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湖西惨案大揭秘 >

第7章

湖西惨案大揭秘-第7章

小说: 湖西惨案大揭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二、三区中队被包围在小刘桥、侯圩子两个村内。

  一日早晨8点许,敌人的飞机开始向小刘桥、侯圩子两个村子扔了十几颗炸弹,同时用机关炮扫射,继尔以排炮轰击,村内承受了千余发炮弹。炮声一停,日伪军像黄狗一样往村内拥,我抗日战士隐蔽在有利地形中,沉着应战,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敌人的步兵始终未能进入寨壕边。天一黑,日军集中队伍,缩到了乌龟壳内,他们不敢在村外宿营,也不敢和汉奸队在一起宿营,便只好丢下几十具尸体撤离了小刘桥、侯圩子。丰县二区、三区抗日中队取得了反“扫荡”胜利。

  苏鲁豫支队到达湖西地区,一举在韩庄、汪楼等地把王献臣的军队大部消灭,声威大震。

  苏鲁豫支队接连打了几个胜仗,粉碎了4000多日伪军对湖西的第一次“扫荡”,受到了湖西群众的热情欢迎。与抗日义勇军第2总队合编后,部队迅速发展壮大,共有第1、2、3、4大队和游击7大队及独立大队等下属单位,曾发展到8000余人。

  1939年5月,在湖西地位所属的鱼台县建立了第一个湖西抗日*县政府,选举李贞乾为县长。

  不久,苏支奉命“南越陇海路,进入萧、永、夏。。。。。。亳县、鹿邑、柘城、商丘地区开展工作”。 *中央为了加强华中地区的军事力量,抽调苏支全部南下, 编入了黄克诚任司令兼政委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离开了湖西。 。。

9、人民抗日义勇队
1938年春,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在丰县、沛县、肖县、砀山、铜山、永城,鲁西南工委在单县、金乡,分别发动起义,组织抗日武装。

  湖西抗日根据地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

  驻丰县西关的日本佐佐木中队设立了日本宣抚班,宣抚班长向野芳树和富山主一主持宣抚工作。他们首先物色亲日分子,积极筹备丰城治安维持会。于是这时便活跃起一个专心想为日本人效力的人物--侯本升。

  侯本升,字海鹏,乳名百灵,人呼“候百灵”,他本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生在徐州丰县城东十里渠桥村的一个贫穷家庭,排行老二,由于家贫,未能读书,十八岁时去东平州当兵,民国十四年军阀混战时,候本升投靠了驻枣庄的奉系军阀张宗昌部下军长方永昌(“方花脸”),并当上了一名排长。民国十七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打垮了张宗昌的部队,候本升只得回家混穷。他常在丰城赌博声内鬼混,在宝篷底下传宝合子(赌具一种),或给赌者点水烟,送茶水,弄几个钱暂时维持生计。日军侵占丰城,乘混乱之际,他跟朱本信搞到了十几条枪,随后又把这些枪支全都诓到了自己手里,伙着他人投靠了丰城的日军,当了汉奸。很快,扩充到了百多支枪,由连长升到了营长。在日本红膏药旗帜下走了太阳运。

  侯本升很会笼络手下的兵。每逢随日军出发扫荡,集队时总要先向部下讲几句:“出去不准你们拿老百姓的折鼻针,也不要抬人家的碾砣石磙。”

  然后,他又嘻皮笑脸地补充道:“这些东西不值钱。”言下之意,是说不要拿不能用、不值钱的和拿不动的东西。

  每次出发抢劫来的东西,候本升总是要先拣挑好的,把那些珍贵的古董玩物、名人字画之类亲自献给日军长官,借以讨得主子的欢心。他的见识是:拾来坷垃砸坷垃。

  候本升很会见风使舵,见机行事,他认为必须投得力靠山,官运才能亨通。为了向上爬,他一直寻找进身的阶梯,找来找去,他看准了伪县知县王献臣,便认王做了干爹。

  王献臣外号王歪鼻子,原是个封建军阀,曾任李厚基部下师长,他趁日军盘踞丰城,各地纷纷组织抗日武装的时候,拉拢了一批兵痞流氓组成了一支地主武装,命名为“徐州战区游击队”,自任队长。

