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广东人是天下的眼 >

第11章

广东人是天下的眼-第11章

小说: 广东人是天下的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锦大捷,充分体现了袁崇焕高超的指挥才能,也反映他正确的作战方针,尤其是把军民组织起来,形成一支能守能攻的坚强力量,这是我国军民团结、共守疆土的成功范例。
  保卫京师 崇祯二年(1629年)关外大旱,女真地区“人无衣食”,依附于后金的漠南蒙古诸部,粮食无资,人俱相食。后金为了摆脱困境,遂联合科尔沁等蒙古部,破墙入塞,南犯明进京师。
  11月,皇太极以蒙古部为先锋,统兵西进。仅仅三日,自大安口以东喜峰口以西的大片土地均为八旗兵所占。不久,遵化城攻陷,八旗兵向北京方向进发,直逼京东门户通州。袁崇焕得知皇太极进攻遵化,决心“背扞神京,面拒敌众”,堵塞诸备旗兵西向京师之路。他在从宁远往山海关的途中,提前三天赶到通州,同八旗兵对峙。皇太极本有意避开骑将袁崇焕,飞袭京师,怎料袁崇焕骤至,故连夜驰驱西犯京师。袁崇焕也率辽兵直奔京师,赶在后金军之前,列阵于广渠门外,严阵以待。
  12月20日,八旗军抵达北京城下,“峰火遍近郊”。先是崇祯皇帝急命大同总督、宣府总督、应天、陕西、凤阳、郧阳、浙江各省巡抚俱“勤王入卫”,但均未按时抵京,京师一片慌乱。北京告急。北京城门紧闭,重兵屯驻。这场激烈的保卫战主要在德胜门、广渠山和永定门等处展开。
  德胜门之战,由皇太极亲率大军主攻,1月3日开战,宣府总后侯世禄和袁崇焕大将满桂在城下奋勇搏斗,力阻截敌军,不让进一步,敌军在城墙上发炮轰击,炮弹落入两军之中,敌死伤甚重,满桂兵也误伤甚众。满桂负伤,开德胜门瓮城,满桂带余兵继续死守城门。
  永定门之战,明总兵孙祖寿、麻登云、黑龙云、满桂等,率领四万骑兵守卫,四面结栅、四面列枪炮,严阵待击。1月19日,满旗八旗军摇旗呐喊,毁栅而来,明军死守阵地,奋力拼杀。八旗兵伤亡极重。明军牺牲也不少。总兵官虽然有的被俘,有的阵亡,但永定门还是被明军控制着。 。。

