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道德的理由 >

第12章

道德的理由-第12章

小说: 道德的理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时间的计量;没有艺术;没有信件;没有社会;并且所有这些中最糟糕的是,人们处于持续的恐惧、暴力死亡的威胁之中,人的生活孤独、贫穷、卑污、野蛮、短寿。
  为什么这些状况如此糟糕?并不是因为人们不好,而是因为人类生活条件的四个基本因素:
  ● 相同需要的因素。我们每个人为了生存都需要同样的基本的东西——食物、衣服、遮蔽。虽然我们在某些需要(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而其他人不需要)上是不同的,但我们所有的人在基本需要上都是相似的。
  ● 短缺的因素。我们不是住在伊甸园中,那里牛奶溪中流,果实满枝头。这个世界是一个艰苦、荒凉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维持生命所需要的东西不存在足够的供应。我们不得不努力工作,把它们生产出来,而且它们甚至还不足以分配给大家。
  ● 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以供分配,谁将得到它们?由于每个人都想活命,而且想活得尽可能地好,因此每个人都想尽可能地得到更多。但是我们会胜过其他那些也想得到稀有物品的人吗?霍布斯认为不会,因为人类的力量基本相同。没有人在力量和机敏上比其他人更优越,以至于他能够毫无疑问地胜过其他人。当然,有些人比其他人更聪明、更强壮,但是甚至更聪明、更强壮的人也可能被其他一起行动的人所击倒。。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10章 社会契约思想(2)
● 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我们自己的力量获胜,还有什么别的希望吗?例如,我们可以依靠其他人出于仁慈或好意来帮我们吗?不能,因为还存在有限的利他这一事实。即使人们不是完全自私
  的,他们也是较多地关心自己,而且我们不能直接假定,无论何时,在我们最重要的利益与他们最重要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会退让。
  当我们把所有这些事实放在一起时,一幅残酷的图景就出现了。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同样的基本物品,并且它们不够分配,因此,我们将处于一种为得到它们而竞争的状态。但是,没有人拥有能够在这场竞争中制胜的东西,并且没有人——或者几乎没有人——愿意为了其他人的利益而放弃满足自己的需要。其结果,如霍布斯所说,是“持续的一个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并且,在这场战争中,没有人能够希望成为赢家。想生存的理性的人将试图抓住他需要的一切,并且准备保卫它,防止进攻。但是,其他人也将做同样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在自然状态下,生活会是不可忍受的。
  霍布斯认为,这不只是推测。他指出,当政府垮台的时候,就和发生市民*期间一样,这些就会实际地发生。人们开始绝望地囤积食物、武装自己并且把邻居关在外面。而且,在世界上的各民族之间,也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国际法存在于彼此之间的关系中,就像个人一样处于自然状态,它们持续地彼此激烈争吵,装备起来,并且互不信任。
  显然,为了逃避自然状态,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合作的方法。在一个稳定并且合作的社会中,基本物品的总量能够增长,并且能够分配给所有需要它们的人。但要使这种情况出现需要有两个必要的条件。首先,必须有担保,保证人们不愿意彼此伤害——人们必须能够一起工作,没有被攻击、偷窃或者背叛的恐惧。其次,人们能够为履行他们协议而彼此信赖。只有这样才能够存在分工。如果一个人种植食物,而另一个人帮助病人,还有其他人建造房子,那么由于每个人都期望分享其他人创造的利益,因此每个在这个链条上的人都能够指望其他人会如期望的那样行事。
  一旦这些保证都能到位,社会就能够发展,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比处于自然状态下更富裕。于是,就能有“通过海洋进口的商品、宽敞的建筑、艺术、信件”等等。但是这只是霍布斯的主要观点之一——为了这些能够发生,政府必须建立起来,因为是政府以及它的法律、警察和法庭体系,确保了人们能够在生活中把对袭击的恐惧降到最低限度,并且愿意与他人履行他们的交易。政府在这个计划中是不可或缺的。
