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新情感笔记 >

第27章

新情感笔记-第27章

小说: 新情感笔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显然,阿黛尔的行为并没有给雨果造成致命伤害。或者,在那个年代,情人们的出现,算不得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倒是生活必需的点缀和调剂。反正,雨果的激情有太多地方可以发挥宣泄,巴黎各处的绝色女子足以安慰他那颗受伤的心灵。
  风姿绰约的朱丽叶很快就让诗人身陷情网。在那个初次的欢愉之夜,穿梭于达官贵人之间、充当情人靠人包养的艳丽女子根本就没有想到她将为这一场爱情付出怎样的代价。
  朱丽叶并非初入情场。她曾经是雕塑家普拉迪埃的学生、模特、情人。巴黎协和广场一座雕塑的原型,就是这个丰采迷人的俏女郎。尽管朱丽叶给雕塑家生了个女儿,可他还是觉得,以自己法兰西院士的身份,娶个模特太不成体统。于是,他担当起朋友、父亲和人生导师的重任,间接地将朱丽叶交到了雨果手上。
  诗人像个胆怯的初次堕入情网的痴情者,傻傻地拜倒在女模特的石榴裙下。阿黛尔对此没作过多的干预,通常情况下,她都对丈夫的行踪不闻不问。只有一次,她写信给剧院经理,以雨果夫人的名义,阻止朱丽叶出演自己丈夫的一部剧作。
  爱情的旅途充满波折。朱丽叶不仅要对作家已有家室的事实视而不见,在公开场合对阿黛尔夫人理让,还要和雨果身边的各种女人争风吃醋,容忍他的移情别恋、处处留情。
  而最让朱丽叶无法忍受的,是雷奥妮·多奈的出现。她原先以为雨果对这个有夫之妇的迷恋只是一时的意乱情迷,是其无数逢场作戏中的又一出。可结果,两个人通奸被人当场抓住。雷奥妮的丈夫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最后还是国王从中斡旋,才平息了事端。
  但是,“胆怯的小鸽子”雷奥妮并没有就此罢休,两个人的暧昧关系还在持续,她处心积虑地要将朱丽叶从雨果的生活中排挤出去。为了应对共同的情敌,雷奥妮甚至和阿黛尔联手共进退。朱丽叶当然也不肯退让,她不停地给诗人写信,回忆美好的岁月和过去的情爱,表白自己的爱情。大作家面临着选择。
  传记作家这样写道:“雨果将两个情人置于爱情的浮悬桥上,掂量其承受力,自己尚不想下决心。他像切蛋糕似的将自己的生活一分为三。朱丽叶下午陪他活动或散步,阿黛尔同他跟孩子们一起用晚餐,雷奥妮支配夜晚和清晨,他在自己家中工作。若说有麻烦,那是在政坛上。”
  必须有所了断。最终,雨果选择了朱丽叶。可他就此和雷奥妮一刀两段了吗?鬼才知道。至少,在他流亡之时,雷奥妮扬言要追随他的身边(朱丽叶随雨果一起流亡)。雨果赶紧写信给阿黛尔,让她阻止雷奥妮的疯狂举动。最终,雷奥妮没去那个流亡的海边小岛,朱丽叶和雨果的家人一起陪着他避难。
  不能说朱丽叶从头到尾都对雨果忠贞不贰。毕竟,这是一个久涉欢场的风尘女子,在见不到雨果或者雨果心有旁鹜之时,她也曾三心二意。可最终,雨果,或者说爱情改造了她。一个风月场上奢华虚荣的女人,为了能够见到自己的爱人,为了证明她对他的爱,离群索居,忍受清贫生活,改裁旧衣,缝补袜子,却尽可能地给作家提供舒适安静的居家生活,让他安心创作。甚至,在关键时刻她挺身而出,不惜放弃生命,也要救爱人于水火。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竹马青梅敌不过旧爱新欢(3)
法国政坛的风云人物不可避免地被卷入革命中。雨果被通缉,炮火相接,他随时可能死在乱枪之下。原先只知道男欢女爱的娇弱女子,此时成为作家身边须臾不离的保护者。朱丽叶像影子一样,紧紧跟随着雨果,随时准备替他阻挡刀枪。后来,雨果承认:“我之所以没有被枪杀,能活到现在,多亏了朱丽叶·德鲁埃夫人。是她冒着失去个人自由乃至生命的危险,为我排除一个个陷阱,丝毫不松懈地保护我,为我找寻安全的避难所。”
  纷乱之中,朱丽叶想法弄到了一张假护照,和雨果一起逃往比利时的泽西岛。流亡生活似乎并没有带给雨果太多挫折,他好像挺喜欢这种临海而居的孤独生活,正好有足够时间来写作。
  随后,阿黛尔也带着女儿来到泽西岛,家人团聚。朱丽叶只能在不远处看着他们,她不能干扰他们的生活,甚至不能跟维克多说话。“当她衣衫破旧,遇着身著丝袍的阿黛尔之时,只得低头而过。日子一个月一个月逝去,她只能凭窗朝他做手势,藉此自慰。”
  朱丽叶一直试图和雨果的家人保持良好关系。她比阿黛尔更擅长理家,能更好地照顾作家的家庭生活,同时也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维克多的两个儿子经常去她那里吃饭,这也算是对父亲缺席的一种补偿吧。
  时光流逝,妻子和情人的距离开始缩短。阿黛尔出版《雨果,一个生活伴侣的见证录》一书后,给朱丽叶寄去了一本,还亲自写了题词。她还邀请朱丽叶去家中做客。在被朱丽叶礼貌拒绝后,雨果亲自邀请她在阿黛尔不在之时来家里坐坐,朱丽叶再次拒绝。她在信中说:“30年来,我一直谨慎行事,尊重你的家庭和我的家庭,尽量保持克制。尽管我无此预见,但如果有一天我将成为你的座上客,那不该只是个偶然的机会,而应当预先得到所有人的同意,为你家人接受。请允许我忠于自己一生的行为信条,让我的爱情始终保持其高尚和圣洁……”
  岁月缓缓走过,一切都成了尘封的记忆。
  大幕落下,这一场充满波折的情感大戏缓缓谢幕。留了些什么呢?除了大理石墓碑上的诗句,除了见证过去岁月的信笺——朱丽叶的一生,给维克多写过18000封信。
  爱人已化做尘埃。
   。 想看书来

