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新情感笔记 >

第21章

新情感笔记-第21章

小说: 新情感笔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的心理承受力。这就像你辛辛苦苦建造了一座屋,可这屋子的门没有锁,住进去总会有些不踏实,因为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不速之客闯入,或者屋里的贵重物品不翼而飞。
  有太多理由支持我们对婚姻的逃避。在一次有4786人参加的网络调查中,139%的人想起结婚生子就害怕;231%的人有轻度婚姻恐惧症,害怕爱情会变质;14%的人根本不会考虑结婚。
  一对爱侣牵手漫步于夕阳下的海滩;两位令人艳羡的才子佳人在自家庄园的草坪上拥吻;触礁的泰坦尼克号上生死离别的恋人——电影、小说还有浪漫故事,塑造了我们脑海中美满婚姻的图景。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相比之下,庸常琐碎的日子,柴米油盐里的岁月,怎么看怎么让人心烦。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右转,绕过婚姻(2)
的确,完美的生活永远只在电影里,很多人明白这一点,却无法接受包括爱情在内的生活本身所存在的缺憾。看完电影之后,你得应对工作、付账单、解决和爱人的争执——这些,相比于理想的婚姻生活,总显得百无聊赖而且无可奈何。虽然身陷于这些日常俗事之中,许多人依然会不依不饶地追问:为什么我的生活不能像别人(电影、小说以及其他人讲给你听的那些醉人片段)那样?
  所谓的不完美都在对比之中产生。恐惧婚姻的人,多半是完美主义者,为根本不存在的梦中爱人而“消得人憔悴”。
  婚姻专家给予完美主义者这样的劝告:如果希望拥有一种美满的婚姻,请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一般来说,你的爱人不会像电影明星那么酷,既不是风月俏佳人也不是百万富翁。正如婚姻之外有各种义务一样,现实的婚姻关系包含两人的不同观点、不同品味。不完美,并不意味着你的婚姻出现了什么问题。相反,如果你能够认可这些差异,它们将会丰富你的婚姻生活。
  对于那些要求完美的人而言,如果不放弃苛责,他们将永远对婚姻怀有恐惧,或者在困难重重的两性关系中焦头烂额。
  实际上,我们原本并不知道爱情和婚姻是什么样子。一方面,外界为我们塑造了家庭生活的典范,给了我们关于婚姻生活的遐想;另一方面,曾经的经历,尤其是那些来自家庭的不愉快经历,又使我们置身于不幸与恐惧的阴影之中,害怕在婚姻中受伤。
  心理学者在对爱情与婚姻的研究中,提出了爱情的依恋理论。该理论认为,孩子与自己主要的看护人之间形成的情感纽带与他成年后的爱情模式之间具有直接关系。婴儿从一出生就有一种内在的情感依恋需求,因为这种需求可以增加他们活下来的可能性,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看护和照料。这种需求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将影响他们从青春期到成人后的情感发育。婴儿感到自己随时可以得到照料,可以依赖主要看护人的程度越高,他在成年后与其他人交往就越自信。相反,如果依恋对象不可靠,对他们的需求没有反应,其负面结果将在他们成年后面对爱情关系时得到体现。孩童时期建立起来的预期会持续下来,对一个人一生的爱情和婚姻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于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三种依恋模式——虽然很多人并不完全符合某一种或某几种模式,它们之间有很多地方相互重合:
  具有安全感依恋模式的人通常对自己和他人持肯定看法,对自己和伴侣亲密无间的感情和相互依赖关系感到得心应手,一切顺遂;
  具有回避型依恋模式的人往往不愿意跟人过分亲密,也很难完全相信自己的伴侣;
  具有焦虑型依恋模式的人则希望尽可能缩短自己与伴侣的距离,动辄担心失去对方的爱。
  显而易见,回避型依恋模式的人,最容易对婚姻有恐惧感。很多时候,他们的这种反应,可以追溯到童年时代的不幸遭遇。父母的婚姻关系不好,家庭经常出现一些矛盾,甚至是暴力,都会给孩子心理上留下很深的“婚姻是不愉快的”印象。这些印象,成为他们成年之后恐惧婚姻的根源。
  另外,曾经有的失败的情感经历,也会打击一个人对婚姻的信心。
  婚姻教会我们成长。在一个两性社会里,谁都必须面对难题。接受,或者逃避,选择权在你。
  