  于是,为了逃避自然状态,人们必须赞同用来管理他们与其他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并且必须同意建立有权力强化这些规范的行政机构——国家。根据霍布斯的观点,这样的约定实际上是存在的,并且它使现存社会成为可能。这个“每个公民都是其当事人”的约定,被称为“社会契约”。社会契约理论不仅解释了国家的目的,而且解释了道德的性质。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国家存在以强化对现存社会来说具有必要性的规范,而道德则存在于促进现存社会的整个规范体系中。
  只是在社会契约的背景下,我们才能够成为仁慈的存在者,因为契约创造了我们关心他人的条件。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只为自己,任何人采纳“关心其他人”的政策都是愚蠢的,因为这样做会使自己的利益持续地陷于危境。但在社会中,利他变得可能。通过把我们从“对暴力死亡的持续恐惧”中解脱出来,社会契约把我们从提防他人中解放出来。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是霍布斯之后被认为最接近这一理论的法国思想家,他走得更远。他说,当我们与他人进入一种文明的关系时,我们就变成了不同种类的动物。在他的名著《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 1962)中,卢梭写道: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0章 社会契约思想(3)
从自然状态到文明状态的大道上,人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那么,只要责任的声音代替了自然的脉动,曾经只考虑自己的人……就会发现他被迫按照不同的原则行动,并且在倾听他自己的偏好之前向理性咨询……他的能力被如此地激发和发展,他的思想被如此地扩展,他的情感如此地高尚,他的整个心灵如此地得以升华,以至于新条件的弊病,通常不能使他退化到原来的那种水平以下,他一定会持续地祈祷自己能够永远远离自然状态的幸福时刻,并且,让自己不是成为愚蠢而无想象力的动物,而是成为勤奋的存在者和人。
  那么“责任的声音”要求这个新人做什么呢?它要求他把私人的、自我中心的倾向放在一边,赞同无偏私地推进每个人福利的那种规范。但是,他能这样做只是因为其他人已经同意做同样的事情——这是“契约”的基础。这样,我们就能将道德的社会契约概念概括如下:道德在于管理自己行为的规范体系,在其他人愿意接受这一规范体系的条件下,理性的人也愿意接受它们。
  囚徒困境
  霍布斯的论证是达到社会契约理论的一种方式。然而,另一种思路近年来也给哲学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思路与众所周知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的问题相关。囚徒困境是在1950 年前后由社会学家梅里尔?M?弗勒德(Merrill M。 Flood)和梅尔文?德雷舍(Melvin Dresher) 首先明确表述的。它可以被表述为一个谜题的形式,你可以想想这个谜题,看看在看答案以前,你能不能解决它。
  假设你生活在一个极权主义社会,有一天,令你吃惊的是,你被逮捕了,并且被指控为叛逆。警察说,你正在和一个名叫史密斯的人一起密谋反对政府,史密斯已经被抓起来了,并且被监禁在一个单独的囚室。这个讯问者要求你对叛逆供认不讳。你坚持自己的清白,说自己甚至根本就不认识史密斯。但这没有用。不久你便明白了,逮捕你的人对真相没有兴趣,出于他们自身的原因,他们只是想确认某些人有罪。他们给你提供了如下方案:
  ● 如果史密斯不供认,而你供认并指认他,他们会放了你。你将会获得自由,而史密斯,他没有了共谋者,将被判十年监禁。
  ● 如果史密斯供认,而你不供认,形势便会逆转——他将获
  — 147 —
  得自由,而你被判十年监禁。
  ● 如果你们都供认,你们将每人被判五年监禁。
  ● 但是,如果你们都不供认,那就没有足够的证据确认你们任何一个有罪。他们会关押你们一年,但之后将不得不把你们俩都放了。
  最后,你被告知,他们也给史密斯提供了同样的方案,但你不能同他交流,并且你没有办法知道他将会怎样做。
  问题是这样的:假定你唯一的目的是在监狱里待的时间尽可能地少,你应该做什么?供认还是不供认?对于这个问题的目的,你应该忘记保持你的尊严、维护你的权利等观念。这个问题不是关于这些的。你也应该忘记试图帮助史密斯,这个问题是严格的关于你自己的最大利益的计算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什么能使你最快地得到自由?供认还是不供认?
