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叶落长安 >

第52章

叶落长安-第52章

小说: 叶落长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雍道:“你为何……”
    
    他来来回回俱是此句。李元雍反应过来他在敷衍,拒人千里之外,假装不解风情。
    
    李元雍继续轻声诱哄:“明日一早,我进长安,你便绕过渭桥西出阳关,回归朔方。既然后会无期,便是一夜欢好,有何不可。”
    
    鱼之乐看他温煦笑容,秀丽脸庞平添几分动人之姿。
    
    鱼之乐道:“我害怕。”
    
    李元雍道:“我看不见。你来帮我。”
    
    鱼之乐身体向后一挣,几乎将李元雍带倒在床榻上。立刻被搂抱的更加紧密。李元雍长发倾泻床侧,白玉脸庞修长双眉微微拧紧,我见犹怜。
    
    他手指慢慢摸过他刚硬嘴唇,浓密眉毛。鱼之乐眉目刚俊,长的原本,这样好看。
    
    他凑唇吻在他的唇上。唇齿之间暖香馥郁。渡过一个香丸。
    
    鱼之乐问道:“是什么……”
    
    李元雍道:“麝香丸。”
    
    鱼之乐低声道:“你是想要我的命……”
    
    他手掌卡住他的脖颈,薄薄经脉在皮肤下不住跃动。李元雍双眸轻颤背依床柱,浓密睫毛掩住无数情色。他呼吸沉浊后背细汗流淌。
    
    鱼之乐低低吐出一口滚烫的气息,被蛊惑的失了魂智,侧脸衔住他色如白玉的耳珠。
    
    门外秦无庸道:“殿下。刑部尚书崔大人求见。”
    
    鱼之乐恍然惊醒,背后一身冷汗哗然落下。
    
    李元雍心中长叹。这人来的时机倒是真巧。他容不得鱼之乐迟疑,也不容他退缩。但是隔着鲛帕他也能感到鱼之乐的仓皇震惊,滚烫情潮潮水退去,如天堑的隔膜重又将他重重包裹。他一腔热情蓦然冷却。
    
    李元雍道:“宣。”


第七十二章 暗涌

    鱼之乐顿时瑟缩。李元雍一言出口方察觉出不妥。待要说且慢已然来不及,秦无庸恭敬推开门扇说道:“崔大人请。”
    
    鱼之乐这个鼠辈做贼心虚立刻躲藏他背后。
    
    崔灵襄甫一抬眸便看到屋内诡谲情欲如潮,暖烘烘的扑面而来。床榻之上两人搂抱在一处,李元雍衣衫半褪,颈侧吻痕嫣红一片。他看不见自己面带红晕欢好之态风流乍泄。鱼之乐闪身躲藏,脸上有未退下暧昧神色。
    
    崔灵襄瞬间觉出尴尬,心中翻腾着恼恨。他出身阖闾望族,礼法戒律几乎刻入骨髓,兼之生性清淡冷漠,乍一见这白日宣淫肆无忌惮的场面,立刻垂眸转身,匆匆退出。
    
    秦无庸嚇了一跳立即伸手将门窗阖闭。
    
    斜阳穿过隔窗,将房内纱帐染上一片绯红。
    
    崔灵襄身影冷清寂寥,斜斜扫过地面,如同一个迷茫的幻影。
    
    屋中有窸窣细微声响。李元雍道:“请崔大人移步县衙后堂书斋。”
    
    崔灵襄站于门外清冷道:“不必。陛下派本官与殿下交割广平王谋逆之案。所有涉案官员均需交由刑部三司另行带回长安。”
    
    李元雍道:“既如此。秦无庸,请东宫詹事诸位大人到书斋。务必核对准确,不可使一人逃脱。”
    
    秦无庸立刻应是,后退几步垂首道:“崔大人,这边请。”
    
    秦无庸正暗自懊悔。温王向对殿前侯另眼相看。只是他二人针锋相对一贯吵闹别扭,他枉在宫中呆了四十几年竟未参透其中关窍。一个身涉死境屡次拼命相救,另一个寻衅滋事处处敲打却原来别有因缘。牵肠挂肚各怀心思,总归逃不脱一个情字。
    
    情之一事,身不由己。
    
    两人转过花园。崔灵襄忽然停步。他举目看着红日撞碎西山轰然滚落瑶池之下,黑暗吞噬光线扑涌过身后。四月空气微醺和着夜晚雾霭,将天地都溶合成了茫茫混沌一般。
    
    他面容沉稳身形巍然。他身为刑官自有阴森怖威气势,站于黑暗中周身浸凉。秦无庸躬身随侍,见他沉默良久亦不敢出声。
    
    崔灵襄道:“殿前侯何时启程。”
    
