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171章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71章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间,大厅中不约而同地响起了阵阵欢呼声,“皇上万岁”之声经久不息,报行之人本就对时政颇为敏感,相对普通百姓而言,其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激进,也就更加容易接受陆秀夫亲民的言行。
良久,会场再次安静下來,只听陆秀夫道:“各位,回到今rì发布会的主睿胝攵园卜嶂教嵛剩捎谑奔涔叵担考冶ㄐ凶疃嘀荒芴岢鋈鑫暑}!”
或许是陈正仁开了个好头,大家都觉得这位军务院的陆大人平易近人,于是纷纷踊跃发言提问。
“陆大人,在下是大宋皇家报行的编辑黄镛,首先恭喜朝廷取得安丰大捷,并收复了淮河南岸之地,作为一名宋人,在下也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军击败的乃是号称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这也是我朝近年來第一次发起的主动攻击,在下想请问下陆大人,这次安丰之战是否可以说成是朝廷显示出收复山河的决心!”
陆秀夫道:“黄编辑,自皇上登基,便定下了收复山河的国策,可以说从皇上登基的那一刻开始,皇上就已经向天下明誓,必须收复北国,而这一次安丰之战只是整个计划中的开端而已!”
黄镛继续问道:“陆大人,近rì來我朝连续的军事变革,比如,禁军的变革,新战区的成立等,是不是都是在为收复山河做准备!”
“可以这么说,但下官认为,更为准确的是,这些变革的目的是为了让我朝的军事走向正规和强大,收复失去的山河只是最基本而且必须要做到的国策,皇上的意思是要让我朝站在天下之巅,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军事,又或其他方面,都要如此!”
“陆大人,在下是福华报的编辑韩云山,刚听陆大人所言,经济、科技和军事,敢问陆大人所指的科技是什么!”
陆秀夫解释道:“科技,即科学技术,是科学与技术的通称,科学是我们人类所积累的关于自然、社会以及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呢,则是指个人的技能或技艺,下官举个例子,韩编辑,你目前手中所使用的硬笔和纸张就是因为科技革新所带來的,古时人们使用竹简,使用毛笔,而你正在使用的工具无疑方便了许多,再比如,大通报行的陈老先生,上次你來时所带的放大镜是不是对你在阅读时有很大的帮助呢!”
陈正仁点头道:“是啊,这的确是个好东西!”
“恩,这就是科技给人类所带來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那么带给人类的益处会越來越多,可以说,今后科技的高速发展会全面改变人类的生活,不过,科技之事不是我们今rì的议睿卜窍鹿俚某ごΓ膔ì若有机会,各位可以去临安大学采访下!”
我暗自笑道,“这陆秀夫,学得还挺像的!”
“陆大人,在下是临安凤凰报行的编辑蒋啸天,请问陆大人,我朝现在的军力是否超过蒙古了呢!”
“呵呵。”陆秀夫笑道,“下官刚开始时说过,有些事情牵涉我朝军事机密,下官不方便回答,但下官可以严肃地告诉各位,在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下,我朝的综合军力一定是天下无敌的!”
蒋啸天见陆秀夫洠в姓婊卮穑韵允畇è,但随即道:“在下相信陆大人之言,我朝军力无敌于天下,那么在下作为大宋朝的一员,便是放心了!”
“公子,这陆大人现在也变得能说会道了。”袁棘在我耳旁小声地说道。
“恩,这点君实进步很大!”
这时,发布会的司仪方山京上前道:“各位,今rì因时间关系,军务院发布会到此结束,下面还有一件事情和大家都有关系,请教育卫生部出版司郎中(相当于司长)曾渊子给大家宣布下朝廷有关报行的规定!”
曾渊子四十來岁,长须飘然,上去倒是颇有官威:“各位报界编辑,下官代表出版司宣布,从十二月一rì起,各报行除了需要在商业部登记注册外,还需要在出版司备案,由出版司发给大家报行的经营许可证,此规定不仅针对我朝各大报行,其它小报也同样适合,也即是说,临安城的小报只要在商业部和出版司同时登记备案后,符合我朝的出版规定,都可以公开发行,并受我朝律法的保护!”
“小报也可以!”
“朝廷不再禁止小报了吗!”
!!!!,。
“安静,安静。”方山京笑嘻嘻地上前道,“各位,下面有请教育卫生部新任尚书江万里江大人为大家解惑!”
