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万户侯 >

第320章

大唐万户侯-第320章

小说: 大唐万户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根基,他明知这其中艰险。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了。我还记得他曾按着我肩膀说。如果他失败了,希望我能接着他遗志做下去。他真的失败了,而且是痛苦地死去,临死都未能瞑目,从那时起我就知道,要想解决土地问题,靠温和的一纸限田令根本就行不通,没有人会心甘情愿放弃既得利益,必须要用强硬的手段来改变,在这一点上,忍让是换不来土地,原则更不能向圆滑让步!”
    说到这里。他轻轻拍了拍郭子仪地手背道:“老将军明白了吗?李清所作所为决非仅仅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唐能千百年地强盛下去,现在有人说我独揽大权、欺凌宗室、营党结私,甚至有人将我比作汉之薰卓,这些我不想辩解、也懒得去理会,可是我希望老将军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郭子仪沉默不语,半天他才道:“但皇上也是年轻有为,胸中抱负远大,大将军为何不给他机会,非要闹得天下皆知君臣不和,皆指着大将军脊梁说这是唐之董卓,而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会呢?”
    李清摇了摇头,“当今皇上是我拥立上位,我当然知道他是个明君,否则我为何不拥立那种昏庸无能、整天只知在宫中享乐的宗室呢?那样岂不是更方便于我?”
    他望着郭子仪异常诚恳地道:“太上皇也是一个有为的君主,但从开元盛世到安禄山造反仅仅只隔了十几年,这是为什么?老将军想过吗?”
    郭子仪悚然动容,这个问题他也想过,可他找不到答案,最后只能归结李隆基用人不察,而安禄山狼子野心,今天李清忽然说出这个问题,着实让他的心中为之震动。
    “请大将军直言!”
    李清背着手慢慢走进一圈夜雾里,凝视着黑黝黝的城墙,忽然回头淡淡一笑道“其实老将军也能想得到,府兵制的衰败从高宗时便开始了,百姓无地,何以为兵?只是开元盛世的光环太过于眩目,掩盖这个严重地问题,待到开元末年,光环渐淡,无兵打仗地问题便凸现出来,以太上皇英明神武尚解决不了这个难题,而当今皇上年轻力薄,又如何能触动那些宗室的利益,没办法,这个恶人只能我来当,等有一天我缓解了土地矛盾,实现天下百姓耕者有其田,我自然会将大权交给皇上,让他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
    一番深谈,郭子仪显然有些被说动了,他低下头半天不语,最后长叹一声道:“或许大将军说得有一点道理,郭子仪虽不能尽绵薄之力,但也决不会阻挠大将军,今天仆固怀恩一事,就此揭过!”
    李清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快步走上前,握住郭子仪的手道:“深秋夜凉,请老将军早一点休息,明日将是最关键的一天,李清还得倚仗老将军的配合,拿下洛阳城!”
    郭子仪点了点,“大将军也早点休息吧!”
    两人拱了拱手,各自回了营帐。
    且说李清地特使辛云和蔡希德地亲信一起来到了西城墙,等候在此地人用篮子将他们拉上上城墙,辛云当即见到了蔡希德,表示李相国接受他的投诚,时间不宜迟,就定在明日上午,蔡希德大喜,连夜召集心腹会商明日投诚地安排。
    而辛云却悄悄地隐身在了浓浓的夜雾之中,辛云是现任羽林军中郎将辛云京的从弟,身高力大。武艺高强,是一员少有猛将,在安西军中。只有他才堪和李嗣业匹敌,但和他地外表相反,辛云思维慎密,又能言会道,所以李清便提升他做了自己帐前衙将,也就是两千亲兵的将军。今夜李清派他进洛阳城真正目的,是要他完成自己地一个计划。
    严庄和高尚长得颇为相似,面色焦黄,瘦
    庞上留了一撮山羊胡,身材又高又瘦,活象一只大虾和高尚精于谋略不同是。他更擅长内政。在河北时,正因为有了他广收钱粮,安禄山才能逐年募兵,慢慢地壮大起来,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后立刻封他为中书令右相。将所有地政务都交给了他。
    此刻这位大燕国地相国却坐在书房里怔怔地发呆,目光中充满了忧虑,当初他曾向安禄山提出过缓称帝、分田地地政治主张,但安禄山并没有采纳,攻下洛阳没多久便仓促称了帝。结果丧失了士族阶层地支持。只是当时军事上节节胜利。严庄也没有多劝。但就在崔乾佑全军覆没、潼关得而复失后。严庄便看到了危机。他又力劝安禄山放弃洛阳,要么回河北重新经营。要么去升州建都。夺取东南地半壁江山。
    可安禄山却一直迟疑不定,就在他最后下决心回河北时,却发生了安庆绪地弑父纂位之事,安禄山死了,严庄也失去了安庆绪地信任。安庆绪的心腹张通儒被封为左相、知政事。逐渐取代了严庄。
    外有唐军的大举攻城。而燕军却发生内讧,甚至包括安庆绪在内。这些领军大将各自为阵,互相谋算、互相拆台,本来兵力就比唐军少,这下如何保得住洛阳?大势已去啊!
