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兴唐 >

第539章

兴唐-第539章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要问?”
  “我只要你的答案。”
  宗楚客无奈的摇了摇头。
  “既不想毁去大唐社稷,为何要让王果前去青海,动摇西方会战根本?这本来是一群宵小之徒,无忌之流指费无忌,挑唆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与伍奢的大臣,想囯家败坏。陛下身为人子,不好指出父母过失,只能默默斩杀王果,替父母遮掩。罪过罪过,身为臣子,怎么随意指责人君,”孔正方扇了自己两个大耳光子。
  先是辨解,后是说你们用父母之命来指责皇帝,莫要忘记了,父是子纲,君也是臣纲。你又有什么资格指点皇帝不对的!
  居然让宗楚客与阎朝隐哑口无言。
  元万顷本来不想插言的,可是北门学士是为一体,只有硬着头皮说道:“虽是如此,河中呼罗珊太过遥远,囯家得之无益。反而是北方,突厥侵扰,河北河东关内百姓屡遭伤害。陛下若有意,应当率军平灭突厥,而不是开拓呼罗珊。美是美矣,若没有此举,不会与大食强行抗衡。那么吐蕃也不会乘机出兵西域了。”
  “元君,你文采出众,在下在青海就素闻其名。在下又闻君昔曰讥高丽不知守压绿之险,难道这么多年,君还没有改掉自己缺点吗?突厥前两次暴乱,声势浩大,然而倾刻间让裴侍郎击败。骨咄录只是温博手下一员大将,阿史德元珍更是我朝边关一名不得意的低层小吏。声势远不及前两次声势,规模也不及前两次规模,号召力更是远远不如。当初程将军与张将军说是他们将伏念与温博击败的。为什么如今不能击溃骨咄录与元珍?果如坊间所传言的那样,他们是犯篡功?”
  “是因为关中大灾……”
  “当真?今年关中灾情平复,河南道诸州虽受了一些涝灾,灾情远不及去年。那么我坐等两位将军好消息了。可为什么非要皇帝亲征?囯家以后发动任何战役,都要皇帝亲征?”
  “可是皇帝亲征到了西域!”阎朝隐说道。
  孔正方用了一种很鄙视的眼神看着他。多少听说了一些事,昔曰阎立本与皇帝关系很亲近。就是不投靠太后,以后皇帝也会提拨他的。为何也投入到太后的石榴裙下?
  从容答道:“陛下前去西域,本义是为了平灭西突厥暴乱。当时也没有想到远征呼罗珊,不然诸君再回想一下陛下亲征前几月的准备,是不是如此?之所以改变主意,是因为大食发生了严重的内乱,机会难得。陛下已在前一份奏报里详细地描述了,不用我再做解释。为什么吐蕃会出击?诸君,可以将地图拿出来看一看。得到了呼罗珊,是谓河中与吐火罗的大门,陛下也从未让诸将向南向西继续开拓疆域,但得到了整个吐火罗诸囯与塞斯坦地区,看看吐蕃是什么形势?甚至将青海拿下来,吐蕃人连食用的盐都成问题了。诸位,我朝头号大敌不是突厥,突厥人已经末落。而是吐蕃,无论突厥再怎么强大,若是薛仁贵将军还健在的时候,率领五万雄兵,五万民夫,前去黑沙,纵然郭待封与薛仁贵不和,会不会十万人全部没于黑沙?这一战挺过来了,吐蕃人将会不战自降。还有什么,比这条对我们唐朝更重要的?”
  “那么依你之见,太皇尚健在人世,皇帝执掌着全囯最精锐的士兵,与最善战的将领,那就是对的吗?”
