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兴唐 >

第60章

兴唐-第60章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李威倒是知道的,这件案子远比贺兰敏之的案子轰动得多,不但上官仪全家,前太子李忠因此赐死,右相刘祥道、太常伯郑钦泰等大臣名士或罢或流,牵连的人不计其数。
  不过计算了一下时间,也就是说上官婉儿入宫时,也才刚刚出生不久,家中就遭此大变了。
  知道他们在说祖父的事,不过小姑娘就是什么星下凡的,那时才几个月,除了母亲外,其他人的事都记不得了,本来就小,什么仇啊恨的,根本就不存在。继续用一对大眼睛滴溜溜地看着众人,手中却在搞着小动作,想将书藏起来,但往哪里藏?
  但众人觉得小姑娘更好玩。
  李威坐了下来,前世对她很敬仰的,但看到她的年龄,委实敬仰不起来。看着她,大约因为长得娇小的缘故,比李令月太了一岁,可看起来差不多大。
  说道:“想不想每天捡很多书?”
  “想,”毫不犹豫答道。
  众人又是一笑。
  “那么跟孤到东宫去,在孤哪里有很多书籍的,想捡到多少就有多少,愿不愿意?”
  碧儿拽了一下李威的胳膊肘儿。
  李威却摇了摇头,碧儿心意他是知道的。本来就因为两位公主的事,闹得母亲不开心了。但这是不同的。母亲是皇后,**之母,两位公主这么大没有下嫁,是失职,是刻薄。却让儿子揭发出来,更掌了脸。
  但上官一家已经是浮云了,一个小宫女罢了。如果母亲连这个肚量都没有的话,她在历史上后来也不可能执掌天下。
  “你是太子殿下?”
  “嗯。”
  上官婉儿虽然小,可也听说了,太子仁爱,人好,眼出惊喜起来,倒不害怕了。所以呢,人善被人欺的,如果这一次不是李威,继续是原太子,连太子妃都被人上了,都不吭一声,这样的太子,也许喜爱,可未必全是好事。
  “东宫中是不是有一对通灵的燕子?”
  倒底是孩子,并不知道调到东宫服侍太子的意义,却关心起那对燕子来。
  “嗯……哼……”李威不置与否,通灵,换谁家的燕子,每天都有几十人捉虫子给它们吃,或喂粮食,都会“通灵”的。不过这事儿传得都快,传到掖庭宫来了。
  “那你愿不愿意过去呢?”
  “愿意。”
  “那你去与母亲道个别吧。”
  这也是很仁义的做法,象他从皇宫中调一名最低下的宫女,直接调走就是。郑氏与上官婉儿现在是何地位,说句不好听,只比教坊里的宫妓强上那么一点点。根本无需向郑氏打招呼的。
  上官婉儿高兴地离开了。
  碧儿又低声说:“殿下……”
  “小宫女罢了,不用想得那么恐怖。”真这么恐怖,还是那句话,别争了,早点跑路吧。也是惜才,才多点大小姑娘,自觉地勤奋如此,难怪后来成为大唐有名的才女。如果调、教那么一下,以后岂不更有出息?
  当然了,此调、教非彼调、教也。
  渐渐也接受唐朝早婚的事实,可对这个八岁的小萝莉,还没有这个罪恶心的。
  一会儿一个中年美妇走了过来,远远地就施礼。
  “不用了,既然你同意了,上官婉儿以后就是孤的宫女了。”
  “谢过殿下,”郑氏可知道其中的意义,惊喜若狂,看着他们一行离开,还站在哪里,不知想什么。
  “婉儿,你的书从哪里捡到的?”
