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温柔鼓声 >

第6章

温柔鼓声-第6章

小说: 温柔鼓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变并不可怕,但在不得不改变之前,因为预设状况所演练的种种担忧、沮丧才可怕,因为所谓“压力太大”而造成的失眠夜晚,如同深夜时有人逼你独自逛坟场一圈,或有人即将推你进外科手术房般的恐怖。
  但想了老半天,担心了一个月,真正面对状况时,最糟的状况往往没有发生。
  别再自己吓自己
  我也常在完成一件我认为很困难的事情后,有了海阔天空、如释重负的感觉。心想:明明很顺利、感觉也很不错嘛,我干吗那么烦恼呢?
  害怕本身,真的比要做的事折磨人啊!
  话说回来,渴望安定和安全是人性本然,任何的改变,多多少少令人害怕。对自己的未来所感到的压力,都是因为种种预设立场的害怕所产生的。
  害怕失去情人,害怕失去工作,害怕没有钱,害怕被别人笑,害怕自己很差劲,害怕没人认同自己……于是压力一层又一层像水泥模板似的叠上来。
  有一本畅销书,叫做《谁动了我的奶酪》,写的就是害怕改变的寓言故事。里头两只老鼠两个小矮人,在奶酪被搬走时,有的相信直觉、勇于改变,赶快寻找新的奶酪;有的本来不肯走,却因再饿下去也不是办法,只有被迫出发;有的坚持还在空空如也的老地方钻牛角尖想要找到奶酪,所以命运各有不同。这个寓言象征着环境改变时,人们的各种应对招数。
  寓言里有些一针见血的话,比如:
  不管我们是否害怕改变、喜不喜欢改变,改变就是会发生。
  只有当你不愿改变时,变化才会让你惊慌失措。
  只有当你觉得会有甜头吃时,才会想要改变行径的路径。
  虽然开始得晚,总比从来没开始好多了。
  对生活造成威胁的,并非压力太大,而是快乐太少。
  改变也可以充满乐趣
  改变也可以充满乐趣,只要想想,改变后你可以得到什么成长,并且乐于把不得不面对的挑战视为和命运下棋的游戏,反正,棋局已经开始,命运开始发动它的棋子,你按兵不动,也还是输。
  有位女主管研究:为什么多数上班族女性到后来没有男性优秀,得出一个推论:因为女性性格中倾向于以退为进,害怕改变、担心失败,能不接受挑战最好,所以日子久了之后,常常逗留在原地,而勇于应付挑战的男性已过五关斩六将,老早冲到前线去了!
  改变,是为了想要成长,即使含泪播种,我们也乐见生命不断地在欢笑声中收割,许自己一个甜头吧!改变就没那么可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回避痛苦
我们不想接受的痛苦因回避而永新且常在,还会扩大阴影。面对它,它也不会移除,但负作用力却会骤减。
  我的广播节目有个固定的健康单元,找医生聊各种疑难杂症。
  然而,名医也会生病,三不五时我就会发现,上节目的这位医生感冒了。一般人看到朋友感冒,都会习惯性地问:“看医生了没?吃药了没?”
  感冒是小病,这些名医当然不必跑去看别的医生,但据我两年来调查的结果,他们都没吃药,而且每个人的说辞都是一样的:“感冒嘛!吃药又不会好,只是缓解不舒服的症状而已。不如能忍耐就忍耐,以提高免疫力。撑不下去了再吃吧!”