    秦无庸一头雾水,回道:“明日。”
    
    崔灵襄淡淡道:“好。”
    
    他这个好字说的平常无奇却不由得令秦无庸胆寒。他将满腹寒暄恭维之词压倒舌板之下,与崔灵襄保持三步距离,直到将这位沉默寡言的刑部尚书送至书斋方松了一口气。
    
    刑部、大理寺与推事院三司点核人犯并谳定案卷直到四更以后。小小县衙后堂挤挤挨挨站满刑部官员,时有崇文馆文官武将被问询案情。崔灵襄思路严谨判词决断娴熟律令,与大理寺卿审谳诏狱推情定法,刑必当罪令众官无不敬服。
    
    更深月静,官道绿树如栖黑鸦。
    
    绵长队伍押解囚徒夤夜沉默赶路,只有脚步声踩碎春虫梦境。偶然铁链刀剑交错斫出星点火花,又如暗夜蜉蝣迅疾消逝。
    
    路旁一人一马等候多时。
    
    崔灵襄握了官袖侧身让过辎重车轿,与他站在浓重黑暗中。
    
    那人并不下马,笑道:“裴嫣有礼。见过崔尚书。”
    
    裴嫣性格怡然,见人不笑不语。
    
    崔灵襄淡淡道:“裴伴读深夜候于此地,必有要事。但说不妨。”
    
    裴嫣俯身解下马身所驮沉重包袱,说道:“不错。崇文馆耳目众多,下官不得不有所防备。这里有书信密函近百封,更有铁证如山,力证千牛将鞠成安通敌叛国,勾结逆贼,意图加害温王殿下。泼天功劳,唯大人能受之安然矣。”
    
    崔灵襄未料他一张嘴,又是一桩通天大案。他心劲刚强从不受人摆布,亦不肯委屈行事。他推敲过前因后果亦深知鞠成安心机叵测。但裴嫣向来云游天下,回京不过两个月。他如何得知个中详细?
    
    证据可以捏造,人言亦可以铄金销骨。此事干系重大,未进长安温王手下众官先行内讧。裴嫣此举可以斩断李元雍膀臂。他是嫉恨救驾有功意图栽赃嫁祸也好,是恐惧有人位居己上痛下杀手也罢,崔灵襄不想多问亦不关心。
    
    崔灵襄瞬间猜透其中重重关节,沉默半晌,冷冷道:“你想以刑部做杀人的刀。”
    
    裴嫣笑道:“裴嫣不敢。大人明察秋毫智谋机断,裴嫣向来敬重。我敢出此言,自有人证。”
    
    崔灵襄抬眸看他。裴嫣背光而立难以看清面容。唯独笑意诚挚声音沉稳,令人如沐春风。
    
    崔灵襄道:“是谁。”
    
    裴嫣笑道:“我的表妹。未来的太子妃,王琬。”
    
    京兆河东八大望族多有联姻。太原王家与裴家关系尤为紧密,两姓清流于历代十二位帝王之中,位居宰辅把持三省六部者,有二十三位之多。
    
    修桥搭路各有计谋。算来算去,无非是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崔灵襄慢慢道:“你与鞠将军共事一主。文武得济并无干犯。”
    
    裴嫣笑答:“国之良臣时代辈出。鞠成安这等虎狼,难保他日不起贰臣之心。不如先行下手翦除方是良策。”
    
    崔灵襄道:“裴伴读为何不直接面圣,又为何笃定本官一定会彻查此案。”
    
    裴嫣言词清朗:“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非是下官甘愿拱手相让,而是陛下心中信任者,唯独崔尚书与赵弗高而已。”
    
    崔灵襄半晌无语,又说道:“你可知李义府。”
    
    裴嫣面色一变。李义府德薄善诈,笑里藏刀,与人看似剖心坦诚,实则机关算尽。后因狂妄失色在皇帝面前拂袖而去遭到流放,死于隽州。
    
    崔灵襄凛凛双眼透过漆黑天地直直盯视他。似能在夜色中将他的惊恐心思复杂情绪看得一清二楚。
    
    明明山林风暖天气和煦,那目光却如烈烈寒风,彤云惨怒澡雪五脏六腑,裴嫣浑身冰凉,后背寒毛惨栗不敢多言。
    
    崔灵襄声音柔和,缓缓说道:“这一案,本官收下了。”


第七十三章 阳关

    天色甫亮,崔灵襄搁下朱笔,将最后一封信折叠抚平,压在卷宗之下。
    
    刑部大堂松明熊熊烧灼,灯火辉煌。皂隶捕快主事一干职属衣衫整齐面目严肃,分列堂下两侧。
    
    刑部尚书夤夜升堂,实属罕见。
    
    殷商道:“长安馆驿沿途传递消息,制度严苛不得有误。大人苦等至子时,为何你等职责所在,却敢明目张胆,延误证物?”
    
