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道德的理由 >

第17章

道德的理由-第17章

小说: 道德的理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的男性推动者称为“荣誉女性”。对关怀伦理学的裁定最终依赖于德性伦理学的生存能力。
  

第12章 德性伦理学(1)
义务和责任的概念——这里是说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以及什么是道德上正当与不正当的概念,还有道德意义上的“应当”的概念,应当被抛弃。……如果人们总是把某类概念命名为“不真诚”、“不贞洁”、“不正义”,而不再说“道德上不正当”,这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伊丽莎白?安斯康:《现代道德哲学》(1958)
  德性伦理学和正当行为伦理学
  在思考一个主题时,以什么样的问题开始是十分重要的。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可马可伦理学》(Niachean Ethics ,公元前325 年) 中,中心问题是关于品格的。亚里士多德以问“什么是人的善”这样的问题开始,并且他的回答是“灵魂的活动合乎德性”。因此,为了理解伦理学,我们必须理解,是什么使人成为有德性的人。亚里士多德以其对细节的敏锐目光,讨论了诸如勇气、自制、慷慨、真诚这样的德性。虽然这种对伦理学的思考方式与亚里士多德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是他所独有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一大群古代思想家都将问“什么样的品格特征使一个人成为好人”这一问题作为伦理学的进路,结果“德性”占据了他们讨论的中心舞台。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思考方式逐渐被忽略了。随着基督教的产生,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得到了介绍。基督徒像耶稣一样是一神论者,他们把上帝作为立法者,并且,对于他们来说,正直的生活意味着顺从神圣命令。希腊人将理性作为明智实践的源泉——对他们来说,有德性的生活是与理性的生活不可分的。但是4 世纪有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圣奥古斯丁不相信理性,并且教导人们,道德的善依赖于使自己服从于上帝的意志。因此,中世纪哲学家是在神圣律令的背景下讨论德性的。神圣德性(如信、望、爱,当然,还包括顺从(obedience))开始具有重要地位。
  文艺复兴以后,道德哲学开始又一次世俗化,但是哲学家们并没有回到古希腊的思考方式,神圣律法被某种与其相当的、世俗的所谓“道德律法”所替代。道德律法——与其说源自人类理性,不如说源自神圣的法令(divine fiat )——被构想为区分何种行为为正当的规范体系。据说,我们作为道德个体的责任就是要服从它的指导。这样,现代道德哲学把追问与古代学者所追问的根本不同的问题作为这一学科的进路。他们开始于问 “什么是要做的正当的事”这样的问题,而不是问“什么品格特征使一个人成为好人”,这将他们引向了不同的方向。他们继续发展了理论,不是关于德性的理论,而是关于正当和义务的理论:
  ● 伦理利己主义:每个人都应该做将会最好地推进自身利益的任何事。
  ● 功利主义:我们应该做将会推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任何事。
  ● 康德理论:我们的责任是遵从那些我们能够一贯地愿意它成为普遍律法的规范——就是说,那些我们愿意被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条件下遵从的规范。
  ● 社会契约理论:做正当的事是遵从理性的、自利的人为了他们的相互利益而能够认同的规范。
  这些是自17 世纪起已经在道德哲学领域居主导地位的理论。
  我们应不应该回到德性伦理学?然而,最近,很多哲学家已经提出了一个激进的思想:他们认为当代道德哲学已经腐朽,为了挽救这个学科,应该回到亚里士多德的思考方式。

