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生活浪花(科普随笔集) >

第21章

生活浪花(科普随笔集)-第21章

小说: 生活浪花(科普随笔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咳嗽痰多橘皮、生姜、苏叶各6克,水煎后加红糖适量饮服,每日2次。治慢性胃炎干橘皮30克。炒后研末,每次取6克,加白糖适量,空腹温开水冲服。治乳腺炎橘核30克、黄酒适量,入锅略炒,然后加水3碗,浓煎至1碗半,分2次饮服,每日1剂。治肺气肿连皮鲜橘1个,红枣5枚,隔水炖1小时后连橘皮服用。治胃痛橘络(果皮内层的筋络)3克,生姜6克,水煎加红糖服用,对受寒胃痛者有一定疗效。治呕吐橘皮9克,大米50克,姜汁少许。水煎后加少许姜汁冲服。治支气管炎橘饼30克,大蒜15克。泡水代茶饮。治消化不良干橘皮3克,大红枣10个。用开水浸泡10分钟,饭前代茶频饮。治感冒咳嗽鲜橘皮30克,水600毫升,白糖少许。水煎成400毫升,加适量白糖趁热喝200毫升,半小时后加热再喝200毫升。治声音嘶哑橘子皮20克,梨2个。将梨洗净后榨汁。橘子皮水煎。将梨汁与橘皮汤混合后同饮。

  冬天妙用鲜橘皮。除花盆飞虫:在天冷后,人们把盆花移到屋里,由于室内暖和,不少盆内就生了虫,只要把鲜橘子皮放到花盆里,花盆内的小虫会大大减少以至没有。除羊肉膻味:煮羊肉时,放些橘皮,能除羊膻气味。滋润光滑皮肤:洗脸或洗澡时,将橘子皮少许放入脸盆或浴盆中,可代替香水散发清香,还能滋润皮肤、使皮肤细腻。防晕车:在上车前一个小时,用新鲜的橘子皮,向内折成双层,对准鼻孔,用手指挤捏橘子皮,皮中就会喷射出无数股细小的橘香油雾并被吸入鼻孔。在上车后继续随时挤压吸入,可有效地预防晕车。

  柑橘浴:不仅能美化肌肤,更有使身体温热,消除疲劳的效用,对感冒初期及神经痛、冷虚症等也具有相当良好的效果。方法很简单,只需将橘子皮置于通风之阴凉处干燥约1个星期就成了平时所说的陈皮。在想享受泡浴时,就可抓两把陈皮放入手帕对折后,将两边缝制成袋子或放入丝袜中,并放入温热的浴水中,就可入浴浸泡20到30分钟。在浸泡之同时以手指捏揉袋子,并以此袋子进行全身按摩。

  柑橘的饮食搭配禁忌:

  秋冬时节,大量柑橘上市。新鲜柑橘的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柑橘还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几率。柑橘虽然好吃,但每天别超过3个。

  每人每天所需的维生素C吃3个柑橘就已足够,吃多了反而对口腔、牙齿有害。同时,柑橘含有叶红质,如果摄入过多,血中含量骤增并大量积存在皮肤内,使皮下脂肪丰富部位的皮肤,如手掌、手指、足掌、鼻唇沟及鼻孔边缘发黄。

  柑橘也不要与萝卜同食,也就是吃完萝卜后不要立即吃橘子,若二者经常一同食用,会诱发或导致甲状腺肿。有人认为,柑橘不宜与牛奶同食。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认为,牛奶不能和柑橘同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牛奶和柑橘一起吃确实会在胃里形成蛋白质沉淀,但不至于会出现腹泻。事实上,一边吃橘子一边喝牛奶的人比比皆是。

  柑橘与文化源远流长。

  唐.张彤《奉和拣贡橘》凌霜远涉太湖深。双卷朱旗望橘林。树森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行看采摘方盈手。暗觉馨香已满襟。拣选封题皆尽力。无人不感近臣心。

  唐.陆龟蒙《谢惠春橘》到春犹作九秋鲜。应是新封白帝烟。良玉有浆须让味。明珠无类亦羞圆。堪居汉苑霜梨上。合在仙家火枣前。珍重更过三十子。不堪分付野人边。

  宋.梅尧臣《和正月六日沈文通学士遗温柑》禹书贡厥包,未知黄柑美。竞传洞庭熟,又莫永嘉比。适观隐侯诗,获此殊可喜。诵句擘露囊,香甘冷熨齿。明朝{左金右巢}礼闱,何暇醉邻里。