袁崇焕:(4)
广渠山之战,则是由袁崇焕督师、祖大寿总官迎战。1月3日,当德胜门激战的同时,皇太极派多尔衮、多铎、豪格、阿济格、阿巴泰、莽古尔泰等贝勒,率领八旗精锐数万人,命恩格德尔、莽果尔岱等亲领蒙铁骑数万人,向明军在广渠山的守军扑来。先是,袁崇焕命祖大寿在广渠山之南,王承胤在北,自率九千骑兵在西,形成三角鼎立之势,依险设伏,严阵以待。八旗兵的前锋部队先向南直攻祖大寿阵地,祖大寿率军奋力抵抗,使敌军前锋受挫。敌军向北直攻王承胤军,也未能奏效。接着,向西冲杀袁崇焕阵地,袁崇焕身先士卒,冲在阵前,与敌军搏斗,马颈相交,奋不顾身。阿济格贝勒受箭伤,所乘之马创死;阿巴泰贝勒中伏受挫。八旗兵溃败混乱,明军乘胜追杀,一直追至运河边,八旗兵“精骑兵冰陷,所伤千余”,终于溃不成军,狼狈遁去。京师军民在袁崇焕的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广渠门的大捷。
  广渠门、德胜门和永定门之战,八旗兵不能越池所破,反而弃马丢尸,溃不成军。尤其在广渠门外,遭到袁崇焕等明朝将士的沉重打击,损失更加惨重;时明廷“勤王之兵,先后王者二十万”;皇太极劳师远犯,久暴兵旅,地冻天寒,粮草匮乏,所以八旗兵久攻北京不下,只好饱掠京畿,退兵出关。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更充分体现袁崇焕忠贞报国之心,坚毅的民族气节,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三)
  北京保卫战胜利了,袁崇焕立下了殊勋,却遭到阉党的诬陷和皇太极的反间计,1月13日,崇祯帝下诏将其入狱。
  原来当袁崇焕在关外与后金军议和为缓兵之计的时候,朝廷中已有人对他进行攻击。后金军一攻入关内,打击袁崇焕的人又散布袁崇焕勾结后金来威助朝廷求和的谣言,崇祯帝听了大起疑心。当袁崇焕提出让部下将士入城休息的要求时,就被拒绝。皇太极探知这一消息,甚喜。
  刚好,后金军在攻京城时捕到明廷二名太监。他派两个将官在囚禁两个太监的地方假装说:“今日退兵,及皇上密计。适间见皇上走向敌阵,对方有二个相见,谈了好长一阵子,恐是袁督师有密约。看来大事成矣!”这席话故意说给二个太监听,看守也故意放松监视,一个姓杨的太监乘机逃回京城内,马上向崇祯皇帝告发他所听到的秘密。崇祯帝一听之下,与过去所疑的事一印证,认为确有其事,就在十二月初一日把袁崇焕逮捕入狱。
  袁崇焕的被捕,使他的部将十分恐惧。大将祖大寿和何可刚带了部队离开北京,逃出了山海关。袁崇焕的部队是抵抗后金军的主力,只有这支军队曾经屡次打败过清军,也只有袁崇焕这支军队享有极高的威信。崇祯皇帝没有办法,只好令袁崇焕在监狱里写了一封亲笔信,叫祖大寿等要以忠义为重,听从朝廷命令,不可轻举妄动。因为怕引起兵变事件。当祖大寿接到袁崇焕的狱中亲笔信时,全军都痛哭起来。祖大寿的老母已经八十多岁了,当时跟儿子在一起,问起了大家哭的原因,就对大家说:“督师现在还没死,何不杀敌立功,再向皇上要求保住督师的命?”将士们认为很对,当天就回师入关。他们奋勇作战,先后收复了永平、遵化一带地方。到崇祯三年(1630年)6月,孙承宗所指挥的部队收复了关内四城,把后金全军逐出关外。

