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权奸 >

第220章

盛唐权奸-第220章

小说: 盛唐权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御史,你对牛相的弹劾有何根据?难道宰相议事,你也知道?牛相在诏书文诰署名,你知道他没仔细审阅?”皇帝的责问接二连三而来。让周子谅几乎透不过气来。
    是呀,难道宰相们议论朝政。有不同意见,也是内部协商,难道要闹得朝野尽知,周子谅一下子被问蒙了,他也是风闻奏事。
    侍中李林甫向周子谅投去仇视的目光,嘴角挂着鄙夷的冷笑。不时还扫视左右。似乎告诉朝廷重臣,皇帝对我多宠信,今天他为我撑腰。看以后谁还敢弹劾我!
    工部尚书牛仙客显得很平静。他不时地观察着李林甫的表情,然后作出相应的反应。对于劾奏他的周子谅却不大在意,因为他心里清楚。有李林甫为他作主,周子谅不会得逞。况且,周子谅已成了阶下囚。又有何惧?
    皇帝的诘问越来越严厉,他在努力压抑着满腔怒火:“周子谅,你弹劾的奏疏上,那伪周朝的谶语是怎么回事,从何处得来?”
    谶语,完全可冉归罪于妖言惑众,图谋不轨!
    周子谅惶恐不安,额头上浸出了黄豆粒大的汗珠。他不敢正视皇帝的威严,更无法回答皇帝的诘问。他完全没有上疏前那种踌躇满志。忧国忧民的风采。
    他并非理屈词穷,而是因为极度恐慌乱了方寸!
    周子谅越想越害怕,真后悔不该在奏疏中引用这谶语。
    朝中的重臣看这情势,俱都明哲保身,高力士有心相帮,替他开脱。也被这谶语吓住。
    正在这时,皇帝李隆基终于爆发出来。大声喝令:“左右千牛卫,刑权侍候周子谅!”
    说时迟,那时快,周子谅还没来得及申辩,重重的刑技已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周子谅浑身身疼痛难忍。不多时便昏死过去。
    “用水泼醒他,继续给我打”。皇帝的怒火越烧越旺。
    周子谅记不得是什么时候醒来的,但他被水泼醒过来,最初记忆仍是急如暴雨般的刑杖打来,很快他又昏死过去,不省人事,周子谅被千牛卫打昏过去三次,袍服被打烂了,皮开肉绽。
    可怜一位秉公直言的监察御史。就这样惨死在他所效忠的职位上。
    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是对李林甫的冒犯,触及了皇帝的权威。皇帝李隆基技杀周子谅,向朝臣们表明了一种态度,李林甫,牛仙客是他的亲信宠臣,他坚定不移的支持李林甫,谁弹劾他,就是跟皇帝作对。
    大唐皇帝李隆基,已彻底从那个善纳谏言,知人善任的明君变得拒谏饰非,贪图享乐,信道求仙的昏君了!
    弹劾牛仙客事件并没有因为周子谅被杖杀宣告完结。善于观察皇帝。更善于总结经验教刮的李林甫想到:要想保住自己的相位,图谋大事。除了媚圣心,固皇宠,必须阻隔言路,使谏官不敢随便上疏,陈述己见,匡正皇帝过失,披露朝政弊端,使皇帝闭目塞听,让自己为所欲为。
    远在登州的伏波王,他与自己达成了默契,就是要借自己之手,在朝中扫除异己,伏波王李岩不会上疏弹劾他,一些忠直有才能之士。被李林甫贬到李岩身边。
    父子权奸,亦邪亦正,将天下人
    ,  万
    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李二相,被皇帝技杀,朝中大臣引此为戒。不敢议论朝政的得失,随意发表言论,明哲保身成为一些人立身的信条,他们对李林甫心怀畏惧,不敢有丝毫得罪。
    侍中李林甫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希望朝中百官都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出于这样的目的,大唐开元:十三年,过了正月十五上元节,李林甫凭借手中的权力,将御史台的官员,拾遗,补阙,谏议大夫等召集起来,在非蛮院召开一个特别的会议。
    , 可
    拾遗,补阙,分左、右置,分属中书和门下省,左拾遗,左补阙归中书省管辖,“右”则属门下省,中书。门下各设拾遗,补阙六人,他们本职是建言讽谏,可以直接向皇帝上疏,察朝廷得失,言天下利弊。凡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的政令,可以上书言事,当面劝谏皇帝,尽管他们品秩较低,却颇为时人所重,谏议大夫,正五品,也分左右,中书门下各设四人,谏争得失,侍从赞相,更为清贵。
    这次会议是在秘密的状态下。突然召开的,谏官御史事前毫不知情。只是被告知,李侍中有要事与各位相商,请准时到废蛮院参加会议。
    谏官御史深知李林甫的为人,不敢不去,否则会招来意想不到的灾祸。
    废蛮院,几十位谏官御史都准时到来,李林甫命侍御史罗希爽,吉温清点了人数,便关上大门,门口还有两个侍从把守。
    院子里还有积雪,大堂没有点 燃火盆壁炉,十分阴冷,冷得让人直跺脚,可谁也没动,大堂静得针落可闻。谏官御史心里都有些惴惴不安。也不敢交头接耳,屏声静气。静等着李林甫的示。
    侍中李林甫先用威严的目光缓缓扫视过众人,谏官御史被他的震慑。大气也不敢出。
    李林甫笑了,那笑容说不出的亲切,语气也和蔼,可就是叫人得
    “刺日知道,各位都有自己的职责,手边一大堆处理不完的公务。但本相斟酌再三,觉得有必要把诸位召集起来,有些事情得向诸位说说,免得你们行差踏错。”
    谏官御史面面相觑,侧耳静听。
    李林甫呻了口热茶,慢慢问道:“诸位任职多年,可知道你们的职责么?”