天生情人多少种(1)
男女之间的第一印象形成于60秒之内。一见钟情之所以成为“经典爱情”,不仅仅因为它可遇不可求,更因为它少之又少。
  “想知道你婚后会变成什么样的女人吗?”女友发来一封心理测试邮件。尽管我知道里面肯定是一堆八卦测试题,并且测试的结果很可能是一笑了之,但我还是将一些重要邮件放在一边,打开这道测试题,开始我的性格测试。
  现在,可能没有人不知道心理测试这回事儿。这种原本很专业化的测试方式,已经逐渐演变为随处可见的轻松游戏:你翻开一份报纸或是杂志,要么打开网上的一个页面,用笔划几个勾或者点点鼠标,就能获得诸多想要的信息——从你的个性更像是黄牛还是海马,到什么样的职业适合你,以及哪类伴侣和你匹配,应有尽有。
  与此同时,性格测试也成为新的恋爱指南。各种流行的网络测试题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热门###站。比如,match提供个性评估及所谓的“外形吸引力测试”,其中涉及诸如身高、头发颜色等对潜在伴侣具有吸引力的外形特征。
  虽然有时你需要为更加深入的测试报告付费,或是在你填完问卷时会被要求订阅交友服务,但这些基本测试中的绝大部分仍是免费的。
  前身是emode的tickle提供约200种免费的基本测试。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你是哪种狗狗?”不同的狗狗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举个例子,吉娃娃被认为是活力十足、做事投入、易冲动且充满热情。
  Tickle在提供免费测验的同时,还提供一项收费1495美元的高级服务,主打有“博士认证”的个性、职业和人际关系的深度测试。该网站提供一种交友服务,其基础是看双方在智力、价值观等因素上是否互相匹配。
  国内的婚前强制体检已经被取消,但一种被称为“性格体检”的婚前检查却在不少城市悄然兴起。即将登记结婚的男女在相关机构进行性格测试,只需40分钟便能得知双方性格是否“般配”,性格合不来如何调整以及如何包容对方的性格弱点等问题。
  如果此时测试为时已晚,那就早点儿动手。在找寻恋人的开始,就做到知己知彼。
  你可能遇到过这样的麻烦。
  你外向开朗,活力无穷,总是喜欢同朋友在一起。一次Party上,你遇到了笑容灿烂、体贴迷人的他。约会顺理成章。很快你就发现,你们是如此地不同。他似乎更喜欢在家里看书、听音乐、欣赏碟片。他总是不明白,为什么你会有那么多朋友,而且随时随刻会打电话来或是登门拜访。因为爱,他迁就你。但是在聚会上,他总是站在角落,默默看着你,而不是积极地融入到你们的谈话里。你开始怀疑,他是否爱你。同你炽热的情感和热切的表白相比,他显得含蓄和被动,哪怕你不停地追问,他也很少直截了当地说“爱你”。
  问题出在哪儿?
  来自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员鲁斯·舍曼解释了一些内向的人遇到外向的人时会发生的问题。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角色定位。男性在传统上被定位成具有权威个性的团队领导,而女性则是相对内向的安静的服从角色。舍曼发现,男性内向者和女性外向者的配对,相比于其他性格类型的组合,更容易在家务、经济、沟通及交友方式上产生矛盾。
  你得承认,这世间的人各有不同。爱情中,你选择他而非他,其间必然有性格因素。
  从最古老的时代开始,人们就反复尝试按照类型给个人分类。我们现在熟悉的,有依照希腊医学中的生理学术语,将人分为粘液质、多血质、胆汁质和抑郁质;以及依照星相学标准的星座理论。
  上个世纪初,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性格差异理论,他相信性格的差异与生俱来并且相对固定,它会决定和限制一个人的判断。这种差异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内向性/外向性,直觉性/感受性,思考型/感觉型。
  

