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晚霞消失的时候 >

第13章

晚霞消失的时候-第13章

小说: 晚霞消失的时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转过身来,看到我正站在这一对老夫妇的身后。楚轩吾戴着皮帽子和黑皮手
套,老太太戴着灰毛线手套,围着宽大的围巾,正一齐向列车扬起手来。
    南珊在车厢里飞快地升起宽大的车窗,探出身子,高高扬起手大声地喊道:
“爷爷,姥姥,放心吧!——再见!”
    南琛也探出头呼唤着:“再见!再见!”
    但是南珊的手突然在空中停住了,她在老人们的身后迅速地发现并认出了我。
    直到现在,我才看清了南珊的全部外貌:她穿着风雪大衣,没有扣紧的大衣领
子中露着一件蓝呢外衣,领口围着白色的纱巾,她没有围头巾,也没有戴手套,脸
颊和手掌都由于激动和寒冷而微微泛着红色。她的眼睛是明亮的,嘴唇是刚毅的。
这一切难言的变化,都在那两年未见的脸上显现出来:天真烂漫与苍白惨淡的神情
都没有了。有的,是成熟的气质和坚定的神色,以及猝然相遇时那种惊愕与震动的
神情。
    老太太并没有注意到外孙女神情的细微变化。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拼命捂
住嘴,趔趄着扑向车窗下,紧紧拉住孩子们的手,哭泣起来。
    楚轩吾从后面扶住她,极力想使她从快要开行的危险的车身边离开。
    南珊低下头,手无力地垂下了。她显然不愿意在外人面前流露这家庭的离愁别
绪,紧紧咬住嘴唇,强忍住就要落下的泪水,毅然帮助爷爷将已经失去常态的老太
太从车厢旁扶开。
    列车吭哧吭哧地发出巨大的声响,开始移动起来。老夫人紧跟不舍地蹒跚着紧
随车厢向前走去,但立即被拥挤的人群撞回来了。
    “千万把琛琛……带好!……”她呜咽着叫道。
    楚轩吾扶住妻子,也大声叮嘱道:“珊珊,琛琛,你们自己要保重!”
    南珊用泪水迷蒙的眼睛看着老人们,痛苦地点点头,紧紧搂住了弟弟。南琛好
象这时才感到了离别的伤心,放声哭起来。
    这揪人心肺的场面我再也看不下去了,忍不住猛地转过身子,悄悄地迅速抹去
了眼角的一颗泪水。
    车身向前滑去。
    当我转回身来的时候,列车已经在加快速度。我看到南珊,慢慢把手扬了起来。
她就保持着这个姿式,两眼呆呆地望着我们,随着车厢迅速地向前驶去。很快,就
在她和身影将要被人山人海淹没的时候,她重新振作了起来,手臂在寒冷的空中用
力一挥,用盖住一切喧嚣的声音高喊了一句:
    “再见——!”
    她退去了,退去了,迅速地淹没有一片乱纷纷的红旗、彩带、头巾、帽子和纸
花中。
    我无法断定那最后的告别是向她的爷爷姥姥喊的,还是也包括了我在内。但我
却不由自主地举起了手,默默地在寒风中挥动。
    列车越来越快,终于疾驰起来,迅速地消失在大雪弥漫之中……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光寒十四州

理想
娶一个美女
过颓废的生活  
  
UID61586 帖子4202 精华59 积分21532 金币455437  威望1438  宣传值30000449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201 小时 注册时间14…8…2005 最后登录28…3…200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sq2082 
版主



帖子4202 精华59 积分21532 金币455437  威望1438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201 小时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6# 大 中 小 发表于 16…3…2006 09:43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秋