江万里首先道:“各位,秉承皇帝陛下旨意,只要各报行遵守我朝律法,今后将不再区分大报小报,均可到出版司办理许可证,但是,有关报行所报道的内容,必须真实,在遵守我朝律法的前提下,自然会得到朝廷的保护,但是,如果报行违反我朝律法,胡编乱造,或者是宣扬不利于我朝的言论,甚至恶意中伤我朝,也势必会受到律法的制裁!”
又是大通报的陈正仁先问道:“江大人,我朝律法对于报行出版方面的律法不多,今后朝廷是否会考虑完善!”
“当然会的,今政务院律法司正在起草有关报行出版的相关律法,下官在这里暂且向各位透露下,律法司会在七rì后邀请临安城的主要报行前往律法司作客,共同商议相关的律法!”
“是吗。”陈正仁有些惊讶道,“我等草民也能参与律法制定的商议会!”
江万里笑笑:“皇上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知大家有洠в卸牛 
“当然知道,那是皇帝陛下在贡院训示时所言,我等皆知的!”
“恩,洠Т恚热皇怯泄爻霭嫘幸档穆煞ǎ锹煞ㄋ菊餮忝钦庑┬心谌说囊饧皇怯Ω玫穆穑 
江万里的话语让厅中之人一阵嘀咕,大家情不自禁地私语起來,我坐在报界之人的旁边,加上袁棘的听力极佳,自然能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对话。
“这,这是真的吗!”
“应该是真的,江大人乃是朝廷内的忠贞之士,自是不会乱言的!”
“洠Т恚乙簿醯檬钦娴模蛐碚饩褪腔噬纤档钠シ蛴性鸢伞!薄
请分享

第284章 东康坊
 正文 第284章 东康坊
?第24章 东康坊
早朝结束后,我对小七说道:“小七,叫上先生,随朕前往东康坊!”
“东康坊,那一带是天街附近较为贫困之处,官家去那里何为!”
“怎么,管起官家的事來了!”
“啊,不敢。…… ”小七慌忙道,“官家,小的哪敢管官家之事,只是好奇之下随意问问!”
我笑笑:“呵呵,小七,朕和你说笑呢,东康坊那里有一件民居拆迁所引发的纠纷案!”
小七淡然道:“拆迁纠纷啊,这在我朝不少城镇均有发生,越是发达之地,这类现象越是严重!”
“小七,这是为何,我朝不是有拆迁与补偿条例吗!”
“官家,虽然我朝律法有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强拆的现象还是长期存在的,尽管强拆行为也是官府极力打击的,但是由于其中所涉及的利益巨大,强拆现象一直以來都是以一种半民间的形式存在,当然背后少不了那些权贵们的身影,他们总能想方设法地拿到官府的批文,至于发达地区嘛,其房屋新建情况频频发生,自然会更多地涉及到拆迁之事,对于补偿金额,却是由官府核定,在前些年,会子泛滥,百姓所要求的总是和官府的核定不符,而且所得到的补偿中至少有一大半是会子等,这自然就会引起百姓的怨言,当然,这里面也会有些所谓的刁民,乘机勒索!”
“小七,这点你还知道得不少啊!”
“官家,小的曾听小四哥说过,小的家乡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所以略知一二!”
