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万户侯 >

第26章

大唐万户侯-第26章

小说: 大唐万户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卷结束) ……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三十九章 初到成都(一)
    成都建府在天宝十五年,在此之前称益州,天宝元年,益州改名为蜀郡,置大都督府,节度剑南三十八郡,其中蜀郡下辖成都、雒、郫等十县,人口近百万,以丰富的物产和发达的商业、手工业著称,雄居大唐各州郡第二,仅次于烟花风流之地扬州,成都商业极为繁盛,货物从岷江出发,到嘉州再转长江东行,半月后便可以抵达数千里外的江南,甚至可以转船出海到日本、高丽,所以巨商大贾比比皆是,故而有‘剑南十富,九藏成都’之说。
    李清一行人,逶迤西行,渡涪水、过简州,当一轮血红的朝阳喷薄而出,射出万丈金光,成都高耸巍峨的城墙终于隐隐可见。
    “李老弟,我们赶了一晚的夜路,大家已经疲惫不堪,是否应找个地方休息打尖?”
    杨钊已经不是李清的下属,到成都后,李清自会带他拜访鲜于仲通,替他谋个差事。此时他伏在马上,一日一夜未下马,腰实在酸疼难忍。
    “大家再坚持一下吧!进城再休息。”
    虽经一夜的颠簸,李清却精神抖擞,脸上不见丝毫倦色,不等马车停稳,他纵身跃下,却一个踉跄,险些扑个嘴啃泥,吓得帘儿一声惊呼,困意顿去。
    “公子,杨大哥说的对,大伙儿都累坏了,是应该找个地方歇息片刻。”
    到了地上,李清才觉得自己已腿软如泥,回头又看看大伙儿,也是个个萎靡不振,眼睛熬得通红,他本想一鼓作气进成都,可眼前这个情形,真是不可能了。
    “也罢!杨大哥,你骑马快,烦请你到周遭看看,可有歇息的地方?”
    杨钊一指远处的几株垂柳笑道:“柳树后就有一家茶棚,我常去,不妨去那里歇息。”他一纵马,疾驶先去。
    “去前面的柳林处。”
    李清爬上第一辆马车,嘶哑着嗓子低令一声,车夫应了,挥动马鞭,几辆马车缓缓而行,只片刻功夫,便到了茶棚,天刚亮,茶棚里空空荡荡的,尚无客人,故杨钊先来告信时,连掌柜都惊动了,早带了几个伙计在路边笑咪咪候着,待李清一行人靠近,立刻一拥而上,牵马的牵马,迎客的迎客,大呼小叫,好一阵热闹。
    “掌柜,店里可有吃的?要热的!”一夜赶路,李清早已饿扁。
    掌柜早看出李清是这一群人的头,故一直不离他左右,见问,便笑吟吟答道:“小店拿手的就是面饼夹肉末,饼薄肉厚,再佐以热腾腾的大碗菜蔬肉汤,客倌可有兴趣?”
    李清早听得两眼冒光,喉咙里都要伸出手来,不等掌柜说完,他便急嚷道:“先上五十个肉饼,每人一碗汤,多放些姜葱,味道要辛辣点好。”
    “好!好!”掌柜回头大声叫喊几句,又对李清笑道:“听客倌口音不是成都人,等客倌先饱腹后,若有什么疑问,尽管问我,我在这里开店已经二十年了,成都的市井传闻,风俗禁忌,多少也知道一点。”
    “那先谢过掌柜了,我等会儿确实有话要问。”李清心中暗赞:“这才叫做生意呢!”
    霞光消失,天渐渐白亮起来,路上开始有行人往来,茶棚里人声喧杂,不知不觉竟已经坐满,在李清的邻桌,坐了五六个西域胡商,高鼻深眼,却说一口流利的官话,字正腔圆,丝毫不带半点胡音,细听之下,却又大吃一惊,他们竟是在谈唐诗,只听一重眉人低声吟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吟罢,他长叹一声:“四明狂客终于要回乡了,可我几时才能返回自己故乡。”
    他情绪低落,端酒碗连喝几大口,又发狂似的笑道:“我从商三十年,却没想到会栽在成都,都说蜀人厚道,我看此言虚啊!”
