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英雄大爱 >

第6章

英雄大爱-第6章

小说: 英雄大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愣神,什么也不说,眼睛瞪着老远老远的地方。
  许鹿希说:“我知道他一定是想问题呢。我们也不打扰他。”
  一天,邓稼先显得非常不安。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非常喜欢音乐,在工作紧张的时候,常常爱听田园交响曲,从中领略暴风雨过去之后幽静碧绿的美。他在欣赏音乐进入高潮时,能全身心地融入乐曲在他心里所展现的美好境界。可是这一天,是个星期日,往常星期日都要加班,不知道为什么,这天他也没有去上班,他一改往日的习惯,有些焦虑地在房间来回地走着,晚饭后又独自坐在晒台上,没有再听田园交响曲,而是去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他闭目静静地听着这首以人类和命运抗争为主题的富有人生哲理内涵的曲子。这时,许鹿希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她不知道邓稼先为什么一整天都那么焦虑,但是,她知道,此时的邓稼先需要增添勇气和力量。许鹿希就这样静静地站在自己爱人的身后,和他一起随着乐曲的旋律去体验着,体验人类和命运搏斗,终于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们就这样坐在那里直到星沉斗移。
  在和许鹿希的接触中,我常常想,在丈夫面前,什么样的妻子最令人心动?
  那就是对自己丈夫的用情、用心。让自己心爱的人永远能够体会到那种幸福的柔情。
  接受任务一年后,邓稼先就与妻子许鹿希匆匆一别,在荒凉的大漠上开始了研究和试验。
  当时苏联、美国、法国相继宣布拥有核武器,中国想要在世界立一席之地,不受外强凌辱,建造自己的核武器是当务之急。
  邓稼先终于选定了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这三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以此为我国原子弹理论设计工作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
  

第十三章 “两弹”解密 为什么选择了邓稼先(1)
片纸只字不能往家带
  在这28年间,许鹿希与邓稼先也曾见过面,但都因邓稼先的工作保密性质太强了,而且当时纪律也非常严格,甚至许鹿希在医科大学的同事都不能到她家里,免得出事。所以,即使见面工作情况一点都不能聊,他们的规矩是片纸只字不能往家带,更不能带出去。至于邓稼先什么时候回来许鹿希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要走,一个电话汽车就在楼下等,警卫员一上来马上就走了。
  许鹿希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以后,我们就知道了邓稼先是干什么的,但是也不敢说。邓稼先嘱咐我‘不要向别人说你丈夫是干什么的,领导要问的话,你就说做保密工作’。”
  1961年初夏的一个傍晚,屋里闷热得很,许鹿希领着两个孩子出去散步。刚走出楼门,她就注意到,有几个原来经常打招呼的人,这时却在一边看着她们娘儿仨窃窃私语。其实,许鹿希已经发现,这段时间每当她领着孩子出来时,就有人在指着她们说些什么。和往常一样,许鹿希看了那几个人一眼,拉着孩子正要走过去,却听有人叫“许老师”,许鹿希停住脚步回过身,一位近40岁的女人正笑着朝她走来。许鹿希觉得走过来的这人眼熟就是想不起她是谁。
  “许老师,孩子的爸爸好久没有看到了?”
  许鹿希对眼前这个人的提问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答:“出差了。”
  “出差了?怎么那么久啊,不会是???”
  “不会是什么?”许鹿希笑着反问。
  “没事的,没事的。”说着,问话人快速地走了。许鹿希看着问话人远去的背影下意识地把两个孩子的手拉得紧紧的。
  这个时候,一直听话、从不打听邓稼先下落的两个孩子却摇晃着她的手问:“妈妈,我爸爸呢?”听着孩子的问话,许鹿希内心涌上一种难言的苦衷。邓稼先隐姓埋名在大西北研制原子弹,这边不明真相的人还在猜忌他。一些熟悉她的朋友也感到很奇怪,因为他们很久都是看到许鹿希一个人忙忙碌碌地和孩子在一起。原来人们看到的亲密快乐的四口之家,如今缺了一位男主人。那时她33岁。许鹿希说:“其实,遇到这样的事儿心情是不好受,但是想想,日子也还能平稳地过下去。”
  许鹿希的许多朋友和单位的领导知道她丈夫是干什么的,还是在报纸上看到的 。
  28年后,邓稼先走了,走得太急。对许鹿希来说,有许多谜没有解开。邓稼先去世后的23年中,许鹿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采访了100多人,写出了《邓稼先传》。
  她伤感地对我说:“我为什么用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精力来写他的传记,因为我一定要弄清楚,28年他都做了哪些事?由于劳累和辐射,他那么早就离开人世,我要把他该留下而没有留下的东西写出来。我们从结婚那一天就彼此托付。我对他理解,对他支持,可是我要知道他干的是什么事情。他生前没有跟我说他具体做什么,他不在了,我要把这件事情搞清楚。
  “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这一辈人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困难的时候,有种力量,什么坎儿都能过去!”
  许鹿希说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其实做起来比较难,因为在她的一生中,理解和支持更多是单方面的。
  为了更多地了解邓稼先在28年间的工作和生活,许鹿希在老迈之年踏上了艰难的采访之路。春夏秋冬,不曾停止。从她的采访中我们回首那已经久远的往事,再听那难忘的故事。

