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假装深沉 >

第18章

假装深沉-第18章

小说: 假装深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挑石子也不是随心所欲拿一块就行的,毕竟还有一个“挑”的过程,但挑的时候不用太苛刻太精挑细选,挑一个适合自己手掌大小的,色泽悦目的,质地坚韧的便可收入襄中了,接下来的工夫就要看自己了,而挑对象比较理智的就是先设定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好比是对石子大小的要求,切务太具体太苛刻,挑满足这个基本要求的,然后和自己客观条件相仿的,并有希望和自己打磨成一片的,然后就可以领回家细心调教了,要知道,人是有很强可塑性的,而且这个过程也是相互的,只要双方都能够积极主动的用心来打磨婚姻,我相信它比直接挑来的更稳固更能经受考验。

  用另一句话来概括,幸福的婚姻源于用心创造而不是机缘巧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80后:婚姻很近,幸福很远
最近有一部网络小说很红,书名叫《婚姻很远,暧昧很近》,讲的是70后剩男剩女的故事,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并不费解却叫人思量,这一远一近无疑反应的是一个时代的人们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也许他们开始崇尚和追求浪漫却仍保留着相当的慎重,以至婚姻看来很遥远。可惜我是80后,环境和经历的不同使我不能真切体会我们上一代人的那些观点和想法,而且每个年代也总有各种各样关于婚姻的想法,我想到对于80后,由这部书名,我倒觉得应该要用《婚姻很近,幸福很远》来概括比较合适了。

  婚姻的近,在于闪婚。从80后来到这个世上开始,世界便开始飞速旋转起来,我们睁开眼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世界,这让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不像我们上一代人那样可以这般从容和小心,在我们的概念里更多的想到的是速度和结果。如果说60后是生在激情里,70后是生在混乱里,那么80后基本上就是生在剧变里。有许多前辈说80后浮躁,如果这种评价属实,那么这也要归“功”于我们生长的环境和经历。当然,这有点扯远了,今天只是想说说我们的感情和婚姻这个话题。

  我本人算是80年代初出生的人,虽至今未成婚也并不觉得已步入大龄的行列,然而我接触过的许多年龄相仿的80后女孩却都给我带来过不小的惊讶。前一阵结识了一位与我同龄只小上几个月的女孩,聊得挺多,我原本只知道她目前是单身,在一次闲聊中她脱口而出一句“我前夫。。。”让我惊讶万分差点没回过神,后来才知道她已经有过三年婚姻史,离婚至今也已差不多有两年。这样的事如今听来已不再让我为之惊诧了。

  听他们谈论起当年的婚事,几乎无不例外的是短则几星期长则几个月的闪婚,闪完之后迎来的多是平淡、合不来、没认清楚,后悔、冷战、吵骂。。。以至终于分手各奔前程。我的女友在她的朋友和同学同事圈里看到的比我更多,经常是刚喝过喜酒没多久就听到了他们离婚的消息。这个过程大抵一般都不会超过三年,实际上如果能挨过三年,我想也算是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了,那么前途将会光明得多,通常这样的结果得益于或者双方都是比较懂得相处之道的个性随和的人,或者有了孩子情感和注意力有了转移的对象,显然这样就能明显减少两人产生矛盾的机会。

  可惜的是,没有挨过这短短三年的80后却是很多。所以,幸福的远就在于他们能够相当轻易而快速的离,就如同他们能够相当轻易而快速的结一样。婚姻已不再像过去的人们感受的那样是一条将两人强拴在一起的绳索,从这个意义上说,倒似乎也不是坏事,可是它既然不能拴,又如何能保障婚姻的稳固和长久呢?恐怕只剩下爱情了,然而情非俗物,岂能说来就来,并且它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积累和滋长的,所谓一见倾心,更多的只是文艺作品里诱惑纯情少年的东西罢了,连有着木石前盟的宝黛尚要整日耳鬓厮磨了几年感情才逐渐成熟起来,更何况我们这些俗事缠身的社会人呢。有位颇有知名度的婚姻治疗专家在一次爱情心理学的讲座中曾反复强调,感情也需要像经商一样用心去经营,需要计算盈亏得失方能越积越厚。虽初闻时一下子失望至极,觉得原本神圣的感情也不过靠是经营所得的俗物,如今想来却越发的觉得有理了。

