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CCTV艺术人生 精彩记录:极端制作 >

第29章

CCTV艺术人生 精彩记录:极端制作-第29章

小说: CCTV艺术人生 精彩记录:极端制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七章  操作者说(2)
前几天,我们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上录制〃清明节〃特别节目。我在后台的上场口发现了一面巨大的相当漂亮的镜子,相当肃穆与干净,在镜子前我站了许久,于是之、董行佶出场之前是否也面对这面镜子?这面镜子曾见证过多少人间戏剧?曹禺先生〃龙马精神,骆驼坦步〃的院训如何化为一代又一代人艺人的容颜?如何传颂这些人的故事,如何把我眼中的和这一切告诉给观众?《艺术人生》才刚刚上路。
  我家里有好几样传媒大学的纪念品,杯子,笔筒,在家里放很久了才发现每一个上面都有传媒大学的校训:立德,敬业,博学,竞先。开始不以为意,但是时间长了,在工作中发现这句话很实用,可以用作《艺术人生》的组训了。我非常珍惜自己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接受的这些传统教育,六年时间我们打造了这个纯手工的作品,有成就感,也有很多遗憾,策划喜宏说做作品的永远有〃理想主义〃的倾向,会有达不到完美的失落感。但是,每当看到院训,我觉得理想主义正是支持我们的动力。所以把我们这一拨人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也是这个案例的主要价值吧。
  另外很重要的是《艺术人生》的案例作用来自对于访谈类节目的研究价值。优秀的《艺术人生》节目应该是〃公共话题,个案故事,共同情感〃,我们擅长故事讲述和情感铺陈,但是对于当代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的介入,依然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几年《温暖》和《理想》制作下来,和台内台外优秀的主持人在一起工作,感受到白岩松、张越等在各自领域中的坚守和引领,《温暖2006》播出后,新浪的博客中铺天盖地地有着各种对于我们这档年度盘点节目的议论和感受,当时我们几位主创在查阅时的兴奋现在依然历历在目。这个鲜活的时代给我们提供的话题空间很大,关键是我们会不会表达,怎样表达。我依然记得九十年代回西安时我妈说《实话实说》太好看了,我在西安第一次看到《实话实说》的震动感受,我希望更多的人来做谈话类节目,这个社会需要交流和探讨,当然包括〃人生真谛〃。
  《艺术人生》的案例作用来自于团队管理。作为制片人,我自称是台里派到栏目的小组长。人数不多,十几个人,周而复始,我和主持人,两位主编,还有制片,大家一直在一起工作了六年了。我们都很珍惜这六年的缘分。因为最近一些年在同行栏目也很难得团队这么稳定和睦工作这么久。我认为是源于共同的目标:〃正直品质,极端制作〃。在工作量很大很紧急的情况下我们文案和报告可以由我们几人〃接力写〃,正是源于我们对栏目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做人价值观。在德鲁克的论述中,我们的这种方式应该是〃管理〃的开端,不是栏目的目标,而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艺术人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案例作用在于创意的价值。《艺术人生》至少邀请过百位策划人,我们在寻找什么?就是创意。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奥运会之前越来越热的一个词汇。观众希望《艺术人生》创新,很大程度上希望看到新的创意。我个人非常喜欢奥普拉的节目,有时看她的网站和杂志我能感到〃嫉妒〃,美国电视界对于一个TALK SHOW节目的开发,到了如此隆重的地步,看到她本年度最新的节目,依然感受到创意的魅力。可以说,每次看到优秀的同行节目,可以激发自己制作节目的兴趣,挑战我们的策划和实施能力,《艺术人生》能够做成多好,的确令人兴奋。
  这里借用策划人宣明栋一篇文章的题目〃好节目有人疼〃来表达栏目开播六年我们对于关心和支持《艺术人生》所有朋友的谢意。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和大家交流,能够制作出更多的好节目。
    浅谈《艺术人生》栏目的细节创作
    《艺术人生》执行主编   李谦