    严庄长叹一声,将写到一半的奏折扔到一旁,写了又有何用,安庆绪会听吗?
    这时门外传来管家低低地声音,“老爷,府外有人求见?他不肯明说身份。”
    “什么人都要见我。”见!”
    过了半晌没有听见管家离去地脚步声,严庄眉头一皱,极不高兴地道:“难道还要我说第二遍吗?”
    “老爷,他还说老爷若不见他,将来、将来。音颤抖,说不下去了。
    “将来如何?说!”
    管家终于鼓足勇气道:“他说老爷若不见他,将来会死无葬身之地!”
    “胡说!”严庄重重一拍桌子,他刚要说将此人用棍子赶走,忽然,他醒悟过来,难道此人是。
    “快!快请他进来!”管家刚要走,严庄却又补充一句,“不要走正门,派人带他从后门进来。”
    严庄手忙脚乱地将桌面收拾干净,心情忐忑而紧张地等待着,他已经隐隐猜到,来人很可能是从唐营来地。
    过了一会儿,管家带来一个极其雄壮地男子,约三十岁,他没有说什么,直接将一张名贴递给了严庄,严庄只瞥了上面有几个字‘中书令右相’,心中惶然,立刻将管家赶了出去,亲自把门窗都关上了。
    辛云这才躬身行礼道:“在下是李相国帐前衙将辛云,奉李相国之命特来求见严先生。”
    “相国大人找我。现在彼此还站在敌对立场,怎好随意低声下气,他调整了一下心态继续问道:“李相国有何事找我?”
    辛云笑而不答,他从怀里取出李清地信递了过去,“这是我家相国亲笔手书,严先生看了便知!”
    严庄的手有些颤抖,他干咽一口唾沫,哆嗦着打开信,慢慢地、细细地看了起来,仔细推敲每一个字地含义,
    实际上信地内容很简单,让他写一封回信给远在长安的门下侍郎张倚,先在信中暗示他以前给安禄山写过投诚信,而这次是命他施反间计,将李清骗回长安,如果他能将此事办好,李清将来最少会保证他严庄一条生路,甚至封他为官。
    严庄心中极为矛盾,李清的这封信写得很自信,显然已经看透安庆绪手下文武官员都有了自保之心,而严庄被排挤,心中的失落使他更应该容易被打动。
    确实,安禄山既死,安庆绪又是个量窄地莽夫,跟着他早晚是死路一条,现在有李清的保证,严庄如何不动心,更关键是要他所做之事,对他来说是易如反掌,他手上就有张倚当年科举事件后写给安禄山的信,当然是请安禄山给李隆基说情,虽然当时写这种信是很正常,可是安禄山一旦被定为叛逆,写这种信就有了协从地嫌疑。
    严庄想了好一会儿,才终于提起笔给张倚写了一封信,命他在皇帝面前进言,挑拨皇帝与李清地关系,将李清调回长安,写罢,他又从一只盒子里找出十几封大臣私下向安禄山效忠地信,一并给了辛云。
    最后,严庄又写了一封回信交给辛云道:“请将军转交李相国,并告诉他,严庄愿为他尽一臂之力!”