    旁边同伴纷纷相劝:“此回亏本是海家使诈,并非李兄不济,我们大家返乡,自然不会将李兄丢下,李兄跟我们走便是。”
    “客倌说得有失偏颇,那海家是松州吐蕃遗支,并非我蜀人,如果能一叶障林。”不知何时,掌柜竟出现在旁边,他向重眉胡商拱拱手道:“听客倌口气,似乎遭遇到了不幸,小店虽简陋,但也知一言为重百金轻的道理,客倌酒钱就算小店请客,只望客倌在外,莫要再说蜀人不厚道之言。”
    几个胡商闻言,纷纷起身道歉,随后结了酒钱,骑马往北而去,掌柜望着他们身影渐渐消失官道尽头,这才回对李清笑道:“商海险恶,他们一个外乡人怎可能斗得过海家。”
    “掌柜不妨坐下说话!”
    待掌柜坐下,李清不急不缓问道:“我也是来成都做生意的外乡人,掌柜能否给我讲讲成都商界的情况,还有那海家是什么回事?”
    掌柜上下打量李清片刻,笑道:“公子如此年轻就来成都闯荡,不简单啊!我们成都以商业繁盛闻名于世,机会多,自然风险也大,来成都从商,别的可以不说,但有几个人是必须要知道的。”李清精神一振,目光炯炯地盯着掌柜道:“掌柜请说,李清洗耳恭听!”
    “公子原来是国姓,要说成都商界可谓藏龙卧虎,巨贾极多,但能在成都呼风唤雨,跺一脚岷江都要漫出来的,也只有五个响当当的人物,第一人,和公子一样也是国姓,不过却是个真王爷,官任益州别驾,姓李名琳,是我大唐让皇帝的次子,其人富不在第一,但身份、爵位及声望都是其他四人不能比的,所以高居第一,但听说他年底就要回京了,可能这排名以后会有些变化;排第二的也是位大官商,官任剑南道采访使鲜于仲通,此人虽排第二,但钱却是最多的,李别驾一走,这第一的排名非他莫属。”
    “那排名第三呢?”小雨在李清身后突然插口问道,李清吓一跳,一回头,才发现所有的属下都围在自己身边,只有杨钊一人在远处悠然品茶,仿佛商界之事已和他无关。
    掌柜见众人听得入迷,得意地咳嗽一声继续道:“这第三便是刚才那群胡商所说的海家,传闻是松州吐蕃人后裔,酒楼、商号几乎各种行当都有涉及,但主要还是靠和吐蕃做生意发财,海家之所以被排第三的原因却有两个,一个是传闻他和京中的郯王有些关系,郯王偏妃便是海家之女;另一个原因就是海家和黑道有关系。”
    “黑道!”众人异口同声惊呼,在阆州只听说有些流氓、泼皮,成都竟然有黑道。
    “声音小一点!”掌柜急出声拦道,他左右看了一下,方才低低道:“这海家是成都一霸,若有什么赚钱的新行当,他定要插足,前几个月就有一播州大商人得罪他家,被逼得血本无归,最后据说连人也死在返乡路上。”
    李清心乱如麻,他不敢想象,他如果推出雪泥,那个海家又会是什么反应,还有他的连锁超市、大卖场,一切都是新鲜的行当。
    “第四名是石家,垄断成都的茶业;第五名是唐家,据说京师国子监、弘文馆的纸都由他提供。”
    掌柜侃侃而谈,但李清却一个字也没听见去,他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心中就象被一层淡淡的灰色雾霭蒙上——
    注1:四明狂客即贺知章,他提出归乡的时间是天宝二年十二月,本文因剧情需要,提前了四个月。
    注2:让皇帝即李隆基大哥李宪,将皇位让给李隆基,被尊为让皇帝。
    注3:天宝初年,益州改名叫蜀郡,很快又要改回,所以本书就不改了,省得读者糊涂——
    向各位推荐阳东的《荣耀大唐》,这本书是和老高的《晚宋》一起推的,都是签约没上架,老高的《晚宋》掐枝去叶,草草收尾了,但阳东的《荣耀大唐》却一直在极认真的写,已经六十多万字,更新也快,历史写得厚重凝实,笔调越来越老道,老高推荐他没有别的原因,心中敬佩。
第四十章 初到成都(二)
    当李清一行人进入成都城内,喧嚣、热闹的气氛立刻扑面而来,大街两旁是密集的茶馆和书肆,大小酒楼、食铺、客栈、青楼林立次比,街上更是热闹,卖艺的、算命的、卖狗皮膏药的,商人、货郎、武士、书生,深眼黑面的吐蕃人、服装怪异的南诏人、高鼻蓝眼的西域人,人挨人、人挤人,这正是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李清的车队在大街上艰难行进,车夫也无法赶车,只能牵着马小心翼翼地前行,一路上,不时有小孩从他们面前嬉笑跑过,留下一串笑声,李清笑吟吟地饱览这座唐朝大都市的风情,耳边只闻店铺小二的吆喝声、青楼前招客的娇笑声、酒楼里胡姬舞动的皮鼓声、茶馆里听书的哄笑声、卖艺围观者的叫好声,到处车如流水马如龙,李清心中豪气渐生,海家带来的担忧也早丢到脑后,他此时此刻只想高高站起来大吼一声:唐朝最繁盛的城市听着,我李清来了!
