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黑人总统奥巴马--无畏的征程 >

第11章

黑人总统奥巴马--无畏的征程-第11章

小说: 黑人总统奥巴马--无畏的征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英国,奥巴马与前任首相布莱尔和现任首相布朗分别举行了会晤。当奥巴马离开英国回国后,布朗发表了一篇文章,称赞奥巴马和民主党的想法有助于美国渡过艰难危急时刻。这就等于公开为奥巴马背书,从而打破了英国不干预美国选举的传统。
  7月19日,奥巴马出访时,盖洛普民意调查奥巴马支持率仅领先麦凯恩两个百分点;7月29日回国后,奥巴马支持率已经领先麦凯恩六个百分点,看来出国收到了奇效。
  当然,奥巴马已经离开国内好长一段时间,而麦凯恩却已步步为营,一些重要的州岌岌可危。奥巴马要赶紧回国,重拾铠甲和刀枪,同麦凯恩展开大选前的较量。
  首先,他必须挑一个合适的副手。
  

4。副手:寻英雄求得良将辅佐
等待:副总统的痛苦生涯
  有人说,美国总统的权力犹如帝王,副总统的地位形同虚设。
  当然,总统去世或辞职,副总统可以补任,美国立国以来共有9例情况发生。也就是说,在43任总统中有9人是继任,这个比例的确很高。
  根据美国宪法,副总统虽然不是参议院议员,却是参议院议长,在法案表决打成平手的时候,才可以投上一票,这当然是制胜的一票。副总统还要协助总统完成部分行政事务。
  现在,每个政党都会同时提名本党的总统候选人和副总统候选人,副总统与总统候选人共进退。美国两大政党总统候选人需要通过初选产生,副总统候选人则只需总统候选人提出即可,所以奥巴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寻访合适的人选。
  寻枪:奥巴马访遍天下英雄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奥巴马专门委任三个人成立了遴选委员会,组织寻访团,遍访各路英雄豪杰。
  对于奥巴马而言,这个副手必须能够弥补他经验的不足,最好有行政、外交或者军事资历。针对共和党和麦凯恩的抹黑手段,副总统候选人必须能够冲锋陷阵,敢打敢拼,充当唱白脸的角色。
  当然,还要考虑到副总统的支持者和所在的州是否有助于拉拢特定的选民。
  英雄谱上值得考虑的包括“女英雄”希拉里、弗吉尼亚州州长、奥巴马的哈佛校友、50岁的蒂姆·凯恩、参议员埃文斯·贝伊、 新墨西哥州长、61岁的拉美裔人比尔·理查森及前美国参议员爱德华兹,但由于各种原因,均遗憾出局。
  当然,英雄谱上还有一位最为关键的人物:小约瑟夫·罗宾内特·“乔”·拜登(Joseph Robinette “Joe” Biden,Jr。)。
  拜登:少年壮志今得酬
  拜登今年65岁,爱尔兰裔天主教徒,是特拉华州资深参议员,连任六届。他29岁就在特拉华州竞选国会参议员成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会参议员之一,堪称政治奇才。拜登1987年就竞选过总统,2008年,他再次参加初选,但是很快就退出。
  拜登年龄没有麦凯恩大,但是资历却比麦凯恩老很多,国会议员生涯比麦凯恩长10年,参议员生涯长14年。他做过国会司法委员会主席,现在则为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
  在政治风格上,拜登以发表冗长演讲著称,当然他在抨击对方立场时毫不留情,所以作为唱白脸的副手,拜登显然是对付麦凯恩的一把利器。
  当然,拜登的负面效果也不容忽视。
  选择一名资深参议员作为搭档,似乎与奥巴马的“改变”宗旨不符。而且以拜登的经验弥补奥巴马外交军事上的欠缺,本身就表明了奥巴马对自己的不自信。
  现在奥巴马要团结曾经反对过他的各路英雄,向美国总统宝座发起冲击。
  顾问:300外交谋士
  外交是奥巴马的软肋,为了平息国内争论和弥补自身不足,早在出国之前,奥巴马就公布了一份外交政策顾问团名单。这份名单包括:
  克里斯托弗,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国务卿;
  奥尔布赖特,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国务卿;
  佩里,前国防部长;
  大卫·博伦,参议员、前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
  苏珊·莱斯,前助理国务卿;
  安东尼·莱克,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纳恩,前佐治亚州参议员,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
  霍尔德,克林顿政府时期总检察长;
  汉密尔顿,前印第安纳州众议员,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
  格利高里·克莱格,前国务院政策计划办公室主任;
  理查德·丹泽格,前海军部长;
  蒂姆·罗默尔,众议员,“9·11事件”专员;
  吉姆·斯泰伯格,克林顿政府时期国家安全顾问。
  上述名单中的十三人只是外交政策顾问团主要人员。
  建立如此强大的外交顾问团,既显示了奥巴马求贤若渴的品质,又摆明了要与麦凯恩分庭抗礼的决心。
  满载着各国好评如潮的“贡品”,收获了政治奇才“大副”拜登,建立了庞大的外交顾问团,“奥巴马战舰”开始驶向丹佛。在那里,民主党要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群英会。
   。。

