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幸福在当下 >

第10章

幸福在当下-第10章

小说: 幸福在当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都知道:从健康角度来说,饭不宜吃得过饱,八分为最好。其实,我们为人处事从智慧与和谐的角度来说,遵循八分饱的尺度也是最合适的。所谓人生的八分哲学,指的是为人处事行止有度,屈伸合拍。
  曾经采访过一个“高人”——我眼中的高人,他展示给我的就是“八分哲学”。他说:“如果用十分的力气算是竭尽全力的话,我只用八分。如果别人竭尽全力能当上处长,那我只当到科长;如果别人竭尽全力能赚到十元钱,那我赚到八元就停止,我永远要留两分给自己。我要用这两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注意天边的云霞;去凝视远处的山峦;去留意水中的涟漪;去聆听父母的叮咛;去欣赏爱人温柔的眼神、孩子纯真的笑脸……我要放慢脚步,尽自己的可能去发觉、去欣赏人生旅途中的每一道风景,而不是不留余地匆匆赶路。”
  八分哲学,讲究的是一种和谐、有弹性的生活方式。遵循八分哲学的人,不会认为自己所提倡的是绝对的真理,他们只是在努力地接近生活的内核,并希望能窥探到八分真相。因此,八分饱的人生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在路上”的哲学。
  饕餮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它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巨大的头和一张硕大的嘴。它十分贪吃,逮着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饕餮最后被撑死了。
  蝮蝂是一种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只要遇到东西,就都抓取过来背上。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这种小虫还喜欢往高处爬,再苦再累也不肯停下来,最终精疲力尽跌倒摔死在地上。
  放眼望去,在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像饕餮和蝮蝂这样被撑死和累死人还真不少,比如贪欲太大而入狱的官员和全力付出而过劳死的企业家。
  他们都没有领会到八分哲学的内涵。
  饭吃到八分,是健康;酒喝到八分,是微醺;生活到八分,才是智慧。社会发展了,生活节奏快了,那就快它的去吧,我们人生不是吃快餐。
  凡事都有度,爱情也要把握尺度,爱到八分才是恰到好处。爱情只到八分,留那么两分的距离,不仅可以避免相互伤害,不让感情成为对方的负担,而且距离产生美,平淡储存真,更有利于地久天长。
  倘若我们投入十二分爱一个人,甚至像缠树的藤,精神上依附,物质上依靠,情感上依赖,不留一点空间和缝隙,这样的爱好累,会让对方感到压抑和窒息,一旦承受不了,便会想到逃避。
  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酒饮微醉处,花看半开时……一个人懂得持有八分饱的人生态度,就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冷静进取、保持一种高蹈轻扬的人生态度。
  

