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 >

第98章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98章

小说: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禁中动兵,实在罪该万死!”

嘴上说着罪该万死,武曌可压根没瞧出他有一丝惶恐,于是又把眼光放到了张柬之身后的武显身上:“原来是你!既然叛乱之人已死,你也不用在这里了,回东宫去吧!”

武显早就吓得腿软了,听了母亲的话,正打算磕头谢恩,却被一旁的桓彦范一把拦住:“太子怎能再回去!昔日天皇以爱子托付陛下,如今年齿已长,又久居东宫。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诛贼臣。”

末了,桓彦范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大家的想法:“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顺天人之望?谁是天?谁是人?不就是一伙人带兵逼我退位嘛,还说得这么义正词严的。可惜自己现在已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还能如何?

合作吧。

但,我叱咤风云多年,居然如此收场,真叫人心不甘啊!

一眼瞥见人群中的李湛,武曌不禁想起了他的父亲李义府,想起了自己初登后位时和李义府并肩作战的那段岁月。想不到,当初对李义府宠信有加,他的儿子却充当了推翻自己的急先锋。

武曌毕竟还是皇帝。面对她的召唤,李湛不敢不来。

“你也是杀易之他们的将军吗?哈哈,想不到,朕对你们父子不薄,才有今天啊!”

这番话说的李湛一阵惭愧。平心而论,自己父子二人确实受到了这个女人很大的恩惠。虽然驱武复李是大势所趋,但从个人角度而言未免有些忘恩负义。

此刻李湛能做的唯有讪讪地退下。

出了一口气,武曌又瞄上了崔玄暐:“其他人都是由他人举荐,唯有你崔大人是朕从基层一手提拔的,为何你也在这里?”

本想看崔玄暐一脸惭愧的狼狈样,不料他胸膛一挺,正色道:“臣这样做,正是为了报答陛下的大恩大德!”

武曌愣住了,看来口头的便宜也是占不到了,她长叹了口气,又躺了下去——我为鱼肉,汝等为刀俎,随你们便吧。

政变成功,张柬之等人都长出了口气,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回肚子里了。

接下来是对张家势力的彻底清洗。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张党全部被抓,当即问斩。人头与张易之、张昌宗的一起被高悬在天津桥南示众。

政变成功的第二天,女皇“下诏”:命太子武显监国,大赦天下;任命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兼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派钦差前往全国各地,安抚百姓,稳定民心。

第三天,武曌退位。

第四天,武显登基称帝,大赦天下,唯有张氏兄弟一党不在此列。加封相王武旦为安国相王、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加封妹妹太平公主为镇国太平公主。之前被流放、剥夺皇族身份的李姓皇族也全部恢复了身份,分别加官晋爵。

第五天,尚在病中的武曌被送往上阳宫静养,由李湛率兵警卫,既保证她的安全,也防止武曌东山再起。

第六天,武显率百官前往上阳宫问安,向武曌敬献了她在世时的最后一个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农历二月四日,武显再次诏告天下:恢复国号为唐;恢复自己及相关人等李姓;迁都长安,洛阳恢复为“东都”;所有礼节、政府机构名称、官员名称、制服式样、皇家旗帜以及公文用语全部恢复至弘道元年(公元683年)的制度。

至此,武曌连同她的大周王朝彻底成为了历史。

她在史料中的再次出现是在九个月后——病故于上阳宫,享年八十二岁。遗诏中,她自称为则天大圣皇后;同时宣布赦免王皇后、萧淑妃、褚遂良、韩瑗以及柳姡У热说娜壳资簟

武曌与丈夫李治合葬于乾陵,并因归政于太子而被迎入太庙,受后世供奉。

依照礼法,皇帝的陵墓前都立有一块碑文,用以记述墓主人一生的功德。乾陵里也有两块石碑,一块是述圣记碑,用以记载高宗李治的生平及功勋;另一块当然是属于武则天,只可惜这却是一块无字碑。

为何碑上无字?

学界说法不一:一是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高徳大,难以用文字来形容,故只立块碑,不着一字;一是说武则天希望由后人来评说自己的功过,故一字不写。

蜗牛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武则天的聪明才智、人生阅历和政治经验可以说古今少有。被迫退位后的那段岁月,她有足够的时间回顾自己的一生,有感慨,有激动,有懊悔,有悲伤,当然也有甜蜜。女权主义者因她打破了男人对政治和性的垄断,将她视作女中豪杰,人中凤凰;男性大多认为她过于强悍,缺乏女人味,极端不希望在生活中遇到武则天式的女人;反对她的人更是极力攻击她滥杀无辜、任用酷吏、频繁制造冤假错案,认为她是一个毒辣、阴险、缺乏亲情的怪物。

那么到底武则天是怎样一个人呢?

应该说以上三种论调都是事实,因为这些全部都发生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每一位用心阅读武则天的人,相信都会有自己的评判。

所以,且让那块无字碑继续矗立吧。留待后人评说?聪明!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