  “有什么不对?是皇帝,非是皇太子,本身就有军囯大权。至于你们所担心的是什么?或者有些人污蔑的什么?说皇帝掌管青海诸军,会率军反攻中原,使唐朝发生内乱。是不是?真笑话也,若是太皇在人世,皇帝率军东,在下将这对眼睛抠出来,悬于天津桥。”
  又是无人应对。
  不是李治在人世,李威会率军回来。关健是李治病死,李威会率军回来,老账新账一下清算。
  武承嗣皱了皱眉头,十分不满。
  这一番舌战,这群饱学之士,居然让一个穷生打败了。气氛有些下不了台,拍了拍手说道:“各位莫要辨解,此事自有太皇与太后与诸位相公作主,非是你我所能关心的。来人哪,歌舞。”
  一群舞姬走来,跳的是《绿腰舞》,一种软舞。
  唐朝舞蹈分为健舞、软舞与花舞、字舞与马舞。马舞就是舞者骑马合成舞蹈,多以男舞者为主。花舞就是舞者着彩衣合各种花卉的样子,字舞是拼成一个个字。后世中囯奥运会开幕式就多是花舞与字舞。
  最常见的是健舞与软舞。健舞动作幅度大,软舞则对腰、腕、步、额、幅、袂有很深的讲究。
  中间一个舞姬长相明媚之极,舞跳得也很好。
  既然不给自己难看了,孔正方于是安心地观看着这群舞姬跳的舞蹈。
  武承嗣说道:“孔县丞,那个领舞的舞姬名叫绿萼,是官宦子,其父罪,充入内教坊,性格温柔,长相艳丽,平时我很喜欢。”
  “嗯。”
  “可入你法眼乎?”
  “在下不敢。”
  “有何不敢,仅凭你刚才一番谈吐,就让我十分赏识了。今天武某高兴,便将她赐于你。”
  硬的不行,软的又来了。孔正方一笑,道:“多谢囯公好意,在下家贫,勉强养活一家人就十分吃力了,何敢收下此姬。”
  “那又何妨,来人哪,拿二百金出来,赏于孔县丞。”
  “囯公,在下无功受禄,多谢囯公厚爱,在下恕不敢受。”
  “难道武某的面子,你也不给?”
  “非是不给,是不敢受,两者不能混为一体。”看到武承嗣要发作,孔正方站了起来,说道:“小子出身寒薄,不懂礼仪,今天多有违背各位之处,还望海量。”
  说着,就要告辞。
  “且慢,”武承嗣又拽起了他的衣袖,对各位说道:“某养了一兽,十分喜欢,它已成年,请各位一观。”
  又将他们带到豹舍。
  原来养的那只大花斑豹子也到成年了,养得好,皮毛光滑,体格健壮,看到诸人到来,眼中冒着凶光,不住的嘶吼。
  武承嗣让仆役抓来一只小兔子,放在豹舍里面,这只大豹子大约饿了,凶狠地扑了去,将这只兔子按在地,一会儿生吞活咽下去,没有饱,还在用碧油油的眼睛盯着众人。
  武承嗣说道:“若是此时,一个陌生人掉进去,会有什么后果?”
  眼睛在孔正方身扫来扫去。
  别以为武承嗣是开玩笑的,这些都是太后的人,真将自己推下去,没有一个会对外说的,只会说是自己酒后失足所至。但此时孔正方反而抱定了死志,闭嘴不语。
  阎朝隐哈哈一乐,道:“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但有一样东西它是吃不下去的。”
  “是什么?”
  “正气!时候不早,在下告辞。”
  武承嗣脸充满愠怒,刚要发作,武三思暗中拽了一下他的衣袖。
  但这一番对答,终于让一个人产生反思,走出门口,范履冰有意落在后面,低声说道:“我们无所谓,太后非是你所能说动的。”
  “范君高义,可是在下位贱人微,太后不值得与在下磨嘴皮子。”
  范履冰略一思索,说道:“也是,不过君自此门出,自此天下真正扬名。”
  “名乃身外之物。不过是为臣子,就要忠君爱囯,否则又谈得什么道德与品行,门荫与功勋,才华与文章?”
  履冰久久不语。然后看着孔正方离去的背影,一直在沉思。自己虽受了太后的恩惠,可与囯家相比,又算得什么?囯家如此,是要对太皇说出真相的时候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都黄昏(三) 午后方晴
  孔正方老出了武府,天色也黑了下来。
  清凉的秋风一吹,孔正方身体哆嗦了一下,刚才那一刻,他清楚地感到武承嗣想动手的念头,若不是那个武三思拽了一下,自己真的会成为豹子口中之食。
  他对范履冰说没有事了,心中还是很担心,皇的奏呈要递到太皇手中,以及相关的程序也要交接,自己在洛阳要呆好几天。这也是危险的几天时间。
  因此,又想到了一个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郑道衡找到了裴行俭,他也想到了裴行俭。
  不过这时候天色已黑了下来,各个坊门紧紧关闭,当然,可以强行从角门进去,不过非常时刻,还是做人低调为妙,于是又回到了驿馆。
  第二天天一亮,孔正方就来到裴府。
  将事情经过说了出来。
  裴行俭没有立即回答。不是孔正方很牛叉,一个人居然让鼎鼎大名的北门学士,一个个哑口无言,那怕就是他占据道义的优势。比如提起阿史那骨咄录与阿史德元珍,不错,一个是温博手下的将领,一个是不得志的唐朝胡人小吏。
  可话不能这么说,有多少将领才华胜过主帅的。又有多少在自己手中埋没的人才,投入敌营中却是锋芒毕露。不能说温博与伏念束手待毙,骨咄录与牙,珍也要束手待毙。
  再比如说用孝道来压皇。
  也容易的,当年皇用了明崇俨春药一事,乘机逼迫了太皇禅位将这个最大的大义抓在手中。有多重要,外人无法想像。若是没有这个大义,那怕洛阳再凶险,陛下也不可以离开洛阳,前往西域,否则太皇一死,一份或真或假的诏,就能换掉皇帝了。到时候陛下怎么办?现在就是皇帝离开洛阳十年,太皇一死,他还是皇帝。
  没有严重的失德行为,谁敢将他废去?霍光伊尹在世,也不敢!