    职责谁不明白,谏官御史不知侍中李林甫为何问如此浅白的问题。左补阙杜进网入仕不久,年轻气盛。出来朗朗答道:“规讽过失,直言谏争,不计一己之得失,只为人主之圣明,国家之昌盛,如贞观之魏文贞公。”
    这是一个官场上的愣头青,李林甫微笑道:“你说得没错,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直言谏诤并非像周子谅那样随便说话”匡正圣人的过失也不是没有节制,皇帝圣明。有了开元之治,我等身为臣子,要忠于圣人,维护圣人的权威,韩休为相,屡屡指责朝政,让皇帝日渐消瘦。结果呢,伏波王开疆拓土,推广种植占城稻,工商富国。谁对谁错。当时谁能知晓,就是当年魏文贞公受太宗器重,因为他有一片忠心。如果只是以敢谏为荣,邀些虚名,如网直迂阔的韩休,对大唐有什么好处?”
    谏官御史听罢,相互用眼神交流,没人再敢吱声。
    李林甫又问:“诸位觉得当今圣人为政怎么样?”
    这一回大伙儿都明白了,异口同声道:“圣人乃是尧舜之君,功业称得上千古一帝!”
    很满意谏官御史的表现,李林甫道:“诸位说得对,当今圣人的确是明哲之主,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如今国家昌盛,四海升平,圣人以道治国,垂拱而天下治,是我大唐臣民之万幸!”
    请官御史纷纷点头,马屁拍的震天响:“李侍中所言极是!”
    李林甫瞬间变脸,笑容消失得无影无踪,突然喝道:“主上圣明还需臣下忠直,何为忠?忠既恭顺。诸位若想当忠臣,就要以恭顺为本。不要随意上疏劝谏。”
    谏官御史这才恍然大悟,惊愣良久。堂上一片静默。
    这时,李林甫站起,提高了嗓门:“诸位上朝看到立仗马了吗?它每天规规矩矩站立在正殿侧宫门外。特别驯服,所以前是用上等马料精心喂养,要是它不听话,立刻会被拉走,杖打鞭死!”
    周子谅的事摆在哪儿,李林甫又以立仗马比喻,意在警告这些谏官御史,要想为官平安,就得像立仗马一样,听从役使,否则,头上的乌纱不保。身家性命也丢了去。
    朝廷之所以设立谏官御史,就是要他们气监督作用,批评朝政得失。现在李林甫让谏官御史形同虚设。
    李林甫大权在握,他说的话谁敢违楔识实务者为俊杰,何必去以卵击石?