  “弘文馆,”刚答完了,将嘴立即捂了起来。
  众人又是呵呵一乐,但李威却会意了。她们住在掖庭宫,可白天却要到太极宫,甚至弘文馆做杂事的。特别是一些脏乱的活,都是这些犯罪官员家属女子去做的。
  上官婉儿不会去那么远,倒是郑氏可以,看到女儿喜欢读书了,倒底是身上掉下来的肉,于是从弘文馆或者其他地方偷书来让女儿读,读完了再归还。她本身又出官宦世家出身的,认识不少字,从旁指导。有可能弘文馆学士发现了,但碍于郑休远的面子,也不去揭发。如果没有自己出现,后来惊艳天下的才华,一大半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学来的。
  让一个太监将这本《大雅》归还弘文馆,怜惜地摸着她的头发,说道:“东宫里的书很多,想读就读,以后可不许再‘借’了。”
  “嗯。”
  见到了义阳与宣城两位公主。因为要出嫁了,心中有些喜悦,气色渐渐好了,便越发地美丽。
  特别是她们年龄,都在二十来岁,放在这时代大龄青年,可在李威眼中,却是女子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就象花儿一样,全部在绽放,可却没有凋谢。不但她们,香雪与画柳亦是如此。杨敏嘛,美则美矣,可是太小了。
  再说萧淑妃的女儿嘛,想差也差不到哪里去的。其实萧淑妃也是宫女出身,与碧儿相似,不过是官宦世家,以后为太子良娣,随后做了淑妃,却稳稳地因为才气与相貌力压了王皇后一头,于是王皇后请来母亲,引虎驱狼,结果嘛……
  对李威倒也客气,吩咐人上茶。
  但却出了一个小麻烦,义阳公主却不愿意搬到太极宫了,道:“何必假惺惺地做样子,掖庭宫也很好。”
  肯定是不好的,这是宫女与内侍的所在,母亲武则天才到皇宫,也是住在掖庭宫的。与东宫与太极宫相比,就如后世的贫民窟一样。之所以挪到掖庭宫,也是母亲恨屋及乌,将她们强行迁过来的。
  不然这么大的闺女,在太极宫晃悠,父亲李治眼睛不大好,可不是瞎子,能看得过去么?
  既然出嫁了,不能皇帝的亲生女儿从掖庭宫出嫁。因此得重新迁往太极宫,实际上住不了几天,是走一个过场。
  这个姐姐性子倒烈,可是她们又不象自己打算随时跑路,就是你们下嫁了,还是呆在大唐这片土地上,这么激烈的性子……李威摇了摇头委婉地说:“承恩也是一种美德。”
  “殿下,我们承恩,也是承殿下的恩。”
  “义阳姐姐,此言大错了,如果不是父皇与皇后开恩,我能做什么主?”李威差一点说,你在说什么浑话!
  “姐姐,不要让太子为难了。”宣城立即阻止道,拼命地使眼色。
  “殿下,刚才是我错了,”义阳立即反应过来。有可能是要出嫁,又搬回太极宫,心神激荡,说了这句犯浑的话。
  但两人的态度,有可能就决定了她们两人以后的命运。可自己却是管不了的。李威又想到了一句话:可怜生在帝王家。
  ……
  大婚一天天临近了,总之,准备得很隆重。这也是武则天亲自下的旨意。那怕国库再紧张,不能让两位公主委屈了。
  但正是这样,李威才越感到惊心。不知道大婚过后,母亲会不会又记起了这个“旧仇”。婚期渐渐要到来了,自己到洛阳的时候也快要到来了。还有那个三国……却不知道太原狄仁杰,有没有想出一个好主意,来化解。
  正在这时候,外面禀报,说姚元崇二人求见。
  “让他们进来,”李威高兴地说道。
  第七十一章 狄公大义 洛阳品鉴
  “孩儿见过义父大人。”狄蕙与狄好同时站起来施礼。
  “自家人,不用多礼。”狄仁杰让她们坐下来,看了看桌子,桌子正放着几本书,都是关于三礼方面的书,或是注解。坐下来说道:“这些个书,是要看的。”
  “孩儿知道,太子最喜读礼书。”
  “那你们就看错了,这一次太子殿下大病了一场,醒悟过来,为父倒是亲眼看到他,也曾观《公羊》以及兵法。不然他都不会想出一条妙策,让刘将军他们惊诧赞服。不过礼书却是要必读的。但不必入了魔,你们本来善长的是弹琴绘画与文艺,却是另一条好的途径。勿用将此长处放下。等为父回来时,再教你一些宫庭的礼仪。”
  “是,义父大人。”
  狄仁杰想了一想,又说道:“还有哪,多看一下史书,皇后你们性格是学不来的,而且你们……”出身两个字终省了,不好开口,又道:“不过以史为鉴,或者能自保。”
  太子是好啊,可就怕将来**又出什么妖蛾子。象狄蕙与狄好,皇后是休想了,连妃也休想了,但两个义女的相貌,得到宠幸,是必然的,这是好事,如果遇到一个心狠手辣的主,未必是好事了。
  再说,就是**中没有皇后那样的主,明争暗斗,比朝堂过之而不及。学点史书,以史为鉴,知识同样可以自保!
