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 >

第69章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69章

小说: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豢砗甏罅康牧恕D忝遣唤霾凰蓟乇ǎ吹棺砸晕瞧鹄矗浚『谩谩热晃遗芾忝巧侠矗阋材馨涯忝遣认氯ィ

很快杨氏便把这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皇后女儿。于是便有了武家兄弟的被贬。

武元庆上任龙州(四川平武县)刺史后,因惧怕妹妹进一步打击报复,忧郁成疾,病死在了任上。武元爽则在濠州被追加了其他罪名,被重新贬到了振州(海南三亚),最终也没能再活着离开。

两位亲哥哥死的死,贬的贬,堂兄弟武惟良和武怀运却还有滋有味地活着。千万不要以为是武后善心大发了,留着他们只为了日后还要依仗他们来做件大事。

却说自打皇后换了人后,李治便极少宠幸其他的女子。但这绝不意味着李治从此就会死心塌地地只爱一个人。

武后的大姐韩国夫人年纪轻轻便守了寡,和一子一女相依为命。对于这个一母同胞的亲姐姐,武后自然是不能不管的,于是命人将她们都接到了长安。武元庆兄弟死后,武家因无嫡传男丁,在武后的请求下,李治封韩国夫人之子贺兰敏之姓武,加封周国公(继承武士彟的爵位)。

走动多了,李治和韩国夫人母女纷纷看对了眼。好在这也算肥水不流外人田,武后也就眼睁眼闭,没过多干预。后来韩国夫人去世,李治便把满腔的热情全都转移到了年轻貌美的外甥女身上。封了魏国夫人不算,居然还想给她一个妃嫔的身份。

这下,武后不干了。

你和我姐姐乱搞我认了,你和我外甥女胡来我也忍了,你不就好色么?可给她名分你是想都别想!且不说别人背地里怎么议论,这小妮子却总是仗着自己年轻貌美,都不把我这个姨妈放在眼里,指不定将来还要爬到我头上,夺我位子!哼,甭管是谁,敢来抢我东西的,那便是一个字,死!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李治三十八岁。这一年是他最志得意满的一年,统辖下的国土异常广大,已远超他那位声名显赫的老爸。而武后也琢磨着得做点什么以修复一下废后风波给彼此造成的裂痕。两人一合计,居然还真的想出了一个活动。

严格来说,应该叫仪式——封禅泰山。

封禅始于秦始皇,至中华民国成立,总共举行过六次。封禅者依次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赵恒。

封禅的仪式分为“封”和“禅”两部分。封是祭天,历次地点都选在泰山;禅是祭地,历次地点不一,三次在社首山,两次在梁父山,一次在肃然山。李治的这次地点选在了社首山。

麟德二年十月,李治率领文武百官、仪仗队、护驾禁军,武后率领受过朝廷册封的诰命夫人们及宫女宦官一行,浩浩荡荡向泰山进发,出行车队连绵数百里。同时随行的还有突厥、波斯、西域诸国、天竺、日本、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国的王公贵族和使者。在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封禅队伍于当年十二月抵达泰山脚下。

麟德三年(公元666年)正月,李治祭天:在山上筑好一个方圆四里的祭坛,将两封玉制的奏章分别放入祭坛内的玉柜和金柜中。其中玉柜中供放的奏章是献给上天的,而金柜中供放的奏章则是呈给高祖李渊的。两份密奏都用金线缠裹。玉柜和金柜被密封严实后放入了一个巨大的石匣中,再将石匣埋于祭坛之下,“封”便算是结束了。

接下来是“禅”。依照传统应由皇帝和太后共同主持。这时武后又充分发挥了一把,于封禅之前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对仗工整、文字华丽的奏章。归结起来就一个意思:皇后应该率领各位诰命夫人参与祭祀。

对于爱妻的小小要求,李治自然是一口答应。社首山上,李治率先向地神献祭;结束后,由皇后武氏进行亚祭;由于长孙皇后已故,越国太妃燕氏——李世民唯一还活在世上的妃嫔——作为皇太后一辈的代表参与祭祀。

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了封禅。虽然只短短几天,却绝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是举行封禅的充分且必要条件。封禅代表的是天子圣明,天下大治。而武后的参与,则是向全天下宣告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尊荣。

