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兴唐 >

第550章

兴唐-第550章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李敬业起兵比历史更有信心。
  皇帝在西域生死不明,可是青海诸将最后总得有一个交待。只要自己起兵,打击了武则天的威信,也给了青海将士一个台阶下。两相合一,武氏政权必然倒台。
  百姓疯狂地加入,加扬州比史更充足的财富,进一步地膨胀了他的野心。
  接着楚州司马李崇福帅所部三县来投。
  形势一片大好,可内部此时发生了争执工按照魏思温的说法,跃然打着匡复唐室的旗号,应当一鼓作气,直指洛阳。使天下人皆知公志在勤王,四方响应。唐朝的府兵制度又给了他们一个很大的机会。唐朝主要的威胁是来自吐蕃与突厥,要么南诏与西羌时叛时复。从剑南到关中、河东、河南四道,是府兵的重点。要么河北,河北百姓骁勇,平时都不用训练,拿到战场就可以作战。因此不设府兵,不过也是兵源最重要的地区。
  而江淮与江南是内腹之地,整个准南道只有六个折冲府,江南道只有两个。而最多的长安雍州,居然达到了一百三十一个折冲府。也就是说,一旦兵锋迅速指向洛阳,过了淮河,都没有军队阻拦。
  然后这些兵力呢?为了防止突厥入侵,在北边各州县又驻扎了大量军队。为了防止青海兵锋东下,又在关中各关卡驻扎了许多军队。
  也许大军打到汴州,朝廷都未必来得及做出充分的防御。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即使不成功,李敬业也能得到大义与美名。李威听到消息后,曾经大惊失色,认为李敬业会这样做,那么有可能国家局势整个糜烂。就是自己杀回去,没有五年十年的时光,也恢复不起来了。
  但这时候薛仲障出了一个馊主意。
  裴炎篡改遗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这个外甥同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他说道:“金陵有王气,且有大江天险已固,不如先取润常苏三州。为定霸之基,然后北图徐向中原,进无不利,退有所保。且苏州又有市舶司之利,无数大船巨舶。”
  意思真连江南都失败了,将这些大海船扣押起来,我还能逃向海外。这么多士兵了船,无论到那个海岛,也是王者。还没有开打呢,先将退路想好。
  魏思温气愤地说道:“不可啊,山东豪杰是指太行山淆山以东,包括河北山东全省,河南大部与山西局部以武氏专权,愤惋不平,陛下也因为武氏陷害,生死不明,闻公举事,皆自蒸麦饭为粮,以候南军之至。不乘势立大功,乃自蓄谋巢穴,远近闻之,谁不解体。”
  这不是夸张的说法。
  李氏宗室此时几代皇帝作为很好。
  包括李威在内,已深入到人心。
  李威在青海斩杀王果,百姓不感冒,原因是怕打内战。然而内战没有打起来,因为朝廷掣肘,皇帝不得不冒险轻进,生死不明,结果让百姓很气愤的。武则天主政后半年时间没有什么动作,百姓只是愤怨,还在忍受之内。这几个,月来,以为李威死了,武则天加快了脚步,一条条措施,很不得人心。
  若李敬业真这样做了,也会真有许多不明真相的百姓踊跃参加。
  李敬业不听,最后采取了薛仲障的主意。大军浮江,攻打润州。李孝逸与冒牌李贤没有对阵,在润州城倒先采了一个叔侄对。润州刺史是李思文,李敬玄的叔父,然而此人是太后党。听说侄子起兵谋反,闭门应战。润州城中也没有什么守卫的兵力,一会儿,城池攻克下来。
  可是魏思忠不开心,心中默然道:“什么金陵王气,是死气啊。”
  但了贼船,想下也下不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三十五章 春雷(七)
  李威听到后,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B
  李敬业兵锋转向江南,大事已去,对国家也造成不了多少危害了。
  但叹息一声:“此子误国。”
  若他真有匡复李唐宗室的想法,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还是好的。
  但贪图金陵王气,其心已见!
  并且对李唐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如此庸才起兵,不走动摇武则天的统治,而是巩固武则天的统治。看到没有,这么大声势的起兵反武,要不了多少天,三下五除二就给灭了,你们那一个敢再学习?
