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拖延心理学 >

第8章

拖延心理学-第8章

小说: 拖延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招克服恼人的拖延    
▼五分钟摘要:拖延是经学习养成,你也可以通过学习甩掉陋习。

除了迫在眉睫的紧急状况,我们有哪件事不是能拖就拖?面对压力、害怕失败,甚至力求完美,都让我们选择推拖拉。拖延是危害生产力、破坏创造力最可怕的隐形杀手!

面对压力、害怕失败,甚至力求完美,都让我们选择推拖拉。其实,要真正克服拖延,就必须面对自己的既定观念,以及自己对「失败」、「完美主义」和「任务伦理」的定义。只要能更有效掌握自己对于任务的想法以及自我激励的方法,自然就能提升任务效率和生产力。其克服拖延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正面的自我对话

一定要在心中和自己进行正面对话,给自己正面的心智图像,这样才能适切导引自己的能量,多缔造成果,少庸人自扰。具体来说,应该采取下行方法,让自己的内在对话从拖延者转变成行动派,这些方法是:

●拖延者:「我必须完成……」 行动派:「什么时候可以开端……」

如果一心只想着要做完任务,一定会觉得怎么永远都做不完,反而应该去想,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着手进行必须完成的任务。只要认清,重点是要让方案有具体进展,就能够激发能量并且提升投入的程度。

●拖延者:「这个案子太庞大了……」 行动派:「我可以先跨出一小步……」

如果光想着一件事情有多重大,就会感到不知所措,应该思考怎么朝正确方向迈进一小步。跨出这一步,再跨出下一步,然后再不断前进,直到达成目标为止。

●拖延者:「我必须做到完美……」 行动派:「我可以接受自己是平凡人……」

如果告诉自己,打从起步起就要十全十美,就从不会接受高难度的挑战,反而应该允许自己在一开端时犯些错误。每项重要的方案一定都会有发展曲线,在初期试行阶段一定不会如自己想像得那么顺利。

●拖延者:「我没有时间休闲……」 行动派:「我一定要花时间休闲,这样才能……」

如果心里其实想要从事其他活动却不得不任务,就会感到愤愤不平,这会让自己故意拖拖拉拉,心不甘情不愿地任务。要排除这种心态,就要答应自己,只要达成方案中的部分任务,就给自己奖励。

把下面这些话变成自己任务上的箴言:

「我决定要着手进行自己负责的重要方案,一次迈出瑕不掩瑜的一小步,而且要想到,等到自己完成一部分任务,就会有时间用来休闲。」

■二、立体思考法和反向行事历

这些工具是用来对抗对于不知所措的恐惧。如果能够不再感到不知所措,也就应该能做到不再拖延,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

■利用回推法推算进度

如果负责处理规模相当庞大的方案,有时会不知该从哪里着手。要排除这种状况,可以尝试用下行方式,运用立体思考法和反向行事历:

●视图整个方案:并且区隔出几项规模较小的合理阶段。要记住的是,不要想一步到位,而是要把各个阶段分配到接下来几天和几星期之中。

●从方案截止日期回推:并且由后往前订出自己必须达成哪些里程碑。

为了举例帮助,假设你在4月初接到一项大型方案,必须在6月1日完成,反向行事历就可以这样订:

○6月1日:把结案报告在早上9点交到主管桌上
○5月28日:做最后修正,撰写正式报告
○5月15日:完成报告初稿
○5月1日:完成研究任务,开端草拟初稿
○4月25日:完成电话跟踪访问,汇整数据
○4月18日:开端电话跟踪访问
○4月14日:寄发问卷
○4月10日:问卷定稿备用
○4月5日:完成背景研究
○4月1日:和主管讨论方案目标

●我都会设置每天任务的排程,并且按照排程进行任务。

■三、入神状态

任务不要等到想做才做,应该让自己进到入神状态,摒除一切杂务,集中全副精力在手边的任务上。学会随时能进到入神状态,就能够缔造更多成果。

■让左右脑一起开攻

职业运动员口中的「进入状况」,就是要隔绝一切旁骛,达到高人一等的运动表现。只要进到这种状态,就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而且内心也会相当平静,可以把压力转换成动力。进到入神状态,就可以同时运用左、右半脑,也就是逻辑和创意。

■设计进入入神状态的仪式

最好要养成小小的仪式,只要展开一项方案就进行这个仪式。仪式如下:

●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深吸一口气,稍微摒住呼吸,然后把这口气全部吐出来,反覆进行3次。在吐气的时候,想像自己释放了所有感受到的压力。

●然后就要感觉自己的双脚,放松腿部肌肉,感觉自己肌肉的紧张随着吐气逐渐释放。



▼大师名言

※「拖延是通过学习养成的,也可通过学习加以排除,必须设计其他工具来应对自己的恐惧。」──尼尔?费奥瑞

※「人生中所有最重大、最关键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无解的。问题本身是不会解决的,却会因为人生面临更紧要的急迫状况,而逐渐消失。」──卡尔?容格 瑞士心理学家 

