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CCTV艺术人生 精彩记录:极端制作 >

第14章

CCTV艺术人生 精彩记录:极端制作-第14章

小说: CCTV艺术人生 精彩记录:极端制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思念》而一夜成名的感受。这些过往的经历让毛阿敏风轻云淡地讲来,让人们真正了解到毛阿敏的另一面。最让《艺术人生》编导感动的是现场的观众,很多观众都不约而同地准备了礼物:一位老奶奶送给毛阿敏一个靠垫,因为她听说毛阿敏的腰不好。一位30多岁的女士十年前曾经给毛阿敏送过一盘自己从电视上录下来的有毛阿敏参加的节目录像带,那天她又送了一盘录像带,是她这十年中陆续录的,她说:〃第一次去给你送录像带时我还是一个学生,现在我已经是一名教师了,而且也为人妻、为人母了,这十年中间你也经历了很多的风雨,我也一直关注着你的消息,今天我把这盘新录的带子送给你,希望好人一生平安。〃面对真诚的观众,毛阿敏落泪了。
  谢君:《毛阿敏》可以说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一期节目,因为在那期节目里作为编导,第一次有那种意外的惊喜,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毛阿敏,她在《艺术人生》里表现出的温婉、随和、甚至有一点点的俏皮是以往在任何一个场合都看不到的。在那期节目里我开始感受到谈话节目的魅力,一个平时以一种固定的风格和面目示人的公众人物,在《艺术人生》营造的氛围里,回首生命里那些或是欣喜或是伤感的点点滴滴,无论对说者或是听者来说,内心的触动都是难以细述的。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原来一些朦胧的想法开始渐渐清晰,《艺术人生》的终极目标,或者说剥开明星谈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样一个表层,里面包裹着的应该是对生命的澄明的关照。
  嘉宾毛阿敏的泪水深深触动了编导,也深深触动了屏幕前的观众,这期2001年3月2日播出的节目收视率创%新高,名列CCTV…3第一名。
  明星们仿佛积攒了那么多的话语要倾诉,一样的明星在《艺术人生》〃不一样〃地亮相,节目的火爆使社会各界对公众人物的观察有了〃不一样〃的角度,从内地到港台的明星们纷纷放下公众人物的架子,与距离咫尺的观众亲切交流,亲密拥抱,这种由《艺术人生》带来的变化很是让观众感觉〃新奇〃。就像《艺术人生·李谷一》现场一位观众在聆听了李谷一讲述自己坎坷的人生故事和艺术生涯之后,对李谷一坦言:小李老师,过去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是虚幻的、朦胧的、矫揉造作的一个李谷一,今天我们看到了真实、感情丰富、非常让我们敬佩的李谷一,小李,我们要永远地支持你!听到观众的肺腑之言,李谷一流下了动情的泪水。
  

第五章  泪水汹涌(4)
王峥:非常感谢《艺术人生》的嘉宾,他们以真诚的态度给我们的节目一个非常好的定位。早期的嘉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甚至可以说内心很震动的是朱明瑛。她是第一个在《艺术人生》的舞台上真实触摸人生的嘉宾,她谈到中年事业面临的危机,谈到37岁在异国打拼的艰辛,谈到生命的短暂。在《掌声响起来》的旋律中,朱明瑛听到观众的掌声,背过身去抹了一下眼泪,〃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的歌声响起,现场的气氛一下子有了特别的味道,令人唏嘘不已。那是期特别普通的节目,但是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嘉宾开始落泪了,朱军开始落泪了,台下的观众开始落泪了,伴随《艺术人生》的推进和发展,〃泪水〃在源源不断地产生,这种现象让全栏目组的人感觉沉醉,因为他们发现〃总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们泪流满面〃。这种力量就是〃真诚〃。对一个工作团队而言,〃真诚的态度〃并非是可以通过硬性的规定去营造的,将〃真诚态度〃进行到底更多仰仗的是团队成员的品性和天性。〃真诚〃于朱军而言,更像是奔流在他血脉中的血液一样自然,因为每一次谈话他都在用自己的心情、人生经验、特有的感悟来介入节目。
