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 >

第6章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6章

小说: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业十四年(618年)3月,突然出动的政变军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有效抵抗,顺利冲进了皇宫,活捉了杨广,少数誓死效忠他的反抗者也都被一一处决。

然而,当决定推选出新的带头大哥的时候,那几位主导政变的军官却又纷纷谦让起来,觉得自己出身不够显赫、官职过于卑微,无法堪当大任。大家你推我让的结果是将许公、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推向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知道政变后宇文化及的反应是:脸色大变,浑身冷汗。政变成功,军官们派人来迎接他入皇城时,宇文化及居然已是吓得抖成一团,只会一个劲说:“罪过!罪过!”这不禁让我们感叹历史的惊人相似——20世纪武昌起义成功后,并未参与起义的黎元洪也因“德高望重”而被推上了都督的宝座。黎都督的反应居然也是身体蜷缩,连连摆手请求:“莫害我!莫害我!”。

阿弥陀佛,无论罪过不罪过,事情是做下了,这种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买卖,最忌讳的就是反应迟钝,斩草不除根。

于是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彻底清除杨广一党。

首先被杀的是杨广最小也是最疼爱的儿子。目睹爱子的惨死,杨广万念俱灰。他提出希望能留个全尸,也算是死得体面些。负责行刑的官兵们哪有功夫去为他调配毒酒,大刀砍他娘的才痛快。不过念在主仆一场,人家临死前的遗愿总要给点面子的,所以最终选择了绞刑——用丝巾把他勒死在了刑场。

兔死狗烹,接下来肯定就是有组织的灭门。隋朝所有的皇族,凡是能抓到的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处死,只有杨广的侄儿秦王杨浩因和宇文化及私交甚密才得以逃脱一死。

杨广一生,先是平定江南的南陈,为隋朝一统天下立下大功,又装出善良老实的摸样,骗取了父母的信任,取代哥哥成为了太子,接着又急不可耐地弑父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本来当时隋朝国富兵强,正是蒸蒸日上的好时代,杨广也有足够的才干来光宗耀祖。可是他最关心的不是巩固政权和社会的安宁稳定,却为了虚荣心和狂妄自大而不停地开建规模浩大的工程,不顾民众死活地对外征战。最终,天下大乱,父亲一手开创的大隋王朝轰然倒塌,满门被诛,自己也最终惨死在自己的护卫军手中。

没有人同情杨广,因为他没有同情过任何人;没有军队前来勤王,因为皇帝让自己的军队都觉得跟着这个混蛋没有出路。杨广这一生,前期表现很成功,实际为人很失败,做皇帝极其失败,就连运气都很差——在隋朝的基础上,一个光耀万邦、流芳千载的大唐帝国迅速崛起,强烈的对比之下杨广只能做一个千夫所指的暴君,一个各种书籍上记载的彻头彻尾的亡国之君。他的死,只恨太晚!

杨广的死讯传到东京洛阳和西京大兴后直接导致了两个新生政权的诞生。

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于5月24日宣布登基称帝,改年号皇泰。西京大兴的动静则更大一些:杨广3月被杀,4月唐王李渊在得知消息后痛哭流涕,悔恨自己因路途遥远没能救下表兄弟杨广的命。显然这又是一次李渊的精彩表演,因为到了5月14日,恭帝杨侑就谦逊地把宝座禅让给了这位一脸忠贞和鼻涕眼泪的大丞相、唐王。

即位后李渊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武德。大唐王朝正式诞生。

李渊虽然说是从唐王升级为唐皇帝,但实际能管辖到的地盘并没有变大,各地仍有不少割据一方的其他势力。唐政府的主要对手包括:正在洛阳交战的魏公李密和郑公王世充、占据金城(兰州)一带自称大秦皇帝的薛举、还有以河北山东一带为根据地的夏王窦建德。

当然,其他还有一些阿猫阿狗也纷纷趁乱称孤道寡,鉴于没有折腾出什么响儿来,就不一一絮叨了。

李渊做了皇帝,对手们自然是要表示表示的。不久,自称大秦皇帝的薛举便开始攻击唐政府的所属州县。

李渊便把李世民叫来:“儿啊,朕封你为秦王,可还有个人自称大秦皇帝,明摆不给你我面子。朕倒没啥,老头子一个了,可是你不一样了,丢不起这人儿啊。本来朕当去把他们给灭了,无奈政务缠身,一直没腾出功夫,现在那驴不日的东西居然自己找上门来了,你就替朕去搞定他们吧!”

