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琚北散文 >

第2章

琚北散文-第2章

小说: 琚北散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爸您想开点儿,注意身体。我去飞机场接您。” “好。”

  挂了电话,我迟迟无法思考,爸爸这是头一次要求我陪他做什么事儿,这是第一次。接着的晚饭,我基本不知道吃的是什么,死亡多么沉痛的字眼,在很小的时候,我一直认为身边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天经地义的,必然而然就要在我身边一样。在我们出生那天,他就在,伴随我长大,伴随我生活,直到我不见他才不见。然而我忘记了时间织起的网,它把我们都捕捉进去,使生老病死那么轻易的发生,使我们总在经历生离死别,只是最初的我们刻意的去遗忘了它,然而他去不曾被我们遗忘,就等在那里。

  最为撕心裂肺的就是妈妈的去世,很小的时候就看妈妈生病,不停地进出医院,总是好好坏坏,周而复始,在常年的病痛折磨下,她的身体变得瘦骨嶙峋,使我一见她就很心疼,特别的心疼。最终她去了,很多人都说她终于解脱了,但是我很难过,她没有看到我长的,没有看到我结婚生子,更没有看到如今事业有成的我。我心中一直在怨恨,怨恨上帝的不公平。对于爸爸,我更是有很多不满,尤其是他的再婚。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抱怨他不够关心我,不够爱我。使得自己的脾气秉性变得很古怪,我忘记了在人生的长河中,任何一种得到都是宿命。一个大老粗怎么会知道怎样爱儿女呢?他只知道,给他们富裕的生活就足够了。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吃葡萄,一年四季家里最不缺的水果就是葡萄,妈妈不叫他买,他还会买,每次妈妈一说他,他就会咧着嘴嘿嘿的笑,像个傻大个一样。小的时候爸爸的28车梁上,总会夹着儿童的小坐,每次带我去玩儿,总会把我揣在怀里,特别温暖。现在闭上眼睛,都依稀能够感觉到那种沁心的温暖。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有了自己的主意,变成了一个大人,我也看到了很多身为父亲的辛酸,慢慢开始去理解和孝顺他。想到他电话那头低沉的声音,我突然特别害怕,怕他会离开我!我真的很怕。。。。。。翻开相册,我才发现我竟没有和他合过一张影。我开始计划着要把他的张张笑脸,定格于方寸之间。

  想到这些,我立刻马上往机场跑,我希望我陪他一起经过北京的上空,陪他一起,不让他一个人,一个人落寞的经历等待。曾经因为逃离家,离开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远走他乡,但今天我是那么的想家,那么的想要立刻把爸爸拥进自己的怀里。

  我们只是忘记了最初那份美好的记忆,以为自己想的才是自己要的,其实不是这样。没有人见过幸福的样子,却总说自己不幸福。不要描绘着自己脑子里的幸福,去观看现实。这样你只能看到一个海市蜃楼,什么都没有。

  有些人离家出走,说父母不理解自己。有些人自杀了,说父母给自己压力太大。你们可曾有想过父母的难处?从我爸爸来讲,他是一个农民,对于他来说他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儿女,该让儿女做什么,就像所有的农民认为的一样,他觉得只要好好学习考出去,就是出路。所以他不管任何事情,就专注于让你好好学习,没有顾虑到你的感受,但是他是一片好心。

  小的时候我们都很任性,觉得自己没有被保护,没有给我们自由,长大了还是有诸多不满,等那么一天,你我也都有了家,做了父母,才明白就太晚太晚了。

  随着思绪的飘飞,我已经到了机场坐进了飞机,很庆幸自己能订上最快起飞的这班飞机。回家的心非常的急切,不知道父亲睡了没有,记得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整夜整夜的抽烟,怕影响我睡觉,小心翼翼的在房间里摸摸这儿摸摸那儿,我知道他在寻找妈妈留下的温度,确定她还没有离开,当时心酸的很,现在想起来不禁泪如雨下。爸爸的心经历了很多,虽然他是个男人,但是这些东西他承受的太多太多,他需要释放来,需要有个人陪他一起承担。我希望马上回到他的身边,告诉他有我在。

  想想我工作上经历的那些事儿又算得上什么呢?失恋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必要去纠结那些逝去还会在来的事情呢?爱的人寥寥无几,在一起的时间不多,让我们活着就在一起,不要为了那些身外之物,把我们最该珍惜的东西忘却。飞机平稳的降落在首都机场那一刻,我特别激动,想立刻到家告诉他,我爱你爸爸。 。。

记忆中的色彩
初次了解弄堂,是在鲁迅先生的《弄堂生意古今谈》中,

  “薏米杏仁莲心粥!” 

