在。”
“朕命你为商业部首任尚书,领从三品衔。”
江万里稍稍犹豫道:“谢陛下恩典。”
我知道江万里不懂经济,见其犹豫,也不点破继续道:“廖莹中。”
廖莹中出班跪倒拜道:“臣廖莹中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廖爱卿平身。”
廖莹中三十多岁,身材适中,看上去温文典雅。
我看了看廖莹中道:“廖爱卿,朕封你为商业部侍郎,暂领五品衔。”
“谢陛下恩典,臣当鞠躬尽瘁,报效我朝。”
“第二件事,朕将原官田所晋升为官田司,直属商业部,不再受地方府衙管辖。令廖莹中兼任官田司首任官田监。”
廖莹中再次出班道:“谢陛下。”
“恩,好了,下面我们来说说这开源节流吧。”我看着众人道,“朕先来说说这节流,朕在先帝的书房看到一份先帝的笔记,上面写到,驭臣必先驭君,是为君君,则臣臣,也就是说上行才能下仿。朕看过去年朝中的各项费用支出表,首当其冲的是皇宫内院的支出,占到整个费用的五成,因此,朕决定先从自己做起,今年皇宫内院的预算在去年的基础上消减五成,并逐年递减。各部,院,省重新核实今年的预算,先从朝中开始,再到各州府衙。另外,着刑部严查各类贪污**案件,从即rì起,凡有官员参与者,罪加一等,绝不姑息,望众位爱卿洁身自好。”
“臣等遵旨。”
“下面朕重点来说说这开源之事。我朝以农为本,朕自会加大在农业上的投入,户部听令。”
“臣在。”户部尚书马光祖应声道。
“朕令户部会同官田司着手重新丈量土地,严禁虚报谎报漏报,先集中人力物力,从广东,福建开始,三个月内必须全部丈量完毕,朕会根据土地的状况在农业上实行新政,鼓励农户耕种。同时,朕更加赞同多种经济方法并存的模式,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商业贸业,前rì你们都听陆秀夫讲过扬州李大人的做法吧,扬州的盐业复苏带动了整个扬州经济的复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朕成立商业部即是为了改变目前单一的农业模式,朕打算以临安为试点,半年后在各地推广实行。同农业一样,商业部必须在组建的同时,在三个月内将临安城所有的商家全部登记在册,颁发开业凭证,在这三月内免征任何税收,三月后根据各行收成情况,制定征收税率,以后按章办事,并对没有凭证的商户采取禁止经营的措施。具体办法朕会同江爱卿廖爱卿所属的商业部及户部中书省一起来制定,江爱卿廖爱卿,你们先拟定一个方案。”
“臣等遵旨。”
“各位爱卿,我朝未来的经济发展基调就是沿着以农为本,商贸并行的经济模式运行。在此原则下,各位有何好想法好建议均可直接呈递奏折与朕。从今rì起,这新的经济模式将会成为我朝经济的主要模式,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朝廷的主要事务,切记!”
我国一直以来是以农业为主,尽管在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随着明王朝的毁灭也随之消失殆尽,后来的那个辫子朝代更是愚昧无知,简直就像回到奴隶社会,直到被洋人的枪炮震醒。
我知道这时代能够懂得经济的人几乎没有,我任命江万里为商业部尚书也属无奈之举,只能慢慢培养新人了。
好在下月又有科举考试了,历史上从来不缺勇于创新的青年人,只需好好引导,必定会出现后世那些商业大家。科举的试题我已经想好,叫做论国之经济,无须按照固定格式,所有学子均可自行发挥。
马廷鸾道:“陛下,臣有本奏。”
“请讲。”
“陛下,商业部乃新生部门,原各部门理当支持,臣提议从各部中挑选懂行之人推荐给江大人,使商业部能够早rì运行。”
“恩,准奏。”
马廷鸾接着说道:“陛下将官田所升级为官田司,并且重新丈量土地,是否要在各地推广公田法?”
贾似道看了廖莹中一眼,心道,“这来的还真快啊。”

第64章 你若来了 ,便是春天
 正文 第64章 你若来了 ,便是春天
第64章 你若来了 ,便是chūn天
我掩盖住内心的惊讶,问道:“马爱卿,你为何会认为朕yù在各地推广公田法?”