李世民领旨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前线。见对方来势汹汹且人多势众,他便采取了深挖沟、高筑墙的方式应对,死守不战。

也是天意要让唐军败这一仗。自古中国皇帝多了去了,奇闻逸事不断,可这一次,一只蚊子粉墨登场,它与李世民的一次零距离接触让身强力壮的秦王染上了疟疾。这疟疾折磨得秦王是忽冷忽热,不停打摆子,根本没法指挥军队。于是他只好把指挥权交给刘文静和殷开山,向他们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并提出了持久战——薛举孤军深入,后勤保障无力,不能持久,利在速战速决,我们防守严密,供应充足,利在固守,等待对方疲惫缺粮后出击,方能取胜。所以无论对方如何挑衅,千万不可出击,等孤王痊愈,自当为你们破敌。

李世民说这番话本意应该是担心两人打不好仗,安抚他们情绪的。哪知这两文人口头上虽然是频频点头称是,出门后却概不认账,认为绝不能示弱,长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

于是两人开始擅自调动部队列阵,把李世民的持久战理论抛到了九霄云外。

薛举得到情报后大喜,暗中派遣一支部队前往唐军阵后,准备偷袭。

7月9日,骁勇的西北军对毫无防备的唐军展开了前后夹击。在浅水原,措手不及的唐军遭到重创,过半数的士兵被杀,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阵亡。主力尽失的李世民只好率军返回长安,直接责任人刘文静等被革职。

这是自李渊太原起兵以来,唐军第一次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一时间人心惶惶。

胜利的薛举得意洋洋,派人收集战死的唐军尸体,筑成“京观”。

所谓“京观”,是用死人的尸体和骷髅搭成的高台,中国两晋南北朝时较为多见,基本上都是用战败方的尸体作为建筑材料,以其强烈的血腥恐怖感和视觉冲击来炫耀武功。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昏暗的天空中,数只乌鸦在盘旋,地上暗红色的血液凝结在一起,破烂不堪的军旗和武器盔甲散落一地,一座高台孤零零地矗立在荒原上,仔细一看,原来是骷髅堆就。那一个个空洞的眼眶直直的瞪视着前方,未完全腐烂的肌肉组织还在往外渗着血,惨白的骨头横七竖八地交织在一起,仿佛这些骨骸的主人正要拼命从尸体堆中往外爬,这时,几声凄厉的狼嚎从远处的树林里悠悠传来……

“京观”既宣扬了胜利者的武功,也代表着失败者的耻辱。

薛举本打算乘唐军大败进一步进攻关中,不料人算不如天算,生了场病,直接就挂掉了。儿子薛仁果即位后忙于巩固权力,对关中的进攻也暂时停止了。

不久,休整之后的唐军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再次回到浅水原,与同样率军前来的秦帝薛仁果对峙。

李世民这次安下营帐后,并没有立刻进行军事部署,而是吩咐各军紧守营寨,自己则挑选了数千名精兵来到了原先的战场旁。

物非人是,再次来到这里,看到的只有高耸的栅栏。

士兵们沉默着望着自己的统帅。李世民眼望着远方,长出一口气后打破了沉默:“金秋十月,正是收获时节,漫山遍野的果子挂在枝头,正是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象。可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队伍里仍然没有人说话,但已传来些被压抑着的抽泣声。

“来人!推倒栅栏!”

“啪!啪!”栅栏纷纷倒地。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尸骨!是自己弟兄的尸骨!”

“难道我们就任他们白白地躺在这儿吗?大家说,我们该怎么做?!”

“干掉秦兵!杀了薛仁果!”愤怒的最强音从胸膛中迸发了出来!

双方的战略几乎是上一次的翻版:秦将宗罗睺不断挑战,李世民紧闭营门。

面对着战友尸体做成的“京观”,将士们悲痛难当,纷纷向李世民请战,誓言报仇,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答复:“胆敢请求攻击者,斩首!”