  医生们每天都在开药,但尽量都不吃药,的确是一件发人深省的事情。
  有了痛苦,就想早点把它干掉,是人的本性,我们总试图马上跳脱痛苦,到一个比较舒适的地方。不过,正面迎接他的人也不是笨蛋,因为他们明白:不回避肉体上的小痛苦,是为了使自己的身体更坚强。
  承认陷于痛苦反而更可以超脱
  我不是请大家在感冒时也效法名医们,硬撑下去、不碰药物。我想到的是精神上所面临的痛苦问题: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挑战,我们也常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或折腾,每一种失落、失败、失恋都带来程度不同的各种痛苦,但大多数的人并不肯面对痛苦,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只想赶快驱逐它;希望有个术士赶快来施法,念一声“天灵灵、地灵灵”,一分钟内魔障尽去。
  “有时,因为我们不肯安住在一无所知的疑虑、尴尬和痛苦中,所以一再地造作出一些愚昧的行径……”比丘尼佩玛·丘卓这么说。
  企图排除自己面对痛苦的各种可能性,就好像把地球上所有崎岖不平的地面铺得光滑平整,这对生命而言,其实是一种侵犯。
  当痛苦忽然来袭,如果不勇敢面对,只想逃走,痛苦反而会像细菌般的分裂。假装若无其事是没有用的,承认身陷于痛苦中,反而可以超脱苦楚。
  我们都看过很多被精神上的痛苦折腾的人,也试图安慰过他们,但其实我们都晓得,只有他自己能够度过痛苦。我们只能做寒夜中那盏不灭的小灯,却不是他的麻醉剂和止痛剂。
  回避才是最坏的方法
  在我的经验里,愿意正面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痛苦的人,比那些企图回避痛苦、假装没事、用谴责他人或抱怨命运来减缓痛苦的人可爱很多,将痛苦化为正面经验的可能性也大许多。
  我自己知道面对痛苦是多么难的事情。在我终于感觉自己不再被痛苦威胁,我把以前所不能坦诚面对的种种人生问题写成《昨日历历,晴天悠悠》这本书,写完之后,我的感觉是放了自己一马。
  也有许多读者告诉我,看我可以那么勇于面对过去,他们发现自己也不必回避面对生命中必然有的苦辣辛酸经验。一位有亲友以自杀方式离去的朋友也对我说,他的家庭一直隐藏哥哥去世的事实,没有人愿意谈论此事、面对此事,在暗中互相责怪,而把一个家弄得阴阳怪气、分崩离析。现在他知道,最不想发生的事发生之后,回避才是最坏的方法。
  酗酒是一种回避。嗑药是一种回避。耽溺也是一种回避。自杀当然是对生命的回避。
  我们不想接受的痛苦因回避而永新且常在,还会扩大阴影。面对它,它也不会移除,但负作用力却会骤减。
  “曾经在生命中发生的事实会一直存在,我们无法当做它不曾发生,或将其转化为其他形式。因为过去的历史,会一直凝视我们,并与我们的灵魂相通对话。”二十多年前的林宅血案震惊一时,二十多年后,林夫人方素敏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这一句令人动容的话。
  是的,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痛苦的原因。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还好我没有成为自恋狂
均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人生,自恋狂的人生是失衡的。成功绝非来自于优秀成绩的护航,是在现实中反复淘洗,才练就“大风大浪我不怕”的坚定性格啊!
  这是一个朋友的心路历程:
  婉真从小一直都是班上第一名,就算失手,也不会低于第二名,在长辈眼中乖巧懂事又可爱。然而上了高一之后,课业对她来说却不再轻松,有好多科目都像在和她作对似的难以理解,自此她开始脱离优等生的行列,成绩一落千丈,意志也因之消沉,大*考考了三次没考上,求职时很不顺遂,几次谈恋爱也惨遭对方“无言的告别”。每次失败都让她感到无法原谅自己,关起门来大吼大叫:“为什么我会沦落如此?”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甚至想到以自杀结束失败的一生。
  有一天,她听了一场演讲,演讲者的一句话“接受你的失败,在失败中学经验”才使婉真改变对自己的态度。她不再因失败而苛责自己,也学会一笑而过,认定“只要学到一点新经验,就不叫失败”。从此生命中才出现阳光,不再觉得自己活在世界上只是个耻辱。
  生命中终于出现了正向的提携力量。
  强中自有强中手
