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通稿2010 >

第2章

通稿2010-第2章

小说: 通稿201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在一个转角是高二女性和高一男性的交汇处,一批往东,一批往西,稍微一留心就会碰到学姐起伏的胸部。学校要早上跑*认为是很落后的规定,它的出发点是锻炼我们的身体。但好歹也得保证了睡眠才锻炼身体吧,脑子可是老大。

  最近又流行天下第一操,第一次看到时我竟把最后一个名词看做动词。看了半天才看出来,那是人,不是机器人。

  我当时是在重点班,所以时间更赶。班级重点不重点其实很好区别,放眼望去,班里有很多恐龙的都是重点班。(当然不能全部枪毙)

  我说过会回去看一些人,可是两年了我一次也没去过。

  即使我转学了,我的时间依旧很赶,上学就好像一件和时间赛跑的事。关键是跑完了也没人给我们送水。

  当时晚上只有30分的就餐时间,而这段时间我又想做很多的事。吸根烟,(吸完之后又想刷刷牙),拉个屎(拉完之后又想洗洗手)。

  可是时间不允许啊!只好两者取一。所以我周期性的坠痛,异味。

  学校的时间不仅每天赶,天天都赶,它就像流水一样伴随翻书的声音哗啦啦的响。

  接着是早读。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早读是应该废除的。如此高强度的学习却没有充足的睡眠,过度的用脑会带了多么高的学习效率?我记得当初一位老师说过,在听到铃声时就像触电一样跳起来。这样早上被惊醒,一天有精神。

  这位老师说的话和很多学生的真实情况是完全相反的,我们从早上开始疲惫,然后一天疲惫。

  一天之计在于晨,这话没错,可是鸡都还没叫呢,太阳也没升起呢。这是早上还是晚上?

  我刚到G中时是在白天,很纳闷为什么一下课大家都去和桌子亲密接触。呆了几天后,我就明白了,我也呛不住。其实谁都呛不住,但是大家都可以麻木。

  那时候一个月回一次家,代价是晕四个小时的车。

  父母满心欢喜的看我们一眼,结果一眼要付出三百元的代价。

  到了家连自己看了十几年的电视机也会显得陌生。

  那时候我是害怕回家的,因为学校几乎每周都买辅导书,每本又那么贵。

  老师的意思是,团购是不打折的,即使打折也是打老师的折,这样一本赚两元,十本赚二十,两千本就是四千块钱了。够老师们去饭店海吃一顿了。

  有上级领导来我校视察的时候时间更赶。不仅要做完作业给老师看。还要要打扫好教室,楼道,宿舍,甚至厕所给领导看。

  但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我忙活了半天一个领导的影子也看不到。

  中午饭店门口的奥迪跑车一字排开,原来“我校”在这里啊。

  中午的时候课程表写的是12:40到2:10午休。

  但是到了一点半就得下去午预习,学校的意思是,预习等于休息。学生怎么能老休息。

  抱怨是没有用的,在我还没抱怨之前就有老师告诉我了:这里是人才的产地,适应不了只能说你没有毅力。

  可是我不愿在努力之前做被奴役的奴隶。

  我是人,你非要给我带个套。

  对不起,我从前,现在,以后都用不着并且永远都不会用。
  作者题外话:这一章我比较喜欢  因为像是散文和杂文的结合

节假日的问题
记得07年*门把原来五一十一的假期那拿出几天送给清明端午,我那时天真,竟然以为我们学生的假期会多。经过这几年,我发现我彻底错了,在学校,清明端午不放假是很平常的事,平常到大家会问,放假干什么?