第三百七十一章 心狠手辣
    宝十二年十月,唐军经过十余天对洛阳的猛烈进攻,守西段城墙的蔡希德突然投降,唐军从西门攻入洛阳,叛军诸将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唐军,而安庆绪则在二万虎卫军的拼死护卫下,从东门突围而走,奔相州而去。
    李清见己军疲惫,便命停止追赶,率大军进城安民,洛阳百姓扶老携幼来迎,全城欢腾,李清又命除蔡希德外,拿下安禄山一班伪官,连同所投降的李归仁、安守忠、牛介庭、张通儒等叛军大将全家良贱统统斩于市,又取其部下精壮手下充实安西军,其余老弱皆放归乡里。
    李清又命将陈希烈、张垍等投降叛军的原朝廷官员解押回京,十天后,朝廷圣旨到,高赞官兵大功,加封李清为尚书令、太尉、骠骑大将军,封郭子仪为太子少傅、尚书右仆射,封李光弼为幽州大都督、尚书左仆射,其余参战官兵皆有封赏。
    李清随即命大将李嗣业率五万军守洛阳,他自带大军返回长安,郭子仪也率河东军返京觐见新帝。
    这一天黄昏,大军眼看要抵达长安,一直心中疑惑的郭子仪终于忍不住问道:“相国,蔡希德投降被封云麾将军,可那李归仁等人也是举兵而降,却被大将军斩于市,相国为何不饶他们一命,用来抛砖引玉,引河北史思明等人投降呢?”
    他惋惜地叹了一声,又对李清道:“若相国不杀他们。反任他们高官,那田承嗣、张忠志等人见朝廷宽仁,必然无心死战,一旦我们再破安庆绪,他们见大势已去,必然会望风而降,可相国却杀了李归臣他们。解散其部属,这岂不是逼田承嗣他们死战到底吗?”
    李清却脸一沉,断然说道:“如果杀了蔡希德才会有这种情况,若过于宽容,无论他们抵抗也好、不抵抗也好。最后都升赏封官,那样才会骄纵他们,先死战,最后不得已才投降朝廷,反正也是封官列侯,天下哪有这等好事,不仅如此。若他们将来拥兵自重。不服朝廷调度,最后形成割据之势,天下人岂不是要指着我的脊梁骨骂死!所以他们肯效仿蔡希德固然好,若要和我讨价还价,对不起!我李清不吃这一套,最多费点事,但也决不能留下后患!”
    说罢,他一催马。向前军飞驰而去。郭子仪见李清态度坚决。他也无可奈何,只得苦笑两声。放弃了这个想法。
    不多时,巍峨长安城已遥遥可见,一轮夕阳下,延绵地城墙被染成了金红色,熠熠闪光,兴奋的情绪在大军中一层一层如波浪一般向后推进。
    这时一骑飞奔来报,“报大将军,皇上率百官在明德门外迎接大将军凯旋!”
    李清轻轻点了点头,随即下令道:“大军止步,就地扎营休息,待明日再各自返回军营。”
    一声令下,二十余万大军开始井然有序地安营扎寨,一座座白色帐篷拔地而起,一眼望不到边际,延绵竟达数里之远。
    李清则亲率五千精骑,和郭子仪一起,向明德门方向驰去,老远便看见羽林军护卫着一大群官员,足有数百人,当先一人,身着赤黄龙袍,头带冲天冠,正是当今天子李豫,而百官们则排成两列,在他身后肃然站立。
    五千铁骑势如奔雷,激起漫天尘土、铺天盖地而来,李豫及百官都惊得骇然变色,两腿战栗不止,离城门约五百步远,李清轻轻一罢手,五千铁骑齐刷刷停止下来,顿时鸦雀无声,只见尘土在缓缓落地,仿佛天地也在这一刻被钉住了。
    李清翻身下马,大步向李豫走来,郭子仪则紧紧跟在后面,只几百步距离,李清所过之处,俨如一只无形的巨手扫过,羽林军们纷纷下马跪拜在地,“参见大将军!。伏,响成了一片。
    郭子仪这才明白了李清手握大权的原因,军队!他控制了长安所有的军队,甚至包括护卫皇上的羽林军,正因为这样,皇上才形如傀儡、无权无势。
    不等他多想,他们已经走到了皇帝李豫的身旁,李清微微一笑,单膝给李豫跪倒,向他行了一军礼,“李清参见陛下!”
    随着李清跪下,后面五千骑兵一齐翻身跪下,动作整齐划一,干净而利落,“参见吾皇陛下,祝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李豫见李清给自己跪下,一颗紧张地心才终于落了下来,他知道这是李清在郭子仪和百官面前给自己面子了,心中欣慰不已,他急将李清扶起,埋怨他道:“朕早跟相国说过,见朕不必下跪,相国怎么又忘了?”
    李清笑了笑,低声对他道:“在外人面前总得给陛下一点面子吧!”
    一个‘外人’二字,却听得李豫心里极不是滋味,他勉强笑了笑,目光向郭子仪望去,郭子仪见皇上向自己看来,他急忙双膝跪倒,连磕了三个头,无比虔诚地说道:“老臣郭子仪,参见皇帝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