天生情人多少种(2)
荣格的性格理论后来成为性格测试的依据。心理学者们在不同领域运用和拓展了性格理论,其中最为有趣的当属爱情中的性格选择。
  恋爱中,你是哪种类型?作家型、发明者型,还是公务员型?与你相配的是哪个类型?这些问题看来有些八卦,但是它确实已经成为一套独特的方法,教导人们在茫茫人海里辨认、寻找与我们相配的恋人。
  这就是心理学博士亚历山大·阿维拉已经从事了12年的“恋爱类型系统”工作。
  1992年,亚历山大发明了“恋爱类型系统”,他将爱人分为16种(哲学家型、作家型、记者型、教育家型、陆军元帅型、大男人型等等)。“每一种人在面对亲密关系时都有其独特的特质和偏好。通过决定一个人的恋爱类型,你可以立即取得那个人在关系处理倾向上的秘密,了解这个人是否与你相配,如何获取他的爱情,以及你可以在他身上期待什么样的关系。”
  想知道自己是哪种类型的情人吗?当然得先做做博士的测试题。你将从28道题里找到自己的恋爱类型。每一种恋爱类型,都有与之相配的二至四种最佳配对,比如,哲学家型的男性最好配哲学家型或作家型的女性;表演者型的女性最好配表演者型或挑战者型的男性。
  接下来,就是去寻找那个相配的人。到哪里能找到他们?如何夺取芳心?亚历山大博士开设一系列的课程,挨个儿教你。
  据说,在过去4年里,有数千人运用博士的恋爱类型系统来促进他们的交往成功率。其中有70%的人认为在运用该系统的6个月中,他们的约会次数有实质的增加,90%的人认为他们的约会品质明显改善。
  还在为找不到合适的爱人发愁吗?看看亚历山大博士的“爱情宝典”——《天生情人16种》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的差别肯定存在,问题是,那些性格测试或者恋爱类型理论到底能帮助我们解决多少问题?
  纽约心理分析学家维恩博格(Carl Weinberg)表达了他对网上心理测试的看法。他说,进行这些测试的过程可能充满乐趣,而对于得分多少,答题人可以不必过于在意,因为这些题目中的绝大部分都不知道是谁编写出来的,也不知道是谁为结果分类划档。这种通过网络进行自我测试的行为,体现了美国人喜欢立竿见影,快速获得结果的典型特征。
  科学的性格测试,甚至能让我们卸下面具,看到真实的自己。有些时候,真实的自我是被包裹起来,不为人知的。
  个性的差别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没有好坏之分。爱情中的最佳选择,是最合适你的那个,而不是最好的那个。人们总是倾向于接受与自己有相似个性的人。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绝大多数受试者(70%)偏好与他们在专注倾向上相吻合的情人。
  恋爱类型系统给出的只是一个参考,告诉你哪些个性的情人适合你。
  不过,越是与众不同,吸引人越多,没准你会找个“火星情人”呢,那也难说。
   。。

没必要在恶劣的关系中从一而终(1)
有一些爱情终将擦肩而过,可那些不期而至的爱情,也带给我们面对烦恼人生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坐在白色大床的边缘,哈里斯的表情迷离而无助。人群拥挤的东京街头,夏洛特灿若云霞地回眸一笑,水一样的忧伤眼神悄无声息地滑落。
  站在摄影机背后的导演索菲亚·科波拉,舒缓而柔美地讲述一对邂逅于异乡的寂寞男女的故事。哈里斯想逃离压抑中的琐碎生活,夏洛特在对人生与未来的不可预测中感觉孤独,一对年龄相差悬殊的男女,在一个难眠之夜,在遥远的东方城市东京不期而遇。在美国影片《迷失东京》的淡淡哀愁里,你能看到两个在孤独中渴望碰撞的心灵,感受那种惊鸿一瞥的怦然心动,甚至能从喧嚣热闹中始终挥之不去的寂寞感伤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人的一生会有几次与爱情相遇?短暂而美丽的邂逅,让人记起多年前的另一部美国影片《廊桥遗梦》,记起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在寻找麦迪逊桥时和弗朗西丝卡之间那段铭心刻骨的爱情。
  撇开影片的结局和男女主角对爱情的处理方式不谈,这两个情感故事,似乎都印证了同一个事实:爱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年龄发生。
  并不是所有的婚姻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