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世界王牌特种部队实录 >

第17章

世界王牌特种部队实录-第17章

小说: 世界王牌特种部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局20多年来第一次向恐怖分子作出妥协。但是,恐怖分子做梦也不会想到,“阿尔法”部队的队员一直与他们同行。而且,前苏联方面居然把“钓大鱼”的长线从前苏联一直“放”到了以色列。
  飞机一升空,前苏联外交部副部长立即打电话给其驻以色列领事馆负责人马尔基罗索夫,要他立即与以色列政府联系,希望以色列给予协助,允许飞机降落,并逮捕劫持者,再引渡给苏方。以色列政府很快答复,愿意配合,以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以色列国防部长拉宾亲自坐镇领导,经验丰富的反恐专家、武装部队参谋长沙龙亲赴现场指挥。飞机降落之前,特种部队和武装警察已经封锁了位于特拉维夫东南10公里的本·古里安机场,数十辆军车和警车层层排列着,将停机坪和候机大楼围得水泄不通。
  几小时后,飞入以色列境内的前苏联伊尔-76型飞机与机场塔台联系,请求降落。
  3点47分,在以色列空军一架战斗机引导下,被劫持飞机在距候机大楼5公里的军用跑道上降落。没等飞机停稳,以色列特种部队士兵立即冲了上去,将飞机团团围住,一架担任警戒的直升机则在天空中盘旋。
  恐怖分子头目维佳打算第一个走下飞机,但当他打开舱门看见机场上黑压压的特种部队队员时,脸色顿时变了。他随手扔下装有美元的箱子,企图拔手枪负隅顽抗,然而为时已晚。伪装成机组成员的“阿尔法”队员们掏出藏在腰带夹层内的匕首,抓住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索地擒获了维佳及其3名同伙。“不许动!”维佳身后传来一声威严的吼声。维佳回头一看,一把明晃晃的尖刀正顶着他的脖子。维佳的另外三名同伙也受到同样的“待遇”。维佳惊诧不已,怎么手铐也不见了?“阿尔法”队员拍了拍腰间的腰带,“记住,下次一定要先搜查腰带呀。但是,你们没有下次了。”原来,特种部队队员腰带的夹层里藏有尖刀和开锁工具。
  恐怖分子随即被押上警车,送往特拉维夫附近的阿布·卡比尔监狱。傍晚,一个由19人组成的前苏联特种工作组在谢里耶夫的率领下乘一架图-154型客机飞抵本·古里安机场。四名恐怖分子被押上飞机,飞往前苏联。一场历时60个小时的劫机事件以没费一枪一弹,没伤一兵一卒而告终。代号为“霹雳”的行动,在没有枪声的伴随下顺利结束,全凭与恐怖分子斗智斗勇营救了32名人质。
  尽管1988年的前苏联已经陷入解体前的风雨飘摇之中,但此次不费一枪一弹便成功解救所有人质的“霹雳”行动,仍显示出这个超级大国在解决恐怖危机中的高超技能和特种部队的过硬素质。整个营救行动从计划到实施,充分体现了前苏联政府在解决危机时的气魄和大手笔,沉着应对、周密计划、灵活应变、果断实施的反恐行动风格,也被今天的俄罗斯继承了下来。
  