  而且针对上文所给的理由实在牵强。我从来不觉得多放一天假就弘扬了传统文化,就像你也不觉得一个当官的和一个美女睡了一晚上就一定要记住这事并将它弘扬。

  何况我说了,在学校清明,端午不放假是很平常的事。另外,弘扬传统文化应该是语文的事,但是语文教学从来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国粹,以至于到了现在还有很多状元没搞明白戏剧和京剧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昨天看到一则新闻,大体上是说,今年高考跳楼的人太多了,*要*把双休日和节假日还给现在的高中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些年媒体都会胡说)。

  我其实很想告诉我敬爱的总理,其实这样是很难的。下文是原因,其实很简单。

  当所有学校把假期真的用来休息,某个学校的领导觉得他们学校休息,我们学校学习,时间砸进去升学率就高了,入学生就多了,自然赚的钱就多了。 一些学校看到上文的那所学校,觉得这样自己学校的升学率就低了,学生就少了,钱就没得赚了,也就把假期取消。

  等到某些大胆的学生向*举报时,*开始下达规定——今年假期学生禁止补课。命令是对的,结果却是错的,它不补课就直接开始上课了。

  以我现在的学校为例,我们高三每月回家一天,赶不上节假日还好,赶上节假日很有可能更一个半月才会回一趟家。

  这段时间如果有亲人病重的话是很糟糕倒霉的。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孩子在高考期间老爸病重,母亲为了不影响孩子的高考,瞒着儿子,死了还瞒着。我理解这个母亲渴望孩子望子成龙的炙热的心,但我就是无法接受他的所作所为。

  高考年年都考,今年考不好明年还可以重考,明年考不好后年还可以再考。我们村子里考上大学的普遍读过高四,考的好一点的普遍读过高五。什么时候我想到十八岁上高中都会觉得青春原来是用来消耗的。

  本来高三是压力最大的时期,应该多休息,但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态度是休想休息。

  我觉得,节假日的问题确实是个不小的问题,因为我经常听到法定节日这个名词,高三的生活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原来法定的东西也是可以违反的,而且你报警的话相关部门还会放狗咬你。

  对于这个问题,地方性教育监察部门纯粹是个摆设,因为地方教育力量有限(其实中国很多地方都存在这个问题),老师又没有水平。(中国的牛逼教师全去了牛逼的学校,为的是钱还是名,这我不好说)。想来想去都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升学率,所以只能牺牲节假日。

  我们上学交了很多钱,也算是一种消费,按理应该买卖双方心甘情愿,但补课这东西给学生的感觉不亚于被抢劫。学校一厢情愿也就算了,还要交补课费,水电费,住宿费。交来交去大家都觉得补课是花钱买罪受。

  我们上届高三暑假只放了十五天假,按理说温室效应会使地球越来越暖,我们应该多放几天,但我们整个暑假也好像就放了十天。

  那么高的气温,那么多人制造的二氧化碳;那么不要脸的学校领导,那么吃白饭的*门。想来想去都觉得,这确实不好受。 txt小说上传分享

高三的问题
最近我被老师要求写了很多关于高三的作文,写的时候很痛苦。因为要一段一段的凑。

  老师也让我看来一些好同学写的。我的这些同学用的字词很恰当,修饰很完美,对仗很工整,但我这辈子就靠高三了这个主题实在是弱智。其中有一个同学很夸张的告诉我某某大学的升学率是94%。

  我觉得当下最要紧的不是让这些人参加下一个高考,而是让他们到大街上看看。然后他们会发现,有一些专科的就业率都到了100%。

  大学的就业率应该是一件没有准确率的数据,我估计你像某某一样从清华出来去卖猪肉照样不能算你失业。只是原来上了四年的大学也可以回来去做不用读中学就可以做的事。也不能这么说,听说人家都靠名气开了百家连锁。我看我出了这本书去买辅导书肯定也有得赚。

  我上中学时,就有老师跟我说,你这辈子就靠初三了,到了现在,又有人告诉我,你这辈子就靠高三了。

  我很想问他们,你的人生就靠考试啊!是不是考不好了你就没生育能力了?命运在你手里,干嘛非让中考高考和你一起握着。我自始至终都不觉得高三会改变谁的命运,不信你可以问问你的老师,他是在高三那年就决定要当老师的。