  《艺术人生》自开播以来,在诸多的访谈节目中以其〃真、善、诚〃的风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所谓〃真〃;即真实地记录明星的心路历程;〃善〃,即弘扬人间的人文关怀;〃诚〃即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嘉宾和观众。
   。。

第十七章  操作者说(3)
作为明星访谈节目,为了避免贵族化、程式化,虚情假意地作秀,哗众取宠地卖弄等毛病的出现,真实地将明星还原成本色的普通人,使这种只通过嘉宾和主持人的交谈来表现明星的人生的节目,在演播室里能产生一些美丽和动人的情景。我们在每期节目的创作中都倾心地创造《艺术人生》节目出奇制胜的〃亮点〃,也就是《艺术人生》节目的〃细节〃。细节对《艺术人生》栏目起到了点题、深化、渲染、刻画的作用。电视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它画面的第一性,画面从来就是具体、逼真、生动、感性的,而细节正是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从节目播出后的观众反馈意见里也能深深体会到细节的具体性、逼真性,使它在表现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情感、传播栏目的人文关怀等方面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栏目创作的出发点:〃小细节大人文〃
  人文关怀是《艺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宗旨,通过它又能进一步彰显节目的风格。但是,这种在演播室里制作的节目容易受到嘉宾的人生经历、语言表达水平、现场心理状态、主持人的临场发挥等众多因素影响或干扰,怎样才能把这个宽泛的、概念化的人文关怀的理念,物化到具体的人和物上,使之变得有灵魂呢?为此《艺术人生》栏目独辟蹊径,强调〃小细节大人文〃的节目创作思路。例如在《王晓棠》中,对她穿着不同颜色的服装配以不同颜色的发卡这个细节的运用,表现出一位女将军对美的追求。在《张海迪》中,对她家中二十几个钟表的展示,烘托出她对时间的珍惜。在《宋丹丹》中,通过她在l975年写给父亲的一张留言条,展现了一个女儿对父亲真挚的爱。
  如果说结构是一台电脑的硬件的话,那么,细节便是让它运行的软件,没有精彩的软件程序,再好的硬件也只是个摆设。结构与细节就像硬件与软件一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珠联璧合、穿丝连线才能创作出一件件令观众难忘的作品。细节恰恰是《艺术人生》栏目每期节目所重点突出的主要内容。我们发现,观众往往因一个动情的细节而潸然泪下,或会因一个滑稽的细节而捧腹大笑,每期节目播出后在观众的听评会上我们都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细节对他们产生的极强的感染力。观众谈起《艺术人生》节目说得最多的也是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动人细节。
  二、栏目细节创作的模块化
  在《艺术人生》栏目里,从制片人到编导、助理编导,每个人都在为节目制造〃亮点〃,而且在挖掘每期的细节上达成共识。我们总是边创作边总结,不停地探索符合《艺术人生》栏目发展规律细节创意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及流程化的运作模式。
  1。〃道具细节〃的构思和创意
  在准备《德德玛》时,《艺术人生》为了制造节目亮点构思了两件道具,其一是编导根据她与爱人之间相互亲切关怀的动人故事谱写了一首叫《红雨伞》的歌曲;其二是出其不意地拿出了她几十年前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时的学籍资料。这两个道具细节的出现使德德玛本人及广大的电视观众非常意外,也正是这两个道具细节的流畅运用使该期节目的传播功能进一步强化了,《红雨伞》成了《德德玛》的一个标志,一个她奋斗了一生,和爱人相濡以沫的真挚情感的象征。在《陈凯歌》、《王晓棠》、《葛存壮》里,我们也较为成功地运用了一些道具的细节,像来自黄土高原的一包〃黄土〃,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一位电影导演的质朴的爱;王晓棠将军生病时练声的〃音笛〃,流露出她不惧艰辛,永不言败的性格;还原葛存壮初涉影坛时用过的日程表……小黑板,充分展现了他担任小角色时的艰辛及其甘当配角的经历。这些画面都是令嘉宾和观众十分难忘的道具细节。
  2。〃动作细节〃、〃神态细节〃的捕捉和挖掘
