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皇商 >

第109章

大宋皇商-第109章

小说: 大宋皇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轩……”赵佶听了王诩的最后一句话,就知道事情不妙,还没来得及进去打圆场,赵璎珞就嘤嘤地跑了出来。

看着赵璎珞颤抖的身影,赵佶料想王诩应该无甚大碍,也就追了出去。

王诩看着布置得奢华的内室,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默默地闭上了眼睛。

第一百四十一章 引导赵佶

站在草木繁盛,鸟啼虫鸣的花园里,王诩深呼吸了一口气,也觉得心中舒坦了许多,对身边的赵佶问道,“子墨,这些天子轩怎么样了?”

赵佶面有难色,不过也不想让王诩过度担心,敷衍道,“子轩她从小就是这样,不过几天就好了。”

王诩知道事情自然是没有那么简单,情窦初开的少女感情受伤是很难愈合的,只是他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去安慰。

王诩伸出手,摘下一节菟丝子,问道,“子墨,你说我是不是像这藤蔓植物一般,只为自己,太过自私了?”

若是放在其他人身上,赵佶当然会毫不犹豫地偏袒赵璎珞,但是放在王诩身上却就不一样,至少天枰两边是平等的,而且那日他也是站在门外,听完了他们的对话,他虽说只有十五岁,但是作为古人,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他认为王诩那天说的很是在理,皇室不能接受赵璎珞当妾,六哥也不能接受,至于说无缘无故地贬自家心疼的妹子为庶人,且不说向太皇太后那一关能不能过,六哥第一个就不会接受。

“哎”赵佶吃喝玩乐的心中第一次装载了忧虑,“不怪师父,师父做得很对。要是师父陪着子轩闹,说不定还会出什么大事。要是我是六哥的……”赵佶赶紧打消了这个大逆不道的念头,虽说他平日里无拘无束地浪荡,但是大宗正寺教的,他还是时时刻刻地铭记在心。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虽然给了自己一个借口,把赵佶能不能称帝这件事放在了一边,而且接连地出赵璎珞的纠缠。王诩还暂时忘了自己身边人的身份。

若是赵佶没有因为自己的影响而按照历史的进程登上皇位。那么凭借着自己对赵佶的影响力,将来的家国天下大事,岂不是…“子墨,我们进屋坐会。”

“好。”赵佶扶着王诩迈过石彻的台阶,走进了花园的歇厅。

一进前厅,王诩就看见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挂在正墙之上。上书“因势导利”四个大字。王诩一眼就认出了那是米芾的字迹。

“这可是米元章的字?”王诩故意问道。

赵佶扶着王诩坐下,才开口回答道,“师父果然集百家之所长,正是米芾米元章的字。”

“几百家之所长”几个字王诩还真是当仁不让,抄了那么多,自然能分辨模仿得出。王诩甫一坐下。看到了米芾的四个字,心中顿时有了想法:因势导利,不如就此将瘦金体传授给赵佶,让他自己磨砺,一来再一次地授惠于他,若他将来果真为帝王,自己能够施展的空间就会十分地巨大,恐怕将会比宋神宗宠信王安石有过之而无不及。二来。则是王诩的一个胆大包天的想法——包揽军政财。让北宋的发展彻底地按照他设计的方向进行。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须得一个极度宠信他的皇帝。以及这个皇帝不干涉他所做的一切,所以王诩要将赵佶的兴趣限制在自己可控的范围之内,以后和蔡京的斗争,就会有很大的优势。

为了北宋的复兴和延续,也许后世的史书上会多出另一个比蔡京还臭的权奸王诩吧,王诩心中暗忖。

“子墨,你跟我学习书画已有些时日,就趁着今日我便为你定下一套适合你的风格和路数的字体。”王诩正襟危坐地说道。

赵佶没有王诩想得那么多,他以为殿试在即,王诩可能中了进士之后,便要被外放,所以现在趁着最后的关头,再指点传授他一二,同时,听了那天王诩和赵璎珞的对话,赵佶始终记得王诩说过的那句,在我心里一直都把你和子墨当然亲人,最亲最亲的人。

