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悲情曹雪芹 >

第89章

悲情曹雪芹-第89章

小说: 悲情曹雪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准行!”雪芹接过书稿,凑到灯下细看:“抄得可真工整呀!哟!还加了这么多的批注!”
  嫣梅一边洗着碗一边说:“唉,快别提那些批注了!”
  “怎么?!”
  “我给你抄书,不仅得赏奇文,而且深知底蕴,因此随手加批,记下感想。可伯父竟屡屡反对,怪我莽撞。他说你三易其稿,笔露锋芒,再加上我这一批,更是欲盖弥彰!这要招灾引祸的。”
  “表大爷这是怎么了呢?”
  “唉,人跟人不能都一样,有的百折不挠,可有的人就”
  “看来如今只有表妹一个人是我的知音啦!”
  二人四目相对,良久无语。
  微弱的鼾声传来,雪芹和嫣梅循声望去,只见丁少臣抱着松儿两个人都已经睡熟了。

  “嫣梅,这两天我都琢磨着玉莹在梦里跟我说的话,借省亲写南巡。可是怎么个写法,我一时还想不出来。”
  嫣梅点点头:“是啊,这两天我也在想,《资治通鉴》上记述,隋炀帝下扬州时在隆冬,暴殄天物,鱼肉百姓”
  “着,我们也把元妃省亲的时间安排在冬天,极度铺张万般奢靡表妹,我还是想问你那句话。”
  “什么话?”
  “为了一个碧玉麒麟,你们伯侄何至于擅离尹府呢?”
  “这,还用问吗?只为一个字。”
  “一个什么字?”
  “事到如今,我就不能说了。”
  “一个‘情’字?”
  〃。。。。。。〃
  突然,雪芹抓住嫣梅的双手:“表妹!我不能没有你呀。”
  “不不不,我是不洁之人。”
  “你是受害者,你是无辜者,这一切都不能怪你呀!”雪芹一把将嫣梅抱在怀里,他们像乳与血在交融,像鱼和水一般地和谐,像蜂与花在亲吻。
  恰在此时从里间屋传出来陈姥姥的声音:“哟,表姑娘还没歇着哪!”吓得嫣梅急忙推开雪芹,走到里间屋门口朝里观望,只见陈姥姥刚翻过身去。嫣梅放下门帘,退步回身,没想到雪芹正往碗里倒酒,嫣梅跑过来一把抓住:“刚喝完酒,你怎么还喝呀?”
  “我高兴啊,这会儿我特别高兴!”雪芹说完一饮而尽,然后他从怀里掏出一块说书用的醒木,来到少臣和松儿跟前,朝桌上“啪!”的一拍,将少臣及松儿突然惊醒。
  丁少臣睡眼惺忪地问:“怎么啦?”
  “我要开书啦!”
  “开书?!半夜三更的。”
  嫣梅笑弯了腰:“他要疯啦!”
  果然,没过几天雪芹真的开书啦。地点就在村口的酒馆里。
  酒馆里,摆着书座,槐树下也有人听书。
  雪芹坐在桌后,怀抱琵琶,唱着《马头调》,自然是《石头记》的内容:
  贾府奉旨建别院,
  恭迎元春省亲还。
  但只见执事太监如鱼贯,
  又听得细乐声声奏管弦。
  贾府男女阶前拜,
  元春进入大观园。
  (白)贾妃贾元春来到园中,下舆登舟,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却用各色绸绫纸绢及通草为花,粘于枝上,每一株悬灯万盏,池中诸灯亦皆螺蚌羽毛做就,上下争辉,水天焕彩,真真是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贾妃在正殿免过贾赦、贾政君臣大礼,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来到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跪之不迭,贾妃上前一手挽住贾母,一手挽住王夫人,一言未出,泪已分行。
  雪芹继续唱道:
  三人满心都是话,
  呜咽对泣道不出。
  好半晌,贾妃她慰语出唇娇音吐,
  强颜欢笑咽泪珠。
  相当初,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处,
  好容易回来何必抱头哭?!
  一句话更加引痛老祖母,
  (夹白)欲知后事如何?
  列位请听下回书。
  书座一齐鼓掌,然后纷纷散去。
  书座甲边走边说:“好,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书座乙:“不是亲眼目睹,怕是说不出来呀!”
  一个坐在角落里的书座,随着人群向门外走去,雪芹一回头,但见此人脸上明显地带有一道疤痕,不由得一惊:“是他?”雪芹马上离开座位向门外追去。
  雪芹赶到门前,那人已然奔向村边。
  雪芹追出村口,但却已不见那人的踪影,他恍然若失,左右张望。
  猛然有人在他背后拍了一掌,雪芹回头望去,原来是来香山路上遇见过的那个大汉。
  那大汉哈哈一笑:“曹先生,你今天说的书可真好!”
  雪芹颇有戒备的:“不知道您有何指教?”