  在压制下,李唐诸宗室以后必然也会起兵。可因为李敬玄之败,响应的百姓会越来越少,而且有可宗室内部贪生怕死,都能向武则天告密。
  前世翻看史时,一略而过,许多看过的东西,如今都回忆不起来。当时是站在客观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他本人对武则天也不是很反感,反而相当钦佩。多么不容易啊,千古唯一的女皇帝,而且还是最强大的王朝女皇帝。
  就论皇帝的作为,武则天不算是好皇帝,杀的人多,很多,包括许多无辜的百姓,一些很有能力的大臣将领,边境更是困窘无比,败于吐蕃,败于契丹,败于突厥,败于靺鞨,东北从大同江缩水,一下缩到河北。青海更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想都不想了。阴山南北,突厥铁骑纵横自如,成了他们的跑马场。
  但总的来说,不是好皇帝,做得不好,也不能算是一无是处,至少比起大多数皇帝,已算是好的了。
  不过自己作为唐朝的皇帝,只能站在维护李唐王朝角度考虑问题。说为国家,那是看有没有这个能力,可难道为了成就一个历史唯一女皇,自己也心甘情愿,将脖子往刀口送?
  想了一下,也到了火候,让侍卫将黑齿常之喊进来。
  差不多到了经营国内的时候,得让王方翼他们将军队撒回来。还有,要需要一个契机,将母亲两个打手拿下来,程务挺与张虔勋!这要用巧妙的方法,不能真打内战。伤不起,更不想开这个不好的先例。
  两人商议了半天,将孔正方喊来。
  孔正方先是狐疑,然后伏下大哭。李威就一直呆在都州城外一个庄园里,可是瞒得紧,青海诸将士除了少数几十人外,皆都不知道内幕。象孔正方这些人,无时无刻不在担心。
  孔正方一边抽泣一边问:“陛下,这快一年了,你到了哪儿?臣听到那些个消息,担心哪。”
  李威不能说,那些消息是联派人有意放出来的,以后都不能说,否则人们如何看待他?没有回答,将他扶起来,说道:“去年你东都一行,让联很满意。”
  孔正方眼里立即放出光彩。
  虽然那一天晚在武承嗣府,是北门学士中许多人不想争,让他赢了嘴巴子,可也证明他不是庸才。听出来了,陛下自称联,这是一个,强烈而又自信的信号。又称洛阳为东都,也意味着根本不承认太后的那一套把戏。
  李威让他坐下来,说道:“联有一件很凶险的事,想让你替我办一下。”
  “陛下,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莫辞。”孔正方又伏下来说道。这一下好了,只要皇活着,大唐有救了。
  “也不用赴汤蹈火那么危险,只要机灵一点,此行只有险,并无凶。”
  说了一番。
  几天后,青海发生了一件事,孔正方与一名将领发生了口角,闹到黑齿常之处,黑齿常之偏袒这名将领。孔正方在皇生死不明的情况下,心灰意冷,于是辞官要还乡。
  结果让黑齿常之产生误会,以为他想要投靠武则天,派人追赶,将他的妻子儿子拦了下来,孔正方自己却逃跑了。下落不明。
  本来是一件小事,因为孔正方洛阳一行,为他赢得了一点名声,才让人们产生了关注。不过终是小人物,关注了一下,随即忘记。不过有心人还是很注意的。这件事意味着青海在皇帝久没有下落情况下,已经不是一块铁板了,产生了裂隙。
  武则天听到后,长松了一口气。
  她倒不是害怕李敬业,那是群乌合之众。
  怕的正是青海诸将士,几乎集中了全国最有能力的将领,不是偶然,一是儿子对军事懂,所以将这些人才发掘出来,第二个不断地培养,让人才顺利成长。还有一群百战的老兵。
  就是儿子真死了,青海诸将如何安排,她也头痛万分。到现在她对青海碰都不碰,生怕这些人产生什么误会。
  只要从内部都出现矛盾,那么也好办了。
  李孝逸也听到李敬业的事,心中大喜。自己是正牌皇叔,他却找了一个冒版的李贤压阵。世人有谁不知李贤被太后斩杀于巴州?本来已缺少了可信度。然而李敬玄又奔着金陵王气,经营自己地盘,这一下子天下人皆看清李敬业的面目,这支义师是假勤王,真叛逆!
  失去了道义,这支军队还有什么?