    驿丞跪在阴冷异常的大堂之中,汗如雨浆。
    
    殷商略微侧身,他立时见到刑具琳琅满目。摆放四处均是用作凌迟斩首、赐死弃市、车裂脯戮。
    
    驿丞听闻长安城中崔尚书面柔心狠手段毒辣,令无数人闻风丧胆,简直可止小儿夜哭。就连百官贺岁朝廷邸报,最害怕最不愿踏足的,便是这阴惨惨的刑部贵宝地啊。
    
    他额上冷汗滴滴落在铜砖地面。他竭力镇定,颤声回答:“自山东连绵大雨,路途不便。非是卑职等人故意耽误刑部证据,实在是山洪天灾致使消息断绝。大人不妨告知所等何物,是文书,信函,还是其他物品。卑职连夜出城,三日之内定会将大人所指之物取回。”
    
    崔灵襄垂眸不语。片刻摇了摇头。
    
    殷商抬头看到崔尚书神情疲惫。说道:“既如此,你先退下。若是山东有信使赶来,须得立即上报刑部不得延误。”
    
    灯火晃动下他面目狰狞双目放电,将惴惴不安的驿丞简直吓到昏死当场。驿丞如蒙大赦扯着袖子擦汗,头也不敢抬连连告退。
    
    堂中诸司郎侍卫随之退出中堂。空荡荡大厅唯独崔灵襄一人枯坐。他面对一室空旷森冷,四处斧钺刀锯等严酷拷捶刑具林立。
    
    他缓缓合上双眼。紫色联珠团窠纹绣满袖口贵姿庄重,掩住了他的修长双手。
    
    他手边案卷摊开,密密朱笔赤色刺人眼帘。
    
    裴嫣所举证词言之凿凿,化作阴曹判官手中的生死薄勾魂笔,无人得以逃脱。
    
    还有一案牵涉重大。普天之下,敢接此案,敢查此案的,唯独他一人而已。
    
    这两桩案件他原本都可以推辞。一念之差乾坤翻转。想要抽身而退已然成为奢望。
    
    崇文馆中君臣都想将他将刑部拉下水。为的是才?他书生面貌雷霆手段,他用法主张严峻,常以春秋之义加以掩饰,以皇帝意旨为治狱准绳。
    
    他不站在任何一派立场,直接听命皇帝旨意,为皇帝推行政令,告缗算缉,剪除豪强。
    
    为的是滔天权势?他审时度势衡量律法。所审之人若为皇帝心腹大患,他自可施展严刑峻法;若皇帝敲山震虎只为震撼朝中官吏,则责成有司处置;诸王侯宗室、节度使与地方诸侯触犯律法,生死由皇帝权衡斟酌秉心而定。
    
    都不过为的是自己的贪念吧。一念起可为极乐,一念灭亦可沉堕地狱。
    
    崔灵襄轻声唤过殷商,说道:“情法之中,可有折中之道?”
    
    殷商肃声回答:“情法互抑,古来难以相容。优情纵法最易滋生事端。”
    
    崔灵襄说道:“不错。权衡取舍失于偏颇,公正二字无从谈起。三千律法枉纵不行,就成了空谈。”
    
    殷商心中不安,说道:“大人,何出此言?”
    
    崔灵襄不答。片刻后说道:“本官不愿委曲求全,亦不会为他人委曲求全。”
    
    这话说的既无根由又无所指。听得殷商满腹迷惑苦思不得其解。
    
    崔灵襄复又沉默。他睫毛垂落始终未曾睁眼,神情平稳也瞧不出半分破绽。
    
    他黑发垂在官袍之后。宽大袍袖掩住柔弱白皙手腕,显出一种异常的脆弱。
    
    殷商看到心惊胆战,他从未见过坚硬如磐石的尚书大人如此软弱姿态。
    
    那凌迟三千,锯肢断椎的恐怖刑罚当场施展,血液四溅令众多资深干吏呕吐不止的惨厉场面,也未曾让崔灵襄皱过眉头。
    
    如今,为一件不知是谁送来,不知何时而来,亦不知是何物的馆驿运送物品,他竟然失态至此。
    
    殷商道:“大人可是为驿站证物忧心?”
    
    崔灵襄说道:“你可知道,我等的,是什么?”
    
    殷商说道:“大人明示。”
    
    崔灵襄道:“玉玺。”
    
    殷商失声道:“大人!”
    
    崔灵襄说道:“本官等的是,十七年前河阴之变,由中书令萧素之带回兰陵的玉玺。”
    
    殷商觉得头顶上天震了三震,令他有些头晕目眩。道:“大人——”
    
    崔灵襄颔首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