  “《资治通鉴》中说:隋炀帝筑西苑,宫树秋冬凋落,则剪彩为花叶,缀于枝条,那是说他耗尽民财,荒淫无道。你说的这座大观园,偏偏是在冬天建成,也是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做成花叶,粘于树上,两相一比,这算何意呀?!”
  “在下家道中落,幼而失学,不怕您笑话,《资治通鉴》嘛,没看过。”
  “曹先生连《资治通鉴》都没看过?”
  “哪位又能证明我看过《资治通鉴》呢?”
  “好!好一张天生的利口!哈哈,哈哈”那大汉一笑转身欲走。
  “这位爷,我还没请教过你的高姓大名。”
  “噢,你还不知道我是谁,我叫白准泰。”
  “啊,您原来是白马将军,雍正六年我家在江南遇祸,您曾以千金相赠多有不恭,我给您请安啦!”雪芹说着一安到地。
  白准泰急忙扶起:“人生若梦,过眼云烟,以往的事还提它干什么。如今你写的书我佩服,有胆有识,好样的。”言罢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嫣梅与松儿在田间捉田鸡。
  松儿问:“姑姑,你怎么不上那个大妈家去买鸡了?”
  嫣梅被问得一愣:“啊,啊,双喜嫂不肯要钱,咱不能再去了。”
  “噢——”
  她们回村路过酒店,掌柜的正在门口:“哟,这娘儿俩干什么去了?”
  松儿说:“抓田鸡给阿玛下酒儿。”
  “嗐!瞎耽误工夫,我这儿还有一挂猪肝哪,你们拿走吧,以后用什么先上我这儿来问问,我三天两头的上海淀。”掌柜的拿出来猪肝:“甭客气,我给记上账。”
  嫣梅挺高兴,带着松儿回到雪芹的家里。
  陈姥姥已经能下地了。在院里坐在小板凳上指导嫣梅收拾田鸡:“先把脑袋切下来,再扒皮,洗干净肚子里的东西,其实,前腿也能吃,就是肉少点。”
  晚饭挺丰盛,又是猪肝又是田鸡,小葱拌豆腐,油炸花生米。
  屋里已经摆放了十来个彩绘的风筝。
  雪芹跟丁少臣正在喝酒:“那天咱们上山砍竹子,我找了个空儿,劝墨云还俗。”
  “她怎么说?”少臣很关切。
  “这几天我一直不好意思跟你说,明天你要走了,不能不说了她说身入空门多年,万念俱灰,不再顾念尘缘了。”
  “也好,芹哥儿,我求你也给我带句话儿,我丁少臣一定终身不娶,他日食言五雷轰顶。”言罢抹了一把眼泪,喝干杯中残酒。
  第二天清早,丁少臣背着十几个风筝,和松儿、嫣梅都站在黄叶村村口。
  雪芹为他们雇来一辆车:“你腿脚不利落,拿着这些风筝,还带着个孩子,我给你们雇了辆车。”
  “霑哥儿,您又给东西又给钱,还教我扎风筝,我,我谢谢您啦!”
  “不兴说这个,你回去,就照样儿糊风筝,若能出手,先口度日。过些日子再来,我教你糊美人筝、老鹰、蜈蚣什么的,比这些个还强,兴许能卖上好价钱!”
  丁少臣点头,雪芹抱起松儿亲了又亲:“路上听话,回家帮我抄书。”然后把他放在车上。
  嫣梅与少臣都上了车,车轮滚动,雪芹忽然抓住缰绳:“大哥,你在城里要是遇见十三龄,务必让他来一趟。”
  丁少臣一愣:“十三龄?!”
  “昨天在酒馆有个听书的人,好像是他了,我追出村口,可这个人又不见了。”
  “如果真是他,为什么又不肯见面呢?也许不是他。”嫣梅说。
  “如果是他,那可就怪啦。”雪芹低头寻思自言自语。
  夤夜寂寂,烛火摇摇。
  雪芹坐在炕桌旁赶写着《石头记》,忽然听见后窗户吧哒一响,窗扇被人推开。
  雪芹正自惊异,只见一人飞身入室,背着一把宝剑,悄声地说:“别怕,芹哥儿,是我!”
  雪芹细看:“龄哥!今天我在酒馆就看见你了你可回来了!”