我点点头,暗自想道,來这拆迁的麻烦自古就有啊。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源自唐朝的封闭坊市制度逐步遭到破坏,城镇人口的极速膨胀使得违规建筑不断出现,也导致了社会对于住宅等建筑需求的增加,官府在拆除这些违章建筑时,也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和后世一样,这也是各地生产总值(gdp)的重要支撑啊。
到了宋朝,经济更为发达,城镇的规模也越來越大,人口上百万的城市开始出现,住宅的需求自然也是大增,在建设过程中,除了扩大城市布局外,也会对原有的坊市进行改建,这就势必会遇到拆迁问睿诒彼卧崃辏0年),开封府推官祖无颇起草了一部有关拆迁补偿的条例,经宋神宗批准后执行,该条例规定,对于拆迁户,官府需要给予实物安置,或者货币补偿,实物安置是指由京城兵马司负责测量待拆住宅,户部和左藏库拨款,将作监在别处修建同等面积住房,供拆迁户居住。
这部条例可能是历史上第一部有关房屋拆迁的补偿条例,在刚刚实施时,官府还能做到公平公正,但到了南宋后期,随着政治的**,官商勾结,欺压百姓,就使得补偿条例慢慢走样,加上会子交子等纸币的贬值现象严重,便导致了拆迁的严重失衡,极大地影响了官府在百姓中的声誉。
古往今來,拆迁者与被拆迁者之间往往存在着必然的利益纠纷,一方是自己的家园,虽处弱势,但也希望获得最大化的补偿,另一方身处强势,当然是希望获得最大的利润。
我的想法很简单,或许也很天真,对于权贵们來说,拆迁处理的过程只是赚多赚少的问睿墒嵌杂谄胀ò傩諄硭担词且患胰税采砹⒚母蛭孔邮撬且簧凶畲蟮囊槐什聘弧
潜说友在上任后,为整治临安城的市容市貌,以铁腕之势拆除了许多临街的违章建筑,虽然也有不少投诉,我却支持潜说友的做法,对于那些投诉洠в杏枰岳聿牵獯稳床痪∠嗤捣皇敲窬樱⒎墙直咚嬉庹嫉赖奈フ陆ㄖ
从皇城北面的和宁门北上,再一路直行,约莫走了一刻钟,便來到了离太医局不远的东康坊,东康坊位于紫阳山下,再往北,过了望仙桥就是天街的起点朝天门了。
虽然我身旁只有袁棘、沈墨和小七三人相随,但我知道在我附近至少有二十名以上的御前侍卫及十名以上的龙牙保安部成员,只是我并不知道他们在何处。
冬天的微风吹过,泛起阵阵寒意。
东康坊建筑凌乱,算是从皇城到天街这段范围内最为简陋的区域了,走到近前,但见坊里人來人往,显得十分热闹,绝大多数居民都在忙着整理家具用品,准备搬往官府指定的安居点,从这些人的脸上也不出有何不满,我随意询问了几人,都觉得东康坊的拆迁善后还算正常,官府的补偿和安置也基本合理,坊中有些房屋已经搬迁完毕,不少身着统一服装的工人正在进行拆除工作。
由于田家的极度不合作,使得田铭一下成为了东康坊的名人,几乎人人皆知,如此一來,倒也方便了我们问路,尽管坊里似迷宫般,我们还是很顺利地找到了田家。
我双拳一抱,开门见山道:“田老先生,我是大宋皇家报的职员,特來拜会!”
“大宋皇家报!”
“正是!”
田铭点点头,颇为客气地言道:“老夫每期都会拜读,好报也,敢问公子贵姓!”
“我叫呼延东海!”
“呼延公子,屋里请!”
來这大宋皇家报名气还挺大,我想道。
大凡读书人对于朝政都颇为关心,这在历朝历代并无区别,尽管近年來读书人普遍对于朝政不满,但自咸淳元年以來,这种观念正在逐步在改变,倒不是出于对朝廷的信任,而是对于新皇帝的好感,特别是我在贡院的训示发表后,天下读书人无不感到振奋,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迅速在这些人中间燃烧。
大宋皇家报推出不久,便在读书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该报乃是皇室的私人报刊,其上的内容全部代表着当今皇上的圣意,这也是田铭对我显得客气的主要原因。
田家不大,从装修摆设,田家在东康坊还算是较为富裕的人家,但在整个临安城里就显得十分普通了。
“公子,请坐!”
“老先生你也坐!”
田铭亲自为我冲好一壶热茶道:“公子,天寒,老夫的陋室中也洠в泻枚髡写缺炔瑁恚 
相对于我平rì里喝的好茶,田家的茶水实在难喝,不过我在后世也习惯于各种茶叶的味道,喝起來倒也洠Ь醯檬裁础
“田老先生,有关东康坊拆迁一事我有所耳闻,此次前來拜访老先生的目的就是想针对此事做一报道!”
“呼延公子想知道什么,请尽管问!”
“老先生,临安府衙对于这次拆迁有无合理的补偿!”
田铭道:“对于坊里的拆迁善后,临安府的安置补偿倒也算是合理!”
“那先生为何不愿搬迁呢。”在來此地之前,我一直以为是拆迁费不合理所造成的,“何况临安府要在这里修建一座百姓活动广场,这也算是一种利民的公益事业,我觉得洠в惺裁床煌字Γ 
田铭脸上略显尴尬,道:“公子有所不知,此屋乃是先祖留下的唯一产业,老夫一脉在次居住了近百年之久,自是不舍得离去,当然,老夫虽是愚钝之人,但也读过几天书,并非不明事理之人,临安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