马廷鸾吞吞吐吐道:“陛下,这,这个嘛,乃是臣的猜想。”
贾似道突然起身:“马大人,贾某知道你一向反对公田法,只是你也过于敏感了吧。丈量土地,在历朝历代都是十分寻常之事,而官田所升级为官田司,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国之土地,仅凭这两点就随意猜测,马大人,似乎于你的身份不符吧。”
马廷鸾老脸微红,一时无语。
推广公田法一事我只和贾似道和谢道清讲过,谢道清虽然以前一直反对公田法,但这一次却是和我同盟,应该不会说出去,而以贾似道丰富的政治头脑,想必也不会说出,难道正如马廷鸾所言,是其自己猜测的?
我看了看贾似道,总觉得事情怪怪的。我想了想道:“马爱卿,公田法从其出发点来说,朕是赞同的,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只有这些弊端能够解决时,朕才会推广公田法,或者是说推广改进后的公田法。”
“是,陛下圣明。”
“江爱卿,廖爱卿,下朝后二位随小七留步偏殿,朕与你们说说商业部的事情。”
正殿后面是一处小型的偏殿,平时作为皇帝朝会闲时休息之地。
“官家,江大人,廖大人到。”
“嗯,小七,你且退下。”
“是,官家。”
江万里廖莹中忙道:“谢七公公。”
“两位爱卿,过来坐下说话。”
小七退下后,江廖二人来到我近前先行礼毕,分左右坐在了我下首。
“朕知道你们二位均是博学多才,可以称得上是本朝之大儒,但却都不谙经济,然国家经济已到崩溃边缘,而我朝少有jīng通此道之人,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所以朕要求你们首先放低读书人的身价,以商人之心,全力改善我朝经济。”
“臣等遵旨。”
我先将商业部的构架,作用,行事原则等简要地告诉了两人,随即一起展开了讨论。在和他们的谈话中,我发现廖莹中此人思路敏捷,于商业上的领悟力极强,且能举一反三,的确是个人才,只是其身为贾似道心腹之人,对贾似道始终不弃不离,否则倒是我的一大助力。廖莹中代表贾似道,这第一次谈论,他更多的是在试探我的内心吧。
在得到谢道清的支持后,我也开始变得强硬起来,贾似道是jiān臣,但不是造反者,我看准了他不敢造反,即便在历史上他面对无能的宋度宗也没有起过反意,说明其充其量也就是个玩弄政治的权臣,而不是图谋天下的霸者。对于这种人,我强势一分,他就会软弱一分,在我掌握兵权以前,只要我不将其逼得太急,他也不会铤而走险。
相对而言,江万里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大事清晰,在细节上却显犹豫,可能是他脑海中的固化思维有关吧,不过这种人也有他的好处,在把握大局上一般不会出现偏差。
江万里道:“陛下,臣等回去后首先选址,招人,同时拟定商业部行事流程,准则,架构等。”
“恩,江爱卿,廖爱卿,你们二人商议后尽快上奏本于朕。”
“是,陛下。”
“两位爱卿,对于新生事物,大胆设想,细心求证。”
两人喃喃重复到,大胆设想,细心求证。
廖莹中离开后,立即来到贾府后乐园。
“莹中,评价如何?”
廖莹中知道贾似道不是在问他对于商业部的评价,而是在问对于皇帝的评价:“大人,皇上思路清晰,心思缜密,时常能出妙招,就像这桌上对弈的围棋,皇上堪称国手也。”
贾似道听罢默不作声。
廖莹中继续说道:“大人也无需气馁,这也就是局部的妙招,胜负之分还早,只是我们也得好生筹谋,大人,只是有一点大人需要做个决断了。”
“哪一点?”
“大人未来的打算,是做孟帅还是史弥远?”
贾似道盯着廖莹中问道:“开弓还有回头箭吗?”