赵佶走到王诩身前,恭恭敬敬地一鞠躬,然后摆好笔墨纸砚,用镇纸将宣纸固定,这才把王诩请到画案之前来。

蘸墨、挥毫,印象中的挺拔秀丽、飘逸犀利的瘦金体铿锵有力地展现在宣纸之上,犹如金芒破浪,傲松迎雪。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赵佶在一旁将王诩写的字念了出来,念完便知是《孟子》中的句子,“师父为何题孟子告齐宣王的句子。”

“此句当何解?”王诩放下毛笔问道,他不仅要启迪赵佶的帝王智慧,更要给他自己留一条后路。

赵佶不知为何王诩忽然问及这些,他印象中王诩也是会对他说些关于人生和社稷的道理,但是从未像今天这般正式地引经据典地说教,他想来王诩应该是快要离开京城的缘故,“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不知子墨解得对不对。”

“嗯,很对。”

王诩刚一回答完,赵佶就问道,“师父为何留下这一句,在子墨看来,师父若入朝为官,当为我大宋之股肱,六哥定然会重用师父您的。”

王诩笑笑,自觉留下这一句已经是很冒险的举动了,而且赵佶尚且年幼,未在皇位,不能透彻地理解君臣之道,王诩要做的只是留下一颗种子,待它日后发芽成长。如是今天做得太过了,说不定会在赵佶幼小的心里留下些对自己的芥蒂,那就得不偿失了。

“君臣之道,犹如鱼水,又如舟水,唐太宗就有过君民舟水之喻。至于我为何留下这句嘛…只是心血来潮罢了,觉得此句当能合这字体,所以将它送给你。”

赵佶尚不能理解王诩话中的深意,但是对于字画他却有非凡的领悟和见解,久久地凝视着瘦金体,赵佶忽然有所感悟,激动得朝着王诩道,“多谢师父为子墨指点,您不仅为子墨书画之师,更为子墨人生之师。子墨愿终身跟随师父,学字画修心性。”

王诩哈哈一笑,笑容中带着为人师表的安慰,更有一层赵佶尚且无法理解的深意——朱勔、蔡京、林灵素、赵佶,昏君佞臣皆都粉墨登场了,王诩在心中已经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恰当而合适的位置。

两天之后,王诩被赵佶化妆一番,瞒过检查带出了宫宅,临行前,王诩都没有看到赵璎珞的身影,赵佶只得在一旁安慰。

回到枣花小院,冉儿、马华、陈卯等人一一迎了出来,赵佶因为身份特殊,所以送回了王诩,就坐着马车返回了端王府。

王诩安慰了冉儿一番,编造了一个跌倒受伤的谎话,就扶着冉儿回后院休息了,刚一返回前厅,却发现陈卯、冉清流和朱勔不见了。

这时马华上前解释道,“礼部已经放榜,他三人急着去看榜,所以也没有打声招呼就走了。”

王诩笑笑,想起当年自己的考试来,“无甚事的,让他们去吧。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十年寒窗,期待一朝,人之常情。”

“呵呵,公子出口成章,信手拈来即成诗,当真了得,难怪公子气定神闲,此番定然高中无疑。”马华接连称赞道。

王诩摆摆手,没想到这句前人的诗还没现世,不想过多在此问题上纠缠,忽然想起了还在自己家里的番人,“马先生,那番人如今情况如何了?”

说到正事上来,马华整肃神色道,“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了,若公子要问他什么,现在时机是最好的。”

王诩亦是知道,礼部的省试放榜,马上就要殿试,若是不及早处理掉其他的问题,两头应付不过来。

“好,我们这就去。”王诩刚一起身,忽然扯着了左手的伤口,脸上痛苦地一抽。

马华见状赶紧上前关切道,“公子要不然先休息着,伤口那么深,若是牵扯开了,恐怕难以愈合。”

王诩忍着疼痛摇头道,“不行,就算今天歇了,殿试也是要参加的。若是有麻药就好了,至少能暂时撑一撑。”

“公子所说的麻药是何物?”马华忽然问道。

王诩自知说漏了嘴,弥补道,“一种暂且不让人感觉到疼痛的药。”

马华眼睛一亮,“虫草先生在给那番人医治时,好像也用过此类药。前几天,那番人说,前些日子躺在床上都不感觉身体的疼痛,这些天好转了反而会感到疼痛。”