  “玫瑰白糖伦教糕!” 

  “虾肉馄饨面!” 

  “五香茶叶蛋!”这是他怀念20年代,他初到上海闸北一带时,弄堂内外小贩叫卖的声音。他认为那些口号既美妙又具艺术性,使人“一听到就有谗涎欲滴之慨”。

  我是老北京人,一直生活在胡同里,北京的胡同都是正南正北向,亦或是正东正西向,这也正得像这北方人的性格。老北京人常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年少的时候常在胡同里嬉闹,这胡同里也有着老北京的规矩。第一次离开胡同走进弄堂是小学的时候,随爷爷到上海,那正是三月的梅雨天,梅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不一会儿的功夫,暴雨呼啸而至。片刻便把那岖蜒的巷子刷的空无一人。 把那路人都聚集进弄堂的屋檐下。雨哗啦啦的下着,哄睡了马路,却把那贪睡的弄堂唤醒了。来时寂静的弄堂忽然之间就在眼前鲜活了起来。那斑驳的石墙,与那哗哗作响的雨声,混合在一起,融着人们的身影跳动在眼前。弄堂,时而直时而弯曲,从这头一直通向远方。把上海从这头穿连到那一头。整个上海都被弄堂环绕着,就像母亲的手臂簇拥着孩子一样。

  再次来到上海已时隔多年,这次趁出差的空挡,我去了堂南翔镇。下车是在一片繁华的闹区,在街上问过路人,才知道这古镇藏匿在这片繁华的闹区里。顺着路人指点的方向,我来到了南翔镇。走进古镇,迎面一阵清香。那是雨后,木头浸过雨水散发出的独特的香味,淡淡的融在空气里,沁入心脾。整个身心浸在这香气中,美妙极了。

  上海没有很宽的公路,都是街道,然后就是弄堂。如果说北京是一杯茶,那么上海就是甘洌的鸡尾酒。想想那大上海的灯红酒绿,是多么的肆意。那蜿蜒的弄堂就是那酒中的一种,碰撞在一起,擦出绚丽的火花。带着无比激动地心,走进这古镇,想要寻找昔日的记忆。

  而此时的古镇已不像我儿时来的样子,都已重新整修过,干净宽敞的街道,粉刷成清一色的墙壁。现代感十足,那古色古香的老店也有了新的样子。那蜿蜒的弄堂,也不见了原样,现在宽敞了许多。记忆中的弄堂,被密密麻麻蜘蛛网般的电线给缠绕起来。整个弄堂飘着人家的油烟味,那小小的弄堂,流露着安详自然的气息,就像老北京胡同里那么自在,不争却又泛着自己的范儿的感觉很像。使你有种想要归隐的感觉。

  然而此时南翔镇的弄堂,宽敞了很多,街道规整干净。似乎更适合游览,已不再是那老上海的弄堂,不再像张爱玲笔下,那幽深的弄堂里的浪漫邂逅,那幽深下的你侬我侬……

  走在这古镇崭新的弄堂里,似乎听到回荡在那花样年华里轻轻浅浅细碎的足音,由近及远,穿过了弄堂,踏上石拱桥,那石拱桥连带着桥上的人影,映射在这溪水中,把这弄堂定格在这方寸之间,却不在有那古老的韵味。

  抚上那粉刷整洁的墙壁,湿润的感觉透过指尖,渗进了我的身体。抬眼望去这崭新的弄堂里,没有了头顶那跳跃如琴键般的晾衣杆,只是一望无际的蓝天,时而掠过飞鸟,好生寂寞。令我想起儿时,找那么一天不下雨的日子,在弄堂边,干燥的石头上,坐下,脚边盘着那娇小的牵牛花,娇嫩无比。我可以肆意的享受着美妙的感觉。

  不大一会儿功夫,整个弄堂,就弥漫起豆浆油条的香味,从这边一直延伸到深处。邮递员骑着大二八车,铃声叮叮当当的响彻整个弄堂,一直在弄堂深处回荡着,宣告新一日的开始。这车铃声,似乎把小镇的人都叫醒了般,每个人都开始活动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安逸、松懒的神态,睁着惺忪的睡眼,开始弄堂里的生活。热闹极了。