反劫持,屡建功勋(7)
最后,四名恐怖分子被判终身监禁,当电视转播劫机事件的经过时,谢里耶夫对身边一起看电视的女儿说:“记住,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哟!”
  4.莫斯科人质危机
  由于“阿尔法”部队多年来神出鬼没,外人对他们的了解甚少,直到2002年莫斯科发生人质危机,世人才看到了“阿尔法”的战斗风貌。现在我们就从莫斯科的轴承厂文化宫说起。
  2002年10月26日,莫斯科时间清晨,俄罗斯特种部队战土冲进被车臣叛军占领的剧院,消灭了大部分绑匪,成功解救出大部分人质。在俄罗斯特种部队开展的这场成功的联合解救行动中,立下头功的便是名扬俄罗斯和全世界的俄罗斯最精锐的反恐突击队——“阿尔法”(Alpha)部队。
  2002年10月23日晚9时(莫斯科时间)左右,四五十名车臣非法武装分子闯入莫斯科东南区轴承厂文化宫,将在那里看音乐剧的700多名观众、100多名演员及文化宫工作人员扣为人质,制造了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人质危机”。他们此次行动的目的是,逼迫俄罗斯联邦当局停止在车臣的军事行动,并从车臣撤军。这次恐怖活动影响之大、被劫持人员之多,令全世界为之震惊。此次人质危机是俄立国以来,在首都莫斯科市发生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恶劣的劫持人质事件。绑匪携带了大量爆炸物,混杂在人质中间,随时准备炸掉整个剧院。面对极其险恶复杂的局面,俄最高决策层确定了谈、打两手准备,立足武力解决的方针。各强力部门为武力解救人质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围绕着防爆炸、歼匪首两个重点,制订了周密的预案。俄罗斯政府立即成立指挥部,与绑匪进行谈判,但毫无进展。同时,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已经枪杀了多名人质。
  莫斯科当地时间26日5时30分(北京时间10时30分),挟持了剧院三天两夜的车臣叛军,在谈判失败后,开始发怒,枪杀人质。在这种情况下,“阿尔法”部队忍无可忍,在请示指挥部后,决定采取突击行动,以避免更多无辜的人质受到伤害,并宣布对行动的全部后果负全责。埋伏于剧院内外的特种作战部队向绑匪发起迅猛攻击,经半小时激战,一举击毙了50名绑匪,其中包括车臣非法武装劫持人质的头目巴拉耶夫,成功地防止了大爆炸的发生,解救了800余名人质,在此次行动中,特种部队无人牺牲。
  这也是近几年来最成功的解救行动。纵观俄成功解决人质危机的整个过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营救准备阶段,从23日夜成立应急联合指挥中心至26日凌晨突击行动打响前;第二阶段是营救行动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是善后及清剿残敌阶段。
  这次发生的莫斯科劫持人质事件是车臣非法武装一手策划的。俄安全部门根据掌握的绑匪头子巴拉耶夫的通话记录,以证明车臣非法武装头目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直接参与了制订劫持行动计划。非法武装分子的目的是在俄罗斯的心脏地带制造骇人听闻的大规模流血事件,给坚持打击民族分裂势力不妥协的普京政权以致命一击,摧毁俄罗斯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并唤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从而挽救处于穷途末路的车臣非法武装。
  在讲述莫斯科人质危机事件时,不能不首先介绍一下这一事件的直接组织者莫夫萨尔·巴拉耶夫和他的“寡妇敢死队”。直接指挥此次劫持行动的恐怖分子头目,名叫莫夫萨尔·巴拉耶夫。此人25岁,是2001年6月被击毙的著名车匪头目阿尔比·巴拉耶夫的侄子。阿尔比·巴拉耶夫死前是车臣非法武装第四号头目,曾任车臣非法武装“国民卫队”参谋长、“第29自杀突击师”师长,在车臣非法武装中以凶狠残忍著称,生前曾策划多起绑架事件,并亲手杀死170余名俄军官兵和车臣合法政府官员。巴拉耶夫一家在车臣是一个大家族,控制着当地的石油走私活动,在阿尔比担任家族大族长期间,家族的“事业”达到了顶峰,不仅石油走私“生意”搞得红红火火,还兼营贩毒、绑票之类的“买卖”。那时候,刚20岁出头的莫夫萨尔就已经是叔叔最主要的帮手了。1998年10月,阿尔比、莫夫萨尔叔侄绑架了在车臣维修电信设备的四名英国工程师,向英国勒索1000万美元的赎金。后来“基地”组织得知了这个消息,愿意出3000万美元买这几个人的人头,于是莫夫萨尔亲手将这4人的头颅砍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反劫持,屡建功勋(8)