  〃动作细节〃主要是指嘉宾肢体特别是四肢所表现出来的细节。在《赵本山》里,我们抓到一个他在现场模仿盲人的动作细节,运用特写和长镜头将该动作细节进一步强化和放大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而表现了赵本山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优秀演员功底扎实的表演及他那丰厚的生活积累。在《德德玛》里,我们捕捉了她大运动量爬楼梯时艰难迈步的双脚、用不听使唤的手执著练习捡豆子的动作细节,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让观众看到一位性格坚毅、努力抗争、立志重返舞台的民族歌唱家本真的一面。在《英达》里,我们抓拍了他炒菜时手中的碗掉进锅里的动作细节,伴随着他的自嘲刻画出了一位幽默、可爱的喜剧导演形象。《艺术人生》栏目正是运用了上述恰到好处的动作细节,使节目给观众留下令人难忘的印象。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七章  操作者说(4)
而〃神态细节〃主要是指嘉宾面部、眼神所表现出来的细节。《艺术人生》栏目中大量地挖掘了这类细节,并用及时到位的特写镜头和不同机位多方强化神态细节的视觉冲击力,从而震撼观众的心灵。神态细节有时会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徐帆对爱人冯小刚那柔情的眼神,孙道临在谈起逝世的战友时那悲伤、抽泣的表情,李文华艰难讲话的神态,宋丹丹意外见到自己启蒙老师时的惊讶神情等等,都是让观众记忆犹新的节目亮点。
  《艺术人生》栏目的细节创作一直遵循着细节的力量源于真实的原则,不真实的细节会使人感到虚伪、反感,甚至产生对整个节目真实性的怀疑。真实还在于要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是此嘉宾此地此时此情况下才能出现的心理、行动、表情、言谈、感觉等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典型细节。典型环境的典型细节是具有强大感人力量的。机智幽默的英达看到自己的黄金搭档梁左生前的影像那顷刻间凝重的表情;德德玛听到那发自内心表白的《红雨伞》的歌声含泪的双眼等等都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细节。嘉宾只有在面对这些真实景物时才有可能产生真实的情感反应,进而带动现场及屏幕前观众的情感互动。
  我们在创作细节时,还力求精炼。细节虽细,但它的容量大、含义深。精炼的细节是从生活中观察、分析而捕捉来的,它概括了事物的特征。我们为了挖掘每一个细节,每期节目都要进行大量细致的采访,有时甚至需要多次地约见比较繁忙的明星们,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家庭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就是通过这些不懈的努力,编导们才把一个个真实精炼的、深刻揭示主题思想、刻画人物性格的细节留住,创造出《艺术人生》栏目真实、自然、贴近生活、散发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息的节目。
    长达五十分钟的快感
     《艺术人生》执行主编  马 宁
  当我在广院带着毕业证离开的时候,其实在校园的外面正在进行着一场电视激烈的变革,当我和我的同学以一个全新的状态进入到电视这个行业的时候,才知道其实对于传播和媒体的学习不是已经毕业而是刚刚开始。还好,《艺术人生》及时赶到,当时我们对演播室节目的理解还停留在技术的层面,现在才深深地意识到,那时候是毫无电视理念可言,是把《艺术人生》当成一个新的契机而经营的,慢慢地,《艺术人生》就像是生长在我们心中的花草,竟然悄无声息地绽放成职业生涯中灿烂的一笔??
  不可否认《艺术人生》生在了一个好的时机里,尽管我们认为2000年已经是很〃发达的年代〃,但是电视中鲜活的东西并不多,人们还在歌舞、裙子和灿烂的灯光中寻找电视的视觉冲击,我们还习惯着电视里的表演,在那个年头中,朴素真挚的演绎成了最先锋和最时尚的,我们在懵懂和无意识中拾到了沾满灰尘的璞玉,用自己的衣襟擦拭,那个时候我和我们的团队没有今天连篇累牍的电视理念,用自己打小养成的习惯经营着央视的国家大事。CCTV…3最初20:35乃至21:15的〃24K足金时间〃成了我们的乐土,我们〃狐假虎威〃地抻着CCTV的招牌……像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但是,在沃土上耕耘其实需要更艰苦的努力。
  我也曾经觉得会掌控机器和按钮的人才像个搞电视的,我们都觉得程序的顺利就是能力和胜利。回首研究我们与《艺术人生》同行的六年,新世纪的焦虑,返璞归真的气息,庶民的胜利成了我们的土壤,20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