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柏杨品三国 >

第20章

柏杨品三国-第20章

小说: 柏杨品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臣服,东里衮则认为孙权一定不会臣服。曹丕对浩周的话,大感喜悦,认为是真知灼见,所以封孙权“吴王”,再派浩周到吴国。浩周对孙权说:“陛下(曹丕)不相信大王会派儿子入京(首都洛阳)担任侍卫(人质),我用全家百口人命担保。”孙权感动,涕泪交集,沾湿衣襟,而且指天发誓。可是,浩周返回首都洛阳后,孙权的儿子却没有来,只一味花言巧语,左推右拖。曹丕打算派高级咨询官(侍中)辛毗、政务署执行官(尚书)桓阶,前往吴国跟孙权盟誓,催促人质上道。孙权推辞,不肯接受。曹丕这才发现他上了孙权的圈套,大为愤怒,打算###。刘晔说:“孙权刚刚获得胜利,上下一心,而且有江河湖川相阻,不可能仓卒之间,把他制服。”曹丕不信。
  九月,曹丕命征东大将军曹休(时驻寿春)、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率军出洞口(安徽省和县南长江渡口);最高统帅(大将军)曹仁(时驻合肥〈安徽省合肥市〉),率军出濡须(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时驻宛城)、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包围南郡(湖北省江陵县)。吴国建威将军吕范,率五个兵团及江防舰队,抵抗曹休;左将军诸葛瑾(时驻公安)、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杨粲,增援南郡;裨将军朱桓,据守濡须,阻挡曹仁。
  吴王(首府武昌)孙权因为扬越一带蛮族还没有完全征服,有心腹之忧,乃谦卑的上书曹丕,请求准许他改过自新,说:“如果我的罪行不蒙赦免,一定不容许我存在,我当呈献国土人民,投奔交州(广东省、广西省及今越南北部),直到老死。”又写信给浩周说:“打算代儿子孙登,向皇家求婚。”又说:“只因孙登年纪还小,打算派孙卲、张昭,护送孙登同时入京(首都洛阳)。”曹丕报书说:“我跟阁下,大义已定,岂愿劳师动众,远临长江、汉水?孙登早晨上道,我晚上便召回大军。”
  孙权拒绝,谈判决裂。孙权(本年四十一岁)遂改年号黄武,沿长江布防(改年号就是不奉正朔,不再使用曹魏帝国的年号。在年号制度之下,这就是独立宣言,吴王国出现。但因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国家名“吴”,史学家只好在国名上为他们加上花草,称孙权的“吴”为“东吴”〈因在东方之故〉,以区别“吴”〈战国时代〉跟“南吴”〈小分裂时代〉。历史发展到此,三国时代正式开始)。
  曹丕自许昌(河南省许昌市东)御驾亲自南征,撤销郢州,恢复荆州(分割荆州,本用以封孙权;孙权既叛,已无必要)。
  十一月十一日,曹丕抵达宛城(南阳郡郡政府所在城)。曹休在洞口,上书说:“我愿率领精锐,像老虎一样,跃步江南。使用敌人的粮秣军资,一定传出捷报。如果我不幸丧生,也请陛下不要挂念。”曹丕恐怕曹休迫不及待的南渡长江,用驿马车传递命令,禁止前进。高级咨询官(侍中)董昭正好在旁边,说:“我看陛下忧容满面,莫非是担心曹休渡江?现在,渡江攻击之事,事实上谁都不愿冒此危险!即令曹休有这个雄心壮志,形势也不允许他独断独行,必须得到将领们的支持。像镇东将军臧霸等,一个个财既富有,官又尊贵,已没有更大的企图,唯一的希望是终其天年,保守官位俸禄而已。怎么肯甘心把自己投入危地,以求侥幸?假如臧霸等不能挺进,曹休豪气一定沮丧。我认为,即令陛下下令他们渡江,他们也会犹豫拖延,不见得便奉命唯谨。”不久,长江忽起暴风,东吴王国建威将军吕范船舰的锚链缆绳,一起吹断,船舰被暴风吹到曹休营寨之外,曹休斩杀及俘虏近千人,东吴军溃散。曹丕得到报告,下令各军渡江;各军不能立即出动,而东吴援军船舰,已经抵达,集结残兵败将,退回江南。曹休命臧霸进击,不能获胜,将军尹卢战死。
  东吴建武将军孙盛,率一万余人,进驻江陵中州,作为南郡外围据点。
  二二三年,春季,正月,曹魏帝国上军大将军曹真,命左将军张郃,攻击东吴驻屯江陵中州军队,大破东吴军,遂占领江陵中州。
  二月,曹魏帝国最高统帅(大将军)曹仁,率步骑兵混合兵团数万人,攻击濡须,声称打算先攻击东方的羡溪(濡须东三十公里)。东吴裨将军朱桓,分出一部分军队,增援羡溪防务;刚刚开拔,曹仁即直扑濡须。朱桓听到消息,急下令前往羡溪的援军折回,但已来不及,曹仁大军已经到达。当时,朱桓手下跟全部战斗部队才五千人,各将领心里恐惧,朱桓解释说:“两军交锋,胜利或失败,在于将领是否卓越,不在于士卒人数多少。各位认为:曹仁行军作战,比我朱桓如何?《兵法》虽然指出:‘客军加倍,主军减半。’但那是指平原战斗,没有城垣可以据守,或者双方战力相等。而今,曹仁既不是智勇之人,加上他的士卒胆怯恐惧,千里跋涉,人困马疲。我跟各位共同守卫这个高墙大城,南靠长江,北靠山陵,以逸待劳,用主动控制被动,正是百战百胜的局势。即令曹丕亲自前来,都不必忧虑,何况曹仁?”