  “谢过义父大人,”二人又要弯腰施礼。
  “莫用莫用,”狄仁杰将她们虚扶着,道:“怎么着,我们这也是一场缘份。为父也想日后,你们有些出息。”
  “对了,孩儿为义父大人抢出来了一件锦袍,义父大人试试看,合不合身。”两个少女说着,从屋子里拿出一件长袍。狄仁杰披在身体,刚刚好。他满意地笑了,不枉了自己操心了一场。
  不容易得很,一路将她们带回来,就象做贼一样,省怕疯了的贺兰敏之听到了,还担心另一个人继续将水搅混,自己这行,也能成为他的目标。回到家中后,夫人一看,哭了。
  收小妾倒也罢了,自己怎么还是一个正牌夫人,但收了这两个娇滴滴,比花还美艳的少女回来,自己怎么办?解释了大半天,才将事情解释清楚。可是夫人还是忽信忽疑,严加注视。弄得狄仁杰与这个两个少女很尴尬。
  然后还要封锁消息。
  结果呢,次子狄景晖又要他将这两个少女许配给他。
  气得他家法伺候,儿子也不行,这两个少女,那是什么人?说不定以后狄家兴旺,她们就会占了主功。
  惹出了一大堆事。
  “很好,很好。”狄仁杰夸奖道。又说:“还有,为父走后,你们要记好了。你们青春年少,又长得美艳。在京城就轰动了,虽然并州地方不小,然终比不上京城的。如果你们随便出门,说不定就能惹出麻烦。为父又不在并州。”
  “孩儿切记于心。”
  狄仁杰满意地点头,虽然她们美艳,这是好事,以后进入东宫,皇太子才会喜欢。可美艳也是惹祸根苗。这等于将她们禁固于家中了,虽然残酷了一点,但也是为了她们将来着想的。杨家女就是没有注意这一点,看吧,她的事多着呢!
  狄蕙与狄好又说道:“但是义父大人,不远万里,要注意身体。”
  “放心吧,为父还有许多事没有做呢,自当小心,”说到里,他眼睛放出光彩。太子想要得承大统,道路还十分漫长呢。会有很多很多的麻烦……这一点连太子都没有察觉。
  但这让狄仁杰产生了斗志……
  这样嘛,才显得某有真才实料!
  ………………………………
  “太子这段时间与四个人走得很近。第一个是并州的法曹,名叫狄仁杰。”
  “哦,并州,倒是一个好地方,”武则天答道。她自小是在四川长大的,所以后世的人很怀疑,这一方水土难道真容易出美女,武则天不提了,杨玉环,后来宋真宗身边的刘娥,等等。不过她父亲武士彠倒是并州人,算起来,是半个老乡。
  “哼,”李治冷哼一声。
  不是气儿子开始搞小动作。狄仁杰算什么,就是抛媚眼的刘仁轨,他没有生气。比起自己当初的班底,长孙无忌,于志宁等人,儿子弄的这个小班底,简直目不忍睹。
  主要是气儿子这一次没有让自己下台,而多半就是这几个人出的馊主意。
  “陛下,并州可是祖宗的龙兴之地,”武则天笑了起来,然后附在李治耳朵边说道:“再说,老百姓骂的也是妾身,并没有骂陛下啊。”
  “皇后,这一次让你委屈了,”李治摸着武则天的手道。然后对这个太监道:“继续往下说。”
  “是,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他走上仕途却是通过明经科及第,正当地踏入仕途的。”
  “也算不错了,”武则天说道。
  “哼!”李治再次冷哼一声。
  唐朝科举录取的人很少,但开始时比较科学的,有明经、进士、俊士、明字、明算、三史、一史、道举、童子,甚至杂艺科。其中明经与进士最贵。不过明经科录取率较高,每次录取额在一两百人,录取率是投试率的百分之十强。这也不容易了,参加投试的,又是从两监与各地选拨出来的。因此,武则天说了一句,也算不错了。
  但比起进士,则是毛毛雨了,唐朝的进士可不象后世,名额很少嘀。在李治手上最少的一次是麟德元年,只录取了三名!去年还可以,录取了五十四人。但正常也不过十几人。并且有的年份还停了下来。所以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岁考中明经,老了。五十岁考中进士,岁数还小!
  当然,科考是一回事,进入仕途是一回事,政事的能力,权谋的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