  北宋.刘敞《温柑》后皇富佳树,柑实掩群众。磊落骊珠园,参差金壶重。剖丹琼瑶碎,蓄润霜雪冻。

  北宋.苏办辙《毛君惠温柑诗》楚山黄桔弹丸小,未识洞庭三寸柑。不有*吴越客,谁令千里送江南。

  南宋.王十朋《黄柑》黄柑绿桔未分珍,琐碎登盘辄献新。正呆呼为木奴子,不知谁是铸金人。

  明.朱多怔《佛手柑》春雨空花散。秋霜硕果低。牵枝出纤素。隔叶卷柔荑。指坚禅师悟。拳开法嗣迷。疑将洒甘露。似欲揽伽梨。色现黄金界。香分白麝脐。愿从灵运后。接引证菩提。

  明.钱士升《金橘》密密金丸不禁偷。最怜悬着树梢头。老人口腹原无分。留得深秋供两眸。

19 华南珍果颂龙眼
龙眼,别名 桂圆、益智。是我国南亚热带名贵特产,为中国南方水果,与荔枝、香蕉、菠萝同为华南四大珍果。历史上有南“桂圆”北“人参”之称。龙眼果实富含营养,自古受人们喜爱,更视为珍贵补品。是珍贵的滋养强化剂。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制成罐头、酒、膏、酱等,亦可加工成桂园干肉等。和荔枝性属湿热不同,龙眼能够入药,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龙眼原产于我国南部及西南部,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

  31 华南珍果颂龙眼

  龙眼,学名 Dimocarpus longgana Lour。别名 桂圆、益智。 无患子科(Sapindaceae)龙眼属(Dimocarpus)龙眼俗称“桂圆”,是我国南亚热带名贵特产,历史上有南“桂圆”北“人参”之称。龙眼果实富含营养,自古受人们喜爱,更视为珍贵补品,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

  明李时珍曾有“资益以龙眼为良”的评价。据分析,果肉含全糖,还原糖,全酸,维生素C 毫克/100克果肉,毫克/100克果肉。龙眼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干、制罐、煎膏等。龙眼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现代医学实践证明 ,它还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

  龙眼为常绿大乔木,树体高大。多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或互生;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果球形,种子黑色,有光泽。花期3~4月,果期7~8月。喜温忌冻,年均温20~22℃较适宜,对低温敏感;通常年均温<~18℃,最冷月均温<10℃,绝对低温<-5℃,龙眼难作经济栽培。较耐旱,最适年降水总量为1000~1600mm;对土壤适应性强。

  野生龙眼是海南西南部低山丘陵台地半常绿季雨林常见的树种。

  龙眼为中国南方水果,与荔枝、香蕉、菠萝同为华南四大珍果。其树高一二丈,叶长而略小,开白花,成实于初秋。其实累累而坠,外形圆滚,如弹丸却略小于荔枝,皮青褐色。去皮则剔透晶莹偏浆白,隐约可见肉里红黑色果核,极似眼珠,故以“龙眼”名之。

  龙眼原产于我国南部及西南部,现我国龙眼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省(区) ,此外; 海南、四川、云南和贵州省也有小规模栽培。世界上栽培龙眼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斯里兰卡、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美国的夏威夷州和佛罗里达州等。

  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北魏(386—534年)·贾思勰《齐民要术》云:“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因其成熟于桂树飘香时节,俗称桂元。古时列为重要贡品。北朝西魏魏文帝元宝炬(535—551年)曾诏群臣:“南方果之珍异者,有龙眼、荔枝,令岁贡焉。”

  龙眼的主要品种有:

  天宝一品龙眼;天宝玉尊龙眼;中山脆肉龙眼;揭阳古山2号龙眼;油潭本;乌龙岭;水涨;赤壳;福眼;大广眼;青壳宝圆;东壁;“灵龙”大果型龙眼;松风本龙眼;红日石硖32号龙眼;益微SOD龙眼;中山脆肉龙眼;晚熟龙眼优良品种……松风本;普宁赐合龙眼;南海石硖龙眼;九月乌龙眼; 广州大乌圆龙眼 ;古山二号龙眼;高州双孖木龙眼;高州储良龙眼;“早熟二号”龙眼;佳圆龙眼;“白露”龙眼;平南石硖龙眼。