  1938年6月11日,徐西北各县抗日武装在丰县南渠楼汇合,丰县抗日游击队和沛、砀、萧、单、铜等县抗日武装联合组成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辖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大队。总队长李贞乾,政治委员王文彬、郭影秋,副总队长祝良银,参谋长张如,政治部主任孙叔平。6月13日,第二总队进至丰县华山镇尹小楼一带,与丰县、金乡、肖县的部分抗日武装先后编成20余个大队,共5000余人。

  沛县四区区委武装委员李公俭告诉王光中:“党号召党员参加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王光中十分高兴:“我是党员,我报名!”王光中是于1938年3月在沛县四区区委书记鹿渠清的主持下转为正式*党员的。

  王光中说服家人,随同李公俭到沛县城北宋庄参加了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第五大队。大队长是沛县的老党员苗宗藩,指导员则是沛县县委书记郝中士。

  第五大队初建时只有四五十人,集合后的队伍开赴沛、铜边一带活动,一边扩军,一边收集国民党兵丢失的枪支弹药,很快,队伍扩大到上百人,组建成三个分队。王光中担任一个分队的政训员。

  队伍在沛、铜边一带活动半个来月,开赴丰北与抗日义勇军第二总队指挥部的六、七大队会合。不久,与郭影秋从肖县带来的由何光宇、孟昭林组织的两支约170人的游击队合并,改编为第十五、十六大队。

  王光中调至十六大队任分队政训员。

  8月初,第十五、十六大队编为挺进支队,过陇海路到肖县打击敌伪军,攻入肖县城。

  9月,王光中调回丰县,随军参加*王献臣的战役。月底,因工作需要,王光中调出部队,到丰县华山区任区委书记。他通过群众组织,培养了大批积极分子,发展党员300多名,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

  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王光中把国民党留下的区长李星甫作为*重点对象,争取李星甫合作抗日,又在区政府所属武装部区中队发展了部分党员,建立了党支部。

  1938年11月,伪军王献臣部勾结日寇疯狂地向丰县北部发动进攻,妄图消灭抗日武装力量。常店乡程庄村干部程真江接到抗日义勇队六大队指示,为有力地打击敌人,必须立即动员群众切断丰城通往和集、首羡的公路。于是,他带领村民程允裕、程守荣、潘玉山、程守良、程允士、吴宪章等6人,手持镢头、抓钩、铁铣、铁镐,去裴庙村附近挖沟截路。不到两个时辰,就把两步宽的大沟挖通,扒毁了20米长的路面,顺利完成了破路任务。正要返回的时候,——辆日军汽车从丰城开来,他们7人就往东南方向翟庄、徐庄跑去。4个鬼子从车上跳下,边吆喝,边追,边放枪。吴宪章、潘玉山没跑多远,便身受重伤倒在血泊中,程允裕急忙躲进翟庄一农户家中,程真江、程守良中弹身亡,程允士肩部受伤倒地,跑在前面的程守荣中弹后就势倒地,一连滚出几米远,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佯装毙命,幸免于难。   日寇吹哨集合上车,因公路已被程真江等人破坏,被迫返回丰城。乡亲们眼含热泪,把4位受伤村民抬去救治,把牺牲的程真江、程守良的遗体安葬在村前的高冈上。

  1938年12月底,伪军王献臣部四个团配合丰县、沛县的日寇向丰县第三区大举进犯。英勇的王大庄村民配合县抗日武装,奋起还击。敌人被击溃后,仓皇逃遁。村民王运环手持一把镢头,跟随游击队员们一起飞身追赶。当他追到村北头时,发现两个伪军正扛着枪在沟里奔跑。王运环大喝一声:“站住,再跑我就开枪了!”两个伪军吓得猛一回头,也没看清王运环手里拿的是什么,就慌忙举起了双手。王运环迅速扑上去从他俩肩上夺过两支步枪挎在身上,押着敌人往回走。回过神来的两个伪军发现王运环手中拿的是镢头之后,一转身又窜下沟去,没命地奔逃。王运环赶忙端起步枪,可是怎么也弄不响。原来他从没打过枪,只好眼睁睁地望着敌人逃跑了。王运环随即把这两支步枪上交给三区抗日游击队。回击敌人围困大王庄村的战斗到最后阶段时,双方展开了肉搏战。村民兵王运至把生死置之度外,手握标枪和敌人拼刺。当他奋力杀死一个伪军后,另一个伪军突然从后边向他袭来,王运至侧身躲过。对手长得人高马大的,而自己身材矮小,他一边和这家伙来回周旋,一边寻找下手的机会。这时,敌人一枪刺来,王运至赶忙往后一退,用枪往外撩拨,谁知脚下一滑,仰面摔倒在地上。那家伙见势忙举枪来刺王运至,王运至就地一滚,随后一扬手,一把尘土飞向敌人的眼睛。那家伙慌忙用手捂住双眼往后退去,王运至随即跳了起来,使足气力一枪刺进了他的胸膛。战斗结束后,村民王店元意外地在野地里拾到一挺敌人逃跑时丢掉的机枪。这时,抗日武装的部队已经撤走,他只好把枪保存在自己家中。王店元家里比较穷,常常会揭不开锅。有人说:“这挺机枪可值钱呢!你把它卖了,换点粮食吃不好吗?”可王店元不理会这些。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找王店元,问他的机枪卖不卖?如果卖,他愿出十石麦子。那人见王店元不吱声,又说:“再加两石。”王店元终于开口了:“别说十石,二十石、三十石俺也不卖。”那人讨了个没趣,悄悄地溜走了。到了夜晚,王店元左思右想,然后细心地用褂子把枪包好,送到了村民兵中队。后来,由民兵中队转交给了区中队。