后记:那些逼我和被我逼的人
王老大自称是抑郁症患者,他以前写小说,现在不写了,改玩摄影,背着相机徒步穿越北京城,凝固有思想的影像。这会儿让王老大写稿很难,他宁可请人吃饭,也不轻易答应稿约。不过,他倒是很会“逼”人写稿,说些鼓励、表扬、间或冷嘲热讽的话,让你在飘飘然或者悻悻然中动笔。
  在自己主管的报纸副刊上,王老大给我开了个婚姻情爱专栏,然后提出些奇特、虚幻的要求,诸如“情爱后方”、“婚姻的非物质遗产”、“感情的仪式表达”、“那排山倒海般的忧伤”之类——城铁上、遛狗时,或者随便哪个突发奇想的时刻,他都会拇指大动,将某个片断或念想,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过来——你要是明白了,就知道那是绝妙的创意;不明白的话,可别指望他解释。
  王老大声称,好编辑就是找到合适的人写合适的稿子。你如果期许他这个好编辑帮你修改标题、斟词酌句,肯定挨冷眼。所以给他写稿子,必得小心,怕一不留神就遭了鄙视。在一个有着良好鉴赏力和判断力的审核人面前,你那些糊弄的文章根本就拿不出手。
  我的主业是写评论,副业是写专栏。相比之下,我更擅长婚姻情爱之类的八卦文字。它们不需要高屋建瓴、宏大叙事,人人都生活其中,感同身受。我要做的,只是寻找一个特别的角度,用一种略显不同的眼光来旁观。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
  文字是相通的。写评论会训练人的逻辑思维方式,同时对学养的宽泛性有所要求。它们给了这些八卦文字某种学识和理性。当然,这种理性也包括看待婚姻情爱乃至人生的态度。
  在很多时候,生活里的那些感悟,也许就是那种被称作灵感的东西,会突然闪现,抓住了它,所有的平淡无奇就会在瞬间熠熠生辉。文字从此变得鲜活生动。
  在编辑的督促下,专栏断断续续写了快两年,竟写了不少。偶尔也惦着是不是可以出本书?逛趟书店,念头就打消一大半,汗牛充栋,实在是不少我这一本,别一不小心,倒给那些文字垃圾添砖加瓦。
  可写文字的人多少还是希望能有作品出版。机缘巧合,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帮我找到了中央编译出版社。这让我有些惶恐,印象中,“中央编译”可是以学术类著作出名的。
  不敢怠慢。赶紧重新整理、编辑、修改文章,忙碌出版的一些事宜:
  请朋友徐简专门画漫画。这家伙总有些出其不意的怪招,在我的“逼迫”下,他废寝忘食画说爱情;
  和宇琰泡咖啡馆。她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书的策划、编辑、版式等等,都是在她的帮助下完成的;
  打电话骚扰朋友。逼着人家给我想书名、提建议、做宣传……
  一群人跟着折腾了两个月,书终于出来的,现在它就摆在你的面前。
  喜不喜欢你说了算。
   。。