  其实高三这一年是很多人都会迷茫的一年。考哪所学校,高不成,低不就。清华北大不是人人都可以去的。报哪个专业,今年热的专业搞不好四年以后就凉了。还参不参加高考,不参加又听说打工比上学还苦。上学就够苦了,打工竟然更苦。高考完了,确实高不就,低不成。没办法了,只好跳楼了。

  说了老半天我们的命运真的让别人握住了,这实在是一件悲哀的事。

  我觉得,高三只是一个时期,和青春期都没什么区别, 你青春期尚且会有逆反心理,到了高三却只会逆来顺受。老师让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我从来不觉得一个只知道傻学习,连抬头看一下天空都忘了的人会有多大的成就。

  高考的前一天我看到高三的宿舍楼门口堆满了书,我心想历届毕业生走时候都要有一些过激的反应,(比如摔板凳,砸桌子。撕卷子)总不会过激到要焚书吧。正想时,看见几辆人力三轮车开进校园,上面写着收废品。我问学哥干嘛把书卖掉,学哥头也不抬的说,这还用问,没用了。

  这是一句多么悲哀的回答,我们学了三年的东西,没用了。当然也不能说一点用都没有,至少当成废品卖了还可以让我们吃几碗板面。

承受力的问题
昨天看新闻,发现今年高考跳楼都成为一种风景。四川,山东,大连,南北都有。

  有一个笔者说这样的悲剧是因为我们的承受能力。

  对于这种说法,我很怀疑笔者的判断能力。我从来不觉的现在的高中生对挫折的承受力有问题,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都没有问题。

  我们也能背起有二三十斤书的书包而不带喘气,在做错一道存在很多年做了很多遍的题后听老师骂我们没用而没去揍他。并且挨了疼我们爱我们的但表现的就是关心我们分数的父母的揍没有离家出走。在经历每周一度的比月经还要频繁的而且总是考好的情况要少的考试后没有被考倒。在38度的气温下坐在容纳70人的没有空调的教室坐到裤子都湿了也没有热糊涂。

  我们的承受力已经很棒了。

  为什么还是有人止不住跳楼。

  说白了,还是因为我们伟大的教育家。一再的把高考,大学教育神化

  静下心想想吧,高考就那事,白纸黑字,检验的是你思维模式的僵硬程度而非你的智商是否不是弱智。状元就那种人,带着几个二百五的眼镜,满脸我是弱智的表情。中国的明天就靠这种人了。大学就那种教育,它告诉我们没文化工作不好找,有文凭好找工作。它们连文化和文凭都没搞清楚。我们的明天就指望这种教育了。

  中国的高中苦,高中累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甚至有人说这是中国特色。本来一件挺悲哀的事,我们的教育家还可以自豪的宣称创新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现在的教育绝对不是素质教育,而是白纸教育。一张纸决定一个人的未来,绝对不是好的教育。

考纲的问题
我可以忍受考纲上其它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我实在无法忍受它竟然还会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好像现在出题的都不会用计算机,也许他们根本不知道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有计算机这东西。我就想当成5算,可是考纲说了,要省略到小数点后4位,于是我就错了。

  真是的,差一点就考上清华,北大了,差这一点就考不上清华北大了。我不确定谁考上大学还会用手去计算一排数字的方差并保留到两位小数,我可以确定的是那些阅卷的人绝对不会用手计算你考了多少分。什么是运算能力?考试的时候有用,考完了没有用。就这意思,和现在所学的知识是一个鼻孔出气。

  每次语文考试的第一道题也是我很头疼的,我不介意你考察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我介意的是这些人总是找一些极其不普通的一辈子可能也说不了一次的字词作为考查。比如呼天抢地。

  考察出来有什么意义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经常听到那些当官的操着官腔一句话能蹦出来好几个错误的语音。这给我的启示是,看来当初那些当官的第一道选择题都没有做对。

  我真的不愿意去研究我们的考纲,所以这个问题我不多说。

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我一直试着让我所学的知识和实际联系在一起。但是它们两个好像离过婚。谁都不要谁。

  真的,在生活中,

  数学就教会了我算自己考了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