    昨天有两位兄弟留书评,不留神还是入了局,呵呵,高潮即将到来。大唐皇宫有四万宫女,想好了怎么办吗?订阅打赏支持完本!,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肌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279。东海盗
    二月的登州港仍然是那么繁华喧嚣。港口每天都有唤底用平的福船进进出出,三千石到五千石不等。满载着渤海的战马,招皮、熊皮、虎皮、人参等东北特产,还有新罗、日本的特产,大唐的烈酒,茶叶。瓷器、丝绸等也一船一船地往外拉。伏波王将登州设府,有些像前世的经济特区,登州港就没有冷清的时候。
    登州港本就是大唐北方最繁华的港口之一,与广州、交州、扬州并称为四大海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日本,新罗,渤海的遣唐使多由此登岸。
    ,  万
    在这条北方最繁华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来就不缺贪婪的海盗,他们在岛屿之间游荡,像饿狼紧跟着鹿群。一不留神就抢劫落单的商船,胆大妄为,甚至连日本的遣唐使船也不放过。
    在码头有一群每天四处打探消息。撮合生意的牙郎,他们一大早就到了港口,打探了新抵港口的福朝的货物信息后,便聚在这间可望见港口船只的蓬莱酒肆,喝酒聊天。互相交流着行情。
    “你说李府尹到了登州,整顿水军,裁老减弱,日夜操练,忙个不停,就是不出港去扫荡海盗,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个面目黝黑。瘦得像猴的牙郎问道。
    另一个,看起来精明的牙郎,喝了一口烈酒,待那股暖意在四肢百骸间散开,才懒洋洋地道:“黑猴。这你还不明白,李府尹最先在伏波王手下,征服了吐蕃,后来又进京中了进士,才外放到登州来的,他虽然能文能武,可他是北方的骑将,不识水性,不先把水军操练好,能行么?”
    “听说伏波王也来登州了,那可是大唐的军神,不是裴敦复那样的笨蛋,在庙岛群岛混饭吃的刘霸可就有苦头吃了。”一个胖乎乎的商人高兴地道,就着桌上几个小菜,慢慢地品着酒。
    听到这儿。黑猴手微微颤抖了一下。伏波王率千骑羽林大张旗鼓来到登州,庙岛群岛的海盗闻风而遁。这条海路也平静许多。
    登州却如同暗流汹涌的海面,表面平静,暗地里粮食和生铁足足涨了三成,而且随着临近一年中青黄不接的时候,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这又不是灾年,粮伞价格高得离谱。明白人都知道,这是海盗们在囤粮,囤积粮食生铁,分散储存在那些荒岛上,就是被水军一时打散,端了老巢,还可分散潜伏,他们才不会跟水军硬磕。
    前刑部尚书裴敦复就是吃了这个亏。最后还丢了十几条战船,回朝后虚冒战功。弄了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那个胖乎乎的商人喝了几杯酒。话多了起来,黑猴隐隐约约听见他跟同伴在说:“粮食,,南方水稻丰收,几千石。”
    黑猴的呼吸粗重起来,这可是个。大主顾,趁周边无人注意,悄悄地凑过去,攀谈起来。
    勤劳的汪船一大早就离开港口。直到染一身夕阳它们才会返港,满载丝绸瓷器茶叶的福船,升起苇席编织的硬帆在晨曦中起航了,码头有些空空荡荡。
    忽然一阵轰鸣的马蹄声响起,旌旗遮天蔽日,大群勇悍刻捷的羽林骑排着整齐的队形。从码头经过。由远而近,朝港口另一侧的水军营塞驰去。
    黑猴目不转睛瞧着这一切,心里嘀咕道:要是占山为王,就凭这气势,刘老大早该降了,可这是在海上,就是千里马,它能赶得上海里的鲸鲨么?
    那位被羽林骑簇拥的年轻将军才才一下就过去了,胯下那匹紫马似乎没有马鬃,黑猴一下子明白过来,莫不是伏波王李岩亲自到了水军营塞?难道他要亲自率军出海,这可是一条惊人的消息。
    伏波王李岩率羽林骑到了水塞前。放眼瞧去,礁秃草枯,枯苇摇曳。水军营寨的旌旗在早春的大风中放肆地发出裂帛之声,一阵雄浑的鼓声传来,水军营寨的大门张开,十几名水军将领出塞相迎,一时间金鼓齐鸣。声势喧天。
    今日正是伏波王率军出征的日子。
    淄青节度使裴宽率领一众文官在码头相送,李岩在马上一拱手,郎声劝道:“诸位请回,此番不荡平东海盗寇,李岩绝不回来。”
    想到此去又是一两年,裴宽有些担忧:“伏波王,我们只需步步为营。在那些岛屿上建立海驿军港。将海盗们逼得无处藏身,自然就能起驱虎吞狼的效果,千万不可临危蹈险。”
    与裴宽相处两年多,感情深厚,李岩眼眶微热:“裴尚书珍重!”猛地转过身去,直接驱马上了战船。大声喝道:“擂鼓!起航!”
    众水军一起鼓噪,鼓声惊天动地地响起,百艘海鹘战船,二十艘改装了的福船从港口鱼贯而出。
    李岩与登州尹李白,右武卫将军和藏耀站在船边,遥遥拱手向裴宽道别,青翠的浅丘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