两个多月后,秦军粮食耗尽,求战心切,加上唐军一直避免正面冲突,被秦军看做缩头乌龟,更是骄傲自满,认为唐军不过如此。

兵法云:骄兵必败。例子不胜枚举。

经过观察,李世民认为对方已经有所懈怠,而自己一方的求战欲望空前高涨,战斗时机已到。

他派出行军总管梁实另驻一营为诱饵,早就等得不耐烦的宗罗睺出动所有人马猛烈进攻,梁实奋勇作战,双方打了几天,依旧僵持不下。

秦军连续发动猛烈的攻击却没有效果,开始疲惫。李世民抓住这个时机,乘夜命令右武侯大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列阵,向秦军发动攻击。

宗罗睺毕竟也是一员宿将,对此倒并不惊慌,分出部分兵力与庞玉交战,双方再次杀得难解难分。战场上,不断地有人倒下,但双方都在咬牙坚持。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骠悍的凉州军逐渐开始占据上风,唐军越来越被动。宗罗睺眼看着胜利在望,不由得脸上露出了微笑。

哼哼,虽然你李世民大名鼎鼎,却也不过如此。这次,我要消灭你的主力,乘胜攻取长安!

突然,一支天兵从秦军的北面杀了过来。宗罗睺惊呆了:这是怎么回事?

可是,他的所有部队已经和唐军混战在一起,再也没有后备力量能够前去迎击这支生力军。

这支部队的人数并不多,只有几千人——正是李世民和他挑选的那几千名精锐。

秦王李世民率领几十名骑兵一马当先,整支部队不论是兵是官,都是眼睛血红,牙关紧闭。这些唐军士兵如同地狱里冒出的恶魔,不要命的反复冲锋,见人就砍,杀声震天。有最高长官以身作则,带着必死的决心和复仇的怒火,唐军无不以一当十。

面对着这样的对手,秦军终于败下阵来,全军崩溃,被杀数千人。其他人四散而逃。

李世民准备带领骑兵追击败军,老舅舅窦轨劝他小心埋伏,不如先巩固战果。

李世民跨上战马,遥望着远方一抖马鞭,回答很坚决:“现在我军势如破竹,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舅父不必多说!”

当晚,唐军包围了薛仁果所在的高樜城,士气高涨,军容严整。城里守军吃了白天的大亏,对李世民大为恐惧,夜间争相溜出来向唐军投降。眼看就要成光杆司令的薛仁果束手无策,只好出城投降。

薛家的大秦帝国覆灭,消灭他们的人,正是大唐的秦王李世民!

11月,李世民凯旋回京。

李渊下令将薛仁果斩首,对有功将士大加封赏。顺便任命刘文静为民部尚书,殷开山也恢复了爵位(无语,到底是元老啊,就这样翻身了)

西面老李家的地盘又扩大了,东面的另一位老李可是比较倒霉。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七章 李密之死

远在江都的宇文化及杀了杨广之后,拥立杨浩为帝,自任大丞相。顺应大多数人的要求,率领十多万部下回归故土,首先进入的便是李密的地盘。

这头李密和洛阳城里的王世充打得是不亦乐乎,正呲牙对峙呢,不防宇文化及在自己屁股后面放了把火。虽说在手下徐世眅(即小说中的徐茂公,后来的名将李世眅)等人的努力下把火给扑灭了,暂时击退了宇文化及军,但这烧坏了的裤子一时又补不起来。

李密前头军旗猎猎,锣鼓喧天,风光无限,后头屁股上却是一阵凉似一阵,实在是顾得了头顾不了腚,更担心两头夹击。那会儿李密真是相当狼狈,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天无绝人之路,帐下小卒来报:洛阳通直散骑常侍盖琮前来拜见魏公。

他来干什么?嗯,探探口风再说。有请!

满脸堆笑的盖琮快步走进大帐,宾主相见,寒暄几句后直奔主题。

盖琮开门见山:魏公现在前有洛阳难以攻下,宇文化及那边也不是省油的灯。想必魏公也正为此事担忧,不过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魏公意下如何?

李密一声轻笑:鄙人不才,虽然现在前有狼后有虎,可我这么多兄弟也不是吃白饭的。况且宇文化及已被我部打退,算不上多大的问题。盖大人多虑了吧?

盖琮依旧语气平缓:贵军获胜,我等已知矣。不过宇文化及那十几万人都是先帝(杨广)的护卫亲军,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非同小可。退一步讲,即便魏公的手下不输给他们,倘若我们出兵夹击,只怕胜负难料呵。

李密这回大笑了:胜败兵家常事,纵然战败,有死而已,大丈夫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盖琮也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