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 >

第4章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4章

小说: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不出本钱)。

李密也不傻,好意收下,皇帝嘛,嘿嘿,再说吧,我可不会被别人放到炉子上烤(参见当年曹操面对孙权劝他称帝时的反应)。

第四章 李渊其人其事

杀了杨玄感后,杨广长出了一口气。接下来开始秋后算账。这一清算可了不得,一个著名人物就此隆重登场。

他,就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

杨广认为时任弘化郡留守的元弘嗣与杨玄感在造反一事上有莫大关系,需要缉拿,于是派李渊前往。李渊顺利完成任务后就接任了弘化郡留守一职,并统辖关右十三郡全部军队。

说起李渊和杨广这二位,关系可不只是君臣这么简单。两人的外公是同一个人——西魏名将独孤信,两人的母亲在家中一个排行老四,一个排行老七。从这个角度看,两人算是嫡亲的表兄弟;但是李渊的一个外甥女又是杨广的妃子,这样说来,李渊又算是杨广的舅舅——总之,不管怎么算,李渊都属于准太子党的高干一类。

经历了杨玄感的叛变,杨广对于亲戚故旧都不怎么放心,对李渊也是如此。他唯恐李渊变成杨玄感第二。所以,不久就找了个借口把李渊又调回到自己身边。李渊知道杨广不放心自己,只好寻思着想个办法,好躲过灾祸。

怎么办?装疯?算了,像孙膑那样把狗屎当糖吃想想都觉得恶心,而且也犯不着,万一杨广觉得养个疯子亲戚没必要提前砍了就更惨了。要么天天在家种菜浇花?也不行,刘备用过这招,容易被看穿,而且从当时曹操的反应来看似乎也没见到什么效果。

那还有什么办法呢?对了,杨广怕我造反,造反之人必定是胸怀大志,广结人心的!我只需往相反的方向发展不就行了?

于是我们很快就见到了这样一个李渊:整天沉溺于酒色,收受贿赂,只认钱不认人,俨然一副浪荡公子哥的颓废模样!

李渊想对了。杨广听到探子的回报后,大喜,对这位表兄弟兼舅舅暂且放下心来。李渊也很高兴,好吃好喝外加收钱就能躲过杀身之祸,真是凭空掉下来的便宜事。

好么,哥儿俩来了个双赢。

大业十年(614年),暂时取得国内(大部分地区)安定的杨广决定继续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第三次亲征高句丽。

这回情况更糟。还没等出发士兵们就纷纷开始逃亡,即使采取最严厉的军事手段制裁也不见效果。征发的各郡军队有不少超过规定期限很久也没能到达指定地点。隋军无论从战斗力还是兵力角度看都已大不如前。

可是对手高句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连年的战争已经把这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小国拖得疲惫不堪,根本无力应对隋朝大军的又一次进攻。于是,最高领导人高元先生便派遣使节来到隋军帐下请求投降。为了表示诚意,还把前两次叛逃高句丽的隋朝大臣捆成粽子,送交隋军处置。

这回不费一兵一卒就征服了高句丽。杨广总算是狠狠地出了一口胸中的恶气,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条件么,不谈了,只要尔等日后乖乖听话就成。

心满意足的杨广带着高句丽使节和抓回来的叛徒们回到首都,祭告太庙和祖先。面对烽烟四起的国内局势,杨广只是漫不经心地责成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负责镇压,自己赶着去当“驴友”去了。

这回他的目的地是江都(扬州)。

做“驴友”固然重要,但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也很重要。

当时东突厥不断骚扰隋朝北方,边境地区也时常爆发农民起义,很是不太平。杨广虽然贪玩,但边疆的局势还是引起了他相当的重视。

是时候摆平北方边境了。主意已定,接下来就是物色一个能干活的人。

话说太原府乃是北都,又是军事重镇,留守一职的最佳人选应该是既要有能力又要绝对忠心。这种人向来难找,乱世中更是凤毛麟角。杨广想破了脑袋,最后作出了决定——表兄弟兼舅舅唐国公李渊在军事上也算个人才,且“胸无大志”,还是皇亲国戚,当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便任命他为太原留守,全面负责北方军事事务。

