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铁血军魂:西藏武警传奇 >

第17章

铁血军魂:西藏武警传奇-第17章

小说: 铁血军魂:西藏武警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川兵贾小虎接着道:“你说的这些东西,现在我们偶尔也能吃到,确实巴适得很。不过,我还是觉得我们家乡的回锅肉最安逸,色香味俱佳,吃一口满嘴冒油啊!以前老听人家说部队上伙食开得好,现在看来还不如我们乡坝头,我们自留地里一年四季都有青菜、莴笋、花菜、韭菜、空心菜,哪像现在,我当兵两年多了,吃绿色蔬菜不超过四次,一年四季全是那么几种压缩干菜,把人都吃烦死球了!”

  孙玉龙赶紧控制方向:“哎,贾小虎,注意了啊,咱‘警营夜话’啥都可以讲,就是不兴发牢骚!西藏就这条件,基层中队普遍都这样过的嘛。既来之则安之,发牢骚起作用的话,那我们早就对这片高原大发牢骚了。正确对待,正确对待啊!”

  贾小虎一脸苦笑:“冤枉啊,班长,我哪里在发牢骚嘛,我说的都是实话噻。”

  孙玉龙问:“那你这实话说完没有?说完了就殷兆宁发言。”

  贾小虎赶紧点头:“完了,完了。”

  殷兆宁说:“我从小在拉萨长大,拉萨除了藏族风味,其他就是川味,我说不出什么特色菜来。我自己吃过的最好的东西,可能就是海鲜了,像鱿鱼、海参、大闸蟹、龙虾之类。那还是我跟父母亲一起回内地我爷爷奶奶家吃的。现在想起来,仍然馋得慌啊……”

  每次夜话,兵们探讨的内容都会脱离主题。每班十来个兵,相互之间的故事很快就说完了。喜欢过哪位女生,暗恋过哪位女同学,小时候偷摘过别人家几颗桃子、上别人家房顶掏过几回鸟窝,甚至哪位战友家的母猪最近下了十三头崽,哪位战友的邻居为生儿子连续奋斗了八胎之类的花边新闻,都成了公开的秘密。时间一长,说的和听的都烦了,惟有关于吃的话题和关于女人的话题经久不衰,这也是“警营夜话”能够长久存在的主要原因。每晚话题结束之前,大家都会抱怨:看嘛,精神牙祭倒是打安逸了,可这副肠胃对绿色蔬菜、这颗年轻的心对异性的的渴望更强烈了,这不是自我折磨吗?可到了第二天晚上,“警营夜话”节目照常如期开播。对于这个问题,高中生殷兆宁在日记中作了这样的描述:“守卫岗嘎,我们失去了父母的爱抚、肉菜的滋养、牛仔裤的潇洒、马路边的浪漫,但我们拥有了报效祖国的机会、感悟艰苦的体验和橄榄绿色的青春、气壮山河的阳刚。我们是一群穷大兵和傻大兵,但我们同时又是富裕的,因为我们拥有无限的忠诚和无数的时间,每晚停电前后,我们用大把的时间闲侃吹牛,以打发同样大把的无聊和孤寂。”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8  寻宝行动
星期天早晨,按照惯例推迟半小时起床。二班战士们本想多睡一会儿,不料早早地便被班长孙玉龙翻开床头柜寻找东西的声音惊醒。待大家睁开眼睛,孙玉龙已经搜出一条干净的制式裤衩,藏在被窝里一阵忙活,换下一条沾满秽物的短裤。孙班长翘起兰花指,双手拎着那条脏*,对着那团秽物大放悲声:“儿啊儿啊,你慢些走,别怪爸爸不要你,只怨你没有妈妈肯收留!”

  在部队,通常把*称为跑马裤。为什么非得这么叫呢?这个问题让很多新兵大惑不解。老兵们的解释是:你发育正常吧?定期不定期的得来上那么一次开始爽死事后烦死的梦遗吧?满则遗,知道吗?你那一遗就叫跑马,马跑到哪里去了?还不基本上都在你那层*布上吗?所以,那层*布就叫跑马裤。

  孙班长那一番悲情表演立即赢来一阵哄堂大笑。老兵刘兴魁打趣道:“班长,刚才是不是梦到你们村二丫了?你又一次违反革命纪律和国家法律,小心下一个梦里人家二丫把你告上法院。”

  孙班长伸了个懒腰:“你这小王八犊子,啥叫违反革命纪律和国家法律?刚才明明是那小妞使劲勾引咱,咱还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不幸战败,被当场凌辱。惨啊!有谁给我作主?谁能还我清白男儿之身?!”

  兵们又是一阵哈哈大笑。笑过了,孙玉龙吩咐说:“都他娘的别在床上赖着了,咱们班拾牛粪的任务还没完成,吃过早餐,都给我扛上麻袋拾牛粪去!”