  武则天诏是三十万大军,唐朝是府兵制度,征兵速度很慢,若是对付吐蕃这样强大的军队,有可能会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准备军队。就是马马虎虎地凑合三十万军队,也需要很长时间。
  然而时势在我,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乘着天下人对李敬玄失望之时,李孝逸带着几万军队,就离开了东都,立即南下。但李敬玄自己不承认谋反,对他的叔叔李思文耻笑道:“你是太后党,应改姓武,没有资格姓季。”呼之武思文。
  闻李孝逸军来,从润州率兵重返江北,于高邮对峙。相持十余天,让刘敬同借助西北风势,用火攻,大败。逃向江都,李孝逸追兵不舍。来不及逃向润州,只好了海船,准备渡海,到某一个岛屿做土霸王。然而将士不肯,部将王那相与一群士兵,突然叛变,于船斩杀李敬业、李敬献与骆宾王。传首来投。
  接着魏思温等人一一被抓获。
  仅几十天,浩浩荡荡的叛乱就被平息。
  武则天听了又惊又喜。
  快乐肯定有的,这么大规模的叛变,居然几十天就平灭了。这个意义很重大,以后再有谁想谋变,看看李敬业的下场。
  惊的是没有想到李唐如此深入人心。是李敬业这个三世祖不争气,若是刘仁轨这样的名将亲自主持,又头脑很清醒的率兵直扑洛阳,那怎么办?
  还有更糟糕的,若是儿子活着,率兵回来,又是什么状况?
  开始反思,自己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一点。
  但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并不后悔。若不是这样,自己就不会在很短时间里将权利抓住。抓不住,人心叵刻,后果难料。不过要对一此细节讲行补充。于是搬出大量财帛,送到长安,赐于刘仁轨,赏无可赏了,只好赏赐财物,以安刘仁轨的心。
  又召见一个人。
  将周兴喊来,让他坐下来,徐徐说道:“周卿,哀家昔日在太极宫,太宗陛下有一匹烈马,无人能驯,哀家说让哀家试一试。太宗复问,哀家说我有三件法宝,一为铁鞭,二为铁锤,三为匕首。若不服我用铁鞭鞭之。再不服,我用铁锤锤之。更不服,无论此马多少优良,不为我用,只好用匕首断其喉。现在哀家看中了一匹好马,它却很难让哀家用之,你认为哀家怎么办?”
  周兴两腿僳僳,颤着声问:“臣不知太后看中了那匹马。”
  “这匹马姓周名兴。京兆长安人氏,少年学习法律,入仕后为尚省都事,累迁为司农少卿。昔日,曾助我儿断哀家重要的一只臂膊许敬宗,那一刀下去,哀家在后宫几乎暗中天日。好马啊好马。”
  “太后,臣有罪,但那时臣,臣,臣……”周兴脸都吓白了,牙碰着下牙,话都说不周全。
  “过去已往,哀家不会计较,只想问你,哀家想用这匹马了,不知道这匹马会不会听哀家的话?”
  “会听的,会听的。”
  “好,哀家拨你为狄官刑部侍郎,让你主审李敬业案。”
  “谢过太后。”
  武则天发诏追削李敬业祖考,将李绩坟墓挖出来,用斧砍棺,复姓徐。
  她的性格是顺昌逆亡,在朝堂一句话不如她的意,都会贬职罢官,况且李敬业起兵谋反。再说,昔日李绩助自己登皇后之位,她对李绩同样不薄。然而李绩不久后,盅惑丈夫流放了李义府。
  李义府死去流放途中,许敬宗病退,才有官仪之举。这才是她一生最凶险的时刻。儿子弄许敬宗那次不算,他很明智地做了让步,顾忌着母子之情,所以自己并没有进入死局。
  萧王二人争执时不算,在她们眼里自己还是一个小尼姑小才人,面对这两个蠢货,她在后宫施展权计,游刃有余,进可以登天,退可以自保无忧。长孙无忌那一次也不算,朝中有李义府,许敬宗两大党羽附和,即使做不了皇后,也不会很危险。
  因此,李绩功过相抵。
  这个举措是她内心激怒做出的,有一些头脑清醒的大臣通过她的举动,已认识到武则天的刻薄寡恩。
  在她的权利之路,最重要的三个人,李治毫无疑问排在第一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