2001年6月阿尔比被俄军击毙后,莫夫萨尔立誓要为叔叔报仇,于是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封其为“###特种战团”团长,接管了巴拉耶夫家族。莫夫萨尔在其队伍中组织了一支由寡妇组成的敢死队。这些寡妇的丈夫生前都是车臣非法武装的成员,在战斗中被俄军击毙。所以寡妇们对俄罗斯政府、俄罗斯军队及俄罗斯的一切都怀有刻骨仇恨,她们在接受了射击、刺杀、爆炸技术训练后,算得上是亡命之徒,成为莫夫萨尔团队战斗力的中坚力量。此次参与莫斯科劫持事件的恐怖分子中就有“寡妇敢死队”的18名成员。这些寡妇身披黑纱,腰捆炸药,混在人质中间做“人体炸弹”,为俄强力部门在制订解救计划时最头痛、最难对付的一伙人。一些经历了三天三夜惊天恐怖的获救人质告诉记者,这些“寡妇敢死队”成员对待人质比男人们要狠得多。这些女恐怖分子清一色的打扮:除了露出一双眼睛外,全身上下都用黑布裹得严严实实,头上还扎着一条写着阿拉伯语的头巾。
  此次劫持人质事件是经过长期策划,精心组织、内外呼应的一次恐怖活动。早在六个月前,车臣绑匪就已经开始策划在莫斯科搞恐怖活动了。当时车臣绑匪的目标并不仅仅限于此次的轴承厂剧院。从被击毙的车臣绑匪身上搜出的录音带显示,莫斯科另一家剧院也在他们的袭击之列。而且更为惊人的消息是,车臣绑匪还计划袭击莫斯科附近的一家核电站!但在他们踩点之后,发现核电站周围戒备森严,于是,车臣匪首巴拉耶夫亲自下令取消了此次袭击计划。在经过多方侦察和研究后,匪徒将目标锁定在轴承厂文化宫。
  发生人质危机的“戏剧中心”位于莫斯科市的东南区梅利尼科大街7号,原是一个轴承厂的文化宫,由一家商业组织承包后,经过翻修,改建为一座可容纳1400名观众的大型剧场。绑匪之所以选择在这里作案,是经过精心考虑的。第一点是剧院位置有利。“戏剧中心”距克里姆林宫只有4.5公里,又坐落在相对偏僻的工厂区,安全警卫松懈。第二点是常有外国人光顾。车匪认为,只有绑架较多外国人质,才能引起国际社会更多关注,从而为外部势力干涉车臣事务创造条件。第三点是该剧院上座率高,观众较多。该剧院是莫斯科东南部最现代、最舒适的剧院,除了剧场大厅外,剧院里还有舞厅、歌厅、带有歌舞表演的餐厅和脱衣舞表演厅。为吸引顾客,剧院还采取了赠票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据称,在23日遭到劫持时,剧院上座率达到50%。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座剧院里有车臣匪徒的秘密窝点。
  早在2002年夏季,一个名叫鲁斯兰的车臣商人找到剧院管理部门,高价租下剧院地下室的一部分,开设了一家名叫“中央车站二号”的夜总会。装修时,鲁斯兰以了解剧院结构为名,索要了整个剧院的设计图纸,使恐怖分子得以详细了解该剧院的建筑结构,为其制造劫持计划、安放爆炸物提供了方便。鲁斯兰还在剧院入口处开了一个小酒吧。酒吧是观察人员出入,及剧院保安活动的最佳位置。一些经常出入这家剧院的戏迷们后来回忆起,在劫持行动发生前的几个星期里,不断有来自车臣的“老乡们”造访鲁斯兰的夜总会,他们在主人殷勤招待下,看剧、喝酒、跳舞,参观剧院各个部分,了解剧院的一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10月底,这家夜总会正好在装修,因此,多名车臣绑匪就伪装成建筑工人,把炸药和枪支偷运到了夜总会的储藏室。
  车匪在莫斯科的地下组织预先通过关系,在郊外靠近机场的一个偏僻地方租用了一栋民房,作为秘密储存武器的仓库。在当今枪支走私盛行、治安管理松弛的俄罗斯,从非法渠道获得武器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到事发前,匪徒们已经在这栋民房里存放了数十件各类枪支和近两吨爆炸物。
  俄警方经清点后宣布,在此次人质事件中,绑匪共使用了120公斤炸药、114枚手榴弹、15支狙击步枪、11支手枪和其他武器装备。俄警方透露,这些武器装备直接来自于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经伪装后用长途车运到莫斯科。这一秘密运输工作早在袭击前半年就已经开始了。
  

反劫持,屡建功勋(9)
行动前3个星期,匪徒们开始按计划陆续离开车臣,出境方式包括:化装成老百姓合法出境、偷越封锁线、绕道国外等等。这些人一到莫斯科,即得到车臣地下组织的接应,迅速“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根据俄当局的事后调查,发动此次人质事件的车臣匪首巴拉耶夫早在袭击开始前两个月,就从俄罗斯南部坐火车秘密进入了莫斯科。而他手下的部分“寡妇军”成员也在10月初搭乘长途汽车,从与车臣接壤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进入了莫斯科。从被打死的车臣“寡妇军”成员身上搜出的车票证明了这一点,俄警方甚至已经顺藤摸瓜追查到了这辆挂着达吉斯坦牌照的车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