封禅结束后,李治登台接见官员,接受大家的朝贺,并在此改年号为乾封,文武百官集体加官一级;同时宣布大赦天下,长期被流放人员除外。

按照规定,李义府不在被赦免范围内。回京彻底无望,他很是郁闷不已,终于忧愤成疾,病死在了嶲州。消息传到长安,原本一直担心李义府卷土重来的官员和百姓们集体长出了一口气,心中积压的大石头总算是真正落了地。

接下来便是堂兄弟武惟良和武怀运粉墨登场。

泰山封禅,武惟良和武怀运都有幸参加了。作为祭祀的后续,武惟良等呈献上了各自的祭品。

这本是礼数,却被人充分利用了:祭品被动了手脚,再转送给了魏国夫人。魏国夫人“意外”毒发身亡。武后“悲痛欲绝”,下令彻查,“惊讶”地发现毒物居然来自两位武家兄弟。

李治也是痛苦万分,向匆匆赶到的武敏之(贺兰敏之)涕泪交加地哭诉:“朕刚才主持朝会时,她还好端端的,怎么一转眼就没了呢!”

武敏之年纪不大,观察力却很敏锐。他知道妹妹和皇帝的关系,也知道皇后姨妈的行事风格。但没凭没据,他唯一能做的只是放声大哭。这一刻,仿佛唯有泪水才能冲淡他内心的恐惧和愤怒。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八月,武惟良和武怀运被斩首,家人被勒令改姓“蝮”。因当年武怀运的嫂子善氏曾对杨氏母女恶语相向过,现在一并算总账,善氏被强迫进宫做了宫女。在杨老夫人的授意下,武后狠狠地报复了这个女人:用荆条做成的鞭子把她身上的肉一块块抽了下来,直至白骨尽露而死。

至此,武后在朝中和宫中的优势地位彻底得到了确认。

第七章 高句丽亡国

后宫内尔虞我诈,血雨腥风的同时,对外战争也在持续进行中。通往辽东的官道上,一支唐朝大军正整齐行进着。此行的目的地,正是高句丽首都平壤。

当年太宗东征无功而返后,唐与高句丽间的摩擦便从未停止。但除了征伐百济时期为配合南北夹击策略曾对高句丽用兵外,唐对高句丽并无大规模军事行动。泰山封禅,高句丽王高藏还派儿子前往参加。应该说双方当时并未撕破脸皮。

而此次突然对高句丽大军压境,是因为高句丽内乱了!

当年,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曾公然向天可汗叫板,虽然付出了一些国土的代价,但总算成功制止了大唐扩张的步伐,避免了被灭国的厄运。李治登基后,继续和老对头泉盖苏文对掐。几轮交锋下来,双方互有胜负。

枭雄泉盖苏文死后,由长子泉盖男生顶替他的位置。可是有继承权不代表有竞争力。趁他外出视察工作之机,弟弟泉盖男建和泉盖男产控制了京城的各大机构,挟国王以令诸侯。

走投无路又实力不济,泉盖男生逃亡到了边境的一座小城。为了活下去,他派儿子泉盖献诚向唐帝国发去了求救信号。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六月,李治任命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和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打着支持泉盖男生的口号出兵高句丽。同时任命泉盖献诚为右武卫将军,随军出征。

为了保证此行顺利,李治任命第一名将李世勣为东征各部队的主帅。主帅有了,接下来就是副将。可惜,当年那些威震八方的名将们要么太老,要么已经西去。唉,老爹啊,除了李世勣,你就没留下几个好用的将军么?

当然不是!

同年九月,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奉旨东征。

薛仁贵自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一举成名后,被封为宫城玄武门守将,此后便极少直接参与军事行动。

但不打仗不代表不出名。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高宗前往位于陕西省麟游县的万年宫,薛仁贵随驾。某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直冲万年宫。而李治当时大概是睡得正香,居然毫无反应。

见情况紧急,守卫宫门的禁卫军们纷纷四散逃命,唯独薛仁贵爱岗敬业,牢记职责,爬上宫门向着行宫的方向大声示警(未得召见不得擅入寝宫,只好来个“通讯基本靠吼”了)。

迷糊中的李治听到了呼喊,没有片刻犹豫,立即从床上跳了下来,一溜烟地跑出行宫,爬上了附近的高地。身后,肆虐的洪水咆哮着冲进了他的寝宫。

李治惊魂甫定,猛然发现洪水来到时,居然只有薛仁贵一人还记得“保卫皇帝是禁卫军的第一要务”,不由感慨:“赖卿以免,始知有忠臣也!(那意思是,朕这次是因为你才保住了性命,这才方知你是一个大大的忠臣)”。为表示嘉奖,他还将御马赐给了薛仁贵。