  婉真并不是罕见特例,很多被认为“小时了了”的人,都曾面临这样的质疑。小时成绩好,长大若没有在社会上取得相对优势,好像都会有“无颜见乡亲父老”的羞愧感。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验:我这个中学毕业考全校第一名的学生,竟然在上了北一女后,第一次月考考了四十多名,难过得差点吃掉所有的考卷,拼命拔自己的头发出气,根本不敢把成绩拿回家给家长签名,患得患失了很久。
  入社会时,失落了好些年,一直都没有办法得到足以夸口的肯定,更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智商退化了?失业时更惨,连家都不敢回,怕有人讥笑我。
  成绩优良,让我自尊心强,自信心却有待磨炼而坚强。
  为了一两分锱铢必较,是每个从小成绩优良的学生沉重的压力。
  这种性格有时会持续到长大成人。各行各业之中,总会有一些人,看不得别人好,只要别人可能赢过他,就在背后不择手段进行诽谤与打击,以为只要把某个人拉下来,自己就可以挤到前面去。
  事实上,也许中伤别人确实可以把他拉下来,但自己未必就能挤向前去。社会上的竞争不比考试上争排名,让排前面的人多扣几分,自己就可以更上层楼。
  我们忘了,社会上的竞争都不是在争名次、争面子,只有实力能够长治久安,否则江山代有才人出,靠诽谤是诽谤不完的。
  孩子从小总是前几名,父母当然会深感骄傲。然而,“小时候胖不是胖”,从小习惯于名列前茅的人,在面对挑战时,虽然比较有自信,但神经总是绷得很紧,个性往往缺乏弹性,对于小小的失败则过度自责。
  后来想想,在念高中和大学时,有那么几次机会得到倒数几名,对我来说其实比拿第一名有正面意义,自此我知道自己以前的第一名只是“山中无老虎,猴子当大王”,强中自有强中手。
  因此我没变成自恋狂。
  自恋狂的人生会失衡
  什么叫自恋狂?美国有个心理学家鲍梅斯特这么下定义:他们只想在镁光灯下表现杰出,只注重人前的表现,人后却夸大傲慢、难以相处,渴望他人崇拜,不在幕前时的表现则逊得像个隔夜的气球。
  我听过很多在成绩上“求好心切”反而伤身的故事。
  念北一女时,有学姐因为受不了功课压力而跳楼自杀;有位朋友的哥哥则从小成绩优异,只是因为没考上第一志愿的高中,自责甚深就住进精神疗养院里,从此没有再出来……
  在社会新闻中也看过一个惨痛的例子:有一位退休的小学老师,晚景凄凉,因为他唯一的儿子念大学的时候念的是第一志愿,却因读书读到精神失常,不小心跌坏了脑袋,成为植物人。老伴照顾卧病在床的儿子几十年,身体受不了先离世了。他自己行动不便,没办法再照顾孩子,只好求助于社会。镜头扫到老先生家里,挂的全是孩子“品学兼优”的奖状,情何以堪?
  均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人生,自恋狂的人生是失去平衡的。
  不可否认,也有不少优秀人才是从小就脱颖而出,几乎一直都是第一名,然而他们的成功绝非来自于优秀成绩的护航,是在现实中反复淘洗,才练就“大风大浪我不怕”的坚定性格啊!
   。。

不要叫我第一名
绷得太紧的弦总是会断在最脆弱的地方,一路往前冲的人,若不经一番领悟或病痛折磨,不会了解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已经过了头。
  “这一次月考考第几名?”小朋友们只要开始上学,就会发现排名的压力很大,不但父母要问你第几名,几乎每个成人在与亲朋好友的小孩第一次见面时,都会顺口这么问。
  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也常不知不觉地学着每一个年代的大人,把压力传递给小孩。
  现在的孩子压力更胜以往,因为父母们都很重视教育,一进小学,竞争就非常激烈。不比从前,只要天资聪颖或肯用功点,成绩就不会太差。
  有对朋友夫妇都是医生。他们深知从小要维持成绩优良,压力不小。本来不想给孩子太大的心理负担,但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后,这对父母的信念面临挑战。第一次月考,他们的孩子除了数学九十六、国语九十九之外,其他各科都是满分,看来分数已经不错了,但孩子的排名竟然是班上的第三十名!全部满分的就有十来个,少了几分的也很多,他们孩子的扣分都在重要科目上,排名就一直往后退。
  本来打算给孩子快乐童年的父母开始忧心忡忡地讨论,以前他们俩都是轻轻松松就可以拿第一名的学生,怎会生出一个“中下程度”的小孩呢?是不是应该让念小一的孩子上“课后辅导”?
  还好,最后这对父母讨论出一个理性的结果:如果撇开自己的面子问题,不要为“医生的孩子怎么考三十名”这样的闲话钻牛角尖的话,其实,孩子的表现已经很不错,才少了几分而已啊!而且往大方向来看,对人生而言,一次考试考得好坏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