    车队在城市里足足穿行了近一个时辰,才到达约好的地点,张旺已早早等候在那里,他定的客栈位置不错,档次也高,唤作得月楼,紧靠最繁华的驷马桥,却又闹中取幽,众人卸下行李,早有几个小二上前帮忙,这时黑云压城、燕子低飞,阵阵闷热空气扑面而来,疾风骤起,眼看风雨欲来。
    李清心急,他将安顿众人之事扔给帘儿,自己立刻带上杨钊去拜访鲜于仲通,鲜于仲通的官邸也在驷马桥附近,小二遥指红木雕花之楼,二人步行,只一盏茶的功夫便到,官邸占地不大,和新政县的老宅有天壤之别,但也墙高院深,几棵浓绿的老槐从墙头探身而出,将墙外道路遮出一片阴凉,李清向守卫说明来意,几个门卫听说他们是从新政县的,那里可是老爷的故里,不敢怠慢,立刻将李清的名帖送进府内,很快,一阵豪爽的笑声传来,大门处出现了鲜于仲通修长而清瘦的身影。
    “贤侄几时到的成都?”
    李清急忙长施一礼道:“我一个时辰前刚进城门,不敢怠慢,放下行李就来见世叔。”
    鲜于仲通满意地笑笑,探身向李清身后望去,李清知其意,急道:“帘儿尚在客栈收拾东西,迟一、二日便来叩拜义父。”
    “到了我这里就是到了家,还要住什么客栈,你们住的客栈叫什么名字,我这就派人将她接来。”
    “好象叫得月楼,就在前面不远,不过我手下人众多,帘儿要安排他们,改日再说吧!”
    “得月楼?真是有趣”鲜于仲通不禁哈哈大笑,得月楼就是他的产业,确实是住到家里了,他唤过一人,叮嘱了几句,那人领命奔去。
    “我就是得月楼的东主,我叫人去给你们安排最好的食宿。”鲜于仲通笑道,眼一瞥却看见了一旁的杨钊,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消失不见,他笑笑问李清道:“这位是你的朋友吗?”
    “是!他是我在阆州认识的大哥杨钊。”
    “杨钊?”鲜于仲通眼中突然闪过一道电光,“我们好象在哪里见过?”
    杨钊立刻楫首道:“是,去年鲜于大人来新都县视察,便是我替大人牵的马。”
    “我想起来了,果然是你,你便是那新都县尉,怎么,你不在任了么?”
    “回大人,卑职已经期满退职了,穷困潦倒,多亏李兄弟慷慨相助,才没被饿死。”
    李清却没有吭声,他不满地瞥了一眼杨钊,明明他早见过鲜于仲通,却告诉自己只是久闻大名,看来此人口是心非已成习惯,当真是不可相信。
    李清的细微眼神变化却被鲜于仲通一一捕获,他老于世故,立刻便猜到他二人的关系决不是朋友那么简单。
    “在门口站这么久,走!进去说话。”鲜于仲通一把拉过李清,边走边笑问道:“适才你说手下众多,看来你混得不错,快给我说说你去阆州后的情形。”
    “我在阆州开了店......”李清便将这三个月开店的事,去枝掐叶地简单说了一遍,最后道:“运气确实不错,这三个月虽辛苦些,但下一步谋发展的本钱却赚到了。”
    说着,三人便进了客堂,分宾主落座,自有下人给他们上茶,李清又从怀里掏出二十两银子,向鲜于仲通面前一推,笑道:“当时世叔可没说要利息,所以我只还本。”
    “你这个油滑的家伙,商人借钱,那有不收利的,我不说的意思,就是将这银子给你了,也罢!既然你执意要还,那我就收下了。”他嘿嘿一笑,不等李清反应,迅捷无比地将银子收回。
    鲜于仲通随口又道:“贤侄此番来成都,不知想做什么?
    “我还没有想好,特来请教世叔。”
    他本来是想开超市开大卖场,但那只是他初到唐朝的想法,几个月的打拼,他早已明白这是不现实的,且不说交通物流,更关键是在唐朝城市的每个坊里都有一个墟市,里面东西样样齐全,且种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