经历了杨玄感事件后,杨广也学精了。除了李渊外,同时任命的还有李渊的两个副手王威和高君雅,名为辅佐,实则监视。

李渊其人在前面已经简单介绍过了,下面再来看看李渊的家庭。

李渊娶了同为高干的神武公窦毅的女儿为妻,生下了四个赫赫有名的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其中尤以李世民最为出色(成者王侯败者寇,唐朝的史官敢不这么写吗?更关键的是,还没有找到其他三个比李世民牛X的证据),英勇果断,胆识超常(这两句倒不是拍马屁)。

三子李玄霸,《隋唐演义》中又称为李元霸。此人鸡鼻子雷公嘴,浑身长毛——对不起,长毛的是孙悟空,李元霸也长毛,却只是东方男性的正常水平。此人长得瘦骨嶙峋,却天生神力;情商低下,桀骜不驯,据说普天之下只听他姐夫柴绍一个人的话。当年校场比武大胜名将宇文成都,被隋炀帝封为赵王(这时候他爹不过是个公爵),一对金锤使得虎虎生威,坐下宝马癞麒麟,在战场上端的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不过这么一位传奇人物却有一个让人瞠目的弱点:害怕打雷。

很可惜,上述这些都是小说虚构的,真正的李玄霸在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就已去世,年仅十六岁,无子,唐朝初年被追封为卫怀王,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多少足迹。要说他的兄弟们,就得从太宗皇帝李世民说起。

作为世家公子哥的李世民,并不像其他贵族少爷一样喜爱斗鸡赛马,沉湎于酒肉声乐。而是从一开始便是胸怀天下,立志干一番大事业。眼瞅着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握有重兵的他雄心开始膨胀。于是他开始招纳贤士,准备效法项羽、刘邦,在可能的情况下对表叔隋炀帝杨广来个“彼可取而代之”。

当然,这种事他只是偷偷在心里YY了N遍,并没敢和李渊他老人家挑明。

李渊所驻守的太原有一座隋炀帝杨广的行宫——晋阳宫。《新唐书·高祖纪》记载:“高祖留守太原,领晋阳宫监,而所善客裴寂为副监”。也有其他记载说李渊并未出任宫监,裴寂才是晋阳宫宫监。

但从常理推断,李渊无论当不当这个宫监都不会去操心这种打扫卫生和物业管理的事,具体负责执行的人应该是裴寂。

面临现在的乱世,物业经理裴寂不免内心伤感。寂寞使他和晋阳县令刘文静成为知交,越走越近——近到了两人住在一起的地步。

作为一个不那么乐观的人,一天裴寂忧伤地对刘文静说:“方今乱世,咱俩一无钱,二无权,遇上个兵荒马乱的,不要说颠沛流离,能不能保住性命都很难说啊!”

恰恰刘文静却是个乐观主义者,听了裴寂的这番倾诉,他摇头笑了笑,安慰道:“大势如此,没有人能改变。但有句话不是说么,事在人为,只要我们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又何必担心贫穷卑贱!”

呵呵,逆境中人的心理总是最真实的:裴寂感受到的是无可奈何的迷茫,刘文静看到的却是危机中孕育的希望。只要能力还在,还在努力,机会总在前方。

第五章 貌似无奈的太原起兵

大家都知道,李密的声势闹得整个中原都轰动不已,自然又一次成为了政府的头号通缉犯。这下连累的人可真不少:他的家人,包括小时候教他识字的先生、幼时帮他换过尿布的邻居大婶、给他看过病的大夫等等,都光荣地升级为重点监视对象,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向有关部门报告行踪和思想动态的。

很不幸,咱们上面提到的那位乐观且又落魄的晋阳县太爷刘文静,因和魏公李密有亲戚关系,职务被一抹到底不说,还被牵连入了太原大牢。

李世民平日里和刘文静私交不错,两人又都有点不那么规矩的想法,算是意气相投。李世民琢磨着哥儿们坐了牢,做兄弟的我理应去看望看望,况且心中的想法也得和刘文静交流交流。

于是,凭着太原留守二少爷的身份,李世民轻而易举地见到了重犯刘文静,而且还是两人单独会面。

李世民:文静!……(作悲痛状)

刘文静:(很冷静)天下大乱,除非有刘邦、刘秀那样的人才,否则将不得安宁。

李世民:(不再作悲痛状)你怎么知道没有那种人?只是没有人认识罢了。我来见你,(压低了声音)便是要跟你讨论一下大事。

刘文静:如今,皇上远在江淮,中原一带是我亲戚李密扛把子,东都洛阳也在他的包围之中,各地不安定分子需以万为单位计算。如果能把他们聚集起来,发挥其特长,夺取大权易如反掌。不是我夸口,我在这晋阳也当了几年县长,这地方不管白道黑道,也颇有些英雄豪杰,倘若在此招兵买马,定能建立起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你爹他老人家手下不还有几万的正规军么,那可都是跟突厥人过招练出来的野战部队啊。有了这些本钱,我们趁虚直接打进潼关,挟持政府,发号施令,讨伐不服之人。这样不消半年,帝业可成!

