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四十五岁风满楼 >

第9章

四十五岁风满楼-第9章

小说: 四十五岁风满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羡畔吠缤话愦鸬锰煲挛薹臁A跎嘲仔痔嵝阎诟缑牵髀匏共唤鍪墙鹑诩遥一故钦苎Ъ遥裉熘饕窍胩傅阏苎侍狻?缀蜕斜阄世纤鳎欠袷艿鹿ü苎в跋旖洗螅纤魉礜o,影响最大的还是英国哲学。孔和尚说中国人多把老索看成一个伟大的投机家,这是绝对的错误,也是索先生每次来中国都感到孤独的原因。索罗斯先生其实像一个伟大的将军一样,每战都冷静仔细地分析了所有的资料情报,既高瞻远瞩,又细致入微,是严格按照客观规律进行操作的。大多数人跟不上他甚至根本无法理解他,是因为既没有他的高度,也没有他的理性,所以大多数人的举动才是投机,而索罗斯是“庙算胜”则战无不克也。

第五章 李银河赵本山都是英雄(2)
所以,我从索罗斯身上看到了跟毛泽东、*一样的气质,当他们决策时,大多数人都不理解,甚至疯狂地反对和嘲笑,而当他们成功后,又盲目地崇拜和奉承。索罗斯还有一个伟大的优点,就是搞阳谋,不搞阴谋。他每次都把自己看到的金融危机的风险,老老实实地告诉世人,但世人不听,那老索只好自己闷声发大财啦。大师不是依靠武器优势或者隐瞒信息成功的,而是给你一挺机关枪,他只拿一支步枪,你一梭子都打到天上,人家一枪命中你前列腺,你还有啥说的?
  我问索大爷能否理解我把您跟毛泽东进行类比时,老索想了想说,他绝对佩服毛泽东不断革命的思想,他也是不断革新自己的思想的,但是他不会像毛泽东那样收拾很多人。老索的这个回答,显然是考虑到了所有在场者的感受,既是真话,也充满外交智慧。我说中国人文领域的学者佩服索罗斯,是因为他像毛泽东一样,亲手建立一个强大的世界,当发现这个世界出现重大问题时,敢于毫不犹豫地打倒这个世界。索罗斯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超一流成功者,但是他坚持批判资本主义的金融体制,反对“市场原教旨主义”,他提出的“反身”理论,至今都没有得到中国人的重视,只把他看成一位下凡的财神,这真是老索的悲哀。
  索罗斯喝了不少波尔多红酒——一种比较便宜的酒——神采奕奕地说,他的哲学主要是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跟那些研究哲学的哲学家不同。他年轻时涉猎过孔子老子等中国哲学还有印度哲学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也读了很多。但后来形成的自己的哲学,主要是能够用诸实践的。我说我以前读您的论著时,发现您的哲学的主要精髓是强调人的主体思想对于客观世界的反射作用,您认为哲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世界,而且在于改变世界,这其实就是*主义哲学的精髓。
  应对人生各种场面已经炉火纯青的老索,似乎听出了孔和尚的弦外之音,把话题又转到中国哲学上,问我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传统文化热。我说千万不要被表象蒙蔽,以为中国那些当官的真的热爱传统文化,他们都是蒙您哪。很多官员高举着俺家孔夫子的“和”,不过是想让老百姓安分守己,不要抗争,谁要是上访闹事,那就是“破坏和谐”。而孔子本来的和的思想,是人要主动跟自然和谐,统治者要主动跟被统治者和谐,强迫老百姓去“和”,去“笑”,那恰恰是违背中国传统文化的。索罗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不喜欢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因为从头到尾太完美了,太和了,就说明每个人都不敢犯错误,那是多么紧张的状态啊。我说其实也不完美,硬伤和软伤很多,但那个画轴、还有古琴和舞蹈,确实美不胜收。令人反感的,是那种向美国所代表的西方世界如泣如诉的整体上的二奶情调。索罗斯说,他对现在的中国领导人是比较满意的,他担心将来的中国领导人会重新搞专制。在座的几位哥们似乎并不赞同老索,都认为中国会“越来越好”,从小就会上网的人,一定是懂得“*自由”的,怎么会搞专制呢?我从这个场面中,再一次看出了索罗斯的伟岸和深邃。
  美丽的主妇笑问索哥哥,这次来中国,主要目的是赚钱呀,还是推广您的思想呀?老英雄豪迈地答道:两样都想要!能赚的钱当然要赚,另外也要推广我的思想。我希望中国更加开放,还有,中国强大了以后,不要成为专制的国家。这番话,大家均表赞同。如果说老索是个“帝国主义英雄”的话,他确实光芒四射着“帝国气度”,但是并没有那个“主义”的蛮横无理。举手投足之间,他就远交近攻,合纵连横,既堂堂正正,又老谋深算,环顾当世,真是罕有其匹。孔和尚论人品,不看思想立场,只看神采风骨。数当今*人物,索罗斯绝对是“五虎上将”,明显超越其祖索超先生,已到林冲武松之境界也。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李银河赵本山都是英雄(3)
刘白沙兄讲了一段索罗斯父亲的侠义之举,问老索是否传承了父亲的精神,老索曰然。能够看出索罗斯的成功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傻大胆和撞大运,而是精打细算、未雨绸缪,这就已经不俗了。如果能够进一步看出索罗斯的天下胸怀,看出他“善于赚大钱,功夫在钱外”的侠义精神,则更加重要。索罗斯做为美国的民族英雄,当然首先要站在美国立场,为美国的利益而斗智斗勇。但同时他的心底藏着一些另外的思绪,既然我能够依靠公平和正义的法则获取成功,别人为什么不可以呢?