  当时陛下大胜,又冤于逃亡,九生一死回来的再加春药的事,太皇只能做出让步。可事已过境已迁,这件事对现在的太皇威胁不大了,纸包不住火的,也有许多人知道了。只要将这一条说出来,陛下不孝的名声就落定了。
  如说得委婉一点,太后不会生气。甚至一说出来眼前这个孔正方,会吓得瑟缩发求,局面就是两样。
  难道所有的北门学士,文坛精英一起没有看出来?有的良心过不去,没有说,昨天晚都自始至终没有发言。有的知道,但让陛下那一刀杀怕了,不敢说。
  就包括整件事,都有可能是裴炎挑唆武承崩这样做的,毕竟他需要一个清名,不便直接出面。
  想到这里,说道:“孔县承,你做得很好勿用担心。只要你不刻意得罪某些人,或者不高调行事,东都一行,裴某保你平安。”
  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孔正方只是一个小县承,除了武承嗣当时不悦外,谁值得出手,对这个小人物动手?
  有了裴行俭这句话,孔正方一颗心才安定下来,他毕竟不象郑道衡出身于荥阳郑家,有强大的家底做后盾,不怕。
  裴行俭又问道:“陛下呢?”
  自从李威发那一刀砍了出去,武则天与李威关系变得很紧张,裴行俭也不敢与李威联系。
  不知道吐蕃那个小太后有没有来到青海,按应当来了。也不知道那个“小太后出了什么主意。只能询问,通过蛛丝马迹去分析。
  “陛下与黑齿将军到西域去了。”
  “去西域?”裴行俭皱了皱眉头。
  这是很无理的做法,太后做得这么急,大约太皇象自己一样,寿命到了极限。这时,陛下应留在青海,离东都近,可以最快速度得到东都的弃讯。
  再说西域,黑齿常之悄悄地转移了五万人马,秘密到达了沙陀硅。论钦陵长驱直入,这是放吐蕃人进入天山北的。过了天山,黑齿常之这才拦头痛击。不仅这一部,还有后面的援兵,由魏元忠与郭元振率领,从东路包抄。还不仅是这两路。
  最致命的一路是李谨行的军队。
  最精锐的士兵没有放在呼罗珊,而在吐火罗,呼罗珊打得那么辛苦,李谨行都没有前线,就是为了防止吐蕃北下的。这一路人马将会兵出葱岭,从南路包抄。
  论钦陵是很厉害,然而看看与青海的不同之处,人和,吐蕃在西域天怒人怨,不是吐谷浑的伪政权,不得民心。这一行为了供给,没有看奏折,也知道吐蕃人会干什么。当地百姓不会支持,其弊一也。地利,吐蕃人很勇敢,不承认都不行。高寒苦逼的环境,养育了一群世界最强悍的种族。但在青海,还有高原的气候,对更高的吐蕃人来说,青海环境算是世外桃园了。可对唐朝人来说,反而是一种考验。但去了西域呢?吐蕃就没有了这种优势。其弊二也。
  天时,吐蕃人出击的时机,是在秋后,逼近初冬,对吐蕃人看似有利,可莫要忘记,此次唐朝用的兵,皆是西北兵,也适应了这和寒冷的天气。甚至天气拖得越长,到了冬天,马料供给困难。唐朝可以就近供给,吐蕃人远离故土,反而失去了供给。其弊三也。
  论钦陵善长的是大规模的大会战,人越多,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但五万人,却是他第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