  

六、孙权登极称帝(2)
朱桓命拔下城头旌旗,停止击鼓,显示空虚脆弱,用来引诱曹仁。曹仁派他的儿子曹泰,直接进攻濡须城;又派将军常雕、王双,乘巡逻快艇(油船──就是牛皮筏,跟黄河上游的“羊皮筏”一样,不过在牛皮之外再加上一层油漆,作为保护),袭击中洲(濡须水中小岛);而朱桓部众的妻子儿女,都在中洲。散骑侍从官(散骑常侍)蒋济说:“敌人盘踞西岸,船舰都在上游。而我们深入中洲(小岛),可是自己跳进地狱,是危亡的办法。”曹仁不接纳这项意见,自己率一万人留守橐皋(安徽省巢湖市西北。橐,音tuó),作为曹泰后援。朱桓命其他将领阻截常雕,而亲自迎战曹泰,曹泰焚烧营垒,向后撤退。朱桓遂斩常雕,生擒王双,曹魏军在阵前淹死的有一千余人。
  最初,吕蒙病重,东吴王孙权(本年四十二岁)问他:“你如果不能再起,谁可以代替你的职位?”吕蒙回答说:“朱然。他胆量过人,而有操守,可以托付大任。”朱然,是九真郡(今越南清化市)郡长朱治姐姐的儿子;本姓施,朱治收养为自己的儿子,那时当昭武将军。吕蒙逝世后,孙权命朱然“假节”,镇守江陵(湖北省江陵县)。等到曹魏上军大将军曹真等,围攻江陵,击败孙盛。孙权派诸葛瑾等率军赴援,被夏侯尚击退。江陵遂陷入重围,内外交通,完全切断。守军很多人患上肿病,能够作战的只剩下五千余人。曹真等在城外堆筑土山,挖掘地道,架起高台,向城里射击,箭如雨下。东吴将士面无人色,只有朱然一如平常,丝毫没有恐惧之意,而专心督促勉励士卒,抓住机会出击,攻破曹魏军两个据点。曹魏军围攻六个月,江陵县长姚泰率军守卫北门,看到围军强大,守军人少,而粮秣又快要吃尽,恐怕终会陷落,阴谋作为曹魏军的内应,被朱然发觉,斩姚泰。
  这时,长江水浅,曹魏征南大将军夏侯尚打算用船舰把步骑兵运到中洲(长江中小岛)上驻扎,建立浮桥,使跟江北相连。大家认为:这样做一定可以攻克江陵(湖北省江陵县)。高级咨询官(侍中)董昭上书给曹魏帝(一任文帝)曹丕(本年三十七岁)说:“武皇帝(曹操)的智勇,超过一般人,但作战之时,心中常怀畏惧,从不敢低估敌人到这种地步。军事行动,前进容易,后退困难,本是正规法则。平原之上,没有险阻,进退都有危机。一定要深入险境的话,必须考虑到撤退时道路上的安全。战争,有时胜、有时败,不可能只一味打如意算盘。而今进入江中小岛之上,至深;靠浮桥维持敌前交通,至危;大兵团行动而只此一条道路,至窄。这三项都是兵家最大的禁忌,今天却全部出现。一旦敌人集中力量,向浮桥发动不断的攻击,万一桥断,小岛上的精锐部队,不会再属于帝国,势将落入东吴之手。我心中有无限忧虑,夜不能安眠,饥不能进餐,而参与议论的人却洋洋得意,不知道担心,使人困惑。再加上长江水位,一旦暴涨,请问:有什么方法防御?如果迅速撤退,固然不能击破敌人,但还可以留下完整的部队。怎么竟面对覆灭,毫无知觉?请陛下明察。”
  曹丕立即下诏,命夏侯尚迅速撤出。此时,东吴船舰已从东西两面,向前航进,准备夹击;而曹魏军只能利用一线浮桥,向北离去,大家争先恐后,挤成一团,几乎阻塞,最后总算是全部渡完。而东吴平北将军潘璋,已做好草船,打算焚烧浮桥,正逢夏侯尚退军,才停止行动。十余日后,长江水位暴涨,曹丕对董昭说:“你判断这件事,怎么如此准确!”这时传染病流行,曹丕下令停止所有南征行动,各军班师。
  三月八日,曹丕返洛阳。