第十三章 “两弹”解密 为什么选择了邓稼先(2)
钱三强披露为什么选择了邓稼先
  虽然是建国初期,但是那时候的中科院也是人才济济。有一个问题始终在许鹿希的脑海中萦绕,为什么选调邓稼先去研制原子弹?
  邓稼先去世后的1988年9月20日,许鹿希与钱三强通电话时,曾问及当时为何选邓稼先去研制原子弹。钱三强说,当时有如下几点考虑:“此人要专业对口,核物理专业,有相当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但名气又不能太大,以便和苏联专家相处;曾出国留学,了解海外情况,会与洋人打交道,懂英文,也要懂俄文;政治条件好,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他来原子能所之后,曾担任中科院数理化学部的副学术秘书。”中科院党委书记张劲夫推荐他时说,人非常好,品质很好,很少说话,每天上班背个布包放书,步行上班。就这样,有关领导最终选定了“娃娃博士”邓稼先。“娃娃博士”源自吴有训、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对他的称呼。1950年,年仅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我在采访许鹿希的时间里,曾经多次听到许鹿希对钱三强先生的赞誉。
  我想,这的确是位不平凡的女性。因为钱三强先生的推荐,就让这个刚刚30岁的女性从此与自己的丈夫分别那么久,这其中的难处,只有她自己知道。
  我问许鹿希:提到钱三强先生,您的感情是否非常复杂?
  许鹿希说:“非常感谢他,感谢他选择了邓稼先。只有这样,邓稼先才能实现他的报国之志。”
  钱三强领导的研究所“满门忠烈”。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小时候,钱秉穹家住北京琉璃厂,在父亲钱玄同任教的孔德学校就读。钱玄同是“五四”反帝、爱国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由蔡元培创办的孔德学校当时在北京很有名气,最早实行10年一贯制教育。在学校学习期间钱秉穹体格健壮,被送外号“三强”。后来“三强”这个名字被他的父亲钱玄同知道了,他突发奇想:既然我们提倡新文化,反对复古,主张中国文字朝着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为何在为孩子起名的问题上看重形式?于是,钱玄同当即决定,给钱秉穹改名为“钱三强”,取意“德、智、体都进步”。
  钱三强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北大理学院录取为预科生。两年后,他考取了清华物理系。看到自己儿子的成长,高兴之余,钱玄同专门为儿子题写了“从牛到爱”四个大字。他解释说,一来希望钱三强能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二来希望他能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向牛顿、爱因斯坦学习。这幅字钱三强走哪儿带哪儿,相伴了他整整60年。
  在现代中国科学发展史上钱三强的名字是非常响亮的。他以执着求索的一生,成为中华民族的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并以自己的智慧为党中央确定“两弹一星”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人称他领导的研究所“满门忠烈”。
  钱三强先生是第二代居里即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学生,又与妻子何泽慧一同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约里奥·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也就是这一年,法国科学院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第十三章 “两弹”解密 为什么选择了邓稼先(3)
1948年夏天,35岁的钱三强回到战乱中的祖国。他回国不久,南京方面就派人来找他,要他赶紧离开北平,准备一起撤退。钱三强以母亲需要照顾为由没有答应。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他在兴奋中骑着自行车赶到长安街汇入欢庆的人群。随后,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派人找到他,希望他随解放区的代表团赴法国出席1949年4月召开的第一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央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拨出5万美元,请他帮助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资料。看到共产党的领导人在新中国尚未建立时就有这种发展科学事业的远见,钱三强激动得热泪盈眶。
  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先后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钱三强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我国核力量后,钱三强又成为规划的制订人。作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钱三强50年代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钎化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都先后开展起来。
  在苏联政府停止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后,钱三强一方面迅速选调一批优秀核科技专家去二机部,直接负责原子弹研制中各个环节的攻坚任务;一方面会同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人组织联合攻关,使许多关键技术得到及时解决。1958年,钱三强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邓稼先就是他推荐到研制核武器队伍中的杰出代表。
  在钱三强先生的推荐下,邓稼先被调往二机部九所,担任理论部主任。当时二机部副部长刘西尧曾说,核武器的龙头在二机部,二机部的龙头在核武器研究所(九所,后来的九院),研究所的龙头又在理论设计部。那么,邓稼先便是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
  就任九所理论部主任后,邓稼先带领着他挑选来的一批大学生,白手起家,硬是在没有路的地方修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模型厅??我国的第一个核武器研究基地在北京郊外平地而起。
  不久,核武器研究所迁到了荒僻的青海省北藏族自治州和新疆的大戈壁。再后来,壮大的核武器研究院又迁往四川一个更为隐秘的地方。其间,一些人中途退却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家庭不能团聚,不许与亲友通信,也没有生活乐趣”。 许鹿希跟我谈到这里时,我们彼此都很沉默。
  那个时候,邓稼先他们办公的地方虽然简陋,但毕竟有了自己的窝。紧接着,就开始准备相关的俄文资料和容纳原子弹教学模型的大厅。后因苏联毁约,教学模型没有运来,这个大厅后来成了车库。苏联专家撤走后,曾留下一个核爆炸时的参数。邓稼先和周光召他们一道,通过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一道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评价说,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三章 “两弹”解密 为什么选择了邓稼先(4)
周总理说:你把我们的血压给哆嗦上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