第12章 德性伦理学(2)
这一思想是1958 年伊丽莎白?安斯康在发表于学术杂志《哲'U4' 学》上、标题为“现代道德哲学”的文章中提出来的。在那篇文章中,她主张现代道德哲学已经被误导,因为它依赖于不融贯的、没有立法者的“法”的观念。正是义务、责任和正当的概念——现代道德哲学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概念上——与这个无意义的“法”的观念难解难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她认为,我们应该停止对义务、责任和正当的思考,并且回到亚里士多德的进路,美德应该再一次登上中心舞台。
  由安斯康的文章所激发,讨论美德的文章和专著如潮水般涌现,并且德性理论不久就成为当代道德哲学的一个重要选择。然而,没有哪种学说既定的主体部分会得到所有作家的同意。与功利主义相比,德性伦理学还相对地尚未发展完善,是人们普遍的关心促进了这种进路的发展。接下来,我们先看看德性伦理是什么样的,然后,我们将思考认为德性伦理优于其他更多的探讨这一学科的方法的理由,最后,我们将思考回到德性伦理是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选择。
  美德
  德性理论应当包含以下几个内容:解释什么是德性;列出哪种品格特征是美德的清单;解释这些美德是什么;解释为什么这些品性对拥有它们的人来说是好的品性。另外,这个理论还应该告诉我们美德是不是对所有的人都一样,或者是否一个文化的美德与另一个文化的美德有区别,一个人的美德与另一个人的美德有区别。
  什么是德性?亚里士多德说德性是表现于习惯行为中的品格特征。“习惯”是重要的。例如诚实的德性,只是偶尔说真话,或者只有在对他有利时才说真话的人,并不拥有诚实的德性。诚实的人当然地把真诚当回事,他的行为“源自坚定而不可更改的品格”。
  这只是一个开始,但是还不够,还没有把美德与邪恶区分开来,因为邪恶也是一种表现于习惯行为中的品格特征。爱德蒙德?L?平科夫斯(Edmund L。 Pincoffs )——任教于得克萨斯大学的哲学教授——提出了关注这一问题的建议。平科夫斯建议,美德和恶德都是我们判断是与一个人接近还是躲避他时所提到的品质。“我们喜欢某种人而会躲避其他人,”他说,“在我们[关于美德与恶德]的清单上的特性能够提供我们喜欢或者躲避的理由”。
  我们为了不同的目的而选人,这会影响相关的美德。为了寻找汽车机械师,我们想要一个有技巧的、诚实的、有责任心的人,在寻找一位老师的时候,我们想找知识丰富、吐字清晰、有耐心的人。但我们也在道德的更一般意义上把人作为人来评价,所以我们不仅有“好的机械师”、“好的老师”的概念,也有“好人”的概念。道德美德就是这样的人的美德,因此,我们把德性界定为“表现于习惯行为中的品格特征,对于一个人来说,拥有它是善的”。并且道德美德是这样的美德:对每个人来说,拥有它都是善的。
  什么是美德?那么,什么是美德?应当培养人身上的哪一种品格特征?没有简短的答案,但下面列出的是部分清单:
  仁慈 公正 耐心 文明 友谊
  谦虚 同情 慷慨 通情达理 良心
  诚实 自律 合作 勤奋 自立
  勇气 正义 机智 礼貌 忠诚
  慎思 可靠 节制 宽容
  当然,这个清单可以加上其他特征而被扩展,但这是一个合理的开始。 。 想看书来