  朱军:有时候主持完节目我会陷在一种情感的氛围里好几天转不出来,嘉宾们述说的话会让我想起自己很多的事情。比如前两年一谈到父母这个话题我便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因为那时我的父母刚刚去世不久,跟老艺术家面对面的时候,我会多多少少把对父母的情感转嫁给他们,因为他们都是那一个时代过来的人,对长辈的这种情感使我难以释然,我突然觉得他哪一点怎么那么像我父亲,她哪一点怎么那么像我母亲,我会不由自主把情感转嫁给他们。
  在与嘉宾交谈时,朱军真诚、平实的主持风格容易营造出平等民主的交流平台。真诚是交流顺畅的秘诀。嘉宾在这种真诚的氛围中,感觉到这个栏目不以发掘明星的隐私为乐趣,而是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和他的心灵沟通,从而消除原来的紧张和拘谨,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
  如在《李亚鹏》中(当时〃鹏迅恋〃正热,但两人都没有在媒体上公开承认此事),当朱军直接问到李亚鹏与周迅的关系,节目组的人都吓了一跳,在他们的理念中直问爱情似乎还是有一些难于启齿,而李亚鹏想都没想就直接说出了答案,〃我们在恋爱。这句话我从来没说过,是给《艺术人生》才说。〃节目到这里,朱军反而变得不好意思,他们并不想获得这样的娱乐头条,但是朱军的真诚赢得了李亚鹏的信任。
  又如在做《秦怡》那期节目时,按照栏目组的策划方案是节目最后给嘉宾过八十岁的生日,先把蜡烛点起来,然后把蛋糕分给大家,吃完就结束。当节目到这里时,朱军总觉得心中有一种情感没有表达出来,于是他没有受预定方案的约束,而是根据现场气氛非常真情地对秦怡说:〃秦妈妈,我能代表所有爱你的观众拥抱你吗?〃得到秦怡的同意后,朱军和秦怡紧紧拥抱,两代人同时热泪盈眶。这个拥抱既表达了晚辈对长辈的敬爱之情,抚慰了一个伤痕累累的老人的心,又把节目推向了最高潮,带给了观众更多的心灵回响。
  朱军和秦怡长达半分钟的感人拥抱,成为《艺术人生》的经典镜头。〃老艺术家〃群体在《艺术人生》的亮相,将隶属于个人的〃真诚〃和对于国家、民族的〃忠诚〃勾连在一起,从而帮助《艺术人生》〃把目光放到更远处〃。由泪水造成的重磅效果使得《艺术人生》定位从〃讲述一个好故事〃到关注〃眼泪背后的个体命运和时代风云变迁〃上,伴随这一变更,《艺术人生》从30分钟的〃歌友会〃阶段跨越到50分钟的〃记录时代人物〃阶段。
  王峥:刚开始做老艺术家的时候,我们有些为难,因为老艺术家的收视率低,三十岁以下的观众基本上不认识他们。但是,老艺术家却最早确立了栏目 〃真善美〃的基调。当他们逐渐到耄耋之年时,每一个人谈到周总理总会泪流满面,每一个人依然会将观众称为群众,他们的价值观单纯,摒弃了个人之私。节目中秦怡泰然自若的美丽,孙道临静默的表情,王晓棠演讲般的语言,令人久久难忘。这些老人是民族和时代的见证人,他们的命运跟随历史的变迁而波澜起伏,所以他们在栏目中的诉说更像钟磬之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章  泪水汹涌(5)
当《艺术人生》回眸过去的时候,它借助老艺术家的个人口述为历史指认了一个活生生的现场,〃记录时代人物〃的背后是对时代风云画卷的全景摹写。七十年代生人王峥对历史的反思不仅停留在遥远的往昔,对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王峥和她的编导同样保持了警觉。
  马宁:2003年春天,刘欢发布新专辑《六十年代生人》,当时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就说他做了一个唱片,能否帮着宣传一下?后来我跟王导说能否做一期节目,为什么想做一期节目呢?因为刘欢专辑的名字《六十年代生人》让我觉得有内涵可挖。〃六十年代生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却蕴涵着一段真实的思考。六十年代遥远的情怀留在今天是一种怎样的记忆?我特别想做这个节目,冥冥当中有种直觉呼应着我的冲动,刘欢的歌浸透了小时候的记忆,我就想小时候的记忆除了歌之外还有别的吗?老房子、老朋友,这不就是记忆吗?