  最初,曹丕问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贾诩说:“我打算###抗命的叛逆分子,统一天下。东吴、蜀汉,哪一国居第一优先?”贾诩说:“采取攻势的,军事第一;建立根本的,崇尚品德教化。陛下顺应天人,接受禅让,安抚全国上下,如果专行推广文化教育,等待时机成熟,削平他们的割据,并不困难。东吴、蜀汉,虽是巴掌大的小国,但背有群山作为依靠,前有千水作为保护。刘备有英雄之才,诸葛亮善于治国;孙权知道敌我的虚实和优点弱点,陆逊精于大兵团作战。蜀汉据守险要,东吴利用江湖,都不是仓卒之间,可以底定。军事行动的原则是,先有取胜的把握,然后再发动战争,酌量敌人的力量,确定因应的方法,才能万无一失。我内心预料,我们的将领中,没有一人是刘备、孙权的对手。即令陛下御驾亲征,天威相逼,也看不出必胜的迹象。从前,姚重华(舜)作‘武装舞蹈’(干戚舞),而苗民族归降(“干戚舞”,“干”是“盾牌”,“戚”是“大斧”。《周礼》:“舞有六种: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干舞就是兵器舞,也称武舞。古时舞蹈,有文武之分,文官执羽毛,武官执盾斧。尚书·舜典说:“姚重华推广文化道德,在台阶两旁,分别举行文武舞蹈;七十天后,苗民族顺服”)。我的意思是,当今应该政治第一,军事第二。”曹丕不理,而大军竟无功而还。
  三月十九日,曹魏帝国全国最高统帅(大将军)、陈侯(忠侯)曹仁逝世。
  二二四年,秋季,七月,曹魏帝曹丕,向东视察,抵达许昌。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六、孙权登极称帝(3)
曹丕打算动员全国武装部队,向东吴王国发动大规模攻击。高级咨询官(侍中)辛毗劝阻说:“现在,天下稍微有点安定,土地广阔,人民稀少,却打算在这个时候征召他们,我看不会有什么裨益。先帝(曹操)使用精锐部队南征,每次到达江岸,即行班师。而今,六军人数跟当年一样,并没有增加,却用他们去兴仇结怨,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高的策略是,让人民获得休养,扩大开荒垦田。十年之后使用,就可以一举平定,不必再作第二次出动。”曹丕说:“依照你的意思,是不是把这件事留给子孙?”辛毗回答说:“从前,姬昌(周文王)把暴君子受辛(纣)留给儿子姬发(周王朝一任王),只因为他知道时机还没有成熟!”曹丕不接受;遂留下政务署执行长(尚书仆射)司马懿镇守许昌。
  八月,曹丕下令船舰备战,亲自登上御舟,顺着蔡河(在安徽省阜阳市注入颍水)、颍水(在安徽省寿县西南正阳关注入淮河),进入淮河,抵达寿春。
  九月,曹丕抵达广陵。
  东吴王国接受安东将军徐盛的建议,沿长江南岸,搭建木架,外面包裹芦草,做成假城墙、假城楼,从石头直到江乘,连绵相接数百华里,一夜之间,全部完成;一面在长江上集结船舰,紧急备战。这时江水正涨,波涛汹涌,曹丕到达江边,长叹说:“我们虽然有战力强大的骑兵千万,却没有用处,看情形无法攻击。”正好暴风突起,曹丕乘坐的御舟,锚链截断,失去控制,随波涛漂荡,几乎翻覆。事定之后,曹丕询问群臣:“孙权会不会亲来?”大家一致认为:“陛下御驾亲征,孙权恐怖,一定动员全国力量对抗,而他猜疑心重,又不敢把军队交给一个将领,只有亲自统御。”刘晔说:“孙权认为陛下以至尊的御体为重,不会亲到前线。同时他一定把渡江越湖的任务,交给其他将领;而由自己坐镇后方,所以不可能亲来。”曹丕在江边逗留数天,孙权并没有反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