    十二年,漫长的十二年过去了。
    这一年的深秋,在千里京沪线上,一列直快客车在华东金色的原野上奔驰。这
列客车,沿着蜿蜒的双轨,平稳地带着风的呼啸,从华东驶来,驶过无数的山峦、
江河和原野,正风驰电掣般地驶向黄河,驶向华北,驶向我留下了无数难忘往事的
历史名城——北京。
    就在这列火车的卧铺车厢里,我独自坐在宽大的车窗前,凝视着窗外一幕幕闪
过的秋天景色——那丰收的田野,蓝色的远山,浓密的矮树丛,和飘浮在天空的大
块大块的白云,在沉思,在遐想……
    十二年,多么漫长的十二年!现在,我已经在海军,在导弹驱逐舰和浩瀚的海
洋上,度过了我的全部青年时代。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十二年前那个寒冷的夜晚,我和几千名新兵一起登上了铁皮
兵车。我们拥挤在车厢中,经过两天两夜的行驶,在冰天雪地中到达东南沿海一座
巨大的军港。就是这座警卫森严的海军基地中,我们参加了舰艇部队。从此,我告
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开始了严峻的军队生活。
    那时候。文化革命经过三年后已经给全国造成了一种畸形的精神状态。军队也
同样深深地卷到其中去了。舰队整天陷于没完没了的政治学习,很少搞什么正规的
操课和训练,更谈不上够水平的考核和演习。最叫人忍受不了的是那些花样翻新的
敬忠仪式:早请示、晚汇报、忠字舞、语录操、越来越大的像章…奇形怪状的顶礼
膜拜,越到后来,就越闹得乌烟瘴气。
    我了解这支军队,我自己就是这支军队的儿子。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中,还很少
有几支军队能象它那样清除军队生活中种种传统的恶习,而在人民中树立起一种良
好的、有时甚至是极为动人的形象。然而今天,它的光辉却被这些愚昧、粗俗、浅
薄的现代迷信和奴性的仪式严重地毁坏了。
    那时,我正是一个血气很盛的年轻人。虽然混乱的社会状况和政治现实已经严
重地模糊了我心中的许多是非概念,但是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根本好恶,在我心
中却并未颠倒。所以当我实在按捺不住的时候,便常常会任性地流露厌恶与不满。
结果,当我的言论终于越出了部队所允许的范围以后,战友中立即有人告发了我。
    审查是严厉的。然而时隔半年,当我触犯的那位副统帅突然也变为人人唾骂的
恶棍的时候,我档案中的全部材料,便转而使我成了一条政治上的好汉。这时,我
作为一个道地的水兵在军舰上服役还不到三年。许多比我更能干、更可靠、更有资
格承担征途的人都被复员了,而我却成了一名业务长。我的资历中有什么呢?没有
辽阔海域中的航行,没有恶劣气候中的奔袭,没有实弹演习中的炮火,更没有军事
考核的良好成绩……总之,没有一个下级海军军官所应具备的一切……
    好在这一切后来终于有了改变。

    列车运行得这样平稳,快进入山区了。
    我从衣帽钩上的制服口袋中抽出一支香烟,点燃它,开始想到了年迈的父亲。
由于少年时代留下的痛苦回忆,我把自己生活中那件未了的大事完全淡漠了。但是,
每当我想到父亲,我就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惭愧,也由于自己这种生活使老人寂寞而
感到深深的内疚。在心底深处埋藏了多年的情感,在家里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故之
后便突然复苏了。