不要太苛求自己
都说认真的人最可爱,认真能让工作变得出色,能让生活变得精致,也能让人生变得幸福和充实,认真的态度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里。然而,我们却看到不少人认真得近乎于偏执,对自己苛求过多,导致人生过于沉重。
  不少人将人生目标树立得很高,希望功成名就,成为塔尖上的那个人。可是,塔尖的容量是有限的,功成名就的名额总是屈指可数,于是,不免有人伤心,有人失落。
  不能成为第一,就坦然充当第二;不能拥有伟大,就甘愿静守平庸,用轻松的人生规则主宰自己的快乐又有何不可呢?
  我们生活的目的在于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而不该盯着完不成的极限、遥不可及的梦想折磨自己,最后,抓狂在自己的苛求中。
  现如今,有不少女性患有女强人综合征,这是前所未闻的!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她们要求自己更加强大,苛刻的要求自己以及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信任别人,事无巨细,大事小是自己一人包揽;她们甚至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长期的压力与压抑让她们产生了消极的心里反应。
  我们可以试想一个场景,如果有位上司说:“你的工作表现很不错,但是我希望你每个月完成四项任务,而不是现在的三项任务。”不苛求的人看见的会是自己三项任务都完成得不错,努力没有白费;而苛求的人看见的一定是那未实现的第四项任务。因此,这样的心态必然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更加积极活跃,而另一个更加悲观沮丧。
  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苛求的人生总是相对沉重的!
  过于苛求往往还隐藏着偏执与自我压抑,导致身心不健康。过于苛求自己的人通常感到自己的压力更大、更焦虑、身心更易疲惫,长期在这种情绪下容易走上极端,不少人年纪轻轻就患上各种心身疾病,比如抑郁症。这就是过于苛求的结果。
  俗话说:“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现实生活中,对人、对事、对自己都不宜过于苛求,否则会使自己生活在孤寂和焦灼之中。
  人的一生中,挫折、坎坷是难免的,痛苦和欢乐同在,烦恼与幸福共存,总之成功与失败是并存的。我们越是对成功苛求越多,失败时,痛苦也就会越深,这也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智能越高,对苦闷的体验就越敏感。
  不苛求自己就是我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面对现实。
  一次,去外地参加会议,在一个没有电梯的宾馆的一楼到四楼之间上下奔走了六七趟,几趟下来,我浑身无劲,腿脚发麻。而同行的一位老先生却大气不喘,精神焕发。我与他闲谈才知道他已经有八十高龄,是这次会议的特邀嘉宾。这么大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子骨和精气神实在令我佩服,问他讨要养生秘诀,老人说:“我的秘诀就是:忧愁穿肠过,梦在心中留,对什么事情都不苛求。”
  在谈到自己的梦时,老人说,自己与人无争,与己有求,但无奢望。我不想当名人,不想做明星,只想做个有所为又有所不为的文学爱好者。从三十岁开始,当他明白自己所要的人生不过是清清淡淡一碗饭后,就放下了许多事情,让每天的生活闲不着,也累不着,早上跑跑步,白天读读书,晚上写写字,从来都是睡得香也吃得香,书也读得香。
  然而,正是这种看似平淡的心境,让他沉淀下来,有着更好的创作空间,最后成为大家眼中一位了不起的作家。
  试想,一个乐观豁达,与己有求又不苛求的人,能不长寿吗?能不成功吗?其实,不论年轻也好,年老也好,心中都该有一个梦,梦可以照亮黑夜中路,但对于梦不应过于苛求,大可不必定什么硬指标,譬如每月一定要完成多少任何额,两年之内要达到什么位置,一生要留下多少财富等等。那样就太苛求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那样的活法也太累。梦若成真固然不错,梦没成真也没关系。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去追求,去努力,也就足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有多少欲望才能满足
欲望的产生永远比满足欲望的手段跑得快,欲望的满足只存在于完成时的那一刻,在满足的那一刻之后,人们就对它再也没有兴趣了。
  生活不能装得太满
  有两句话,一句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留有余地才是美;另一句是:随心所欲不逾矩——把握尺度最智慧。
  刚开始时,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认为人活一世就应该轰轰烈烈,追求生命的极致,如果凡事要留有余地、把握度,这样的生命太压抑。后来,因为我的莽撞和无知受过几次伤害,回过头,再去体会这两句话的意味,才发觉不愧为人生经典。
  生活中有一个小窍门,也许大家都有体会:热水瓶的开水如果灌得太满,反而容易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热水瓶盖能传热,如果开水灌得太满了,水与塞子接触,水的热气就会通过盖子散发出去。这样,热水瓶里的水,就会很快冷却下来。所以,有经验的人不会将水瓶里水灌得太满。
