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千古一相话伊尹 >

第2章

千古一相话伊尹-第2章

小说: 千古一相话伊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人,战争仍没有任何结果,随着国内大旱灾情的加重,夏王国内十分混乱,和各个属国的关系也不象以前一样那么融洽了。针对这些情况,伊尹又一次建议成汤,象去年一样的停止向夏王桀进贡,再次用这种方法来试探夏王界的号召力、影响力及对各个附属诸侯国的有效统辖调配能力。成汤认为有道理,就再次的停止了向夏王朝进贡。夏桀听到这个消息,又十分恼怒,再次很快传令,命令各个属国和夏王国再度组成联军,共*商国;然而这次,却没有诸侯国来相应他的号召,派出军队来协助他攻打上国了。伊尹了解道这些情况以后,马上就进行了认真的细致的分析,通过认真的分析,他确信夏王国对其他诸侯国的统治已经动摇,夏王国已经无法再有效的动用各个诸侯国部队为自己效力了,*夏朝,攻灭夏朝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于是,老革命家伊尹,当机立断,迅速建议成汤,赶快抓住有利时机,立刻出兵,*夏王朝,替天行道,为民造福。成汤听从了他的建议,迅速组织调集部队,克服种种困难,挥师从东方向西行进。攻灭夏王朝的战斗,首先在葛国打响,经过十一个大的战役,商国终于彻底的攻灭了夏王国,推翻了夏王朝的残暴腐朽统治,建立了繁荣强盛的商王朝。伊尹也因此成了商王朝的开创者,成了灭夏建商的开国元勋。

  
  名垂青史德耀千秋的治世名相

  伊尹在攻灭夏潮,建立商朝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成汤的老师和左右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尚书。汤诰》中说: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仪式时说,为了灭夏,我专门请教了元圣伊尹,和他一道共同努力,才完成了灭夏的大功。《诗经。长发》也有:“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之句,意思是说,实在是全靠阿衡伊尹呀,实实在在的指导着商王成汤(这才取得了攻灭夏王朝建立商朝的伟大胜利)。《史记。殷本纪》则更是较为详尽的记载了,伊尹从汤伐夏攻伐昆吾及汤既胜夏,伊尹公布战绩的情况。这些记载都有力地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老革命家伊尹同志,是名至实归的商潮的开国元勋,在灭夏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起着主导作用,同时也明确地指出了伊尹是商代最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军事指挥艺术是十分高妙的。

  商朝建立后,商汤便封伊挚为尹。《史记。殷本纪》皇甫谧注云:“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正天下”就是要以身作则,作天下楷模,师范天下。《尚书?君爽》引周公语说“伊尹格于皇天”,是代天言事的。他的话就等于天意,所以,可以说伊尹是太上教师。他曾说: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并自称:“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子觉之而谁也?”(《孟子。万章》)。伊尹以先知先觉自居,把自己的话视为最高教义用以教育人民,大有舍我岂谁的派头。可见;伊尹是全国拥有最高师权的人物。 

  商汤死后,伊尹历经外丙、仲壬,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传说,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为了教育太甲,伊尹将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成汤墓葬之地桐官,并著《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讲述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成汤的法度等问题。在伊尹创设的特定教育环境中,太甲守桐宫三年,追思成汤的功业自怨自艾,深刻反省,“处仁迁义”,学习伊尹的训词,逐渐认识了自己的过错,悔过反善。当太甲有了改恶从善的表现后,伊尹便适时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并将王权交给他,自己仍继续当太甲的辅佐。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继承成汤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现。商朝的政治又出现了清明的局面。《史记》称“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于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咸有一德》一篇褒扬太甲。太甲终成有为之君,被其后代尊称为“大宗”。 《竹书纪年》说伊尹放太甲是自立为天子,以后太甲潜出桐宫,杀了伊尹。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因为在商代的卜辞中屡见致祭伊尹的记载,其地位之尊介于殷先王与先公之间,而且还有大乙(成汤)、伊尹并祀的卜辞。直到春秋时叔夷还说:“伊少(小)臣佳辅,咸有九州,处(土禹)(禹)之堵(土)”(《叔夷钟》铭),赞扬伊小臣(即伊尹)辅佐商汤取得天下。这同《尚书》、《诗经》称颂伊尹“左右商王”的功业是一致的。《史记。殷本纪》记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正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迎帝太甲而受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孟子。万章》说:“太甲颠覆汤之典型,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迁义,三年,一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孟子。尽心》又说:“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乌伊尹之志则篡也。””果敢的放逐太甲,教导太甲,令其悔过,在其悔过后又迎还太甲,还政于太甲,这是伊尹晚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且,此时的伊尹已经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仍有如此的政治魄力,敢于从国家大局出发,从百姓利益出发,不畏人言可畏,不怕担当政治责任,不怕被世人诟骂猜忌,大胆的流放太甲择其悔过而后亲自又迎还太甲这个当朝皇帝,其胆略、政治威望、人格魅力可见一斑。正是因为,伊尹具有崇高的政治威望,良好的道德操守,无私的精神品格,毫无篡位之心,他的所作所为,才能够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检验,他的这一系列富有伟大政治家胆略与崇高精神境界的作为,更加增添他的精神魅力政治魅力。可见,伊尹不仅授成汤以帝王之术,辅佐成汤建立商朝,取得天下,而且对“颠复汤之刑”(《孟子。万章》)、不守成汤法度,胡作非为的太甲的教育,也是卓见成效的。在帝王教育方面,伊尹堪称典范。 