爱情那些事儿
陈彤
  冯雪梅是我的同事,在我们报社,流传着一个关于她的爱情故事。那个故事颇有点“韩剧”色彩:在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里,雪梅骑着一辆单车去采访,结果被一小轿车蹭了一下。小轿车停下,门开,下来一风度翩翩年轻男子,要送她去医院,其实,她只是受了些惊吓而已。然后,她嫁给了他。
  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很多很多年前,那个时候,雪梅还不是评论部的主任和《青年话题》的主编。
  需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青年话题》是一个言论版,也是我们报社读者阅读率最高的几个版面之一,这个版面所关心的话题一般都是“天下大事”,像什么申奥、非典、医疗改革、反垄断等等。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与浪漫绝不沾边儿的版面,却是雪梅的日常工作。除此之外,她还是一个评论员,要一本正经地写社论和评论员文章。
  说句老实话,很长时间以来,我也无法把两个“冯雪梅”统一起来。
  一个是浪漫的“韩剧”女主角,另一个却是严谨审慎的评论部主任;一个写不完风花雪月儿女情长,而一个却总在关心公正平等民主法治……
  有一天,和报社的实习生聊起来,一个女实习生说,她很羡慕雪梅,有富足的生活,有浪漫的爱情,有蒸蒸日上的工作,还能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那些东西还那么机智风趣。
  其实,雪梅的书里,不仅有机智和风趣,更重要的是,还有生活的智慧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
  有的女人很优秀,但她们只在职场优秀;有的女人也有很高智商,但是一面对男人,智商就降低为负数。雪梅不是,她既感性,也理性,知道什么时候该讲道理,更知道什么时候不讲道理。我一直在想,雪梅的书虽然是写给女人的,但更应该由男人买了,送给他们的女人。
  “男人从来不认为,两个人的日子,就得步调一致,放弃那些对方不喜欢的嗜好。当然,谈恋爱时另当别论,一旦结婚,就会原形毕露,回归那个最最真实的自我。他们从来不把婚姻当作生活的全部。而且,婚姻的年限越久,他们越需要自由。如果,你不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呼吸自由空气,让他们的爱好、心性有舒展的机会,他们会自己创造。并且,会热衷于这样的自我革命。也就是说,你逼得越紧,越是对他们有种种限制和约束,越是反对他们的某种行为方式,他们就越有理由逃避。”
  “男人都有囊括天下美色的愿望,这就像所有的小男孩都想过要当超人一样,基本上是一种美丽幻想或者沙滩上的白日梦,完全可以任其自生自灭。多看两眼美女,真的不是什么大事。相比于视觉享受,给情感一个安放之处更为重要。一个男人,只要不是冥顽不化,多半知道孰轻孰重。”
  以上都是冯雪梅书中的原话,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女人,麦当娜那样的除外,如果不想把一辈子折腾在结婚离婚这些事情上,读读这些文字会有收获。
  冯雪梅说:“我喜欢那种整洁而略显凌乱的厨房(要打分的话,给它80分吧),鲜活、生动,宽厚包容里透着淘气和惊喜。那是一种个人性情:平和地接受世事,坦然应对琐碎,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他人,于平淡庸常里感受快乐。在雾气沉沉寒风呼啸的冬日黄昏,炉子上的沙锅上炖着汤,“嘟嘟”冒着热气。厨房的玻璃窗被水汽蒙上,满屋子都是肉汤的香。平和、踏实、温暖。不正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是的,平和、踏实、温暖,假如这是你想要的生活,那么不妨读读这本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写情感专栏是件危险的工作
连岳
  中国是很缺乏情感教育的国家,多数人至今仍然将生殖与爱情画等号。这真是一个悲哀的事实,所以有那么多悲惨的故事。
  这种情形当然不能继续下去。可是,父母不教孩子情感,或许想教也无从教起,他们自己也还是情盲;而大学至今仍然要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