第12章 德性伦理学(3)
这些美德是什么?一般说来,说我们应该有良心、同情并且宽容是一件事,准确地说这些品格特征是什么是另一件事。每一种美德都有它自己的特殊的特点,并且提出了它的特殊的问题。我们将简略地看看其中的四个。
  1。 勇气。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美德是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道:德性是“参照两种恶德的中道:一个是过,另一个是不及。”勇气是胆怯和大胆两个极端的中道——一个胆小地远离所有的危险,另一个是胆大地冒很大的危险。
  勇气有时被当作军人的德性,因为很明显,完成士兵的任务需要它。士兵要参加战斗,而战斗则充满危险,所以,没有勇气,战斗一定会失败。但士兵不是唯一需要勇气的人,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勇气,而不是仅在面临一个预先存在的危险时(比如像面对敌人的武力或者一个大灰熊时)才需要勇气。当应该开创一种使我们不愉快的局面时,我们也需要勇气。道歉需要勇气。如果一个朋友正处于悲伤之中,直接去问“你怎么了”也是需要勇气的。自愿去做某些你并不真的想做的好事是需要勇气的。
  如果我们只考虑普通的案例,勇气的性质似乎不成问题。但是,不同寻常的情境提出了更麻烦的案例。想想2001 年9 月11日杀了约3 000 人的19 名劫机犯。他们面临着确定无疑的死亡,显然毫无退缩——但是,他们在为邪恶的事业服务。他们有勇气吗?比尔?马尔在他暗示他们是有勇气的之后,丢掉了他的电视节目《政治上不正确》(Politically Incorrect )。然而,哲学家彼得?吉奇认为这种行为不是有勇气的,“在不值得的事业中的勇气不是美德,”他说,“在邪恶的事业中的勇气更不是美德,确实,我不喜欢把这种不道德地面临危险叫做‘勇气’。”
  吉奇的观念很容易理解,称恐怖主义者是有勇气的似乎是在赞扬他们的表现,我们不想赞扬它。相反,我们宁愿他们采取不同的行动。然而,说他不是有勇气的似乎也不太对,——毕竟,可以看看他在危险面前如何行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许我们应该说,他们表现了两种品格的性质,一个是值得尊敬的( 在面临危险时的坚定),一个是不值得尊敬的( 愿意杀害无辜的人)。他确实是有勇气的,而有勇气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因为他的勇气在如此邪恶的事业中展开,所以,他的行为总体上是极端邪恶的。
  2。 慷慨。慷慨是愿意花费自己的资源去帮助他人。亚里士多德说,像勇气一样,它也是极端之间的中道:它在吝啬和浪费之间。吝啬的人给予太少,浪费的人给予太多,那么多少是够呢?
  答案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接受的一般伦理观点。耶稣——另一位重要的古代导师——说我们必须用我们所拥有的全部用来帮助穷人。依他的观点,当穷人还处在饥饿之中时,我们却拥有财富,这是不可接受的。这被那些听从他的人看作应该遵从的、但很难做到的教导,并且它一般是被拒绝的。它在今天仍然被大多数人拒绝,甚至那些认为自己是耶稣的追随者的人也拒绝它。
  在这一点上,当代功利主义是耶稣的道德继承人。他们坚持,在每一种情境下,我们都有责任做对每个相关者有全面的、最好结果的任何事。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慷慨地花钱,直到进一步的给予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多于它对其他人的帮助。

第12章 德性伦理学(4)
为什么人们拒绝这样的思想?部分原因可能是自私,我们不想把我们有的东西都奉献出去,从而变穷。但是,也有采纳这样的政策会阻止我们过正常生活的问题。不只是金钱,也涉及时间,我们的生活就在于对两者都有巨大投入的项目和关系。耶稣和功利主义推荐的要花费金钱和时间的“慷慨的”理想,是在要求我们放弃日常生活,或者生活变得与现有的生活相当不同。
  因此,慷慨要求的合理解释可以是:对我们的资源,我们应该以最低限度的满足的方式指导我们的平凡生活,我们的慷慨程度应当与此相一致,虽然即使如此,还是会给我们留下一些尴尬的问题。有些人的“平凡生活”是相当奢侈的——考虑一下那些日常生活中就包括奢侈品的富人,他们没有这些会有被剥夺感。慷慨的德性似乎不能存在于太过奢华的生活背景中,特别是在还有其他人的基本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为了使这成为对慷慨要求的“合理”的解释,我们需要不太奢华的“平凡生活”的概念。
  3。 诚实。首先,诚实的人是不说谎的人。但是那就够了吗?
  还有比说谎更误导人的方式。吉奇讲了一个圣阿瑟内修斯* 的故事,他“正在一条河里划船,这时*他的人从对面划过来:‘叛逆阿瑟内修斯在哪里?’‘不远了。’** 这位圣者愉快地答道,并且一点儿都没受到怀疑,就划过去了”。
  吉奇赞同阿瑟内修斯对*他的人的迷惑,即使他认为直接说谎是错的。吉奇认为,谎言总是被禁止的:拥有诚实德性的人甚至不会想到它。因为不会说谎,所以他们不得不找其他处理困难情境的方法。阿瑟内修斯有足够的聪明这样做,他说了真话,即使是令人迷惑的真话。
  当然,很难理解为什么阿瑟内修斯对敌人的迷惑不是不诚实。多么不武断的原则会赞同以一种方式误导人,却不赞同以另一种方式误导人?无论我们怎么想这个问题,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德性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