  夜色阑珊,索大爷吐出了一句他的格言:“我首先是个遵守规则的人。但是当规则不能保护我时,我就要推翻这个规则,重建一个新的规则,好的规则。”孔和尚听了,马上在手机的记事栏中,打下了“造反有理”四个字。而同威的李总和招商银行的马总,则记下了索大爷的另外一句格言:“我永远感兴趣的是未来。”是的,帝国的胸怀,永远是向未来敞开的,这是阳谋。但通往未来的道路,都是从遥远的历史发端的。用孔和尚的格言说:“路,都是追认的。”
  索大爷似乎越谈越矍铄,但夜已经很深,深得像哲学了。于是打开殿门,涌进记者和粉丝,一通拍照,签名。然后恋恋不舍地告别,上车。
  车到北大西门,那一对狮子还没睡,瞪着四只大眼,披着两肩月色,用“隔音传密”之法向我幽幽地问道:“我们那隐形的翅膀,哪里去了?”
  怀念孟二冬
  前几天翻旧影集,蓦地发现了几张跟孟二冬的合影,遂油然想到,老孟离开我们,已然3年了。
  3年前的4月份,记不清是哪一天的早晨,温儒敏老师告诉我们,孟二冬已于凌晨走了。在场的人没有一句话。中文系的教员,似乎应该不拙于表达感情,但在那一刻,都呆呆地无语,仿佛很冷漠,冷漠得可以灼伤晴空里的太阳。
  当夜,我致函系领导:“惊悉孟二冬老师辞世,不胜凄婉哀痛。我一向敬慕老孟之人品才学,今夜敬撰挽联一副,略表寸心。望转治丧委员会录于花圈之上。孔庆东”
  那副“痛悼孟二冬老师”的挽联曰:“为学为师无伪无华半百生涯真表率,待人待己诚心诚意千秋日月照忠魂。学弟孔庆东敬挽”。
  孟二冬比我大六七岁,我读本科时,他已经是系里著名的研究生了。80年代,硕士生就已经很威风了,何况又是袁行霈先生的高足呢。北大学生都要强,低年级的喜欢跟高年级混,本科生喜欢跟研究生混,我就经常去“混”研究生的各类活动,早早结识了一批老大哥老大姐。不过孟二冬对我并不热情,他待人温厚但不主动,不像我这样,看见师弟师妹就“好为人哥”。老孟是你问他,他才回答,你冲他笑五分,他冲你笑三分,标准的儒生风范。
  老孟硕士毕业的时候,我也上了研究生。他的硕士论文答辩,我是从头旁听到尾的。80年代北大的硕士答辩,条件虽然简陋,但气氛隆重得不亚于遵义会议。一群大师级的专家围攻老孟,老孟瘦瘦高高地独坐在屋子中间的椅子上,不卑不亢,侃侃而论,将那些质疑和考问一一化解。最后,他用绝对温和的语调说道:“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袁行霈老师掩饰不住满脸的喜悦,开口道:“二冬,你再说一遍。”我们这群旁听的师弟,使劲鼓掌,非常羡慕,心想将来我的硕士答辩也能这样,何其乐哉!或许是受了老孟一点影响,我后来的硕士博士答辩,都对老师们的质疑逐一进行了辩驳,但语气却没有老孟那般温和自信也。。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章 李银河赵本山都是英雄(4)
孟二冬硕士毕业后,去烟台大学任教几年,再回北大读博士。到我读博士的时候,还是比他低了两级。不过,所有博士党员组成一个支部,老孟是书记,他亲自给我们发放《*文选》,这样,我们接触的机会就比以前多了。