李世民:(微笑拍手)正合我意!只是我爹恐怕不想造反……

刘文静:(左手捻须,右手做轻摇羽扇状)呵呵,附耳过来,只须如此如此……

李世民探监回来,二话不说,立马派人找来自己人龙山县令高斌廉,交给他几百万铜钱(史料记载如此,我也不知道高县长是怎么把这一大堆硬币拿走的),让他去和裴寂赌钱。裴寂跟李渊是铁哥们,说得上话,经常陪李渊聊天,刘文静正是让李世民从这里下手。

后面的情况大家都想得出来,高县长不停地输钱给裴寂,每次都输得痛不欲生还故作欲拼命翻本状,裴寂赢得十分开心,逐渐地就和李世民等人混熟了。

终于有一天,李世民认为时机成熟,便把自己的“大事”告诉了裴寂。忧郁的裴寂仿佛在黑夜中觅到了一线光明,几乎没多加思考就加盟了。

至此,“行大事”团体对李渊策反的准备工作宣告完成。

裴寂这个物业经理的管理范围可比现在小区里物业的宽泛得多,除了不动产和花花草草,宫里的动产——美女也归他调遣。于是,一天他便利用职务之便,把原本只有隋炀帝杨广才能临幸的美女悄悄送给了李渊。面对这个天上掉下来的美事,李渊这老小子先是大吃一惊,板着脸用大道理把裴寂教育了一通。裴寂反正脸皮厚,关系又熟,就坚持道:“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美女知。皇上还不知驴年马月才能回来,哪能发觉。再说了,这般娇滴滴的美人儿,你就忍心看着她们夜夜独守空房,蹉跎青春吗?”那几个美女也是莺声婉转:“就是嘛,大人。我们可是心甘情愿来服侍大人的,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几个吧。”

听了美女们的游说,心猿意马的李渊还在故作左右为难状,再一抬头,得,裴寂已经不见了。

好么,我和皇上也是表兄弟,杨广动得,我动不得?美女们,同去同去!于是左拥右抱地向寝室奔去……

对于这个故事,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当时李渊喝的大醉,清醒后发现自己已与皇帝专用的美女躺在了一张床上,吓得半死,但也不敢声张。不过不管李渊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他睡了皇帝的美女是赖不掉了。

没过多久,东突厥攻击马邑郡,李渊派副手高君雅前往反击,却作战失利。李渊怕自己受到牵连,不禁忧心忡忡。二少爷李世民乘机提醒李渊说:“现在到处都在打仗,就我们家还要外击突厥,内抗盗匪,真是前有狼后有虎,我们无论怎么做都里外不是人。与其坐着等砍头,不如发动正义之师,方可转危为安。”

李渊一听,啥?这不是叫我造反吗?虽说是有一点道理,可这事非同儿戏,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这小子太狂了,得教训一下,便大声呵斥道:“大胆!你竟敢口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我当亲写奏章,报与天子。”

听了这话,李世民倒是相当冷静:“这是儿的肺腑之言。父亲如果一定要法办的话,儿甘愿一死。”

李渊没想到儿子根本不吃这一套,也只好就坡下驴:“唉!毕竟你我父子情深,为父怎么忍心逮捕你,只是这种胡言乱语以后万不可再说。”

李世民走了,裴寂又来插上了一脚:“大人家的二少爷已经开始暗中训练人马,打算创立大业。我们已经同心,因为担心大人犹豫,所以那几个美女才来伺候大人。如果这事被外人知道,不说皇上要砍人,就是您家夫人这一关也未必过得去啊!”

其实李渊又岂是隋朝的忠诚孝子,只是造反这生意风险与机遇同在,赚了自然是称孤道寡,赔了可是要杀头灭族,不能不好好掂量。正在李渊左右摇摆之际,千里之外的杨广也来帮忙,把李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