  乍看起来,这个问题难以回答,除非你知道史密斯会怎样做。但是,那是一种错觉。这个问题有一个完全清晰的解决方案:无论史密斯怎样做,你都要供认。这一点通过以下推理过程显现出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10章 社会契约思想(4)
(1) 史密斯会供认,或者不供认。
  (2) 先假设史密斯供认。那么,如果你供认,你将被判五年监禁,而如果你不供认,你将被判十年监禁。因此,如果他供认,你也供认,你的境况会更好。
  (3) 另一方面,假设史密斯不供认。那么,你将处于这种状况:如果你供认,你将会获得自由,而如果你不供认,你将在监狱里待一年。显然,即使史密斯不供认,如果你供认了,你的境况仍然会更好。
  (4) 因此,你必须供认。无论史密斯怎样做,这都会使你尽快地从监狱出去。
  到此为止,一切都好。但是,这里有一个陷阱。别忘了,史
  密斯也得到了同样的方案。如果他不傻,他也会从同样的推理中得出他应该供认的结论。这样,结果是你们俩都供认,而这意味着你们俩都被判五年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俩都采取相反的策略,你们每个人在一年之后就能出去。这就是陷阱。理性地追求你们自己的利益,你们俩的结果,都比如果你们俩都以不同的方式行事的状况要糟。这就使囚徒困境成为困境。这是一个似非而是的情境:如果你和史密斯同时不按照你们自己的个人利益来行事,你们的俩的处境都会更好。
  假设你能与史密斯交流,在那种情形下,你可能会和他达成妥协,你们会同意你们俩都不供认。然后,你们俩都被关押一年。通过合作,你们俩的状况都比各自孤立地行动要好。合作将不会达到你们俩任何一个人的最佳结果——立即释放——但它会使你们俩都比你们不合作得到的结果更好。
  然而,最重要的是,你和史密斯之间的协议是有约束力的,如果他违约并且供认,而你履行协议,那么,你最终将服最长的十年刑期而他将获得自由。因此,为了你们理性地分享这一协议,你需要确信他将保持他的目标不变。只有有约束力的约定才能提供这一困境的出路。
  道德作为囚徒困境类型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囚徒困境不只是一个聪明的谜题,虽然我们讲述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它所列举这一类型的问题却经常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在下列两个条件出现的时候,类似囚徒困境的问题就会发生:
  1。 人们的利益不只受自己做什么影响,而且也受其他人做什么影响。
  2。 如果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其结果将会比他们每个人都不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更糟。
  这种状况的出现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例如,试想,在两个一般的生存策略中间进行选择。你可以仅仅追求自己的利益——在任何情况下,你可以做任何有利于自
  己的事,而不考虑其他人可能受到怎样的影响。让我们把这称为“自我地行为”。相反,你也可以像关心你自己的福利一样关心其他人的福利,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并且有时为了有利于他人的利益而忽略自己的利益。让我们称这种策略为“仁慈地行为”。
  但是,不仅你要决定如何生存,其他人也不得不选择他们要采纳的策略。这里有四种可能性。(a)你可能是一个自我主义者而其他人是仁慈的人;(b) 其他人是自我主义者而你是一个仁慈的人;(c) 每人都可能是自我主义者;(d) 每个人都可能是仁慈的人。在每一种情况下,你的状况如何?纯粹从推进你个人福利的观点看,你可以评价如下可能性:
  ● 在你是一个自我主义者而其他人是仁慈的人的情况下,你的境况最好。你会得到其他人的慷慨而带来的利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