  继续话题,一结一离说起来倒也轻巧,然而事情却并未至此结束。往后的事越发令人头疼,因为离了之后如何呢?无论个人还是家尊还是社会,都会要求你再婚,这是每个闪婚闪离的人不得不面对的,而麻烦之处就在于经历了这一结一离之后你的心态决不同于当初闪婚时那么单纯了,一个很可怕很现实的情况这个时候绝大部分人都已经有了恐婚的心理了。他们会产生再也不结婚从此一个人过的念头,就算外界压力很大,他也很可能采用敷衍的方式来应对,所谓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失败的婚姻往比被蛇咬更让人受伤,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多少人还有勇气敢于寻找下一个幸福呢?无疑,这当中许多人对待婚姻将会从过于随意转到过于谨慎和小心,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幸福对于他们,转眼将变得相当遥远。

  所以,经过这番思考,“婚姻很近,幸福很远”我以为这实在是一个相当精辟的概括,它概括的不仅是当前的一大社会现实,更是一代人的宿命。从闪婚到闪离,这只是短痛,从闪离到恐婚,这却是长痛。克服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和智慧,当然乐观点看,既然闪婚闪离者这么多,那么一则也不至于冷清,说不定接下来与此相关的自发团体和组织会越来越多,二则再婚再配也不是难事,并且经历了第一次的失败,只要能从阴影里走出来,那么第二次婚姻的幸福概率也许会高得多,当然也会有另一种情况,在有的人,婚姻也许会越来越如同儿戏,今后三婚四婚五婚。。。者也许也会越来越多。

  当然凡事都不是绝对的,80后当中自然也不乏婚姻幸福的人,这当中也当然会有闪婚的。他们是幸运的,我们唯有祝愿他们永远都幸福。

  夜已深,仓促写来,不值细读,请君随意读读也不枉我今夜辛苦了。呼呼去了。。。

真情总被痴情误……《诗经.氓》杂谈
《诗经》里一篇《氓》开启了中华文明史上批判负心男人的先河,也是文学形象中的第一个负心人,足足比后来流芳百世的陈世美早了一千多年。可以想见,在中国,好男人不是好当的。

  关于“氓”这个人,现代很多教材和选集的注解和赏析里也都异口同声地说他虚伪,假装忠厚老实,其实一开始就是假情假意,等到成了婚就暴露出本来面目了,用后来发明的一个成语那就叫做始乱终弃。蔡某每每读到这样一种论调都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总觉得这个氓其实很冤枉。感情的事或许并不能如此简单地说谁对谁错吧。

  当然,无论如何,在这个故事里最终受伤的无疑是那个女人。她最终被那个曾经忠厚老实的氓抛弃了。她很可怜,也很值得同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寻找其中深层次的原因。

  从一开始,这个女人就是很痴情的。她早已做好了嫁给氓的准备和决定,起先氓找不到好的媒人致使没能如愿娶到而生气,这原本是氓自己的不是,结果这女子还哀求他别生气,并自作主张的定下了婚期,好像自己欠了他似的。可以想像得出她回得家去肯定是以非氓不嫁的姿态和家里人摊牌的。她家人自然是心疼女儿的,所以最终她如愿了。

  然而,这是幸还是不幸呢?我以为祸患在此时已经种下了,因为她太痴了。“痴”这个字历来都是贬意居多的,白痴、花痴、痴呆…没有一个是好痴。唯独用在情上似乎便成了可以称颂的了,然而世间的真理是什么事都该有个度,不能太过了。她这一痴,打破了他们俩彼此爱慕彼此渴求的平衡关系。而变成了她的一厢情愿,须知,男人对得不到的东西的兴趣远远超过可以轻易到手的东西,如若这位女子再吊他几天胃口,估计良媒也请来了,这位氓也会对她珍惜得多。然而这位女主人公却似乎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更不善于驾驭男人的心理。如此轻易如此着急甚至是连请带送的上门了,自己还带了不少的嫁妆,想是准备了不少时日吧。这种痴法比起当下的言情小说来只有过而无不及的。