“哦?!那请马先生帮忙,务必找虫草先生多弄些此类药物来,越多越好。”王诩兴奋得连手臂的疼痛都遗忘了,他没想到这制毒的老人能有麻药,这东西正好能应急。

“对了公子,匡尚和大理国的时节有了些接触,并且已经和他们达成了贸易的意向,但是大理使节嘴巴很严,匡尚暂时还没能获得更多的消息,所有只能有劳公子你从那番人处了解了。”马华进一步地补充道。

“嗯,能够有贸易的往来就好,至于其他的我来安排。”

“那好,马某现在就去找虫草先生,就劳公子自己去见那番人了,他还在南边的厢房里。”马华担心王诩的伤势,说完便转身出去了。而王诩也紧接着去了南边的厢房。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理内部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身手果然了得。”王诩站在一棵紫荆树下,称赞道。

番人回头一看,见是王诩,随即拱手道,“多谢王官人的救命之恩。”

王诩笑着走到石桌前坐下道,“不必言谢,你汉话说得挺好,不知高姓?”

“在下姓芒名苍,王官人于在下有救命之恩,不敢欺瞒。王官人今后便以名字直喊就是了,没有大碍的。”芒苍一脸的豪气,头上的刀痕依旧清晰可见。

王诩暗忖,此人对于宋朝的文化礼节还是很懂,看来要从他嘴里套话出来,须得费一番周折才行。

“芒苍兄可知当日袭击的两人是何身份?为何要袭击你?”王诩问道。

芒苍故作不知地摇摇头道,“在下实不知那伙奸人为什么要袭击我,至于他们的身份我也是不清楚。”

“芒苍兄何故千里迢迢地来到汴京城,又何故被大理使节袭击?”王诩脸上依旧挂着笑容,芒苍眼神中闪过的慌乱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芒苍兄尽可实言相告,我王诩会救你,就不会怀有歹心。至于我为何知道那两人的身份嘛…因为我已经着人和他两联系上了,不过谈的都是生意买卖。”王诩一番话连宽心带威胁,他既怕苍芒暴起袭击,杀掉他扬长而去,又怕苍芒毫无忌惮,不肯说半句真话。

中年男人脸色闪过千万神色,他也想到了王诩可能知道他的来历,但是没想到他居然能和大理的使节联系上了,但是他知晓的事情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他又是什么身份?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苍芒的脑海里,让他犹疑不定。

王诩所知道的也就不过如此而已,不过现在他要做出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和苍芒耗耐心。

两人僵持着。谁也不率先开口。过了不知多久,王诩决定再冒险激他一激,“既然苍芒兄不相信我,我也无话可说。时候不早了,我与大理使节还有生意要谈,就不打扰苍芒兄休息了。”说完,王诩起身作势要走。

苍芒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做出了决定,伸手阻拦道,“非是我信不过王官人,只是此事非是我苍芒一人的生死。”

难道有政治目的!王诩忽然警醒过来,也就就坡下驴,坐了下来。“苍芒兄不妨直言,王某虽不是权贵,但是也还是有些许的能力,说不定能够帮到苍芒兄。”说完,王诩又补上了至关重要的一句,“多我一个王诩的相助,总比苍芒兄在怀远驿空守要强得多吧。”

“这…”苍芒犹疑的眼神看着王诩,苍厚的脸颊抽了抽。似觉得王诩说得有些理。他来到京城这么久,不仅目的没有达到。而且险些送了性命,若是此人要对自己下手,又怎会救自己。不过就算是如此,但他的心中仍旧有自己的盘算,他苍芒非是初出茅庐的雏儿,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轻信于人的孩童,“好吧,王官人,在下就直说了。在下乃是大理诸部之一芒布部的族人。这次乔装打扮来到汴京,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监视大理使节的动向,阻止他们向宋朝讨要册封。二是,看能不能得到宋朝权贵的帮助。”

苍芒并未尽说实话,至少他没有告诉王诩他来到汴京的城的几个月里处处碰壁,不仅是权贵不予理睬,就连想要退一步达成的生意买卖都没有商人理睬。他在不清楚王诩目的的前提下不能尽透底牌,不能让王诩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了。

王诩听得有些懵,他不清楚大理国的历史,更搞不清楚大理国内部纷繁复杂的部落有什么联系,遂问出了口。

“王官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