  但接触是需要“资格”的,我的资格太差,够不上老孟的境界。第一是喝酒的资格,假如说孟二冬是酒博士的话,那我连幼儿园还没毕业呢。我在整个20世纪所喝的白酒加起来,也不超过一斤。到了21世纪,全国人民都嚷嚷着孔庆东是什么“北大醉侠”,逼得孔庆东走投无路,只好舍命提高酒量,一年好歹也能喝个五六斤了。而孟二冬呢,一个晚自习,二两花生米,就能干掉一瓶二锅头。喝完面不改色,继续写论文,读唐诗。我后来多次跟老孟同桌喝酒,我一般就抿一口,尝尝味儿而已。孟二冬呢,别人不喝他也不喝,也从来不强迫别人喝。要是这一桌有人喝,就没人能够喝得过他,而且不管喝多少,也没见他红过脸——没人知道孟二冬酒量深深深几许。老孟成了全国英模后,温儒敏老师到人民大会堂去宣讲孟二冬同志的英雄事迹,我不知道老温讲了这段没有。我以为,不讲老孟的酒量,他的风采就必然黯淡一两分,他的“度量”就显示得不够充分也。
  第二是玩球的资格。我是国家级排球裁判,打排球还凑合,其他球都臭得很。让我罚篮或者罚点球我还比较有把握,考试的时候我十罚十中,但真打比赛,不整进两个乌龙球就算万幸了。而孟二冬的篮球足球都是健将级的。他身材高而壮实,一尊小铁塔似的,胳膊腿都硬梆梆的,场上随便碰一下就让你疼半天。我看过他玩球,勇猛但不野蛮,以高技术和好身体取胜,威风里透着儒雅,所以赢得你心服口服。常跟他一起踢球的吴晓东、陈宝亚,后来都成了中文系教授足球队的骨干。而读博那阵,我是没有资格与老孟同场竞技的。
  真正有资格跟孟二冬混在一起,是留系当老师之后的事了。我因为不愿意当班主任,就被分派当了几年的科研秘书,“政绩”还算可观吧,特别是趁机与各个专业的老师都套上了近乎。中文系一百多教员,多数都互不相识,至今我可能仍是中文系里认识本系教师最多的教师之一。特别是组织跨专业的活动时,孟二冬从来不摆架子,秘书让干啥就干啥,而且“不用扬鞭自奋蹄”,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你赞美他时,他谦逊地一笑;你调侃他时,他也不客气,引经据典地反击你两句。有一次宴会上我俩一桌,老孟身边坐了一群美女。我坏坏地说:“老孟啊,你们搞古代文学的,是不是都表面上特君子,实际上很好色啊?”老孟一本正经地说:“君子好色,取之有道。古代文学跟现代文学的差异,可能就是有道与无道吧。”美女们听了哈哈大笑,弄得我倒不好意思了。听说最近孟二冬的事迹拍成电影了,我觉得老孟活泼智慧的一面,是应该多表现表现的。
  我们一起教留学生,一起带学生去旅游考察,偶尔也一起唱歌、跳舞。天长日久,老孟的形象就定格在一个“大哥”的位置上了。但我经常不服他是“大哥”,我对他说:“老孟啊,按照韵部,我是一东,你是二冬,你应该在我后边啊。”他很赞赏我能够把韵部都背下来,所以就宽让我说:“对,你是第一,我只是第二。”我们还用韵部行过酒令,他输了喝酒,我输了喝可乐。一边出拳,一边嚷着:“东冬江支微呀,鱼虞齐佳灰呀……”别人听不懂我们嚷什么,还以为我们喝高了发疯呢。
  中文系崇尚的风气是“不争”,但实际上或明或暗的竞争还是有的。而老孟似乎什么都不争,只埋头做自己的学问。他才学很大,什么都能看透,却不轻易发表意见。作为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在人生的各方面都是出色的,那出色是靠他的勤奋,靠他的诚实,靠他的友善。他所做的,都是中国儒家知识分子所应该做的,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所应该做的,本来没有什么太值得惊异的,但就是因为当今很多人做不到了,所以孟二冬成了这个时代的临风玉树,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