  而此时小镇的弄堂,没有小贩的叫卖声,少了那股勾人口水的香味。也没了那幽深的远处,使我有些失落。街上虽然人影匆匆,却大多是我这样的游客。使我更加的怀念儿时来过的景象。在那幽深狭窄的通道里,每个人都迎面相逢,擦肩而过,熟识与面生都没有关系。依然那么熟稔的微笑而过,窝心而美好。

  有人说北京的胡同藏着的是爱情,那么弄堂就在幽深中藏匿着婚姻。沿街弄堂的叫卖声是那糊口的板眼儿,那头顶上的晾衣杆是居家的细节。那城市背景下的弄堂,泛着的是温润的光泽。而此时整洁规矩的新弄堂,使我无法找到老上海的感觉,更少了电影里的色彩。似乎藏不下爱情,也经不起婚姻般的苍白。

  沿着这弄堂走下去,越发离那幽深的弄堂越行越远,似乎只能在记忆中去寻找那抹色彩。

脊头、檐边的错落
这一段时间不知怎么了,总是很喜欢我在家里,闲来无事看了几部电影,一下子喜欢上了徽派建筑,这要感谢老谋子的电影《菊豆》,那油彩与版画在强烈中碰撞出热烈的火花,热辣辣的烫着我的心,使我的灵魂不停地在颤抖。于是我迫不及待的背起行囊来到了南翔古镇。

  南翔,在那风情万种的江南,它深深的烙进了古镇原住居民的血液中,在那鲜红的血液中,奔腾着、咆哮着,在这千年的古镇内,你会为它怦然心动,失了魂。

  这里是整个上海历史的剪影,在这里,你我就像在拜读那灯红酒绿的大上海。

  走进巷子深处,见到一个店铺,古色古香,此时也饿了。便走进店内,入座,点上那罗汉菜、郁金香酒、南翔羊肉,想要细细品尝这江南的美味。

  吃饭的时候和这里的店主闲聊,大致了解了一下徽派建筑的风格,他说,这里的建筑大多都是徽派建筑,这种建筑风格也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名家大师对这种建筑风格都很推崇,它主要是以贷瓦、粉壁、马头墙为特征而著名的。居家大多是高宅、深井、大厅这样的建筑布局,同时都有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基本上徽州的房子,四周都是高墙围着,当地人都叫它“封火墙” ,老板说,这“封火墙”就是我们常说的马头墙,信手指来,眼前排排屋脊,两边的高墙,垒砖的像一座座小山一样,上面是个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像个阶梯一样错落有致的伸向远方,墙顶还有像马头一样雕刻的砖,老板说就是因为这些酷似马头的砖,我们都叫它“马头墙”。他说这里地方小每家每户都密集的在一起,这样垒墙是为了放火防风,时间久了都这么盖了起来,所以就成了一种规格。

  听着老板的故事,望着这眼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那种明朗素雅的感觉沁心而来。

  吃过饭来到楼上,闲来无事爬在窗前看看这白雾下的江南,望着那灰亮亮的马头墙,突然想起那么几句诗:“青砖小瓦马头墙; 灌木回廊绣阁藏。 梦里水乡芳绿野; 玉谪伯虎慰苏杭。”想必唐伯虎也被这美景所吸引,呼吸着这新鲜的空气,在这湿润的土地上,感受这神奇的大自然的美好,真是太美妙了。此时楼下传来一阵竹曲悠扬婉转,甚是好听。在这悠扬的曲子中我似乎看到那略带忧愁的女子,抚琴的玉手,伴着那隐隐舞动的青山,那潺潺的绿水,婉转流淌进那雾蒙蒙的江南小镇,那镇子旁,那高高低低马头墙下,那书生与小姐初次相会的美丽景色,然而那马头墙似乎变成了一种界限,阻碍着他们之间的相处,阻碍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曲子中表着那动情的故事,也透着那点点遗落的美好。

  千百年来都不曾衰败的马头墙,似乎没有终结,就那么一直存在着,一直跳动着。揉着江南的风情,刻着岁月的年轮,带着历史的痕迹来到今时今日,那诗意般的流转,深深地烙印在江南的每个角落。

  看向那屋檐,屋檐低着屋檐,就像那亲近的朋友低着对方,寻求慰藉那般亲近而祥和。真想能够在那午后时分踱步在蜿蜒的巷子里,指尖抵着那灰色的房脊,感受那坚硬而古老的触感。仰望那光滑的马头墙,在夕阳下的光辉,染上夕阳的色彩是怎样的锋芒。望不见底的巷子深处,不知藏了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