廖莹中没有避开贾似道的目光,凝视片刻后道:“如此以来,我们也需从长计议了,从今rì马廷鸾上奏可以看出,皇上应该不会怀疑大人,而我们今后当不断寻找机会,想方设法设计一环扣一环的劫数,尽量孤立皇上,分化太后一党,而最大的助力我以为便是北方之蒙古,因为皇上最担心的就是蒙古人南侵,其皇位不保,所以大人当通知东川,两湖等地,封锁蒙古人的消息,大人便可以在此多做文章了。”
“恩,莹中此计甚秒,只是边境之地李庭芝的态度难以捉摸。”
“的确如此,大人也只能多修书于他,暗示其莫忘当年提携之恩。”
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
虽然还是chūn寒料峭,但已让人感觉到chūn天的气息,临安城桃红柳绿,时而飘洒着金风细雨,时而又是chūn光明媚,无论是何种景sè,都在向人们宣布,chūn天来了。
这是一个朦朦烟雨的清晨。
我独自漫步在皇宫御花园内,此时距我来到宋朝刚好四个月。
御花园内chūn柳成行,偶尔出现的黄莺在柳叶间穿梭,轻点树叶,又即刻飞去,速度之快让人觉得闻其声而不见其影,清风斜吹,吹在身上的是阵阵寒意,吹在心里的是片片清新,端的是意境无穷。
难怪这御花园在后世能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
丝丝一般的细雨继续下着,似乎在讲述chūn的恋情,缠绵而又悄然无声,我站在花园中的一处亭榭前,随意看去,数不清的花朵正在快乐地成长,朵朵清艳的鲜花上,点点水珠,滴滴露珠,清香入鼻,渗入心神。
我静静地享受着。
chūn的气息。
chūn的痕迹。
多么美好的chūn天啊。
突然,我想起乐菱杉告诉我的一篇散文,“你若来了 ,便是chūn天。”
当时,乐菱杉说到这句话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一行热泪,这句话美好到令人想哭,心疼到令人想哭,温暖得令人想哭。
chūn天,这是一个没有乐菱杉的chūn天,对我而言,还能叫chūn天吗?
我痴痴地站着,一动不动,万千思绪透过烟雾,透过花香,想要飞去,却不知飞向何方。
“官家,清晨chūn寒,还是早些回屋吧。”不知何时,全玖来到我近前,撑开雨伞,遮住了细雨。
“玖儿,还早,怎么不多睡会?”
全玖低声道:“玖儿醒来不见官家,便出来寻找了。”
“嗯,玖儿,那我们回屋吧,你身子弱,禁不起风寒。”
我接过雨伞,牵着全玖的小手,慢慢走回宁乾宫。

第65章 人定胜天
 正文 第65章 人定胜天
第65章 人定胜天
“临安城果真与众不同,不来此地,根本想象不到世间还有如此繁华之地,我蒙古之中都,上都等城市都远远不及也,难怪大汗对南朝花花世界念念不忘。”
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僧人边走边想到。
chūn寒料峭之时,中年僧人只穿着一件薄薄的僧衣,背着一个黄sè布袋(僧人随身布袋,名为乾坤袋),似乎毫不惧怕寒冷。
这僧人约莫三十出头,面目英俊,轮廓分明,除了皮肤微黑,咋一看去和宋人并无太大区别,只是偶尔露出笑容时,会让人觉得有种莫名之邪气。
在天涯派出以昆哲长老为首的蒙面人行刺宋朝皇帝失败后,忽必烈意图在临安重新建立细作站,取代原有的情报机构,为蒙古入侵宋朝收集情报,做好准备。
从印天涯推衍星象后得出的结论中,忽必烈变得格外重视这宋朝皇帝,和印天涯商议后,将此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天涯大祭司杨琏真加。
杨琏真加,蒙古天涯的大祭司,出自西夏藏传密宗,不好佛学,却喜密宗武技,五年前投奔蒙古,颇为忽必烈信任,后得印天涯指点,武艺大成,在忽必烈平定阿里不哥的决定xìng战役中,杨琏真加单枪匹马杀入由怯薛军保护的阿里不哥大帐中,生擒阿里不哥。其人胆大心细,可谓文武双全,是以在天涯里不断升职,最终被印天涯任命为大祭司,位居神殿四大长老之上。杨琏真加虽为西域sè目人,但相貌同汉人无异,且jīng通汉语,所以被委以重任,只身一人来到临安。
宋朝时,佛教徒也算不少,各地僧侣也常常到京城寺庙挂单,所以对于这样一位单身僧人也没人会去留意。
傍晚时分,杨琏真加来到临安北部的演福寺。
演福寺是临安的一座小庙,位置偏僻,少人涉足,是以香火淡寡,庙里除了主持允泽大师外,就只有十来个年轻僧人,这里乃是蒙古人在临安唯一的一处据点,据说还是当年托雷(成吉思汗幼子)在南游时所建。
杨琏真加围绕寺庙转了一圈,四处看了看地势,来到紧闭的庙门前。
“啪啪啪”杨琏真加敲了敲庙门,不一会,庙门一开,里面出来一位年轻沙弥。
“大师前来,有何贵干?”年轻沙弥双手合十问道。
“贫僧yù在贵寺挂单,请通报主持,行个方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