5。团结:群英会丹佛吹响号角
民主党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横卧着号称世界七大自然奇观、美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而民主党的现状就有点类似“科罗拉多大峡谷”, “初选后遗症”在两个月后依然没有弥合,一些希拉里支持者拒绝支持奥巴马,还有一些奥巴马的支持者因为他立场的调整展开了攻击。
  民主党将全国代表大会选在了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毗邻大峡谷,奥巴马似乎要向大峡谷发起挑战。民主党要将丹佛大会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改革的大会和胜利的大会。
  八年前,奥巴马没有正式代表身份,只通过大屏幕眼巴巴地看着戈尔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四年前,他被邀请参加全国代笔大会做基调演讲,为克里与爱德华兹鼓劲;今天,他以主人的身份出现在了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
  “美国梦”就是这样一步步实现的。
  丹佛名人秀
  2008年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从8月25日到8月28日四天的时间里,除了修改党纲和一系列走过场的程序外,主要议题就是两个:讲团结、反分裂;拥护奥巴马,反对麦凯恩。
  在这样的大会上,政治明星要一一登台亮相。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媒体是奥巴马的上帝,最好的位置留给媒体,通过媒体向选民传达信息,而媒体往往是具有倾向性的。
  民主党代表大会显示出其为不同于共和党的群体。白人占65%,非洲裔黑人占23%,拉美裔占11%,黑人和拉美裔代表都高于全国的平均数,而男女代表各占50%。
  围绕团结制定四大策略
  为了实现民主党的团结议题,奥巴马主导的代表大会展示了四个方面的策略。
  策略一,突出党内标志性人物,打消疑虑。8月25日第一天的开幕式上,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迪恩和众议院议长佩洛西都呼吁代表和选民们支持奥巴马。而当身患癌症、正在住院治疗的资深参议员泰迪·肯尼迪意外地出现在大会现场,气氛达到了顶点。
  策略二,突出希拉里,释放选民情绪。看到政党的分裂,奥巴马才真正领略到希拉里的厉害。因此,必须突出希拉里,让希拉里倾诉、表达和受尊重,从而缓解选民情绪。
  为了凸显对希拉里的尊重,民主党安排希拉里做第二天的压轴演说,希拉里在演说中号召自己的支持者团结在奥巴马的身边。
  策略三,突出变革口号。在整个代表大会期间,最为突出的口号就是团结和改变。泰迪·肯尼迪谈改变,希拉里和克林顿也谈改变。
  策略四,突出草根阶层和国际家庭背景,拉拢蓝领选民、少数族裔和中间选民。蓝领选民是希拉里的支持者,少数族裔在个别州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而中间选民则常常决定了选举的胜负,奥巴马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奥巴马:我们不能独行
  奥巴马在8月28日面对万名观众发表接受提名的演说,将大会推向了高潮。这次演讲的主题就是“改变和团结”。而这一天是马丁·路德·金的纪念日。
  情报战:搅局和反搅局
  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共和党人决不能坐视不管,他们发动支持者在丹佛举办抗议活动,从而破坏民主党和谐热烈的气氛。
  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在前,媒体关注点都集中在了丹佛。为了避免本党声音被媒体屏蔽,共和党在丹佛民主党大会会址一英里左右的地方设置了“战情中心”。另外,他们还推出媒体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以打压民主党的选战声势。