  那个年代的西藏,很多偏远县中队缺水缺电缺油缺煤缺柴,取暖和烧生活用水甚至做饭,普遍只能使用牛粪火炉,所需牛粪,基本上靠官兵自行到野外去拾。所以,每到*月份乍寒还暖、牛粪差不多成了牛粪干或者被冻成牛粪蛋的时候,拾牛粪就成了各中队的一项重要工作。中队分配给二班的任务是五吨牛粪,如今这个标准尚未达到,二班长心里总惦着这事儿,惟恐输给一班和三班。果真输了,那他咋对得起全班兄弟的厚望?

  早饭后,二班战士列队出发,来到一座已经稀稀落落披上白雪的山下,孙玉龙班长提了几点注意安全之类的要求,兵们便两人一组,四散“寻宝”而去。

  尼玛次仁和殷兆宁两名新兵蛋子现在成了形影不离的铁杆兄弟,自然是同一个“寻宝小组”。两人一边爬山,一边瞪大眼睛四处搜寻目标。发现一堆牛粪的心情,和瞅见一砣黄金的感受基本上没什么区别。到了山腰,尼玛次仁拎着半麻袋牛粪,对着远山“哦呵呵”一串长啸,然后敞开喉咙唱起了悠扬的牧歌。殷兆宁虽说在西藏长大,但对尼玛次仁所唱藏语牧歌依旧不甚了了。尼玛次仁唱得兴起,牧歌声在山谷间飘荡,远远地散出去,老半天才传来一阵阵回音。

  不久,雪山另一侧也传来一阵牧歌声。殷兆宁开始以为是尼玛次仁唱歌的回音,仔细一听,又显然不是。虽说同样透着粗犷豪放,但尼玛次仁的声音更为厚实,而雪山那边传来的声音却显得异常清亮。女人,一定是女人!能够唱出这么优美这么具有穿透力和诱惑力歌声的女人,该是漂亮成什么样子的女人呢?!殷兆宁顿时兴奋起来,他拍了拍尼玛次仁的肩,往歌声传来的方向意味深长地一努嘴。

  尼玛次仁明白了殷兆宁的意思,憨厚一笑:“好吧,也许那边牛粪更多。”

  说起来,殷兆宁并非没见过女人,也不是没听过藏族女性的牧歌。且不说他入伍前一直生活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单是新兵下连来到岗嘎之后,那四百多人的县城,毕竟是岗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然里里外外找不出一位汉族女性,但县委、政府、医院、邮局、小学,等等,哪个单位都或多或少地有那么一至几位阿佳啦(藏语,指已婚女性)或婆姆啦(藏语,指未婚女性),自然没有殷兆宁见不上的道理。从另一个角度讲,藏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即便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男男女女、三五成群的藏族同胞围着一堆篝火载歌载舞的场景也绝不鲜见。那歌声时常穿过深邃的夜空,从不同方向飘进中队营区,官兵们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用战士们的话说,那完全是“勿需电波传送的免费音乐节目”。过去,殷兆宁听着悠扬的歌声远远传来,尽管心儿痒痒,却不能随意跑出营区实行近距离“收听”。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现在殷兆宁挺立在秋天的半山腰,拎着半麻袋牛粪,心情好得像夏日草原上怒放的格桑花,莫名的就特别想看看在另一侧山腰唱着那样优美藏族牧歌的姑娘。能把牧歌唱得如此动听的姑娘,应该像天仙一样美丽吧!

  殷兆宁跟在尼玛次仁身后,踩着被冻得硬梆梆的山石,气喘吁吁地奔向他心目中的仙女。优美的牧歌越来越清晰地传进耳中,意味着离仙女所在的位置越来越近。殷兆宁异常兴奋,把半麻袋牛粪扔在背上,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绕过了几块横亘在半山腰的巨石,直奔另一侧山腰而去。

第三章9  美女卓玛啦
到了雪山那侧,殷兆宁的眼睛不由得突然放大:天哪,果然是仙女,果然是仙女啊!那身材窈窕、衣袂飘飘、明眸皓齿的模样,电流一般瞬即将殷兆宁彻底击倒!除了“仙女”,殷兆宁无法在脑海里搜寻出别的词语来形容这位着一袭火红藏裙、像雪莲花一样盛开在一片白雪中间的藏族姑娘。姑娘站在半山腰一块白雪覆盖的平地上,遥向对面那一座座雪山,右手护在唇边,正自得其乐地高唱着她心中最美的牧歌,完全没注意到右侧那块石头后面呆着两只木鸡。

  悠扬的牧歌声还在一座座逶迤起伏的雪山间回荡,姑娘已经蹲下身子,神情专注地往脚下那只尖底背篓里拾起了牛粪。

  “你好,美丽的婆姆啦!”殷兆宁从石头后面走出来,一脸阳光的招呼着姑娘。

  专心拾着牛粪的姑娘根本没料到身后会突然窜出别的什么人来,殷兆宁的声音显然将她吓了一跳,她“呀”地一声跳起来,迅速转身,正对着两位不速之客。

  呀,原来是县武警中队的武警玛米,看那架势,也是拾牛粪来的。姑娘脸上的惊惧之色消失了,随即换上甜美的笑容:“武警玛米,你们好!”