  茂名龙眼果型大、色泽好,肉厚核小、晶莹透明甜脆可口,植株寿命长、产量高。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味甘、开胃健脾、补虚益智”;干制成桂圆肉后则是名贵中药,即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之效,可作为医疗病后虚弱贫血萎黄、神经衰弱、产后血亏等症的高级补品。其主要品种有“储良广眼”、“大乌圆”、“石硖”等。“储良广眼”在第一届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在第三届农业博览会上获“优质名牌产品”称号。

  储良龙眼:该品种是当地著名的优良品种,果穗中等大,果粒大小均匀。着果较密,果实大,扁圆形,果皮黄褐色。单果重,最大28g。果肉厚,果肉乳白色,不透明,肉质爽脆,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21%…23%,可食率,在100亳升果汁中,含维生素毫克,全糖,品质上等,是鲜食和加工兼优的品种。种子较小,扁圆形,棕褐色,丰产稳产。嫁接后代早结,丰产稳产,优质,遗传性稳定,植后3…5年挂果。七月下旬至八上旬成熟。

  赤壳:亦称有种,店仔种。树冠较矮化,百年老树主干多呈卷曲状,果穗长而紧密。果大型(平均粒重16克),魁粒率达85…90%。果壳厚,赤褐色,肉厚味清甜,焙干果壳不易凹陷破裂,制罐后果肉完美,为烤干制罐的好原料。其变异品系有白壳早种,后壁埔种,如按果穗形态分又有硬枝赤壳和软枝赤壳两种。在立地条件好,肥水充足气候适宜情况下,赤壳龙眼较易达到丰产稳产,否则较易出现大小年及果实大小不齐(谓公孙粒)现象。 

  水涨:又名有种,分为白壳有与红壳有两种。树型高大开张,果穗长大,果粒平均重15克,魁级率85%以上。果肉厚脆,味淡甜;适宜制罐,焙干也可,但果皮薄容易凹陷。水涨的特点是比较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容易栽培,为近年扩种的热门品种。总面积已超过赤壳种。 

  早熟龙眼:在立秋前后成熟的龙眼品种有十多个。(比一般种龙眼早成熟约15…20天)。其中较有价值的有两种:一是“八一早”,于八月一日前后成熟。其果中大(约11克),肉厚质脆,味清甜适口,丰产性好,唯大小年明显,管理水平和气象条件要求较高;二是白壳早种,又名乌龙种,早白等。于八月上中旬成熟,果较大(达14克),肉厚质脆味甜,可食率高,抗病力强,丰产性好。早熟龙眼因具有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倍受果农欢迎,使之得到迅速推广,这对合理调整龙眼品种结构、延长鲜果上市供应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凤梨穗:为同安县祥桥乡特有的鲜食品种。其树形类似水涨,果穗长达半米,果粒中大,均匀美观,果皮薄,果肉厚而脆,味甜适口,鲜食最好。该种适应性广,丰产稳产,实为众龙眼品种中一枝独秀,今后可作为鲜食龙眼进一步推广。 

  特殊风味品种:首推凤梨味品种,其果实成熟后富有菠萝香甜味道,而且果大肉脆,可食率高。其他还有冰糖味,桂花味等不同风味品种,但消费者嫌果小肉薄。  

  龙眼营养丰富,是珍贵的滋养强化剂。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制成罐头、酒、膏、酱等,亦可加工成桂园干肉等。此外龙眼的叶、花、根、核均可入药。龙眼树木质坚硬,纹理细致优美,是制作高级家具的原料,又可以雕刻成各种精巧工艺品。龙眼花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龙眼蜜是蜜蜂中的上等蜜。

  药用价值。龙眼即桂圆(桂元、元肉)。和荔枝性属湿热不同,龙眼能够入药,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

  龙眼含有糖、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索等营养成分,尤其是糖分的含量很高;并有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萄萄糖以;体弱贫血;年老体衰,久病体虚,经常吃些龙眼很有补益;妇女产后,龙眼也是重要的调补食品。可以水煎服用,也可制成果羹食用;还可与白沙糖共同熬成膏剂服用。民间用龙眼肉9克、花生米15克煎汤;或用龙眼两6克、莲子15克、糯米30克熬粥,早晚各吃一次,均有补益的功效。 

  思虑过度,引起失眠多梦、健忘、心慌心跳、头晕、乏力、胃口不好等症状,中医认为是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治疗的方法是补益心脾,龙眼恰好具有这种功效,治疗心脾两虚的著名方剂归脾九,其中就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