  据说伊尹活了一百多岁,到了太甲之子沃丁在位时,他才死去。死后葬在西亳。今偃师县西10里,汉田横墓东,离汤冢7里有商阿衡伊尹墓。1983年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市偃师县西洛河北岸尸乡沟一带发掘的商城宫殿遗址证明此处为商都西亳。而伊尹死后葬于西亳亦无可疑。在今嵩县城南沙沟龙头村,明代曾重修过的“元圣祠”,祠堂有副对联说:“志耕莘野三春雨,乐读尼山一卷书”。上联说的是伊尹事耕桑于莘野,下联是说孔丘著书于尼山。可见古人是把伊尹和孔丘等量齐观的,一个是元圣,一个是至圣。伊尹当了商朝几个国王的相,为商王朝延续600多年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基础,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贤相。后人所以尊他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殷人尊神”既是商代思想的主要特点,也是商代教育的主要特点。在《尚书》中也有这类明确记载:“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伊尹,格于皇天。”“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咸。”伊尹就是被称为“格于皇天”的天的代言人。“格”,也称“格人”,是人和天之间的媒介。商代 “率民以事神”在教育上的体现就是巫教。说伊尹是太上老师,就是因为他是“格于皇天”的“格人”,亦即巫师。他可以刺探天意,他可以代传天意,在《伊训》中,伊尹告诫太甲说:“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就是代天传意,说明老天爷要用降百祥奖励作善者,降百殃惩罚作不善者。就是伊尹用天命、人事、祸福对太甲的申戒,也是神道设教思想的体现。 

  虽然伊尹抬出皇天以先知先觉的天意代言人教育太甲,但那只是借天之威,给君权涂上神授的色彩,以统治百姓。伊尹一方面用君主若不从天意,天必警以祸殃的思想教育太甲,另方面他更重人,特别是帝王的道德修养。在《太甲》篇中,伊尹通过太甲反省的认识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逃)”。这句话强调的是自我修养的重要作用。伊尹还申诰太甲说:“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意思是说,只有自己克敬、克明、克诚,才能取得臣民的忠和亲。他还说:“天难堪,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漫神虐民,皇天弗保。”意思是说老天爷是难以相信的,命运也是靠不住的。只有常于有德;才能保住王位。否则统治九州的权利就要失去。如果轻漫祖先和神灵,虐杀老百姓,皇天也保不了你的王位,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眷求一德”。“一德”就是纯一之德。虽然伊尹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神权政治服务的唯心主义,但其更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以“眷求一德”,以求天佑,以求民归于一德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在政治上,伊尹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做国王的要“惟亲厥德,终始维一,时乃日新”。就是说要始终如一的注意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识,使自己“时乃日新”,处于时时追求新的的状态中。他还强调“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主张尊贤、用贤,用人适当。他强调“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就是做大臣的要上对天子负责,下保庶民安定。并视此为大臣之职。

  在教育上,伊尹认为“习于性成”。就是说人的性格、品质是在日常生活行为的习惯培养中形成的。他还说过“慎终于始”的话,可以推知他在做“师仆”时一定是十分重视幼儿的起始教育的。从他放太甲于桐宫,并著训词以促太甲觉醒的教育实践看,他已经懂得并自觉地创设特殊环境教育太甲。这说明,他已看到了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太甲改恶从善,伊尹立即亲自到桐宫迎太甲还朝当政,并著书加以褒扬,这一教育实践,至少说明伊尹对太甲的激励是适时的。这叫惩恶于前,奖善于后。正确运用奖惩实施教育,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不失为教育方法之一。 

  伊尹对于道德教育是尤为重视的。这从太甲改恶从善后向伊尹作反省检讨的话中可以看到。太甲向伊尹拜手稽首检讨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自己的根底很不象我爷爷成汤。结果是欲败度,纵败礼,败坏了爷爷的法典,很快使灾难降于我身。老天爷作孽还可以补救,自己作孽可就没有了逃路。我过去违背师保您的教训,……只是由于你的教育、挽救,才使我知道做人、称王要善始善终。”伊尹向太甲回拜时继续教育太甲要“修厥身,允德协天下”。在《咸有一德》中,伊尹用夏朝所以灭亡是因为“夏王弗克庸德”,商汤所以能代夏而立是曲于汤王“眷求一德”的历史事实教育太甲。告诉太甲,商朝所以称王天下,不是苍天偏爱商王,而是老天爷保佑有德的人,不是商王哀求于老百姓,而是老百姓愿意归顺有德之王。在伊尹看来,失德则失天下,求于一德,则能得到天的佑助而得天下。他把帝王的道德教育亦即修德、修身看成是关乎国家存亡兴衰的大事,所以处处强调“惟新厥德,终始如一。”在道德教育中,他强调“居上克明,居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就是说要求居上的商王要克诚克明,明断是非;居下的臣民对君上要克诚尽忠。修身的原则是不求全责备他人,对自己则要经常检点不及他人处,做到自我完善。“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这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在今天仍不失其教育意义。运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教育当代的人,这是伊尹在进行道德教育中的一个有效方法。

  在道德上,伊尹主张“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就是说谁能积众善之德,谁就可以为师。这和后来的孔子所提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择其不善者去之。”是完全一致的,但要比孔子早得多。对于德和政的关系,伊尹说:“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意思是说德、政是否修到以德兼众善以一贯之的程度,这要从万民是否悦服今王和后世是尊祀七庙上得到验证。可见伊尹是主张德政的。

  在军事上,伊尹是第一个将“民心向背”和“天下存亡”联系起来,从政治高度看待军事问题的军事家;也是第一个将情报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