  我并不怀疑氓这个人本性的善良,一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已将他的憨厚之态写尽,他应当是属于那种并不会主动追求MM的比较老实的人,好在那是一个欣赏老实人的时代,因而他得到了这位女子的主动的青睐。所谓女追男隔层纱,可以想像在整个恋爱过程中都是女孩在起着主导作用,包括他们假装“抱布贸丝”的约见,他们一次次的谈婚论嫁。氓当然愿意来娶这个女子,因为也许他当时并没有更好的选择,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如此主动的女孩有什么理由拒绝呢,或许他连拒绝都不会。但愿意娶并不意味着氓对这个女孩有着像女孩对他一样的爱,或者简单地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并不是互相爱慕的关系,而只是一个追求一个接受的关系。在这样一种情形下结合,他们日后的生活状况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两块磁铁吸在一起远比一块磁铁和一块生铁在一起更牢固。婚姻同样如此,在这场婚姻里,氓是那块铁,女子是那块磁力特强的磁铁,然而可怕的规律的无论磁力再强,一旦进入婚姻,磁力就会减弱甚至消失。那么就怨不得此时的氓不再如从前般顺从了。这个女子的失误在于她还没有把氓这块铁给磁化就与他结合了,而他的痴情无疑打破了他们之间原本感情上的平等。就像现在有句话叫做谁认真就谁受伤了,这句迟来的话对千年前的他们也同样适用。不是说她不能认识,感情应当是要认真的,但前提是她必须保证对方同样也认真了,也陷进去了,如果没有,那结局将会很惨,就像诗中的女主人公一样。

  她还借桑叶感叹自己,认为自己是色衰了所以被抛弃了,这固然也是一理,但根源还是因为彼此间缺乏真爱,她劝鸠鸟不要太贪吃桑椹,不知此时的她是否明白是自己用情过度之误呢?其实错也并非错在用情过误上,只是两个人之间没有同步好,感情是需要同步才能融洽,否则便差之毫里,失之千里。遗憾的是她最终似乎也并没有正确认识到缘故,却说“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女人啊,不要为男人动真情,男人动了真情还可以解脱,女人动了真情就再也不能解脱了)。她这样想等于就患上了现代许多受伤女孩子都会出现的症状:因为一次失败的爱而再也不相信真爱,也没有再爱的勇气了。再严重点的便从此痛恨世上的男人,出口便是“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其实真正陷进去了无论男女都会感觉到无法解脱的痛苦,甚至有的男人远比女人更痴情,所以他这样说是不确切的,真情谁都可以动,也谁都应该动,但一定要把握好动的时机和节奏。单方面的陷入是危险的,如果不能及时将对方拖下马,结局也将会是悲惨的。。。

  可是,感情终究不是理性所能驾驭的。一旦陷进去了就再难用理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和对方了。也正为如此,世上才会有那么多的故事。我相信,《氓》的故事还会不断地重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市井杂谈'美女与美食
古人说,秀色可餐,是指美女具有增强食欲的功能。仿佛只要有美女在侧,再难咽的食物也能变成美食了。你看电视剧里,皇帝大臣们每有宴席必有美女歌舞为伴,想那些美女定然不辱使命把这些好酒好色之徒的胃口给调足了。及至到了当代,商家们更是将美女的“开胃”功能发挥到了极至,君不见零食包装袋上印满了美女,电视里的美食广告挤满了美女,美食杂志美食网站更是美女如云,给人一个印象,仿佛美女总是与美食同在。

  然而事实却不尽如此。许多美女面对美食时总是面露难色、望而生畏。不为别的,就因为美食总与她们的看家本领——“美丽”过不去。每每“享受”一顿美食,总要提心掉胆一番,怕稍有不慎,轻则脸上长个痘痘什么的,再重点就腰身开始圆起来,再往下那修美的身材就要保不住了,对于视美丽如生命的女孩来说,天底下最恐怖的事莫过于此了,这有点言过其实吗?还有人更把美丽看得比生命都重要,自古如此,钱塘名妓苏小小庆幸自己美貌时死去,这样留给世人的便永远是美丽时的样子。美女对美丽的珍视由此可见一般了。

  于是,平常总显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美女,在美食面前往往表现的相当坚决,再大的诱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