  “婆姆啦,一个人上山拾牛粪啊?你的歌声像你一样美,你优美的歌声把我们引到了这里。没破坏你的雅兴吧,美丽的婆姆啦?”殷兆宁右手抚在胸前,弯腰向姑娘行了个藏式礼节。

  “呵呵,看我们的武警玛米说话多好听啊!我叫卓玛。武警玛米,你们叫什么名字?”

  卓玛?这不就是汉语“仙女”的意思吗?难怪长得仙女般漂亮!殷兆宁笑了笑,指指自己,又指了指尼玛次仁:“我叫殷兆宁,他叫尼玛次仁。很高兴见到你,美丽姑娘卓玛啦(藏语中“啦”字表示尊重,“卓玛啦”即对卓玛的尊称)。”

  “呵呵……”卓玛用手掩了嘴,笑得花枝乱颤,“你们从哪里来?武警玛米。”

  “我们来自县武警中队。至于老家嘛,嗯——我从拉萨来,他从昌都来。”

  “拉萨?你从拉萨来?!我以前也在拉萨上学啊,怎么没见过你?”

  “你在拉萨哪所学校上学?”

  “拉萨三中呀!我上高二,因为生病了,就休学,回岗嘎和父母一起住。”

  “难怪没见过。我是拉萨中学毕业的。”

  说起遥远的拉萨,殷兆宁和卓玛顿时兴奋起来。曾经待过的拉萨圣城,此刻成为他们共同的话题。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游人如织的八廓街,鸟语花香的罗布林卡,以及大昭寺门前做着一个又一个等身揖的虔诚朝佛者,一同拨亮了他们年轻的眼睛。尼玛次仁静静地倾听着殷兆宁和卓玛你一句我一句地描述拉萨的美丽繁华,脸上堆满了羡慕和向往的神情。

  “咳!真没想到还能遇见在拉萨念书的同学。”殷兆宁抬头看看蓝得令人心醉的天空,然后站起身,跺了跺有些麻木的双腿,重新拎起那半麻袋牛粪,“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拾牛粪去吧,卓玛?”

  “好呀!我天天在家养病,都闷死了。这些天,我上山拾牛粪,亲近一下大自然,心情好多了。瞧,今天还没什么收获呢!”卓玛笑嘻嘻地晃了晃背上的尖底背篓。

  “没事!咱们三人联手,保证大获丰收!”殷兆宁仰起头,望着雪山高处,“那边很多牦牛,肯定有不少我们需要的‘宝贝’。”

  尼玛次仁是爬山高手,此刻自告奋勇当起了先锋:“当兵前,我天天放牛放羊,上山下河比你们厉害。我来探路,你们在后面跟上!”

  殷兆宁左手后挥,右手前探,昂首挺胸做了一个相当“李向阳”的动作:“我,老殷,断后的有了!”

  卓玛调皮地偏着脑袋,嘻嘻一笑:“好呀好呀!我小卓玛中间‘探宝’一个有了!”

  巍峨的大雪山,向阳那面山坡。三个人影缓缓向更高处那群牦牛所在的地方攀去。尼玛次仁和卓玛不时“唆唆唆——啦唆咯”地高声吼叫,并解释说这表示他们向山神报到,并祈求山神保佑。殷兆宁听他们这么一说,也不断跟着狂吼。

  艰辛的“寻宝行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章10  与世隔绝的日子
岗嘎县彻底与世隔绝,是从十月上旬开始的。

  那一年冬天据说比往年来得更早。狂风裹挟着雪花,从早到晚漫天遍野没完没了地飘洒,很快便弄得满世界白皑皑一片,总让人感觉老天爷盛雪的麻袋一定是不小心破了个硕大的口子并且一直没有缝上。白茫茫的冰雪封堵了通往外界的每一座冰大坂,使得岗嘎至少提前半个月进入了“休眠期”。老兵们说,“休眠期”一般在四个月至六个月之间,岗嘎一“休眠”,就跟外面的世界完全失去联系,没人出得去,也没人进得来,成了绝对的“雪海孤岛”。

  冰雪大了,气温低得不行,中队训练强度明显减轻,很多时候,兵们只能在宿舍里搞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