  生活中,走过了一段路程,也会领悟到:凡事不能太满,把握一个合适的度,才是让别人和自己都最舒服的状态,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处世的技巧。
  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把事业做得这么大,拥有今天的财富和成功,凡事留有余地也是他敬奉的一个哲学。他曾给儿子李泽楷忠告:“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l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
  这是李嘉诚从商一辈子的经验处事准则,它让李嘉诚结交了无数商界朋友,赢得了广大股东和职员的信赖和支持,树立了崇高的形象,为他赢来了无数的财富。
  生活就是一杯水,尽管杯子的华丽程度因人而异,但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是一样,我们有权利选择加盐、加糖等各种调料。但,若添加的成分太多,装得太满,会不堪其重。
  常言道:“物极必反,水满则溢”。这里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留有余地,以便旋转和掉头。一根钢丝做成的弹簧是有弹性的,但是,如果我们不顾及弹簧弹性的最大承受力,过于用力的拉拽它,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弹簧的弹性削弱甚至消失。
  凡事都有一个度,超过那个度就会走向他的反面。吃饭是好事,吃多了会得病,疼爱小孩是好事,如果溺爱可能爱出坏品格,水加温到一百度就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做事情就需要考虑自己的承受所及,留有余地才能让生命走得长、走得远。
  我有一个女同事,她长得漂亮、身材也好,每天都有不同风格的打扮,时髦、得体,赢得了所有同事的称赞。就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女同事的虚荣心被越发膨胀起来,为了打扮得更惹人注意,更增添品味,不惜花大手笔的钱去购置时尚名贵的珠宝、名牌服装、高档箱包……但是她的收入有限,和强烈的物质欲望不成正比,甚至已经负债累累。
  一次聊天,女同事聊到自己的生活其实很累,别人看到的只是一个光鲜亮丽外表,但实际已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变得疲惫不堪。她也反省过自己,超负荷地购买名牌物品似乎也没让自己真正开心过,只让虚荣心一天强于一天,让人欲罢不能。
  我鼓励她,既然自己有认识到,就要想办法克服自己问题,如果无法一步到位,就慢慢来。并善意地提醒她,如果想要的东西太多,被欲望压得喘不过气来,就没有心情去品尝更美的生活,凡事不要太满,舒适有度,才能让生活更美好、轻松。并对她说:“其实,你已经够美了,即使不用名贵物品点缀!”
  由此,我不禁想起两个词来,非常吻合“舒适有度”的生活状态:一曰“微醺”,二曰“半糖”。所谓“微醺”是饮酒饮到三四分,即非毫无感觉,又不失控,刚有点飘飘然就打住,那才叫享受。何必闹得五脏六腑全要吐出来,甚至丑态百出,活受罪呢?至于“半糖”,则是源于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就叫“半糖主义”。歌词唱道“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永远让你觉得意犹未尽。真心不用天天粘在一起,爱来之不易,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这里说的虽然是爱情,但其中的哲理却有着普遍的意义。比如,干事业要勇于拼搏,但也不能蛮干不要命;美食要好好享受,但也不要撑得难受;减肥少吃一点是必要的,但不能为此饿出病来;外出旅游劳累难免,但若非得一天去8个景点,定会累得一塌糊涂,还怎能感受快乐?
  人生不要太满,凡事掌握度,一切适可而止!这是生活沉淀出的智慧,也是让人生幸福舒适的诀窍。
   。 想看书来

婚外情是危险的赌博
我上班的途中,经常会遇到一对中年夫妇,他们与我相向而行,夫妇俩一颦一笑一嗔,都是春风细雨般的和谐,无声的恩爱、满足和幸福,都洋溢在男女舒坦的脸上。每次,看到夫妇俩开心的模样,都会让我心生三分“妒忌”,七分怀想。
  在幸福、安宁的婚姻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人无法忍受婚姻的平淡,在面对外来的诱惑前放纵了自己,但,真正聪明的人应该知道,当选择了婚姻,就应该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忠贞自己的另一半。即使婚姻生活相比外来的诱惑缺少让人怦然心动的感觉。但是,我们知道自己所拥有的婚姻才是最实在的东西,在夜深人静时,不会因为不忠而突然惊醒,不会因为道德沦丧而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李洁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毕业一年后就结婚了。她们住着学校分配的小两居。黄昏的时候,她和老公捧着一只切开的西瓜,一人一只勺子席地而坐,李洁的幸福一点点在脸上荡漾开来。那时候,看到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