袁崇焕:(5)
1630年8月16日,袁崇焕终于在阴谋诬造的“擅杀大将,勾引敌方来胁迫朝廷求和,谋叛欺君”的罪名下被杀害了。他惨遭封建时代残酷的磔(zhe哲)刑,被分裂肢体而死。他的妻子和兄弟受到株连,被流放到三千里外的边远省份。
  袁崇焕蒙冤惨死,充分暴露出明末政治的极端*和黑暗。统治阶级中那些最卑鄙无耻最腐化的官僚,结党营私,为了谋求他们这个罪恶集团的私利和权力,竟然不顾国家的安危,竭力破坏袁崇焕的抗战事业,直把他诬害致死。明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崇祯帝,面临王朝统治愈来愈不稳定的形势,先是让袁崇焕担当复辽的重任,而一旦有人毁谤袁崇焕勾引敌方求和时,又顿生疑心,经不起皇太极的反间计,亲手作出了杀害袁崇焕的决定。
  袁崇焕的冤死,也成为明王朝的统治危机进一步深化的一个标志。此后,东北的防务大大削弱,后金军几次攻入关内,威胁北京。1644年(崇祯十七年)3月,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直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杀,宣布了明王朝的崩溃。
  袁崇焕在抗击后金战争中保护人民安全的功业是值得肯定的。他做官廉洁,当朝廷抄他的家时,发现他当了这么大的官却家无余财。他与大多数只知贪财升官的人不同,他把全部心力投入复辽的事业。他在关外作的一首《边中送别》诗,正是他心灵的写照: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袁崇焕活着的时候受到人民的爱戴,正直的人都信任他为国的忠诚。他入狱后有一个叫钱家修的官员向崇祯帝上奏,表之愿意代他受罪罚。一个叫程本直的平民到宫门递了一件为袁崇焕辩白的“白冤疏”,说若杀袁崇焕,他愿意同死。关外的百姓和将士,天天有人到孙承宗那里痛哭诉冤,要求救护袁崇焕,宁愿用他们自己的生命代替他受刑。袁崇焕的部下余义士冒死偷出袁崇焕的头颅,掩藏在自家后院。从此,余家世代为袁崇焕守墓。这块墓地位于北京广渠门内,人称广东义园。南明永历年间,朝廷为袁崇焕昭雪,冤情真相大白于天下,袁崇焕墓得以修缮,余家义举受到世修的钦敬。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春,北京市议迁城内墓地,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等四位爱国人士联名上书毛泽东主席,指出人们虽推崇袁崇焕的历史功绩,“但或不知其祠,墓即在咫尺”,提出“兹当提供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之际”,希望将袁崇焕祠墓“特予保全,并加崇饰,以之观感”。毛泽东主席立即批示北京市市长彭真,同意袁崇焕祠墓“应予保存”。因此,袁崇焕祠墓不但未迁,北京市市政府还拨款修饰。
  现余家守墓的是余义士十七代后人余幼芝一家。余家世代守墓,历三百余年,乃世间罕见。一位美国记者对余幼芝说:“我们美国历史才有二百多年,而你们余家人为袁崇焕守墓已经三百七十年。这种精神真令人敬佩。”
  是啊,这的确令人敬佩。是精忠报国的大义,是战场凯旋的荣光,是千古奇冤的刺痛,还是食肉寝皮的寒心?总之,令人叩首,更令人扼腕。袁崇焕,恐怕是最令后人情感纠结的广东人吧!他也是广东人中最挺拔的一个身影!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广州十三行:(1)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于是,中国产生了一个强硬派人物林则徐,广东禁烟、虎门烧鸦片,威震中外!
  于是,出现了洪秀全,一位广东郊区的落第书生,利用教会而组织中国千万大众揭竿而起,几乎把清王朝推倒!
  于是,出现了孙中山,一位广东香山县的归国华侨青年,组织了兴中会,后又发展为同盟会,于是一口气把清王朝推翻了!
  在中国风云变幻的半个多世纪中,广东可说是一个重要的舞台,而在全国大舞台中出色表演的重量级人物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廖仲恺等也是这个舞台上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风云变幻的半个多世纪中,广东可说是一个重要的舞台,而在全国大舞台中出色表演的重量级人物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廖仲恺等也是这个舞台上十分重要的角色。
  令中外人们眼睛为之一亮:康熙大帝与中国一百多年对外开放门户……广州十三行
  历史的车轮进入17世纪之初,太平洋上闯来了载着大炮和洋货的巨轮,乘风破浪的大船带着那些红头发和蓝眼睛的人种,他们用望远镜窥见了世界东方还有这么一片*的、物产丰富的国土,这么一块可让他们倾销产品的市场……他们垂涎三尺了:OK,China,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一)
  17世纪之初,大清皇帝心头压了一块心病……占据福建一带的郑成功这家伙时不时举兵犯进。直至1662年(顺治十八年)2月1日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穿着明朝官服,竖起明朝旗帜的郑成功儿子郑经还以台湾为反清复明的基地虎视眈眈地窥视着大陆上的大清王朝。
  也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年,康熙继顺治当了皇帝,他立志要把中国一统天下,不平定台湾,誓不罢休。
  康熙大帝,即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在中国史上赫赫有名,堪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称。他8岁即位,14岁亲政。
  早在康熙执政前,台湾被郑成功收复之时,台湾作为反清复明基地,台湾的反清势力引起了顺治政权的恐慌。当时清政府朝内黄梧“巢寇五策”,实施“迁界令”,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各地居民皆内迁数十里,“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监桩栅,货物不准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斩无赦”。
  康熙一上任,又勒令广东的饶平、澄海、揭阳、潮阳、惠来、海丰、新安、东莞、香山、新会、新宁、开平、恩平、阳江、电白、茂名、吴川、徐闻、海康、遂溪、石城(今廉江)、合浦、钦州等24州县的居民内迁50里,并将所有附近海岛洲港皆迁(澳门除外),界外地区不准居住,房屋全部拆毁,田地不准耕种,商民不准出海,出界者立斩。
  康熙三年(1664年),清朝政府以“迁民窃了鱼盐,恐惧仍通船舶”为由,下令再内迁30里,广东顺德、番禺、南海等县居民也要内迁。这次迁界多为人口稠密、工商发达地区,造成数十万难民流离失所,哀声遍野。
  至1683年,康熙终于花了大力气统一了台湾,平定“三藩”。可是,康熙意识到在海禁期间那些走私贩私的海盗及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私纵私而中饱私囊的贪官们真是太可恶了!其实对外贸易,他康熙帝自己也可以从外国人那里弄些奇珍异宝玩玩,再则国家又可收大量的税收,为何不可呢?于是他就作出了果断的行动。

广州十三行:(2)
他委派内阁大学士石柱先生等一行到了广东、福建沿海地区考察,为开海禁,设立海关做好准备。康熙二十二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