  “我回来是为办一件大事!”
  “大事?!”
  “是件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的大事。咱哥儿俩固然情同手足,我也不能告诉你,这是规矩。”十三龄停了停接着说:“其实咱们俩走的是一条路而已。”
  “走的是一条路?”雪芹摇了摇头表示不解。
  十三龄笑了:“怪不得当年玉莹姑娘说你一世聪明一时糊涂呢?好了,咱们先不说这个了,我想看一眼我的干娘陈姥姥。”
  “不过,老人家已然睡着了。”雪芹欲去呼叫。
  “别去叫醒了怹,睡着了更好,真见着面儿,反倒没有可说的了,叫我看她老人家一眼就行了!”
  “好!”雪芹端着烛台,引着十三龄来到里屋,用烛光照着陈姥姥熟睡的面孔。
  十三龄抹了一把眼泪,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站起来,抽身走出里屋:“芹哥儿,夜深了,快写你的书吧!今天这段书说得真好啊。不管别人怎么样,我是听出来了,今生有幸一定拜读,告辞了!”
  “不,你不能走,这么晚了!”
  十三龄解下佩剑放在桌上:“原物璧还,请收好。”
  “多谢当年送给我的这口剑。你知道我用它”十三龄一言未尽,挺身一跃,依旧由后窗翻出。
  雪芹手持烛台向窗口张望,心内久久不能平静,他默默地叨念着:“他回北京,来干一件什么大事呢?!”
  有一天中午,有人敲雪芹家的街门,正好雪芹没在家。陈姥姥摸摸索索地出去开门。
  来人问:“曹霑曹先生是住在这儿吗?”
  “是啊。”
  “有他一封信。”
  “信?”陈姥姥接信在手。
  “是城里宜老爷让送来的。”来人言罢转身离去。
  “进来歇会儿,喝口水儿。”无人应声,陈姥姥知道送信的人走了,边关门边嘟囔着:“宜老爷来送信,准没好事儿。”
  雪芹回来看了信,原来是让自己去一趟。第二天到了曹宜的家,大厅里曹宜居中高坐,曹桑格在下手陪着,雪芹坐在靠门边的杌登上。“你不是不知道吗?听我告诉你。”曹宜放下水烟袋接着说:“犯官的后代,原归罪人之属,因为你是旗人,赏你口饭吃。你就该竭尽忠心,报效朝廷,哪怕你无所作为吧,也该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你可倒好,一而再、再而三的要写什么野史小说。”
  雪芹刚要说话,却被曹宜拦住。
  他指着曹桑格说:“如今你三大爷还在庄王府当差。我跟你隔着房,你不听我的,也该听听你亲大爷的吧!”
  “写野史小说也无妨,吃饱了撑得难受嘛。”曹桑格沉着脸插嘴说:“写点儿风花儿呀!雪月呀!才子呀!佳人呀!”
  “可谁让你写你们家的事啦?”曹宜一拍桌子:“你没娶上温玉莹,天下女子就都得先友后嫁?!就为几把破扇子,当官的都得逼死人命?叔嫂通奸,长幼乱伦,还有天香楼!你放屁!有这种事吗?”
  “这且不言,‘独有甄家接驾四次’是怎么回事?!‘元妃省亲’又是怎么回事儿?听说你还要写抄家?!”曹桑格遽然站起:“曹霑你不要脑袋,可我们还想活着哪!你知道不知道什么叫灭门九族?!”
  雪芹也慢慢地站起来:“二位老人家,这都是听谁说的?”
  “哼!你想赖是不是?而今有那么一帮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在传抄你的书稿。我有物证!”曹宜说着从桌上抓起一叠传抄的书稿,使足了劲儿摔在地上,散落了一地。
  雪芹伏身拾起一看,果然是《石头记》的传抄稿,只是内容不全而已。曹桑格怒不可遏:“曹霑!你胆敢不听忠告,可别怨你三大爷不念宗族之情啊!”
  雪芹挨了一顿臭骂,憋了一肚子的窝囊气,在西直门雇了匹小驴,直奔黄叶村,可他刚到村口,就见从村里跑出来几匹快马,马上都是武官,风驰电掣一闪而过。雪芹一愣:“咦?”


  雪芹进了村,他住的这条街上,却是静悄悄的,当他来到家门口的时候,突然从后街传来一阵人声喧嚷:“囚车!囚车过来啦!”
  雪芹抬头看去,只见男女乡民们簇拥着一辆囚车迎面驶来,四个彪形大汉持刀押解,后跟一队马甲。
  囚车临近,雪芹定睛细看,囚笼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