    ……四个月前的一个夜晚,云黑浪猛。巨大的军舰在海水中晃动着,撞击着码
头。
    突然,一阵撕裂人心的战斗警报把所有人的都从睡梦中惊醒。我和战友们乱纷
纷地跳下吊铺,飞快地冲出舱室,沿着舱道和扶梯奔向自己的战位。
    扬声器中响起舰长响亮而沉着的命令:
    “各单位注意!各单位注意!军港遇到空袭,全体人员严守战位,加强灯火管
制……”
    军舰在夜幕中排出巨大的浪花,离开码头驶进了黑沉沉的海洋。演习开始了。
    整整六个小时,我抵抗着海浪的晃动,伏在海图上,紧张地标出军舰在每一时
刻的准确位置,使这些标记在海图上联成一条红颜色的航线。一直到早晨,当朝霞
泛起的时候,我交过班走到甲板上,才发现并不是我们一艘军舰,而是整整一支混
合舰队,在辽阔的太平洋上摆开壮丽的阵势,一齐驶向朝阳升起的地方。从那天开
始,我们在密克罗尼西亚大群岛进行了为期一百零五天的远航训练。
    年老的父亲和母亲事先没有得到我将参加这次演习的消息。四个月以后,当训
练结束,军舰返回军港的时候,我竟一下接到了父亲的七封来信。
    在第一封来信中,父亲象往常一样写道,他与母亲的身体均好,要我安心服役,
不必挂念。但在第二封信中,父亲痛心地告诉我说,在一天凌晨,母亲突然去世了,
叫我回去。第三封信是寄给部队领导的,问我为什么在接到这样的凶讯后仍不能给
家里回信。在第四封信中,他则请领导在我结束演习后立即把消息通知我。显然领
导已经将我们赴外洋演习的事情通知他了。
    随后,他又先后寄给我三封信。年近七旬的父亲显然忍受住了巨大的悲痛,用
那么冷静的语句,在这三封信中陆续详述了母亲去世和安葬的全部过程。我终于获
悉,变故是在我们离开军港的第十九天发生的。那天凌晨一点,当舰队悄悄掠过洋
面上一组群岛的时候,母亲在沉睡中死去了。由于来得很突然,她临终时没有感到
任何痛苦。她那安详的睡容,成了父亲在悼亡的悲痛中唯一的安慰。
    在母亲的追悼会上,父亲宣读了他亲笔写下的悼辞,随后便与她的同事和战友
们护送她的遗体到革命公墓火化。父亲给我寄来了那份悼辞的副本。在那充满暮年
觉悟的悼辞中,父亲回述了他们四十余年的共同生活。他在悼词中说:他们是在异
国的土地上相逢的。在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前不久,他们作为即将毕业的军事和工业
留学生结合了。返回延安不久,两人即分赴晋绥与鲁南两个根据地,投入==战争。
建国以后,母亲在繁忙的工作中仍以主持家务为己任,对父亲的工作给以了极大的
支持。但是在文化革命中由于父亲被审查,母亲亦因留苏的经历而受到牵连。在监
狱中,她因受到打击,得了心脏病,终于酿成今天的死因。父亲在信中说:“她是
一位好同志,好党员,好战士,是与我共同奋斗了四十余年的战友。她的去世,预
示着我去和牺牲的战友团聚的时候也快到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对此我并不悲
观。只是在回首往事,总结一生的时候,我为没有完全尽到一个==员的责任而
惭愧。解放三十年了,我们的成就是有负先烈厚望的,而且在十年浩劫中,革命事
业遭到了极严重的损害。令人欣慰的是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党和人民再一次显示了不
可战胜的力量。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又胜利前进了。”
    父亲得知我参加了远洋演习之后说:“在我们这一代人相继去世的时候,你们
青年一代就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得知你随舰队参加了远洋演习,我的心情激动不
已,我为你感到高兴和自豪。在历史上,我们中国人从来不是一个海洋民族。仅仅
是近百年以来,无情的世界现况才迫使我们发展海上装备。可是一百年来,我们的
海军却经历了如此曲折而不幸的道路,以至直到今天,它才更正地走向了海洋……
不管怎么说,它总算强大起来了。你参加了这一壮举,我是非常满意的,你的母亲
也可以瞑目了,我相信,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你一定会挺身而出,尽职责,全气节。
现在,既然军队需要你,你就留下吧,不必以家为念。只是每想到你以前在复杂斗
争面前的莽撞行为。我总有些放心不下。你已经不小了,但是阅历很浅。不太了解
社会,还要很好锻炼。如今我已经太老了,你母亲的去世使我常常想到我自己。我
们这些年在一起的时间极少,所以我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你能够在今年秋天回来看
看我……回来吧,我的淮平,我唯一的儿子。在我的余年中,我们还应该好好谈一
谈。……”
    读着父亲的这一封封书信,我不禁潸然泪下。已经十二年了,他们唯一的孩子
不在身边,以至母亲临终竟未能见我一面。现在,年老的父亲孤身一人,他将怎样
度过自己的残年呢?再何况这是一个面临自己的归宿,多么需要心灵安慰的老人!
我突然强烈地感到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儿子的责任。
    于是我顾不得安顿,在返回军港的第三天便启程回家了……
    “前方到站;泰安。前方车站:泰安……”列车播音员平静的报站声打断了我
的回忆。“有转乘长途汽车去莱芜,博山,及游览泰山的族客,请您准备下车!……”
    一些旅客已经站起来,开始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
    我升起车窗,探出头向前方望去,只见一带层峦叠嶂的群山,烘托着一座巍峨
奇拔的高峰。我知道,那就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了。在这秋高气爽的曰子里,
它显现着异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