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走近司徒雷登 >

第10章

走近司徒雷登-第10章

小说: 走近司徒雷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 闻一多:《最后一次的演讲》,《闻一多全集》第3册,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82页。另见闻黎明:《闻一多年谱长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7页。
  3 参见雷震:《张君劢先生与*宪法——*宪法制定经过的回忆》,《张君劢先生七十寿庆论文集》,《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6辑第951册,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
  4 《司徒致国务卿》,1946年10月9日,《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第21页。
  5 《司徒致国务卿》,1946年10月9日,《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第23页。
  6 《司徒致国务卿》,1946年10月15日,《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第24页。
  7 《司徒致国务卿》,1946年10月31日,《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第31页。

传教士外交家(11)
8 参见汪朝光:《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6页。
  9 参见汪朝光:《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2…204页。
  10 《司徒致国务卿》,1947年1月23日,《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第52页。
  11 张君劢的演讲计十讲,内容为:1、国家为什么要宪法?2、吾国宪政何以至今没有确立?3、*为宪政基本;4、国民大会问题;5、行政权;6、立法权;7、司法独立;8、*国政党;9、立宪国家财政;10、朝野上下之大责任。汇集成书名为《*宪法十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2 参见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页。
  13 《司徒致国务卿》,1948年2月23日,《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第156页。
  14 《司徒致中国人民书》,《申报》,1948年2月20日。
  15 《司徒致中国人民书》,《申报》,1948年2月20日。
  16 张朋园:《国民党控制下的国会选举(1947—1948)》,《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台北),第35期, 2001年6月,第185页。
  17 参见汪朝光:《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
  18 参见《国大毕竟开了》,《观察》,第4卷第7期,第10…11页。
  19 《中国国民党*派联合代表大会开幕记录》,1947年11月12日,《近代史资料》总90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0页。
  20 《中国国民党*派联合代表大会开幕记录》,1947年11月12日,《近代史资料》总90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0…233页。
  21 《中国国民党*派联合代表大会记录(一)》,1947年12月25日,《近代史资料》总90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40页。
  22 《司徒致国务卿》,1948年5月14日,《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第208页。
  23 《司徒致国务卿》,1948年5月3日、14日,《司徒雷登驻华报告》,第202、208页。
  24 《司徒致国务卿》,1948年5月15日,《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第211页。
  25 《司徒致国务卿》,1948年5月26日,《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第220页。
  26 《司徒致国务卿》,1948年7月16日,《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第236…237页。
  27 《司徒致国务卿》,1948年10月14日,《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第248页。
  28 参见汪朝光:《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9页。
  29 参见汪朝光:《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9页。
  30 参见汪朝光:《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2页。
  31 《司徒致国务卿》,1948年10月26日,《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第253页。
  32 《司徒致国务卿》,1949年3月10日,《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第284…285页。
  33 资中筠:《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1945—1950)》,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260页。
  34 《司徒致国务卿》,1949年6月30日,《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第307页。
  35 美国傅氏:《司徒雷登日记:美国调停国共争持期间前后》,香港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78页。
  36 《司徒致国务卿》,1949年6月8日,《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第303页。
  37 杨奎松:《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注42,《历史研究》,1994年第5期,可访问杨奎松个人网站。
  38 参见林孟熹:《司徒雷登与中国政局》,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25页。
  39 叶笃义:《虽九死其犹未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66…67页;汪朝光:《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8页。然二书在贷款数目上有差异,叶著为60亿美元,而《通史》为20亿美元,此从叶说。('EXC')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