心理学大师:做事拖沓的几点分析和解决办法
procrastination(拖拉)的形成  
         
1. 一个人认为自己5天之内可以做完一件事情,所以在离deadline还有15天的时候一点不着急,直到最后只剩5天了才开始。 
2. 这种紧迫感和焦虑往往促发人的斗志,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情的状态。 
3. 最后拿到成绩的时候,成绩往往不是很差,这样子就强化了自己最适合在deadline之前短期高压的状态下工作的心态,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 
这一个部分写得非常符合大部分有拖沓习惯的学生的经历。因为学生往往非常聪明,所以哪怕最后只剩一点点时间了,也会完成得不错;从而自认为自己最适合这样子的工作状态。周而复始,反复循环。 
procrastination的其他特点 
1. 没有自信。因为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 
2. 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因为我一直很忙。 
3. 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4. 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 
5. 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 
6. 受害者心态。我也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得自己做不到。 
procrastination的浅层原因 
1. 太难 
2. 太耗时间 
3. 没有相关知识技能 
4. 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做不好 
procrastination深层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1. 完美主义。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解决方法:对自己说现在的状态就已经很好,可以开始 了。每有一点进展都鼓励自己。意识到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伟大的作家,诗人,艺术家都是断断续续完成他们的杰作的,自己也可以如此。 
2. 抵制与敌意。这个老师对我态度太差了,所以我不高兴作他布置的作业。解决办法:要意识到,不完成作业受害的是自己。不能仅仅因为一个老师的态度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3. 容易颓废。任务太难了,或者别人都不需要做我干吗要做,不能忍受持续做这件事情,等明天再做吧。但是往往明天到了,心里还是不高兴做,又继续往后推。解决 办法:寻找一切可以找到的帮助,设法降低事情的难度,取得进展;暂时推迟自己想要放弃的心态,每天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这一点也很符合很多学生的现 状。因为不是人人都对自己的课题感兴趣的,所以容易产生厌倦感,所以不容易定下心来完成相关任务。解决的办法如上所说,向别人寻求帮助,听取建议,同时可 以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告诉自己其实每一个小部分都很容易就能完成。 
4. 自我贬低。如果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的估计会越来越低,即使以后完成好了,也认为是运气。解决办法:接受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赞扬;自己对自己进行勉励。 
治疗的步骤: 
1. 意识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 把拖沓的原因一条条写出来 
3. 一条条克服这些原因 
4. 开始做事 
  拖拉是阻碍个人成功的绊脚石,却时常出现在我们左右。 
作者是两位对拖拉 (procrastination) 进行研究的心理学教授,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 
1。 百分之二十的人认为自己是长期拖拉的人。对他们来说拖拉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并不适应它。这种状态充满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不能按时付帐单,他们忘了买音乐会的门票,他们直到圣诞前一天才去买礼物…… 
2。 拖拉并非不重要,虽然通常我们不把它当作一个严重问题。它其实是一个自我调节的深奥问题。通常我们都宽容别人拖拉的借口,这也是问题的根源。 
3。 拖拉并不是时间管理或者计划方面的问题。拖拉并不因个人对时间的估计能力而不同,虽然这些人会更乐观一些。ferrari 博士强调说:“要一个拖拉的人做一个有计划的人,就像让一个长期消沉的人马上振奋起来一样。”
   
4。 拖拉不是天生的。它是从周围的人学来的,但并不直接。它可能来自强权的家教,拖拉甚至可能是一种反抗的形式。这种家庭环境下,朋友对拖拉者的宽容会助长这种习惯。 
5。 拖拉的饮酒者会有更高的酒精需求量。拖拉的人会喝的更多,这是自我调节有问题的表现。 
6。 拖拉的人对自己撒谎。比如“我更想明天做这件事”,或者“有压力我才能做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拖拉者的另一个谎言是时间压力会让他们更有创造力,其实这只是他们的感觉而已,他们是在挥霍时间。 
7。 拖拉的人不断找消遣的事儿,特别是自己不需要承诺什么。查看电子邮件就是绝佳的目标,这样的事情成为他们调节情绪(比如害怕失败)的一个途径。 
8。 拖拉并非一模一样。拖拉的人有不同的原因,ferrari 博士定义了三种基本的拖拉者: 
* 鼓励型,或者说找刺激型,他们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 
* 逃避型,他们回避失败的恐惧,甚至害怕成功,但实际上他们非常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他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 
* 决心型,他们没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对应对事情的拖拉。 
9。 拖拉带来的损失巨大。健康是其中之一,研究表明拖拉的人更容易患病。拖拉也影响人的情绪,也会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 
10。 拖拉会改变人的行为,但不会耗费多少精神力量。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念头就能马上改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高度规范的认知行为治疗来解决。 
对行事拖拉的人进行劝诫就如同让抑郁症患者高兴起来那么困难。”法拉利教授认为,劝导对拖拉症患者来说作用微乎其微,关键还是要靠自己下定摆脱拖拉惯性 的决心,这需要很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完成。试着结合以下10个窍门,可能会更容易一些。记住,每达到其中一项,你就离成功进了一步。 
明日复明日 “拖延病”的处方 
case 1:我经常担心事做的不够完美。但尽力做了完美主义者,可做事的效率不是很高。经常接到任务以后,心里想的是尽快完成,可总是一拖再拖。为什么? 
→病名:担心引起的拖延病。 
→处方:总想把事情做的完美一些,但压力越大就越担心做不好事迟迟不敢付出行动。总是把万事的结果定为,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只要作错了一点,做的再好也都是错的。出了事就算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会揽到自己身上。 
首先得醒悟“自找担心”是多么消极的事情。 
假如,在准备报告时,最初就能写出完美的报告是不可能的。一定会有一些偏差也有理论上说服力较小的地方。所以,完美是不存在的。追寻一下到现在为止你所做过是事有多少事是完美的,一定没有特别完美的事。但一定也没耽误什么事。 
case 2:一旦接到什么任务总会担心“我一定能做好吗?做错了教授会不会责备我?”在想这些的时候时间已悄悄溜走了。 
→病名:自我指责的拖延病 
→处方:对过去一些失败的记忆会变成一种压力。想治好自我指责的病,可以把责任都推托到别人身上。不要因为善良的自卑感而把一切问题都自己扛。这样只会 让你的自信心下降。轻视自己之前先把责任都推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