  一天中午,十几个日寇窜到首羡乡三座楼村,挨家挨户搜捕丰县地方抗日干部李贞乾。渠立德、渠时芹两人都是三区游击队的队员。当一个鬼子刚跨进渠立德的屋门时,事前隐蔽在门旁的渠立德举起裤枪(一种长矛),对着鬼子胸口便刺。那鬼子急忙用枪一拨,后退一步,没有被刺着。正在渠立德家隐蔽的渠时芹也迎上去刺了一枪,仍没刺着。鬼子见势不妙,边打边退,渠立德、渠时芹挺着裤枪步步紧逼。慌乱之中,鬼子退到了盐池(一般家庭制作食盐的池子)边的一块砖头上,渠立德、渠时芹两人的枪头同时在敌人眼前一闪,鬼子仰面朝天倒在盐池中,两个裤枪头同时刺进了鬼子的心窝。随后,他们将鬼子拖起,扔在院中的地窖里,并很快打扫了血迹。后来,一同进村的鬼子发现少了一个同伙,正要搜寻,我三区游击队已包抄过来。&;#8226;这十几个日寇见势不妙,便迅速逃走了。

  1938年底,经丰县县委批准,在原华山区委的基础上,在丰、铜边成立了中心区委,王光中任中心区委书记,组织委员李茂芝,宣传委员康文惠,*委员朱献民。下设三个区:华山北区委书记朱本正,华山南区委书记陈锦章,铜北区委书记陈德彬,进一步壮大了抗日力量。冬季,边区主力即八路军苏鲁支队四大队*干事石英到华山区进行扩军,王光中协助石英开展工作。1939年春,他们组成了一支300多人队伍,建立了支队。这个支队后来过陇海路南下编入了新四军三师。

  1939年2月,*苏鲁豫特委针对当时抗日形势的需要,根据我党的方针政策,为广泛团结各群众团体和各阶层人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定创办《团结日报》,由魏钦公负责并担任主编,报社设在与张寨相邻的张花园村张昌学家。开始油印,后来搞了一台印刷机,每期份数由几百增至几千。再后来,社址迁到张寨村,报名改为《哨兵》。这张生在长在“小延安”农家院里的报纸,当时曾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通过“启蒙”良知,有的国民党匪首率部起义,弃暗投明;不少地主豪绅纷纷献枪献马、捐钱捐粮,支援抗日战争。 

  1939年4月,*苏鲁豫特委决定,撤销*砀山县特别支部,成立*砀山县委员会,王恒德(又名王振扬、李振扬)任书记,李瑾友、张淑贞、张启工等委员,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同时还建立了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等群众组织,县委机关驻周寨区汪庄村,全县(砀北)有*党员近百人。同年夏季,建立周寨区党委会。

  1939年4月下旬,丰、鱼日伪组织了一次“扫荡”,企图合击丰北抗日力量。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丰县二、三区中队迅速开往丰沛边境,二区中队驻小刘桥,三区中队驻侯圩子。二区中队刚成立不久,仅有五六十人,枪支劣弹药少,李秉真任中队长,李文武任指导员;三区约百余人,战斗力较强,有一挺轻机枪,中队长由三区区长渠佰奎兼任,阎树棠任指导员。    丰、鱼日伪联军在丰北“扫荡”扑空后,便和沛县的日伪联合向丰沛边境进行“扫荡”,此次出动日伪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