  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初步达到了预期目的。然而,没过两天,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麦凯恩祭出的副手底牌,杀了奥巴马一个措手不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6。佩林:麦凯恩反推美女拍档
萨拉·佩林:因为我是一个女性
  就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刚刚结束、民调正反弹之际,麦凯恩出手了。8月29日,他向外界公布,阿拉斯加州州长萨拉·佩林成为副总统候选人人选。
  佩林全名萨拉·露易丝·希思·佩林(Sarah Louise Heath Palin),44岁,出生于爱达荷州,她是阿拉斯加州历史上最年轻的州长;阿拉斯加州第一位女州长;如果当选,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副总统。
  佩林是一位顽强的女性。她是典型的共和党保守派。
  佩林坚定的保守派立场还使温和派的麦凯恩得以与保守派拉近关系,而她蓝领家庭形象更有助于获得蓝领工人的支持。况且,佩林的魅力和“华盛顿圈外”平民政治家的形象给选民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是一个非考虑不可的因素。
  当然,麦凯恩首要考虑的因素是性别。
  麦翁之意:收获民主党分裂的战果
  麦凯恩为什么要选择一位女性做拍档呢?
  这其实还是民主党的问题。民主党内选战结束,近一半希拉里的支持者不支持奥巴马或者不表态支持,麦凯恩达到了初步目的。
  但是,随着希拉里不断发出支持奥巴马的呼吁以及民主党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越来越多的希拉里支持者开始考虑向奥巴马靠拢,麦凯恩的“战果”有被蚕食的危险。
  希拉里的支持者中,很多人是以希拉里的女性因素为第一考虑要点。选择一位女性做拍档,就可以将这些选民的选票收入囊中,再拉拢那些选择弃权的一部分,甚至对于转向支持奥巴马的人也能起到策反作用。而拉拢了希拉里的支持者,又可以进一步加剧民主党的分裂,从而使更多的民主党和中间选民向自己靠拢,实在是一举多得。
  但是,麦凯恩祭出的美女拍档也带有极大的冒险性。
  在选民看来,麦凯恩的行为缺乏合理性。阿拉斯加州面积虽然居全美首位,但是人口仅60多万,在全美排倒数第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州。佩林执掌州长之印仅逾两年,对华盛顿政治几乎懵然不识。
  不仅如此,选民最大的担心是,麦凯恩已近古稀之年,而且曾患有皮肤癌,如果当选总统,在任期内“驾崩”的可能性极大,根据美国宪法,佩林将继任总统,而她能担当起领导美利坚的重任吗?
  “萨拉旋风”:佩林势不可挡
  副总统候选人花落佩林的消息一传出,美国人似乎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他们对佩林不了解,对麦凯恩的“疯狂举动”也有疑问,所以民意支持率反应冷淡。
  2008年9月1日,共和党全国大会召开,刮起了强大的“佩林旋风”。她成为本次大会最引人注目的亮点,风头盖过了主角麦凯恩,而这正是麦凯恩需要的结果。
  9月3日,接受副总统提名以后,佩林携全家出现在美国人的面前,其乐融融的全家福,团结、和睦、向上,美国选民大饱眼福。
  在接受提名演讲时,佩林谦称自己对华盛顿没有政治经验,受到媒体和公众的责问在所难免。但她指出,接受提名不是为了让别人说好话,而是为了美国民众服务。她抨击奥巴马利用虚伪的变革提升自己的事业,赞扬麦凯恩靠自己实在的事业进行变革。她把自己定位为“斗牛犬”角色,笑称“冰球母亲”和“斗犬”的差别只在于口红。
  佩林当天接受提名的演讲收视率以3700万人紧逼奥巴马的3800万,大大高于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拜登的2400万,美国民众以奇怪而又兴奋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从阿拉斯加冰天雪地走出来的女性。随后,美国的政治明星效应迅速发酵。
  美国广播公司和华盛顿邮报在两党大会前公布的民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