当时我特别清楚,我们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去天津寻访刘欢小时候的生活痕迹。后来我们还是决定去天津,找到了刘欢曾经居住的老房子和曾经拥有的老朋友、老伙伴,我们还在天津的《每日新报》上登了一个寻人启事,也许是因为年代并不久远,我们接到的电话数量几乎赶上了北京的热线,天津朋友的热情、刘欢旧友的爽朗与直率让我们预感到了节目录制时会有的惊喜。在演播室现场,当刘欢的小学老师一声令下,〃刘欢的同学都起立吧〃,一群成熟稳重、衣着得体的朋友齐刷刷地站了起来,钢琴已经听不出旋律,只有掌声代言??刘欢双手掩面而泣,潸然泪下。我们的制片广志站在台口泪光闪闪,这个刚刚做了父亲的大管家,刚才还拿着对讲机张牙舞爪地监视着现场的一举一动,现在不管不顾地〃玩忽职守〃了。朱军手里拿着话筒,任由这一刻在大家的心中蔓延,没有打断老师的讲述,没有追问刘欢的感想,也没有抒发自己的任何感言。摄像的镜头给得不是那么规矩,切换的时候我看到了隐隐的穿帮,然而在剪辑的时候,我完整地保留了这些制作中的〃瑕疵〃。我没有修画面、补镜头,怎么录的就怎么放了出来。常有人质疑《艺术人生》的眼泪,常有人调侃《艺术人生》的〃煽情〃,我们不想过多地解释,当一种真情怀在一瞬间迸发的时候,抱歉,刘欢没有忍住,我们也没忍住,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忍住??后来,在刘欢个人演唱会现场,他还专门提到了《艺术人生》。
  朱军:刘欢那一期我印象特别深,因为太熟悉那种生活了。〃六十年代生人〃成长的那个过程,我有切身体会。我们都那么过来的,玩的东西都一样,说的话题都一样,听的歌也是一样。看到刘欢见到他的小学同学的时候,我特别感动,我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小时候。那个场景堪称《艺术人生》的一个经典场面。
  王峥:没有想到由《六十年代生人》开始了我们〃集体记忆〃的新节目样式。刘欢节目现场完全布置成六七十年代的环境,暖壶、茶缸、革命招贴画、单位发的椅子桌子。置身其中,又见到少年伙伴,退色的岁月仿佛重现在人们眼前,现场所有人都激动得难以自持。这一期节目引起了连锁反应,直至半年后我给人讲课时会场还有四五十岁的人在抹眼泪。
  关于刘欢,关于〃六十年代生人〃,朱军在其自传《时刻准备着》中写到:送走观众后,我和刘欢都觉得意犹未尽,我俩跑到一个通宵酒吧,整整聊了一夜。提到录像中刘欢太太接受采访的画面,刘欢哭了,他说这些年可能真的想音乐上的事情太多,冷落了太太,非常愧疚。
  那些被动员起来的忧伤显露出来的面目如此怵目惊心:关于情感,原来还有如此之多的问题我们没有了结;关于心灵,原来还有如此之多的裂缝我们没有弥合,被岁月冲刷得已经面目全非的记忆碎片在《艺术人生》的舞台上被复原重现。我们终于看到了被夹裹在时代缝隙里的〃我们〃。
  在一篇《历数的明星经典泪水》(2003年12月5日《每日新报》)的文章中,记者裴艳对《艺术人生》的〃哭星〃们进行了记述和归纳。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泪水汹涌(6)
  三大哭星
  周迅的纪录:三次
  在镜头前无限风光的周迅,首次做客《艺术人生》却意外紧张。在百余名观众面前,莫名其妙地眼睛就湿润了,因为她知道〃在这一盏聚光灯下,要演绎的不是角色,而是活生生的自己,几乎没有不激动的道理〃。第二次哭是因为对往昔的感慨。很少有人知道,形象清纯的周迅,竟曾是一名俗艳的挂历明星。《艺术人生》找到了她当年拍的五本挂历,周迅回忆,当时她浓妆艳抹,但一张被采用的照片只能得到20元的报酬。说到此,周迅情不自禁泪流满面。亲人是《艺术人生》最普遍的动情点,周迅也没能免俗。没有一家媒体采访过周迅的父母,《艺术人生》也没有采访到,周迅说:〃父母是拿来孝顺的,而不是拿来采访的。〃她含泪说,自己 12岁就离开家,直到现在买了一套很大的房子,才可以〃一睁眼喊妈妈就可以听见回答〃。周迅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父母健康幸福,自己打拼多年挣了钱,最先想到的就是父母。
  孙海英的纪录:四次
  第一次:救火记忆。救火的故事发生在孙海英刚刚退伍时,他看到路边的汽车修理厂燃起熊熊大火,看到与自己一样已经退伍的战友冲进火海,他不假思索地跟着冲了进去。〃 100多名军人都是脱了军装的,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