从此,薛仁贵一跃成为了李治身边最受信任的人。

显庆年间,薛仁贵与程名振、契苾何力等人曾数次率军进入高句丽境内做骚扰性攻击。虽然场面不大,但牛人的牛却是不分场合的。

石城作战时,一名高句丽弓箭手连续射死(伤)十多名唐军,使得唐军士气受挫。薛仁贵闻讯后,单枪匹马地冲向了对手。

一支支箭飞来,薛仁贵分毫未损,直至对方“弓矢俱废”被擒。

这一手让全军上下大开了眼界,也确立了薛仁贵在军中的威信。不久,他又率军攻破契丹部落,活捉了契丹王阿卜固。

因为战功显赫,薛仁贵被提拔为左武卫将军,爵拜河东县男。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铁勒(隋唐时对北方除突厥外其他各部族的统称,如薛延陀和回纥等都称为铁勒)南下攻击唐边境。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任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作为他的副手,随同出击。

送行晚宴上,李治带着几分酒意对薛仁贵说:“听闻箭术高手可以一箭射穿七层铠甲。爱卿精于此道,何不先射五层铠甲试试?”

薛仁贵也不推辞,健步走到庭中,轻舒猿臂,款扭狼腰,一箭射去,直接洞穿盖在靶上的五层铠甲,众人无不拍手叫好。李治也兴奋不已,立即命人取来上等的铠甲相赐。这本是一段插曲,却无意中将与会官兵的士气极大地激发了出来。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三月,天山(今蒙古杭爱山,非新疆天山)脚下。

大旗猎猎,战马嘶鸣,两支大军正龇牙相对。

铁勒各部甄选出数十位骁勇善战的壮士,向唐军发起了挑战。

左武卫将军兼副总管薛仁贵飞马而出,废话不说,连射三箭,直取对方三人性命。铁勒军完全被薛仁贵的气势和箭法所震慑,未等交战便集体投降!

为杜绝后患,薛仁贵下令将俘虏十多万尽数活埋。据说至今杭爱山麓还留有当年坑杀所留下的痕迹。

消灭完残余敌军后,唐军带着俘获的铁勒亲王兄弟三人班师回朝。途中,将士们自发编了首歌并很快在军中广为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然而,原本近乎完美的行动却因主将郑仁泰的愚蠢而大打折扣。

铁勒各部中的思结和多滥葛等部落主动归降后,郑仁泰非但不加安抚,反而肆意掠夺他们的财产和女人。几个部落大失所望,只好再次选择了叛离。

郑仁泰率领骑兵一万四千人深入大漠追击。因为情报错误,直到随身携带的粮食吃完,也没有发现目标的影子。士气低下的唐军返回途中又遭遇大雪,饿死、冻死不计其数,活着到达边塞的仅八百人左右。

郑仁泰顺理成章地遭弹劾,薛仁贵因参与分赃——收了一名铁勒女子为妾——也被弹劾。考虑到功过相抵,李治决定再给他俩一次机会——未加处罚,留职察看。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52岁高龄的薛仁贵再次以禁卫军将军的身份踏上了前往高句丽的征途。

同年九月,东征军庞同善部与高句丽军遭遇,大败高句丽军。

被围困多日的泉盖男生顺利与唐军会师,被赐为特进(文官二品头衔)、辽东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抚大使,封玄菟郡公。

东征的旗开得胜令李治和武后大悦。他们决定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拿下高句丽:加派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所有参战海陆军,契苾何力和庞同善任副大总管,驻守百济的刘仁愿和新罗王金仁问也陆续加盟。

为保证后勤供给,李治宣布实施战时财政政策:将河北各州县的所有赋税直接运往辽东,以备军需。

高句丽与大唐交战多年,边境破坏严重,国力削弱,加之有泉盖男生做向导,高句丽已基本无秘密可言。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东征军总司令李世勣抵达高句丽西北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城下。拿下新城即意味着周边城池的防守体系的解体。向着这一目标,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